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阅读技巧——概括段意 人教(部编版)

语文阅读概括段意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摘句法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

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

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

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

六年级15—16学年下学期语文(人教新课标)语段阅读毕业复习指津阅读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15—16学年下学期语文(人教新课标)语段阅读毕业复习指津阅读训练(附答案)

语段阅读毕业复习指津语段阅读复习目标1.熟练地辨析语段的构段方式。

2.准确地给语段划分层次。

3.正确地概括语段的段意。

4.解答语段后面提出的问题。

语段阅读复习指津一篇文章往往由若干个语段(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因此,深入理解语段是学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一、了解语段的构成方式一个语段往往由若干个句子组成,这些句子之间又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关系。

语段的构段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总分关系特征:由总述和分述构成,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比如《詹天佑》第五自然段。

划分层次时,将“总”与“分”分开,各为一层。

2.并列关系特征: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事物或事例,各事物或事例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陈列出来。

比如《养花》第五自然段。

划分层次时,将并列的几个事例、事物、方面分开,各为一层。

3.因果关系特征:语段内一部分表示“因”,一部分表示“果”,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

一般用“因此、所以、因而”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

划分层次时,将“因”与“果”分开,各为一层。

4.承接关系特征:整个语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的具有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划分层次时,先要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为一层。

5.转折关系特征:在一个语段中前后的内容或意义是相互对立或相反的。

一般用“但是、可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

比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

划分层次时,转折前后各为一层。

二、掌握语段段意的概括方法段意是语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地概括段意,有助于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概括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加以比较,分出主次,最后抓住主要的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摘录中心法。

把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怎样找中心句呢?中心句出现在语段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出现在开头或结尾,起总起或总结的作用。

分段与概括段意、课后练习

分段与概括段意、课后练习

分段与概括段意分段方法: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一般记事的文章,都会把事情的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在分段时只要把握这一点,就能准确的划分段落。

2、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文章中有明显的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划分段落时,就可以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标志来划分,吧记叙文或描写同一时间的内发生的事情或物件归在一起。

3、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划分一般参观访问记、游记以及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地点的不同来安排材料,文章中都表明地点转换的词语、句子。

4、按照文章的构段方式分段这种划分段落一般适用于采用“总分总”式构段方式的文章,如:课文《桂林山水》一文先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桂林山水各方面的特点,最后总述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画面。

因此,按照这样的构段方式可分为三段。

5、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划分有些写人的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一件事作为一段。

有些景物或说明文介绍一个事物的文章都要写到这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段。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1、取舍法取舍法就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概括段意的方法。

运用取舍法,首先要对全段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想想,这段写了几个意思,人后进行分析比较那层意思是主要的那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区主要内容改段落大意。

2、中心句摘取法中心句摘引法就是摘引段落中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运用取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先总写后分写,或先分写后总写的段落。

概括段意把总写的句子摘引下来。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一般就是前后两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3、自然段意归并法自然段意归并法就是把组成一个意义段的若干个自然段的段意归并在一起,来概括段意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做到语言精练,用词,表达意思完整。

【例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阶段性检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阶段性检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阶段性检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pí juàn tuí rán jǔ sàng dǐ yùpáo xiào yōng dài bào yuàn yōu lǜ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正.月(zhēng zhèng)蒙.古包(méng měng)参.差不齐(cān cēn)磅.礴(bàng páng)压轴.戏(zhóu zhòu)叱咤.风云(chá zhà)三、比一比,再组词。

便(_________)嚷(_________)搂(_________)展(_________)鞭(_________)壤(_________)篓(_________)碾(_________)四、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后根据意思填写成语。

斩(____)截(____)画(____)点(____)(____)走(____)蛇张(____)李(____)(____)(____)吞枣(____)(____)大悟1.(____)这个成语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我们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而有力。

”这指的是成语(____)。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运送输送苍白金黄1.叶子为大树的生长(____________)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2.汽车把乡下新鲜的蔬菜(____________)到热闹的城市里。

3.(____________)的九月遍地都是成熟的瓜果。

4.年轻人脸色(____________),但仍无比坚强。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缩句,缩到最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人教版六年级阅读精选--分段及段意概括

