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葫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聊城雕刻葫芦

1- 简介 2-早期用途 3-起源传说 4-内容技法 5- 聊城葫芦文化价值 6-辉煌时期 7-当代葫芦雕刻大师 8-结语
小传说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路过堂邑,将葫芦 种子送给当地老百姓种植,后来有心人将戏 文人物、民间传说雕刻其上,形成葫芦雕刻 技艺。之后,有人以雕刻春宫图的形式将生 殖文化、性文化表现在春宫雕刻葫芦上,作 为陪嫁压箱底的物件。后来,当地人纷纷效 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郝春林老 人道出了葫芦雕刻技艺渊源的这一种说法。
东昌雕刻葫芦的制作基本上分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 将成熟的葫芦摘下 来,放在锅中煮, 然后堆放在一起使 其发酵,以去掉表 层青皮,使葫芦颜 色变黄。
第二道工序在葫芦上 面雕刻各种图案。一般雕刻 葫芦的技法是“刻”或 “片”,都只是在葫芦表面 上做文章,东昌葫芦雕刻在 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 鉴了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 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 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 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不 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 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 美效果。
早期用途
聊城人用雕刻葫芦蓄养 蝈蝈,先是于夏秋之季,将 蝈蝈从田间捉回,放到高粱 皮或细竹片编制的笼子里, 悬挂在院内瓜架凉棚下,让 其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 声;秋去冬来,将蝈蝈放进 葫芦里,揣入怀中御寒,闲 暇无事时,在房前街头晒暖, 取出葫芦,蝈蝈爬出,在阳 光下抖翅嘶鸣,却是别有一 番情趣。
当代葫芦雕刻大师
马耀良,男,回族,1927 年生,临夏市人,初中文化, 民间雕刻艺人。1993年入 选《中国民间名人录》; 1997年被甘肃省二轻局授 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5年被甘肃省工艺美术 协会评选为甘肃省工艺美术 特级大师。2008年5月被确 定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摘要】东昌葫芦雕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
本文将从葫芦雕刻的历史传承、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工艺技术和制作流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东昌葫芦雕刻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指出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将继续传承下去,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播,工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让这门古老的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东昌葫芦雕刻、工艺、传承、历史、特点、技术、制作流程、传统、现代、发展前景、继承、文化传播、繁荣发展1. 引言1.1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东昌葫芦雕刻源自中国传统工艺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技术独树一帜,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设计上。
由于葫芦本身的形状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葫芦雕刻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制作过程中,东昌葫芦雕刻艺人们需要经过反复琢磨、精心设计,再结合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方能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工艺技术和制作流程的熟练掌握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传承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基础。
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了东昌葫芦雕刻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创新和融合,东昌葫芦雕刻工艺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并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葫芦雕刻的历史传承在宋代,葫芦雕刻开始被赋予更多的审美功能,成为一种装饰艺术。
明清时期,葫芦雕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喜爱的艺术品,被广泛运用于文人墨客的生活中。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的工艺及传承
东昌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经千年不断传承发展。
它是由东昌地区的农
民们在生活中发掘、创造出来的。
东昌葫芦雕刻因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葫芦是古老的观象之物,古人认为它具有辟邪、扫秽、辟害、保平安的作用。
据史书
记载,葫芦文化源远流长。
东周时期,葫芦已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并在生活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在唐代,人们开始在葫芦上刻画各种图案,如夜光花、寿星图等,成为当时
