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复习目标1.回顾课本内容,整理重要知识点2.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及其发展过程3.对历史人物、地理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4.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便于回顾和巩固知识点二、历史事件1.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2.西汉的兴起与繁荣-汉高祖刘邦的政策-汉武帝的与内外扩张-西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发展3.东汉与三国时期-汉光武帝的政策-郭嘉、诸葛亮等重要人物-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4.北魏、南朝与隋朝-北魏的建立、统治和民族融合-南朝宋、南梁、南陈的建立与发展-隋朝杨坚的政策和统一中国5.唐朝的辉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玄武门之变及其影响-唐朝的科技发展和对外关系6.五代十国与宋朝的建立-五代时期的动乱与分裂-阮、后、刘、杨四姓的统治-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7.南宋和元朝的兴起-钓鱼城之战与南宋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族的历史及对中国的影响8.明朝的建立与发展-明朝的统治者及其政策-明朝的疆域扩展与国际关系-明朝的文化、科技及其对世界的影响9.清朝的建立与后期的动荡-满清的入关及其政治制度-乾隆时期的疆域扩张与-鸦片战争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十、历史人物1.夏商周周文化中的重要人物2.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孙权、刘备、曹操等人物3.北魏的拓跋氏、尉迟姓和司马姓的重要人物4.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等人物十一、地理位置1.中国各个朝代的疆域变化及其地理位置2.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目的地3.中亚和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三、复习方法1.复习历史事件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回顾2.对于关键的人物、政策等,分别做一个小结4.培养记忆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四、复习技巧1.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方便日后回顾和复习2.制作复习卡片,将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方便归类和记忆3.利用配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忆,提高复习效果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知识点上,避免盲目复习。

初中鲁教版历史复习题纲

初中鲁教版历史复习题纲

初中鲁教版历史复习题纲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鲁教版初中历史复习题纲的概述:# 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法制建设- 汉朝的繁荣与对外交流3.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交融4. 隋唐五代十国-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变革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科技与经济-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民族矛盾#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 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3.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斗争4.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古希腊和罗马文明2. 中世纪时期- 欧洲封建制度-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与发展3. 近现代世界-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4. 现代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与全球化# 结语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题纲,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请注意,这个复习题纲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框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细节需要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不同的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差异,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教材进行复习。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史纲要-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

第二章秦汉史纲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 汉武帝开启了西域通商的先河,推动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纲要-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对峙为主要特征。

-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多朝分裂时期,是中古时期的重要历史阶段。

第四章隋唐史纲要-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朝代,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文明的巅峰时期。

-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章五代十国和辽金宋元史纲要-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割据时期,其中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是指当时的十个割据地区。

- 辽、金、宋、元四个朝代统治着中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明清史纲要-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王朝。

-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战争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的阶段,也是外族入侵和封建制度衰落的阶段。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时间地点: 1949 年 9 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 2 课最可爱的人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 年 10 月到 1953 年7 月( 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 3 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内容: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鲁教版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部分)

鲁教版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古代人类知识点:(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2)人类进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3)人类进化中重要的一步:学会使用火。

(4)使用火的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一.元谋人地点:山西省元谋县。

距今:一百七十万年。

技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史 陈诺\编中国古代史二.北京人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

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特征:①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②能够制造可使用工具,可以使用火,并且会保存火种。

③过群居生活,组成早期原始社会。

三.山顶洞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距今:三万年。

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技能: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采集、狩猎、捕鱼。

④用骨针缝制衣服。

⑤死后要埋葬。

⑥过氏族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氏族:距今:七千年。

地域: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房屋:干栏式房屋。

粮食:水稻。

能力: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二.半坡氏族:距今:五六千年。

地域:黄河流域。

工具:普遍适用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粮食:主食:粟;副食:鱼、肉、蔬菜。

能力:打猎、捕鱼、纺线、织布、制衣、烧制彩陶。

三.大汶口氏族距今:四五千年。

地域:山东大汶口。

主要成就与特色:①磨制石镰、石锄。

②黑陶、白陶。

③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导致原始社会最终解体,奴隶社会开始走进历史舞台。

(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华夏之祖一.炎黄战蚩尤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地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人物:黄帝(轩辕)、炎帝、蚩尤。

战役:涿鹿之战。

族群:华夏族(由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共同组成并经过长期发展)。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唐代的复习提纲2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唐代的复习提纲2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唐代的复习提纲二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一、唐朝的少数民族藏族的祖先是吐蕃人,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

二、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对当地民族和风俗习惯很尊重。

三、科举制度的确立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到唐朝进一步得到发展。

唐朝科举制度考试科目较多,常设的主要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进士科主要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试文史方面的知识。

明经科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简单。

考中进士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

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多年。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一、朝、日遣唐使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

在所有留学生当中,新罗留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从隋朝起,日本就派人到中国学习。

唐朝时,先后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次。

二、鉴真东渡鉴真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僧,应日本僧人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10多年间,5次东渡失败,第六次才成功。

三、玄奘取经唐朝与天竺(古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着佛教进行的,影响最大的是玄奘,他根据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取材于此,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天竺。

四、唐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历时最长、贡献最大的王朝之一。

唐都长安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一、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时,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一座大跨度的石拱桥。

因在今河北赵县,故叫赵州桥。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二、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刷的《金刚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内容: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3、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鞍钢);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任务: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急于求成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验教训:1立足国情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的错误泛滥(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成就: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