阅读题型_分段及段意概括授课时间:2012.01.10授课教师:邹老师课时:第二课重难点:1.分段及段落大意的概括2.写景的顺序整理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分段的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结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总结:写人类记事类:1.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结构写景类:1.地点变换(移位换景)2.文章结构状物类:1.事物的内容性质(物体的个方便)2.个别植物会以(季节)二、概括段落大意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完整版)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

(完整版)语文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与检测(人教版六年级下)

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毕业复习指津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娴熟地区分文章的段落。

2.正确地归纳段落粗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推测文章的表达次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区分段落与归纳段意方法指津区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次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推测文章的表达次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分段,应依照的原则。

1.单调性原则。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调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亲密的自然段不可以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好性原则。

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同,不可以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接性原则。

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接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连接。

二、分段,应认识的区分依照。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述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由、经过、结果写清楚。

不论正叙仍是倒叙,文中都有原由、经过和结果。

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因由,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独自作为一个意义段。

如《凡卡》是准时间次序写的。

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忧(第1— 2自然段)——写信时,悲伤(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 21 自然段)”三部分。

2.准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依照时间推移的次序写的。

在表达内容时,常常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想》除开头外,文章是准时间的推移变化来表达的:那年的春季,被捕前(第2—7 自然段);4 月 6 日,被捕时(第8— 17自然段);十几日后,法庭上(第18— 28 自然段); 4 月28 日,被害后(第29— 32 自然段)。

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能够分红四个段落。

3.按地址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观光、接见类的文章多采纳此种方法。

阅读时只需把文章中注明地点变换的词句找出来,而后把属于同一个地址的内容归为一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概括段落内容及中心思想知识梳理和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概括段落内容及中心思想知识梳理和练习

【阅读】概括・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阅读理解---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凸趣味引入思考一下,段落大意、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中心思想题目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知识梳理概括段落大意1、学会摘句法:A、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总写句。

B、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C、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2、采用层意归并法。

(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3、选取主要意思。

在一段中写到几个内容,其中有主要内容,也有次要内容,在概括这类段落的段意时,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删去次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人文章概括:谁一为了什么一做了什么一结果怎么样写事文章概括: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写物文章概括:什么事物?写了它几个方面的特点?写景文章概括:什么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括文章中心思想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舍身”二字包含有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鸟的天堂》一课的中心句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从这句可知作者对鸟的天堂、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用分析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思想。

如《麻雀》一课,母雀为了护子,挺身而出准备与猎狗搏斗。

这体现了老麻雀的爱子精神。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来概括思想。

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中心,要从指导员的身上去分析,从中体会他关心下一代及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3、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写人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什么事情,表达(赞扬)了什么精神或者品质。

写事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写物记叙文:本文描写了什么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喜爱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毕业复习指津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熟练地划分文章的段落。

2.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方法指津划分段落方法指津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阅读时给文章分段,在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分段,应遵循的原则。

1.单一性原则。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整性原则。

同属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贯性原则。

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

二、分段,应了解的划分依据。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无论顺叙还是倒叙,文中都有原因、经过和结果。

分段时就是要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把它们单独作为一个意义段。

如《凡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即全文分为“写信前,担心(第1—2自然段)——写信时,伤心(第3—19自然段)——写信后,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除开头外,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变化来叙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4月6日,被捕时(第8—17自然段);十几天后,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后(第29—32自然段)。

这样课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3.按地点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变换的词句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如《草原》按照地点变换写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这些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呢?“初入草原”为第一部分,“目的地”为第二部分,“蒙古包内外”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用几件事写人的文章,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个方面归为一段。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质用空行来分段:众人悼念鲁迅——谈论《水浒传》——笑谈“碰壁”——救护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

5.按文章结构关系分段。

有的文章开头总起或结尾总结,或这两者都有(即总分总关系)。

对于这样的文章,在分段时可以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开头概述索溪峪总的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游人的“野”。

这样全文分为两段。

三、分段,应掌握的思考方法。

分段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三种。

最重要的是“整体分割”,在大致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分析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

此外,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

“重点突破”是先看文章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止点,然后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相邻合并”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

概括段意方法指津概括段意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它是理解文章内容思想的基本环节,是分析、感悟文章的重要手段。

一、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是准确,即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而不能从思想角度去概括;二是简洁,即言简意明,但不能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三是完整,即通顺明白,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二、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录原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比如段落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作为段意。

