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耗与世界环境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全球能源格局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中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

随后,文章将分析中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包括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能源安全保障的加强等方面。

通过对中国能源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能源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中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中国主要能源利用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目前,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导能源,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中国的利用量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已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亮点。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网络,为未来的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能源利用现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仍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自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从3月20日开始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六百元起,普通民众抱怨调侃不断,大有发改委猛于虎之势。

汽柴油价格的步步攀升引发了人们对于能源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

众所周知,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矿物能源总储量一定并且不可再生,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能源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危机问题日趋显现。

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的挑战也必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一)世界能源的总体形势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能源发展的总体趋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增速放慢,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迅速上升。

在2000-2030年间,60%以上世界新增能源需求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二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新能源也被更多地开发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新能源并存的能源消费结构。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作为一场标着性的能源战争,导致了世界能源战略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具体体现为一下三方面:1.世界能源战略格局进一步向美国倾斜,OPEC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美国通过两次战争打破了世界能源原有格局,占领阿富汗和世界第二产油大国伊拉克,控制了中亚和中东产油大国,从政治军事上加强了对里海地区和中东各国能源资源的控制。

同时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独享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油气资源,并在积极对非洲产油区加大政治和外交攻势,寻求合作。

而美国的能源攻略直接影响到了OPEC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一方面OPEC组织本身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受到其他非OPEC国家的侵蚀,另一方面美国大力主张从其他国家获得石油份额,客观上促进OPEC组织内部分化。

而与OPEC的削弱相反,近年来连续攀高的油价为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复苏创造了契机。

中国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与节能潜力分析

中国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与节能潜力分析

 ̄1. l61 f o 5 J %。 2 o 年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政策以来, i 能源消耗 速度开始降低, 0 9 2 0 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 . 亿吨标准 06 6
能源消费结构, 充分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能源、 经济和社会之 间的协调发展, 是当前中国所必须面对和解 决的重要课题 。 本章通过对我国能耗的总体状况、 行业状
增速 %
51 . 52 . 63 - 58 . 69 .
31 . O. ・ 5 02 .
G P D 增速
年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量 万吨标准煤
2 01 0 20 02 2 0 03 20 04 2 0 05
20 06 2 0 07 2 0 08
增速 加速 现 象 , 并开始 赶 超 经济 增长 速 度, 0 4 2 0 年一 度 达
面对日 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必须增强危机意识, 树立绿 色、 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 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 正确认识中国能源消费状况与


我国能耗的总体状况与国际比较
首先, 从整体来看, 世界能源消耗呈上升趋势, 这与世 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相吻合。 然而各个国家的上涨幅度却相 差较大,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上涨幅度最大的是我国。
本部分从我国能源消耗总体状况、 消费结构以及能源
利用效率三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我国
宏 观经 济
中国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与 节能潜力分析
● 任 泽平 安 风 楼
[ 内容提要] 巨大 的能源消耗与 过低的能源效 率并存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随着经

中国能源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能源的供应和使用现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能源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中国主要能源供应依赖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占据了最大比例,约占总能源消费的60%以上。

然而,煤炭的燃烧不仅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还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中国的能源消费模式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如钢铁和水泥,仍然占据大量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仍然较低,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

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整体能源消费相比,仍然较小。

中国能源趋势分析1.减少煤炭消耗: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例如,中国关闭了许多老旧的煤矿和高排放的火力发电厂。

同时,政府还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

2.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中国正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补贴、减税和配额制度等,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根据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应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应达到20%。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中国也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进行努力。

政府鼓励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进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也推动节能型社会建设,包括鼓励低能耗建筑和交通工具的使用。

4.混合能源系统:中国还在探索混合能源系统,以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采用风能和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以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

5.国际合作:中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利用国际资源和技术,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谈判,并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结论中国的能源现状和趋势表明,中国正致力于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并追求可持续能源发展。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资源需求快速增长与现有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是未来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和铜的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第二消费大国。

未来20年我国石油缺口约60亿吨、天然气缺口约2万亿立方米,其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实施能源安全战略要加强能源产业基础地位,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提高其竞争力;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源合作开发;规范国内资源开发行为,实行保护性开发等。

一、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资源有限性和经济增长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尽管科技进步与生产力提高使人类可利用资源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但世界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现有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分布不均,使世界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

以石油为例,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60美元大关,2005年8月甚至每桶超过70美元,为历史所罕见。

与此同时,全球矿产资源逐渐形成垄断,致使矿产资源价格持续攀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10家跨国矿业公司控制着全球50%的铜矿资源,5家跨国矿业公司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镍矿资源。

尽管世界经济经过结构性改革,对石油危机的化解能力比20多年前大为提高,但国际原油价格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很大。

