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张淑琼)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德育教育最实质的部分。
严格的养成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基础。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抓学生养成教育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下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为学生表率。
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
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应比学生更早到校,看起来这是小事微不足道,但是它的益处是无形的:一方面老师早到可以辅导学生,利用好早晨这一黄金时间,让学生一到校就感到有亲切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胜于千句说教,学生会在老师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时间。
再如在集体劳动中,班主任不仅仅是劳动指挥者,还应是劳动参与者,和学生一样共同参与劳动,这样学生会更自觉完成任务。
即使一些平时不爱劳动的学生看到老师参加劳动,他们也会想:“老师都干,我凭啥不干呢?”,所以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觉悟,不仅要重“言教”的作用,更要重视“身教”的作用。
往往说教多了,教育效果反而不好,陈词老调天天讲,学生习以为常就不当回事了。
相反班主任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表率,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响,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制定班规,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班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原则。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同,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
其次,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让每个人都成为“立规者”,因为学生生活在一起,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比老师对他们的了解更深入,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彼此都清楚。
七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七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一、道德教育在七年级的养成教育中,道德教育是首要的一环。
我将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组织志愿活动、开展德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等重要品质的培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将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
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情感沟通等方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学习习惯养成七年级是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的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将定期组织学习方法指导、考试技巧训练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高效的学习习惯。
四、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我们将关注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情绪管理训练、情绪调节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冷静思考、合理表达、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五、社交能力培养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阶段,社交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将重视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人际沟通训练等,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解决矛盾,提升社交能力。
六、身体素质提升七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将注重开展体育锻炼、健康生活知识普及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七、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七年级是学生逐渐走向社会的开始阶段,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义工服务等,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浅谈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物化地分析在高二选课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高中选课是学生们探索自己兴趣、规划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众多选课科目中,物理、化学和地理这三门学科被广泛认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物理、化学和地理三门学科在高二选课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学科的特点并做出明智的选课决策。
一、物化地分析学科概述1. 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自然规律。
2. 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
化学学以实验和理论结合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推演来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
3. 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貌、气候、水文、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
地理学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观察和研究地球表层现象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关联。
二、物化地分析的信息传递与交流1. 学科知识的传递与交流物理、化学和地理三门学科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体系。
在高二选课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获取学科知识。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如学科社群、学科论坛和在线学习资源等,与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共享学科知识。
2. 学科实践的传递与交流物理、化学和地理三门学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二选课中,学生们可以参加学科实验、实地考察和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学科素养。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的交流与竞争,了解并交流学科实践经验。
三、物化地分析在高二选课中的应用1. 选课规划了解物理、化学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有助于学生们制定合理的选课规划。
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和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课组合。
浅谈加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基础教育摘要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的班级自主教育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从情感人手,以追求高层次发展为目标,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把知情意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健康心理为突破口来修炼道德意志品质,从而为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全新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道德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品德养成On Strengthening the Formative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Zhang DayiAbstract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education is to emphasize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educated,to respect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mastership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to find ways to mobilize students'initiative.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of our class independent education model is to closely integrate knowledge,emotion and will,with emo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ursuit of higher-level development as the goal,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s the guidance.Its aims is to cultivate moral will and quality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psycholog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so as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 for the new century.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self-management;self-education; moral formation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过于看重,完全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给老师定位。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情感波动较大,对外界事物产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逐渐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为拖延、懒惰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学习压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有很多,首先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区分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减少拖延和浪费。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榜样。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是学生走向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入手。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校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他人。
各级学校和各种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家庭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习惯。
鼓励孩子多与成年人交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校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庭应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关心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浅谈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常常会看到,开学初一些名校门口家长、学生拥挤的场面,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长们都想把孩子放进最好的学校去读书,为此哪怕付出很大代价也心甘情愿。
但是,很少有家长在孩子入学时会打听或者考虑这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怎么样,孩子会不会在品行方面得到很好的养成教育。
要我说,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可以使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当前中学生品行习惯现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美德,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天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让、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然而今天,众星捧月式的溺爱为孩子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及人才评价体系对学生重智育轻德育的偏颇;崇尚个性张扬的社会大环境的熏染,使得一些孩子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好高骛远、懒惰成性、行为邋遢、目无尊长、不讲礼仪、缺乏责任等不良习惯与意识。
礼貌与尊重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西,自强与自立距离他们越来越远,传统文明礼仪与美德严重缺失,这些品行严重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也严重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具体来讲,当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习习惯差。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目标,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老师管得严一点还能认真对待这门学科,完成相关的作业;老师稍有放松,就会懈怠偷懒,不交作业。
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趁老师不注意就说话聊天走神,甚至偷看小说、玩手机、传纸条。
部分学生晚上回家上网到半夜,作业就靠抄袭来完成。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鹦鸽初级中学曹文军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下面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1、习惯影响。
不少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实施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能不能更好地处理他人的关系,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进入社会能不能处理好更广泛的各种利益关系。
同时,它也是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我国公民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更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望。
所以,养成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当前初中学生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状况难令人满意。
如学生受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会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排队打饭、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不少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学生行为习惯反复性强,教育程度增大,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折花木、践踏草坪、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重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坏习惯根深蒂固,继续阻碍学生发展。
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随口说脏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喜欢买零食吃并乱扔垃圾、顶撞老师、不接受批评教育等,虽经老师反复教育,知道自己不对,一时也难以改正。
观念模糊、缺乏正义感。
例如有的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
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反而提供方便,任性执拗,“娇、骄”二气严重。
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大多数家庭经济较好,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甚至以不读书来要挟家长和老师。
一点小伤就不愿跑操,遇到挫折就只知道哭。
还有的讲吃讲穿,认为父母为自己挣了很多钱,不愿努力,不思进取。
特别是不少“小皇帝”在家受宠,为所欲为,渐渐地养成“不拘小节”的习惯;有的出口骂人、语言很不文明;有的见到师长不理不睬,缺少应有的礼貌……中华民族的许多良好的传统礼仪道德正面临缺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主观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进入中学阶段后自我意识的出现和自尊心的增强,还有学生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出现使他们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导致他们对凡是来自父母、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和批评都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和逆反行为,这就是从内心深处为他们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准备了内在的心理基础。
客观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的不良影响。
家庭方面有的是父母、长辈自己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导致的,有的是父母及其长辈教育方法不当娇宠纵容或粗暴教育导致的;有的是家庭结构缺损、父母关系不和、或是长期在外打工缺少使其缺少必要的家教和关爱的结果。
社会方面主要是市场经济的不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所形成的不良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导致的。
而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多年来一些学校的教育措施不到位,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
加之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也导致或助长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致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
作为学校在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一、养成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基础
养成教育要靠广大教职员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其中有三个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教育。
在政治课上,教师应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基本政治知识的同时恰当地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时事政治教育应以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结合典型人物的言行进行教育。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共同完成,其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中坚作用。
通过这些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从点滴抓起
在日常生活、教学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
在操作中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从学生的服装发式、卫生习惯、课堂纪律、课外活动等入手制定出各项行为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3.运用强化手段。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示范、矫正才能得以巩固。
这种行为训练或矫正实际是学生思想认识内化和强化和过程。
4.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推动养成教育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