的流行艺术,此后东昌葫芦雕刻逐渐发展,成为东昌地区的民间手工艺。
东昌葫芦雕刻采用的是实心葫芦,经过剖开、清理、晾干、涂漆等多道工序,然后进
行刻画。
由于葫芦本身的表皮较为坚硬,硬度适中,不易断裂,刀口伤人等情况很少出现,因此,艺人可以运用自由的刀法,将各种图像、文字、符号等刻画在葫芦内侧,或在外侧
彩绘出各种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图案,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吉祥图案等。
从雕刻的技巧和方法上来看,东昌葫芦雕刻的特点是:一是用刀法,即以自由不受束
缚的方式进行雕刻,打造出独具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二是用彩绘,即在葫芦外部或
内部以多色彩绘制出美丽的图案,使葫芦雕刻呈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东昌葫芦雕刻流传至今,其原因是得益于传承人们的执着和努力。
在传承过程中,许
多老艺人不计报酬地教会青年学徒,使雕刻手艺得以传承下去。
同时,当地政府和有关文
化部门也加大了对东昌葫芦雕刻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留和发
扬这一传统技艺。
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与谱系传承

王新生,男,生于1958年,高中文化程度,东昌府区梁水镇后王村农民。王新生为王氏葫芦雕刻工艺第六代传人,十几岁时便随父亲学习葫芦雕刻,甚得家传。王新生喜刻吉祥图案、人物、山水,雕刻技法以“片葫芦"和“戏葫芦"为主,尤精于“片葫芦"。大众日报大众科技、山东电视台、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曾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
二、
东昌雕刻葫芦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闫寺、梁水镇、堂邑镇路庄等三大雕刻谱系。
1.闫寺雕刻谱系
(1)传承谱系
第一代:李显桥;第二代:郎德田;第三代:郎发敏、陈金语;第四代:李尚贤、李尚书、李尚遥、李玉林;第五代:李玉成、秦喜英、李学清;第六代:李晓杰、刘廷波
(2)代表人李玉成
关键词:东昌府;葫芦雕刻;谱系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09)10-0107-02
东昌葫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土生土长,备受人们的喜爱。相传宋朝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东昌府区闫寺,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李玉成,男,1956年生,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李什村农民。李玉成细心收集绘有各种图案的“葫芦样本",向老艺人那里学来基本的雕刻技艺,倾心研究葫芦雕刻艺术。为能刻出细腻、逼真的图案,李玉成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李玉成擅长雕刻“八仙过海"、“二龙戏珠"、“武松打虎"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图案。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农民青年文化名人",他的作品也荣获过“全省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02年,在聊城市第一届“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上,李玉成现场向中外游客表演雕刻绝技,让游客大开眼界,并把他的雕刻葫芦当作珍品收藏。中央电视一频道、二频道、山东电视台、聊城电视台、东昌电视台和聊城晚报等都对他作过专门的宣传报道。
甘肃雕刻葫芦艺术传承述略

爱好却不同一般。从历史上看,新石器时代 洪儒(一说王鸿平)等人,在仅剔除原生皮 有所见,甚为精妙。李文斋是近代历史上,兰
的彩陶就有了葫芦的造型,说明先民们早已 的葫芦上镌刻花草、刀马人物、名胜山水等, 州著名雕刻葫芦艺术家和一代宗师。
使用葫芦或有所种植。汉代出土文物中也有 工艺有所提高并售诸街市,但仍存不足之处
于葫芦的变种。也有人工培植使葫芦变形 蝈于内,其音甚佳。在镂空葫芦的启示下,李 的工作。其作品于 20 世纪 50 年代曾展出于
的。以上这几种葫芦不能食用,只供雕刻。经 文斋先生又创造了四圈子、扇面子,进一步 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评价甚高。他是现代著
加工后,光滑润泽,皮质细腻,通体呈金黄 丰富了刻画内容和布局构图形式。
设,有的开口装昆虫等活物玩耍,晚清宫廷 在此期间,复经出生于清朝末叶的李文斋先 芦,李不从其命,竟被关押。后取保释出,仍
里已出现葫芦鼻烟壶、蝈蝈葫芦等。
生精心提高,一跃而成为声誉大增的著名工 要逼刻,李仍拒其恶势,复以“烟犯”名义
雕刻葫芦是兰州的特产,一般都种在沙 艺品。
抓去,押在沈家坡监狱,因烟瘾发作,不久
ART PANORAMA 2009·05 艺术理论
甘肃雕刻葫芦艺术传承述略
A Short Account of the Carrying forward of Gansu Calabash Carve Art
文/许 林
葫芦本身并不珍贵,但中国人对葫芦的 前后,有民间艺人来银娃(一说崔家姓)、王 壁赋》等。他的传世作品大多流传于民间,时
把玩,成为一种装饰和实用品。
既不离“形似”,更求“神似”的表现手法。
王云山从师于兰州雕刻葫芦创始人王洪
刻葫芦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早期民 画面主体突出,雕刻细腻;人物寥寥数笔,栩 儒学艺,21岁便专门从事雕刻葫芦,常与李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特别关注老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祝福。
在这个节日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倾倒,那就是葫芦艺术。
葫芦艺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不仅美观独特,而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
一、葫芦的起源和意义葫芦是一种中空的植物果实,外观呈椭圆形,上窄下宽。
它不仅可以用来装载酒水、食物等物品,还被用来制作各种艺术品和乐器。
葫芦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广泛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寓意着团圆、吉祥和平安。