除经济因素外,国际政治因素也是促使世界资源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有的大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试图通过政治、武力等手段,控制世界战略性资源,导致世界资源争夺加剧,市场供求形势严峻。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其结果导致该地区政局动荡,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下降。

日本在中俄石油合作问题上搅局,亦有遏制中国能源供应的战略考虑,其结果使俄罗斯提高了能源合作的价码。

这些因素对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加剧了产油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而且影响了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双方的心理预期,从而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同时,打乱了国际能源互利双赢的合作局面,引发了世界战略资源的恶性竞争。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与我国能源战略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与我国能源战略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与我国能源战略041108216 钱卓群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 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鉴于全球形势,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

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 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与特点第一,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1990 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 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

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 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 亿吨油当量。

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第二,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 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

节约能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节约能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节约能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你是否知道,节约能源不仅能够为我们自己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吗?在如今全球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节约能源的行动。

现状:全球能源消耗激增当今世界,能源消耗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这对我们的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不断攀升。

然而,我们所依赖的能源资源却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继续以当前的消费方式使用能源,不仅会面临能源短缺的风险,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

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节约能源的重要性:1. 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用过量的能源导致了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无论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还是核能、水能的开采,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料。

这些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长期而严重的。

因此,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对这些资源的依赖,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的破坏。

2. 经济效益节约能源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费成本,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这对国家、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国家和企业而言,节约能源意味着减少开支,提高竞争力。

对于个人而言,节约能源能够减轻财务压力,让生活更加舒适。

3. 社会责任作为地球的居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未来做出贡献。

节约能源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通过减少能源的使用并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我们能够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节约能源的行动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参与节约能源的行动呢?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行动:1. 改善能源设备的效率许多家庭、企业和工厂在能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通过改善能源设备的效率,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替换旧的、能耗较高的设备,选择能效更高的设备,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

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消耗

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消耗

立信以诚 财达于通世界与中国的能源消耗2010年3月2日摘要⏹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

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

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是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发展中国家源消费的提速,与其经济发展与结构重型化有关。

通常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衡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一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对能源需求不断提高。

虽然能源需求结构在调整,但是,目前的能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较高的能源消费模式,煤炭成为能源消耗的主体还将长期保持。

⏹我国能源消耗高水平增长的态势将维持。

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电气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比重提高,生活能源消耗程度提高,推动了能源消费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也助推了我国的能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此外,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决定了我国承担了相当部分的世界碳排放责任。

⏹中国的能源储量与工业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消耗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是,既有的如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相关的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与后者相关的行业其发展或将有超出平均水平的发展。

立信以诚 财达于通一、世界能源消耗基本状况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

2008年达到了1.2千万吨原油,是2000年的1.2倍。

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世界经济一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

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速的峰谷与此大致吻合。

2001年为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全球能源消耗增速只有0.65%,低于2000年2个百分点。

但持续经年上行之后,到2004年达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5%。

之后有所回落,2007年前基本保持在2.6%左右。

2008年因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增速下探为1.8%。

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

2000年到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平均增速为2.5%,发展中国家为5.8%,高出全球水平近4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anghu@
二、中国经济增长特点
高增长:经济增长潜力在9.3-9.5% 工业化在加速:工业占GDP比重在40%以 上;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品生产国 城市化在加速: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


Anganghu@
煤炭消费占世界比重 (%,1965-2005)
1965 美国 前苏联 欧盟(25 国) 三者合计 中国 20.04 22.10 33.53 75.67 11.15 1970 21.24 21.37 29.76 72.37 12.66 1975 19.65 22.83 25.45 67.93 15.58 1980 21.41 18.73 25.23 65.37 16.94 1985 21.26 15.57 22.43 59.26 19.83 1990 21.65 13.79 18.90 54.34 23.72 1995 22.19 8.43 14.79 45.41 30.44 2000 24.11 7.20 12.80 44.11 28.27 2005 19.64 6.08 10.21 35.93 36.93
环 境 污 染 程 度
未工业化
开始工业化
新兴工业化
成熟工业化
后工业化

Anganghu@
资源消耗和环境变迁的驱动力 工业化特征 人口转型特征 资源消耗特征 环境质量变迁特征 资源消费和环境变迁的驱动力是经济增 长、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资源消费增长 率=人口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技术系数

