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地累积 主成分 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一 、问题重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以及人类随着经济和社会及科学的发展逐渐向原始生态环境的扩进,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全世界各类重金属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其中Ni 的排放量大约100万吨、Mn 的排放量约在1500万吨、Pb 大约500万吨、Cu 约340万吨、Hg 大约在1.5万吨。
另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总体上治理和恢复的难度较大。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题目提出的几个问题,就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1) 应用点模式空间分析概念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这里不仅考虑每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还考虑了不同区域中8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从而结合不同的视角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2) 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来自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和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4个主要方面,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给出该城区主要的污染源以及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染源,进而结合实际讨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3) 针对现有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该城区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和不同类型区域的重金属空间分布,建立数学规划模型,讨论了重金属扩散的中心位置和扩散方向,确定了污染源的位置;(4) 讨论了模型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类重金属污染对地质变化的前瞻性后果预测,具体给出了不同重金属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预测结果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可能性规划方案。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随着近代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由于其不会被生物降解、迁移性小,很难从土壤中去除,容易在土壤中积累。
重金属污染物往往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当重金属积累超出土壤的承受能力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毒物质可能会突然活化,导致严重的环境危害,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化学定时炸弹”的说法。
另一方面,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摄取、吸入、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人体康。
1 .问题重述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附件1列出了采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及其所属功能区等信息,附件2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采样点处的浓度,附件3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现要求你们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以下任务:(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2.问题分析问题一首先要求得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此问题主要是利用附录中所给的数据,研究给定采集点处的重金属含量。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受到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威胁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表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金属在城市表层土壤中的来源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填埋和农药施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逐渐积累,从而引发了土壤污染问题。
三、常见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种城市表层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种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四、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引起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损伤。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重金属还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威胁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五、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1.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并采用土壤钻孔或其它方法获取土壤样品。
2.实验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手段。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六、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建议1.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加强交通管理,从源头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修复技术等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3.加强监测–定期对城市表层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污染问题。
结论城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因此,开展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城市地区表层土壤中存在着超出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包括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和锌(Zn)等。
分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采样:在城市不同区域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网格密度进行采样。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样品分割、筛分、干燥等预处理步骤,以获得均匀的土壤样品。
3.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4. 数据分析:将测定得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 风险评估: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合土壤用途和人体暴露途径,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不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6. 污染防治: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土壤修复、农田污染控制、废弃物管理等,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搜集大量的样品和数据,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准确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潜在风险。
3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为此通过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应用数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开展了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则得到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已成为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基于问题一:利用附件1和附件2给出的调查数据,做出相应的统计分类处理。
然后用MATLAB绘制出该城区各重金属元素的三维曲面模型,这些模型表示了8种主要重金属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情况。
然后运用单因子分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综合评价法对该城区土壤表层重金属元素污染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出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
针对问题二:通过问题一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了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再根据各重金属在各功能区的含量平均值、标准差求出变异系数,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可初步判断该城区的污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找出各重金属的主要污染原因,我们又运用了相关系数来进行相关分析,从而综合判断了各功能区污染的主要来源。
