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M独创的微细化技术 开发出世界最小元器件系列
罗姆半导体简介

罗姆半导体简介
罗姆半导体(Rohm Semiconductor)是一家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京都市。
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之一,提供广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
以下是罗姆半导体的简介:
1.产品范围:罗姆半导体生产的产品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2.集成电路(IC):包括微控制器、存储器、模拟IC等。
3.功率半导体:如MOSFET、IGBT、二极管等,用于电源管理、电机驱动等应用。
4.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
5.光电子器件:如激光二极管、LED、光电传感器等,应用于光通信、显示、照明等领域。
6.技术创新:罗姆半导体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不断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例如,该公司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并不断推出高效、高性能的功率器件。
7.市场应用:罗姆半导体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通信、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领域,该公司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自动驾驶技术等关键领域。
8.可持续发展:罗姆半导体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罗姆半导体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以其丰富的产品线、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电子学中的核心技术

微电子学中的核心技术微电子学是一门关注微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科学,它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微电子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电子学中的几个核心技术,包括半导体材料、微影技术、三维晶体管及集成电路设计。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微电子学的基石,是制作各种微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必要材料。
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电子特性,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电流传导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电流传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氮化硅等。
硅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因为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子特性,而且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备出单晶硅。
单晶硅具有均匀的晶体结构和高度各向同性,有利于微型电子元器件的制备。
此外,硅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加工工艺的研究比较成熟,具有良好的可制备性和可控制性。
微影技术微影技术是微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是制备微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核心工艺之一。
微影技术利用光学系统将光源投射在光刻胶表面上,通过化学反应将光刻胶刻蚀,并在光刻胶上覆盖薄膜,制备出图案化的微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
微影技术的准确度和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制备出尺寸小至几纳米的微型器件。
微影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紫外线到深紫外线等多个阶段。
其中,深紫外线微影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和成熟的微影技术之一。
深紫外线微影技术采用以193nm波长为中心的紫外线光源,最高可以达到10nm的分辨率,可以制作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微型器件。
三维晶体管三维晶体管是微电子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耗。
传统的二维晶体管只有通道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而三维晶体管在垂直方向上也加入了控制门电极,形成了更加复杂的三维结构。
三维晶体管的特点是具有更大的通道宽度和更短的通道长度,可以有效地减小电阻和传输距离,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功耗。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将各种微型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复杂电路的过程。
2023年继续教育集成电路作业(十)

2023年继续教育作业(十)集成电路单选题(共3题,每题20分)1、()年,第一个电子管诞生。
A、19062、摩尔定律是1965年由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来的,他说集成电路里晶体管数量每()个月翻一番。
D、183、随着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 MCP、SiP、SoP、PoP、SCSP、SDP、WLP等封装结构成为主流,并为趋于()方向封装发展的3D(三维)集成封装、TVS(硅通孔)集成等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Z4、在硅晶片的国产化情况中,硅晶片以()以下为主。
D、6寸5、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电子材料的是()。
C、陶瓷材料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1、()、()和()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
A、材料B、能源C、信息技术2、半导体材料有哪些结构()?C、闪锌矿结构D、金刚石结构E、纤锌矿结构3、常见的半导体的材料,主要是由()、()等元素,以及()、()等化合物,所形成的一种材料。
A、硅B、锗 D、砷化镓 E、氮化镓4、世界制造强国分三大阵营,分别是()。
A、美国第一B、德国、日本居第二 D、中国处在第三阵营5、SIP是将多种功能芯片,包括()等功能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从而实现一个基本完整的功能。
A、处理器 D、存储器 E、FPGA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1、1947年,英国人发明了晶体管。
错误2、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比较低,核心芯片缺乏。
正确3、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
正确4、硅片可直接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中。
错误5、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芯片产品。
错误。
10微米 晶元 -回复