由于葫芦的中空结构,人们认为它象征空虚、灵性和神秘。
而容纳着酒水或食物的葫芦,被视为富贵和丰年的象征。
二、葫芦艺术的特点1. 多样化的形式葫芦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而闻名。
在葫芦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可以将其刻、镂、雕、画等,使其形象多变。
常见的葫芦形式包括喜鹊、猴子、人物、花卉等,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2. 精湛的工艺制作葫芦艺术需要耐心和技巧。
首先,人们选择适宜的葫芦作为基础材料,然后在表面进行细致的雕刻或彩绘,最后用清漆进行抛光和保护。
整个过程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绝佳的审美眼光。
3. 独具特色的装饰葫芦艺术常常会配以丝绸、彩绳等装饰物,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
一些葫芦艺术品还会添加铭文、图片或其他寓意符号,以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葫芦艺术在重阳节的应用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葫芦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人们常常将葫芦作为礼物赠送给长辈,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愿。
葫芦艺术品还常常被用于节日装饰和庆典活动,以增加庆祝氛围和喜庆色彩。
此外,一些重阳节的民间活动也对葫芦艺术有所影响。
例如,人们会在葫芦上系上红绳,挂在门前,以驱邪和祈福。
还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是,在重阳节登高时,人们会将葫芦挂在身上,以期望自己能够像葫芦一样健康长寿。
四、葫芦艺术的现代传承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的追求和选择,但葫芦艺术仍然在传承和发展中。
葫芦雕刻调研报告

葫芦雕刻调研报告葫芦雕刻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葫芦雕刻是葫芦的一种加工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葫芦雕刻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为葫芦雕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与过程1.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葫芦雕刻的历史、发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现地考察:前往葫芦雕刻工作室、文化市场等地,实地观察、采访工艺师傅和消费者,了解他们对葫芦雕刻的看法和需求。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大众对葫芦雕刻的认知、购买意愿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发展现状: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在一些地区仍有较为活跃的发展。
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葫芦雕刻产业正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时,一些创新的葫芦雕刻作品也涌现出来,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 技术水平:葫芦雕刻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经过多年的磨砺才能掌握。
目前,一些传统技法仍在使用,同时也有工艺师傅尝试创新,探索出一些新的雕刻技术。
3. 市场需求:葫芦雕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一部分人们的喜爱。
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和国内外游客都是潜在的购买群体,但因价格较高,市场需求有一定局限性。
对于一些创新的葫芦雕刻作品,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4. 市场前景:虽然葫芦雕刻产业面临一定的困境,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创新设计、加强文化传承和发掘新的应用领域,有望为葫芦雕刻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拓宽市场前景。
四、建议和展望1. 鼓励创新设计:葫芦雕刻产业应推动设计创新,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加强文化传承: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对传统技法的传承和培养新一代的工艺师傅,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3. 拓宽市场应用:探索葫芦雕刻在艺术品、礼品、家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创新,开拓市场空间。
传承非遗文化葫芦雕刻演讲稿三分钟左右

传承非遗文化葫芦雕刻演讲稿三分钟左右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承非遗文化:葫芦雕刻的魅力第一部分:引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刻葫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青妍君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葫芦,谐音“福禄”,是我国传统的艺术题材,而葫芦雕刻艺术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都有感染了浓郁地域文化的葫芦雕刻艺术,其中新疆的雕刻葫芦艺术最具特色。
本文详细讲述了新疆葫芦雕刻艺术的特点,介绍了其历史和传承,分析了葫芦雕刻艺术保护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保护对策,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雕刻;葫芦艺术;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29-01
在漫长历史长河的浸染下,葫芦现已成为一种文化表现载体。