如: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垃圾的排放,工业区和交通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汽车含铅汽油的大量使用,轮胎老化磨损自造出含锌粉尘等等。
对于问题三要求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并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的位置,我们通过数据对其进行了空间传播分析,运用扩散通量,菲克定律推出了传播特征,然后将已知的坐标数据和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了拟合,找出了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的相对坐标位置。
问题四中我们评价了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的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提出相关的信息以及模型来解决问题。
关键字: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单项污染指数统计分析变异系数相关系数扩散通量菲克定理拟合函数目录1. 问题重述 (2)2. 问题分析 (2)3. 模型假设 (3)4. 符号说明 (3)5. 模型建立与模型求解 (4)6. 模型的评价 (19)7. 模型的改进与推广 (21)8.参考文献 (21)1.问题重述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本文旨在研究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 的污染 问题 , 2 1 以 0 1年全 国大学生数模竞赛 A题的数据
为 材料 。其 研究 内容 是 根 据 采用 点 的数 据 分 析 8 种 主要 重金 属元 素在 该 城 市 的 空 间 分 布 , 市 不 城 同区域 重金 属 的浓 度 和污 染 程 度 , 个 区 域 污 染 各
到 了中度 污染 , 甚至严 重污染 的程 度 。
4 重金属污染程度 的单 因子指数模型
要 确定城 市 不 同 区域 的 重金 属 污 染 程 度 , 首 先必 须 得到各 个采 用点 每 种重 金 属元 素 的污 染 程
5 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综合模型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只能分别反映各个重金属
21 02年第 1 期
新疆化工
5
城 市 表 层 土壤 重 金 属 污染 状况 分 析 水
陈柯 柴 中林 李 佳琦 李晨
( 中国计量学院 理学院 。 杭州 。1 1 ) 3 ̄ 8
摘
要 : 究 了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 的污染问题。首先利用采样点的数据以及 曲面插值的方法得到主 研 要 重金属元素的城市空间分布 图。接 着利用单 因子指数法对各城 区土壤 中每一种重金属元素的
x t
图 1 汞元素浓度的城市分布
市的工业生 产产生的。在有污染源 的区域 , 由于
从图1 可知, 汞浓度在城市的分布差别很大 , 有的地方浓度很高 , 的地方很低 。其 中高浓度 有
6
新疆化工
21 02年第 1期
主要 分 布在 城 区 内的 工 业 区 和 主 干道 路 区 , 围 范 较小 ; 活 区和 公 园绿 地 区的 言
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 、 工业化进程 的加快 和
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金 属 Cd 二 维 等 浓 度 μg/g分 布 图
18000 16000 14000
20 25
3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1.4
250
1.2 1
12000 10000
Y
Y
200
0.8
Y
15
8000 6000
8000
8000
10
6000 4000
150
0.6 0.4
公园绿地
As As 1 Cd Cr Cu Hg Ni Pb Zn Cd Cr Cu Hg Ni Pb Zn
0.358 0.689 0.107 1 0.564 0.500 1 0.357 1 0.176 0.691 0.265 0.285 0.054 0.433 0.598 0.712 0.023 0.739 0.397 0.509 0.136 0.267 0.756 0.521 1 -0.048 0.389 0.063 1 0.168 0.298 1 0.748 1
城区重金的污染程度综合评价
2、土样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分布
通过matlab软件,利用griddata(),contourf() 函数作出八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具体如下:
金 属 As 二 维 等 浓 度 μg/g分 布 图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城区二维等高线分布图
2
1
2
4000
31 3
2
3
2
3
1
1.4
1
2000
4
2
1 2
1
3
2
2
1
2
2
重金属积累在土壤表层原因【关于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

重金属积累在土壤表层原因【关于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 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由于在地表各重金属浓度的分布是相互影响的,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多重影响,因此,我们应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地质环境是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各种元素在土壤中都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一是土壤本身含有一定的量,即土壤背景值,这一值是自然形成的;二是元素的输入是多途径、多层次的,如工业、生活污染等;三是输入的元素会有一部分随着河流冲刷、地表侵蚀、植物吸收等因素流失。
为了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应该首先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输入和输出,这与该地区的地表河流分布,地势分布,风向及降雨等因素有关,因此还需要测定各种因素的叠加所导致的元素输入及输出后的累积系数,这些可以通过分析该地区历年的重金属浓度分布数据来求出。
结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建立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模型:QT=Q0K?T+QK-Z1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各功能区污染程度由于测量得到的只是有限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值,不足以涵盖整个城市的重金属含量情况,因此,首先需要建立模型对已知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该城市内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解出各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并绘制空间分布图,从而可以分析不同功能区内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步骤1:各功能区的地形特征运用Kriging插值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出该城市的海拔高度图及各区域的地形特征图,从而得出各功能区所处的海拔范围,即居民区主要分布在海拔为0 m~20 m的区域,工业区、主干道区以及公园绿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 m~80 m范围内,而山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于80 m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取样得到的8种重金属浓度数据进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探寻重金属污染原因以及传播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针对问题(1),首先利用Matlab作图得到了8种重金属浓度的等值线图,从图上很直观看出了重金属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为了研究不同区域内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对附件2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区内的重金属浓度表,进而得到了8种重金属在5个不同功能区浓度的平均值,利用该平均值和各种重金属的背景值,通过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得到了8种重金属在各个区的污染等级.在对问题(2)求解过程中,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利用SAS软件得到了8种重金属在全区和5个功能区的元素贡献比率,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造成该城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矿产开采、冶炼、加工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飘尘.针对问题(3),结合 重金属传播的相关知识和本文的数据,提出了本城区重金属传播的特征为由海拔高的地方向海拔低的地方传播,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传播.为了确定污染源的位置,首先引入了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半方差函数、克里格标准误及空间特异值的概念,然后利用GS+软件得到了各种重金属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重金属浓度的变异性质.最后利用GSLIB软件,得到了8种重金属的空间特异值,利用特异值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源的主要位置,即污染源在地平面投影点位于坐标点(1578,6382)、(7649,5956)、(3521,16863)、(19629,18217)、(2453,9264)、(648,6962)的周围小区域内,与画图得到的结果相吻合.