10微米晶元-回复什么是10微米晶元?10微米晶元是指晶体管芯片中的最小结构尺寸,也被称为芯片的微米级技术。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基本的电子元件之一,用于放大信号和逻辑运算。
晶元是指晶体管芯片中最小的单元结构,它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可以在其中控制电子的流动。
10微米意味着这个结构的尺寸只有10微米,相当于人的头发直径的几百分之一。
为什么10微米晶元如此重要?10微米晶元是现代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更小、更快速、更节能的计算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当电子元件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路径长度越短,电路的运行速度就越快,能耗也相应减少。
因此,制造尺寸更小的晶元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使其更加紧凑和高效。
制造10微米晶元的挑战制造10微米晶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挑战。
首先,需要使用精密的光刻和化学蚀刻技术,在非常小的区域内定义晶元的形状。
这需要高度精确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并对光刻胶和化学蚀刻剂等材料进行细致的控制。
其次,还需要在半导体材料上沉积一层薄薄的金属层,以形成晶元的导线和接触点。
这通常需要使用蒸镀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并且在整个工艺过程中需要极高的温度和真空条件。
10微米晶元的应用10微米晶元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
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都使用10微米晶元制造的芯片。
这些芯片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较低的功耗,能够支持复杂的应用程序和多任务处理。
此外,10微米晶元还用于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网络通信等领域,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10微米晶元的挑战与机遇虽然10微米晶元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继续缩小晶元尺寸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制造更小的晶元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更高的工艺要求,这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同时,晶元的缩小也会导致电路的散热问题和电荷传输的限制,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比如新材料的发展、新工艺的研究和新设备的设计,将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并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0.15um工艺 -回复

0.15um工艺-回复以下是一篇有关0.15um工艺的文章:0.15um工艺:探索迈向微纳米时代的关键步骤引言:在当今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微纳米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0.15um 工艺作为微纳米技术中的重要一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逐步解析0.15um工艺的基本原理、关键步骤以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0.15um工艺是指芯片制造工艺所使用的制程尺寸为0.15微米的工艺。
它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成为现代半导体制造中的主流工艺之一。
其中,um是微米的单位,也就是百万分之一米。
0.15um工艺所采用的这个制程尺寸,是指芯片上线路图案的最小尺寸为0.15微米。
这种微小的尺寸使得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能够更加紧凑地排列,从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优越的性能。
第二部分:关键步骤0.15um工艺的实现需要经过多个关键步骤。
以下是最重要的几个步骤的介绍:1. 掩模制备:掩模制备是0.15um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芯片上图案的制备。
首先,在一个硅片表面加上一层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刻机将需要制备的图案刻写在光刻胶上,形成掩模。
掩模中的图案会相应地在芯片上进行制备。
2. PECVD沉积: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是一种常用的沉积技术,主要用于在芯片表面形成绝缘层或薄膜。
在0.15um工艺中,PECVD沉积用于沉积氧化硅(SiO2)等薄膜,以实现芯片上不同部分之间的电隔离。
3.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用于在芯片上形成掺杂区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将特定的掺杂物离子注入到芯片的表面,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学特性。
这一步骤在0.15um工艺中用于形成传输晶体管、电容器等电子元件。
4. 金属化:金属化是将金属导线沉积在芯片表面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0.15um工艺中,常用的金属包括铝和铜。
金属化使得芯片上的不同电子元件能够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电路结构。
ROHM三极管知识

ROHM晶体管晶体管关于晶体管ON时的逆向电流在NPN晶体管中,基极(B)被偏置为正,集电极(C)被偏置为负,由发射极(E)流向C的是逆电流。
1. 不用担心劣化和损坏,在使用上是没有问题的。
2. NPN-Tr的B和C对称、和E极同样是N型。
也就是说,逆接C、E也同样有晶体管的功效。
即电流由E→C流动。
3. 逆向晶体管有如下特点。
• hFE低。
(顺向10%以下)•耐压低。
(7 to 8V 与VEBO 一样低)←通用TR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5V以下)(突破此耐压范围,会发生hFE低下等特性的劣化,请注意。
)• VCE (sat)及VBE(ON)的特性没有太大的变化。
返回页首关于封装功率容许功耗定义:是指由于输入晶体管的电压、电流产生的功耗在元件发热时,结温Tj为绝对最大额定值限定的温度(TJ=150℃)时的功率。
这里,Pc、Ta、△Tx、Px可以由各自测定时的设定值或测定结果直接得出,但是只有Tj不能直接得出。
因此,如下列出使用VBE的测试方法。
VBE测定法 硅晶体管的情况下 基极-发射极间电压:VBE根据温度变化。
由此,通过测定VBE,可以推测结温。
通过图1的测定电路,对晶体管输入封装功率:Pc(max)。
(假设1W晶体管的情况下,输入条件为VCB=10VIE=100mA。
)如图2:•测定VBE的初始值VBE1• 对晶体管输入功率,使PN结热饱和。
• VBE 的后续值:测定VBE2。
从这个结果得出△VBE =VBE2-VBE1。
这里,硅晶体管根据温度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
约为ー2.2mV/ºC。
(达林顿晶体管为ー4.4mV/ºC)因此,根据由输入功率得出△VBE,可以由以下算式得出上升的结温。
返回页首fT:增益带宽积、截止频率fT :增益带宽积指晶体管能够动作的极限频率。
所谓极限,即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比为1(即hFE=1)的情况。
提高基极输入频率,hFE变低。
这时,hFE 为1时的频率叫做fT(增益带宽积)。
集成电路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考核试卷