如《詹天佑》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可以直接引用它作为段意。

2.串连要点法。

一个段落由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找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或要点,然后把这些自然段的要点串连起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段意。

如《詹天佑》第三段讲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段意可串连为:詹天佑主持工程技术人员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

3.取主舍次法。

一段话里如果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次之分。

概括段意时应抓住主要的意思,舍去次要的,就得出段意。

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写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既有周瑜的诡计,又有诸葛亮的对策。

从全文看,事情的起因在周瑜身上,因此,归纳段意得抓住“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归纳成“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

”4.归并升级法。

有些段意,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法来归纳段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后出现的种种不同的幻景,段意可以概括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她看到的美丽幻景。

5.抓住要素法。

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四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一个北风怒号的黄昏,伯父在大街上热情地救治和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导学示例断尺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

||到了考试地点,一张布告映入眼帘,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考生必须准备钢笔、尺子、橡皮……”我瞥了一眼,没有在意,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预备铃响了,离开考只有5分钟了。

我打开书包,拿出文具盒、草稿纸。

咦,尺呢?我呆住了。

于是我又翻了几遍书包、文具盒,仍不见尺的影子。

我不禁(jīn jìn)暗暗责备自己太粗心,尺,尺啊!考试中一定会有画几何图形的题目,这可怎么办呀?我可真像是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再看周围,同学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我更是急上加急,简直六神无主了。

||“徐斌,什么东西丢了?”坐在我身后的申明见我这副模(mómú)样,关心地问。

“尺!我忘了拿尺……”我在座位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角(jiǎo jué)上渗出了汗。

离正式考试只有两分钟了。

我如坐针毡。

猛听得身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过头,申明将一截新塑料断尺递到我手里,我愣住了,“啊,多漂亮的新塑料尺呀!”。

我深情地望了望申明,他正拿着另一截断尺,冲(chòng chōng)着我点头微笑。

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断尺……||考卷发下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

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

||1.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说说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我”为什么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题一点通1.记叙文一般按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事情发展阶段、事物材料性质、文章结构关系来组织材料。

仔细一读,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分段的依据是按事情发展阶段来划分。

2.小标题一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思想感情等某一方面去体现这一段的重点,它不必顾及全面,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可罗嗦,一个词语就行。

这篇文章侧重叙事,因此,我们抓住各段记叙的事情就可以拟出小标题:去参赛、忘带尺、借断尺、做试题。

3.只要联系上下文,就能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因为在紧急关头,断尺帮助我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提高了竞赛成绩;断尺更包含申明同学那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好思想,所以“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看军事表演星期天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武警驻地,准备看军事表演。

操场四周,挺拔的松树像战士一样整齐地排列着。

我们坐在树阴下,盼望着,盼望着。

“一、二、一……”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了。

首先是列队表演,战士们按着“稍息”、“立定”、“跑步”……的口令进行操练,随着一声“立……定”,战士们像钢铸一样,站在那里一动步动。

他们的表演吸引着我们,(突然马上顿时),操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几位战士的对攻表演开始了。

他们站成两排,时而迅速出击,时而巧妙躲闪,时而灵活跳起……个个步伐坚定,动作(灵敏敏捷灵活)。

“杀!杀!”的呐喊声催人奋进。

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战士出场表演擒拿,一个当假敌人,一个做我方战士,频频向对方发起进攻。

经过(动人心魄扣人心弦惊天动地)的搏斗,“敌人”终于被打倒在地。

两位战士的精彩表演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表演结束了。

武警战士那威武的气概和勇猛顽强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段。

2.概括第二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谈谈文章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题一点通:1.只要注意文中“来到武警驻地”、“首先是列队表演”、“紧接着”、“过了一会儿”、“表演结束了”等短语,就容易看出事情发展的阶段顺序。

首尾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的为第二段。

2.概括段意必须从内容的角度出发,抓住要点,叙述清楚完整,不可罗嗦。

这段的大意是:武警战士精彩的列队、对攻和擒拿表演,博得了掌声。

3.结尾常用的方式有总结式、哲理式、抒情式、余味式、比喻式、反问式、引用式等等。

而好的文章结尾能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

细读这个结尾它具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的作用。

划分段落与概括段意实战操练最大的麦穗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