Anganghu@
内容提要
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和资源消耗状况; 中国环境和环境污染状况 绿色GDP的估算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单位GDP能耗(1965-2003)
中国单位GDP能耗(1965-2003)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Anganghu@
初级能源消费占世界比重 (1965-2005)
1965 美国 中国 欧盟25国 前苏联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34.28 32.91 29.29 27.35 24.65 24.227.44 8.43 10.70 10.41 14.75
24.95 24.58 23.05 22.18 20.98 19.19 18.27 17.82 16.28 16.19 15.48 17.29 17.36 18.35 17.54 11.60 10.14 9.63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2006, /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91& contentId =7017990
中国资源消耗对世界的影响
2000-2004年中国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新增总 量比重:铁矿石为100%,钢材为67%,铜 为109%,铝为60%;此外,汽车为102% (沈才彬,《中国暴食经济》,2006)。

Anganghu@
Anganghu@
初级产品净进口占GDP比重
初级产品进口 1978 1979 1980 1985 1990 1991 1994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69.59 52.89 98.53 108.34 164.86 244.17 268.46 467.39 457.43 492.71 727.63 1172.67 91.14 138.28 158.86 161.45 197.08 214.85 199.41 254.6 263.38 285.4 348.12 405.49 初级产品出口 初级产品净进口 -17 -18 -21.55 -85.39 -60.33 -53.11 -32.22 29.32 69.05 212.79 194.05 207.31 379.51 767.18 初级产品净进口占GDP比重 -0.73 -0.77 -0.71 -2.80 -1.56 -1.31 -0.58 0.40 0.64 1.78 1.46 1.43 2.31 3.97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2006, /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91& contentId =7017990

Anganghu@

Anganghu@
水泥产量国际比较 (亿吨,1980-2005)
1980 美国 俄罗斯 西欧 合计 中国 0.80 0.97 0.68 1985 0.70 0.79 0.77 2.27 1.46 1990 0.71 0.83 0.85 2.39 2.10 1995 0.77 0.36 0.78 1.91 4.76 2000 0.88 0.32 0.74 1.94 5.97 10.64 2005

Anganghu@
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变迁
低效资源利用技术:资源消费增长率高于 GDP增长率; 中性资源利用技术:资源消费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基本持平; 高效资源利用技术:资源消费增长率低于 GDP增长率。

Anganghu@
环境技术变迁
环境污染增加型技术:污染排放量增长率 高于GDP增长率; 环境污染中性技术:污染排放量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基本持平; 环境污染减少型技术:污染排放量增长率 低于GDP增长率;

Anganghu@
三、中国资源消耗的特点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对各类资源消耗需求 规模大;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对资源和能 源的新增需求巨大;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 平过渡,各类人均资源消耗需求量不断上 升; 中国各类资源消耗占世界总量比重迅速上 升。
Anganghu@
资源消耗方程
资源消耗方程:资源消费量=人口× (GDP/人口)×(资源消费量/GDP) 资源消耗增长率方程:资源消费量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是指每单位GDP消耗资源的年增 长率;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Year Books 47th (2003), CD-ROM.

Anganghu@
最大资源消耗规模效应
从中国主要指标占世界新增加量比重看,中国能源消费、 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和钢消费是世界第一

Anganghu@
相对单位GDP能耗(世界=1)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六大经济体资源消耗占全球1994-2004年新增量比重(%)
能源消费 中国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欧洲 30.01 7.33 1.82 -1.79 13.50 9.61 煤炭消费 59.14 11.96 6.55 -3.46 10.56 -5.80 石油消费 28.27 9.22 -4.60 -6.08 22.71 8.97 钢消费 54.57 5.25 -0.93 2.32 -5.44 9.50
Anganghu@
一、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关 系 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 放的关系 技术特性与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关 系

Anganghu@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发展阶段)
单位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国际比较 方法 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方法
相对单位GDP能耗=初级能源消费占世界比重 ÷GDP占世界总量比重 相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CO2排放占世 界比重÷GDP占世界总量比重

Anganghu@
发电量占世界比重 (%,1990-2005)
1990 美国 中国 前苏联 欧盟25国 26.84 5.23 14.54 20.76 1995 26.49 7.58 9.75 19.84 2000 25.91 8.89 8.25 18.97 2005 23.31 13.61 7.66 17.56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2006, /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91& contentId =7017990

Anganghu@
污染排放方程
污染排放方程:污染物=人口×(GDP/人 口)×(污染物/GDP) 增长率方程: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人口增 长率+人均GDP增长率+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是指每单位GDP污染排放的年增 长率;
中国煤、钢产量占世界比重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 %
粗钢产量占世界比重 煤炭产量占世界比重 GDP占世界比重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Anganghu@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环境的 影响
2006 12 12

Anganghu@
需要讨论的问题
人口、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什么特点? 资源消耗又有什么特点? 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如何用绿色GDP来评估? 中国现代化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2006, /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91& contentId =7017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