8. MEMS封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_______保护、电气连接和防止污染。()
9.目前MEM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_______、医疗和汽车等。()
10.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EMS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A.空气bag传感器
B.发动机控制系统
C.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D. GPS导航系统
19.以下哪种材料最适合用于MEMS的润滑?()
A.石蜡
B.氟化物
C.硅油
D.水
20.关于MEMS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哪个描述是不正确的?()
A.更高的集成度
B.更低的成本
C.更小的尺寸
D.更少的应用领域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 A, B, C, D
6. A, B,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12. A, B, C
13. A, B, C, D
14. A, B, D
15. B, D
16. A, B, C
17. A, B, C
10.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Low cost, Low power consumption, Multi-function)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微流控芯片发展历程

微流控芯片发展历程一、微流控芯片的起源微流控芯片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的多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研发微米尺度的流体操作技术。
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ed R.Handy教授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ark A.Burns教授等人是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先驱者,他们在早期对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的微流控芯片主要是利用光刻、微加工等技术,在芯片表面制作微米级的流道和微结构,以实现对微液滴、微粒子等微尺度流体的操控和分析。
随着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微流控芯片的加工精度和成本逐渐得到改善,为其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微流控芯片的关键技术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微流体控制和微流体分析功能的微型芯片,其关键技术包括微流体传输、微处理器晶圆加工、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流控芯片的不断进步,为其在医学诊断、实验室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微流体传输技术是微流控芯片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包括微流道设计、微流动操作、微管道连接等方面。
微流道设计是微流体传输技术中最基础的环节,通过光刻和湿法刻蚀等技术,在芯片表面制作微米级的流道和微结构,以实现对微液滴、微粒子等微尺度流体的操控和分析。
微流道设计的关键在于结构的精准和稳定性,需要兼顾通道的宽度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尺度和功能的需求。
微处理器晶圆加工技术是微流控芯片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MEMS技术、微加工技术、光刻技术等方面。
MEMS技术是微流控芯片加工的基础,通过在晶圆表面制作微米级的结构和元件,实现对微流道、微阀门等组件的制作和集成。
微加工技术是微流控芯片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湿法刻蚀、干法刻蚀等技术,在晶圆表面形成微流道、微泵等结构,实现对微尺度流体的控制和操作。
光刻技术是微流控芯片加工的基础,通过紫外光曝光、显影、蚀刻等过程,在晶圆表面形成微米级的结构和元件,实现对微流道、微阀门等组件的制作和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HM 独创的微细化技术开发出世界最小元器件系
列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设备的高性能化发展,对元器件小型化的需求日益
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ROHM 很早就开始利用独创的微细化技术,不断推进
元器件小型化的技术创新。
与0.5mm 粗细的自动铅笔芯对比
2011 年,ROHM 开发出低于被称为微细化界限的0402(0.4mm×0.2mm)尺寸的世界最小※贴片电阻器(0.3mm×0.15mm);2012年,又开发出世界最小※半导体---齐纳二极管(0.4mm×0.2mm)。
此次,产品阵容中不仅新增了0402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更是即将迎来03015 贴片电阻器的量产。
ROHM 将这些采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工艺方法实现了小型化、以惊人的
尺寸精度(±10μm)为豪的世界最小※元器件定位为RASMID™(ROHM Advanced Smart Micro Device)系列。
今后,ROHM 依然会继续推进产品的小型化开发,并进行包括安装技术在
内的更加实用的技术开发,不断扩充本系列产品的产品阵容,为实现设备的
进一步小型化而贡献力量。
ROHM 的RASMID™系列
采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工艺方法实现了小型化,以惊人的尺寸精度
(±10μm)为豪的世界最小※元器件系列■0402(0.4mm×0.2mm)尺寸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与以往的0603 尺寸产品相比,尺寸成功减少了82%(体积比)
・计划从2013 年10 月份开始出售样品,2014 年1 月份开始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