与其他地区擅长葫芦微雕艺术不同,新疆由于盛产形状较大的油葫芦,形成了其独特的葫芦雕刻艺术。
一、新疆葫芦雕刻艺术的特点
新疆葫芦艺术的表现技法多样,采用雕塑、刀刻、彩绘、烫烙等不同技法完成作品创作。
甘肃“鸡蛋葫芦艺术”中的针刻是用针划出的效果,属于微雕技法,与此不同,新疆葫芦艺术因其器型大的缘故,所采用的针刻技法是用针扎眼或用钻打眼的方法完成的。
以烙铁做笔的烫烙技法是新疆葫芦艺术中常用的一种传统技法,在现今的葫芦艺术中依然使用。
雕刻采用阳雕法、阴雕法、透雕法、双勾勒线等刀法,也有采用木刻创作中的技法,借鉴了传统木刻技法中的一些刀法用在了阳刻技法的底色之中,有的作品能在葫芦上进行三层雕刻处理。
新疆的葫芦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明显的地缘文化特色,造型、内容、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显示出带有新疆伊斯兰文化特征的汉、蒙、满族的文化印记,反映出新疆多元文化融合的地缘特色,从中原传统的汉族文化到新疆石窟艺术,以及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的宗教题材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均在表现内容之列。
二、葫芦雕刻艺术的历史和传承
雕刻葫芦工艺起源于魏晋。
北魏建国初期派使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的胡商带来用作盛水的巨型葫芦,被工匠雕刻上文字和图案,进行出售和把玩,这便是最早的雕刻葫芦的雏形。
自汉代到唐、宋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雕刻葫芦的技艺也在不断翻新。
直到贞观年间,随着工匠的不断努力,刻葫芦工艺逐渐成熟。
隋场帝曾派黄门侍郎到张掖招揽西域商人的同时,收购了大量用于雕刻的西域葫芦,由此可见当时雕刻葫芦的盛行。
光绪年间,雕刻葫芦逐渐盛行。
在当时秀才李文斋将雕刻葫芦摆脱低俗登上艺术殿堂,是标志性的开拓者。
他刻的代表作品有《西厢记》《陶渊明爱菊》《乙公爱鹤》等。
当代的新疆葫芦雕刻艺术家有马江红、
花妮等,他们将新疆自有的文化瑰宝——龟兹壁画、风土人情等融入葫芦雕刻艺术中,将葫芦雕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发扬壮大。
三、葫芦雕刻艺术传承保护的问题
1.人们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缺乏重视、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从手工时代步入了先进的机械化时代,由于机械的先进以及成本的降低,其种种优势已经使得人们渐渐淡忘了手工的文化,当然葫芦雕刻民间艺术也不例外,人们运用机械对于葫芦的加工日益的普遍,电脑制图花样新颖,且成本低廉,所以人们渐渐淡忘了手工雕刻的美丽,也放弃了手工雕刻的简单花样。
所以人们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缺乏重视。
2.葫芦雕刻的手工步骤较为繁琐。
由于葫芦的手工雕刻对于其选料培育工具等要求很高,所以使得其普遍性受到局限,不能人人都会,葫芦雕刻也只能由生活行为成为艺术家等的艺术行为,其雕刻过程的微小操作,不仅考验了艺术家的技巧和心思的细腻,其工艺图案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3.缺乏相应的扶持和保护制度。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人民的精神支柱。
面对许多面临灭绝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对于其保护政策和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
国外的著名艺术家曾经说过,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葫芦雕刻的艺术,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去扶持和保护。
四、葫芦雕刻的保护措施
1.增强对于葫芦雕刻艺术的重视。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人们应加强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科技的发展固然重要,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科技,但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艺术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葫芦的雕刻艺术不但是地方上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
2.对于葫芦雕刻的艺术进行适当的改革。
作为当代社会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跟上社会的步伐,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图案的创作转入到电脑设计当中,这样即可以丰富葫芦雕刻的款式,也大大的减轻了艺术家的劳动量,加速了葫芦雕刻的进度。
对与葫芦雕刻艺术的适当改革,可以使得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得到适当的改善。
3.制定完善的扶持和保护制度。
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人们对于先进科技的过分依赖,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葫芦雕刻的从事人员进行一定的补助。
于此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对于葫芦雕刻的文化进行保护,防止有国家和个人意图窃取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葫芦雕刻文化,应该及时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葫芦雕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其历史悠久,表现形式繁多,而其表现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新疆的葫芦雕刻艺术因其使用的葫芦器型较大,雕刻手法独特而极具特色,其雕
刻内容包含了当地风土人情和一些极富历史价值的西域壁画等,非常具有保护价值。
我们要针对葫芦雕刻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改进艺术保护工作,保护葫芦雕刻这种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