最后,不仅给出了本文模型的优缺点,而且为了更好地改进模型,降低模型误差,还提出了应该收集诸如土地的利用方式、长年盛行的风向以及交通状况等重要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地累积指数 主成分分析 变异函数 特异值一、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附件1列出了采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及其所属功能区等信息,附件2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采样点处的浓度,附件3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1.2 所求问题现要求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以下任务:问题(1)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问题(2)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问题(3)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问题(4)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二、问题分析2.1问题(1)的分析针对问题(1)中,为了能够清晰地研究8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我们首先利用Matlab作出各功能区分布平面图和该城区地貌图,以及该城区8种种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布图.若对该城区内不同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判定,则需要对各功能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地累积指数法(Muller指数)法在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中的优越性,于是我们利用此方法对各功能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进行了准确判定.2.2问题(2)的分析针对问题(2)中要求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在本问题中变量个数太多,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而使得所观测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因此我们考虑采用主因子分析法.我们通过对各功能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SAS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可以得到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贡献比较大的重金属元素,再结合产生该重金属的主要原因,即可以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2.3问题(3)的分析问题(3)要分析重金属污染的传播特征以及确定污染源的位置,考虑到取样的特殊性和随机性,因此可以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解决,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讨论变异函数的性质和一些取样点的特异性,确定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和污染源的大致位置.2.4问题(4)的分析针对问题(4)中要求收集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考虑到问题(3)中克里格内插法是根据无偏估计和方差最小两项要求来确定加权系数,其中关键的函数是半方差函数,如果半方差函数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存在,则此方法不适用.于是在收集信息时需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考虑,其中自然因素包括风力、重力、降水;人为因素包括交通网、人口流动、土地利用情况.通过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研究污染物的转播特征,得到该城市的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三、模型假设1、假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不会被微生物降解,迁移性小,很难被清除;2、假设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共存时,不考虑他们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即他们对土壤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3、假设我们所研究的土壤并非一个匀质体,而是一个具有空间连续性的变异体,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4、假设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和净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是两种相反的作用的对立统一过程,两者处于一种相对动态平衡状态;5、假设从源到采样点之间,污染物在途中保持质量不变;6、假设受体污染物中某种元素是各污染源贡献的线性组合,各污染源之间互不相关.四、符号说明)2,1(p i X i "=:相关性指标;2σ:克里格方差;m F :综合指标;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 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5.1.1 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题给附件中的数据进行Excel 处理,我们得到了各功能区采样点的的位置及其各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接着,我们通过Matlab 编程(见程序1、程序2、程序3)整个城区的8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见图1),及该城区的地貌图(见图2),该城区功能区分布图(见图3).AsCdCrCuHgNiPbZn图1 该城区各金属元素的空间分部4图2 该城区地貌图x 1044图3 该城区功能区分布图从图1可以明显的看出各种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区域,图2大致给出了该城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图3给出了5类功能区的分布情况. 三幅图可以方便我们对各功能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情况作直观地分析.5.1.2 该城区不同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情况为了能够很好的区分出各功能区的污染程度,因此需要对各功能区的污染情况进行量化.于是,根据对该城区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浓度的分析,得到各功能区土壤中每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如表1.的背景值(见表2)计算出各功能区的每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并根据Muller 地积累指数分级标准(见表3),得到该城区各功能区8种土壤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及其分级情况,如表4.地积累指数法计算公式:()n n 2geo 5.1log B C I =其中:n C 为元素实测质量分数,mg/kg;n B 为该元素背景质量分数,mg/kg.表2各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元素 As (μg/g) Cd (ng/g) Cr (μg/g) Cu (μg/g) Hg (ng/g) Ni (μg/g) Pb (μg/g) Zn (μg/g)背景值 3.6 130 31 13.2 35 12.3 31 69表3 Muller 地积累指数分级标准地积累指数()geo I 分级 污染程度105≤<geo I 6 极严重污染 54≤<geo I 5 强—极严重污染 43≤<geo I 4 强污染 32≤<geo I 3 中等—强污染 21≤<geo I 2 中等污染 10≤<geo I 1 轻度—中等污染 0≤geo I 0 无污染表4该城区各功能区8种土壤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及其分级情况根据表1中各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以及表4中该城区各功能区土壤 中8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及其分级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浓度 统计图及各功能区污染等级统计图,如图4、图5.图4 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 图5 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由表1、表4、图4、图5,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区中的Cu、Zn的污染等级均为2级,属于中等污染,As、Cd、Cr、Hg、Pb的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轻-中等污染,Ni的污染等级为0级,属于无污染.工业区的As、Cr、Ni、Pb的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中轻-中等污染;Cd、Zn的污染等级为2级,属于中等污染;Cu的污染等级为3级,属于中等-强污染;Hg的污染等级为4级,属于强污染.主干道路区的As、Cr、Pb的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轻-中等污染;Cu、Zn的污染等级为2级,属于中等污染,Hg的污染等级为4级,属于强污染,Cd、Ni的污染等级为0级,无污染.公园绿地区的As、Cd、Cu、Pb、Zn的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轻-中等污染;Hg的污染等级为2级,属于中等污染,Cr、Ni的污染等级为0级,无污染.并且可以从图3中看到山区中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等级均为0级,属于无污染.总之,8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功能区的污染水平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工业区污染较大,山区无污染.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的含Hg量都比较高,均属于重度污染.5.2 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调查污染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设备、位置、场所等污染源.这些污染源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有的直接进入土壤,有的则是通过大气和水体再进入土壤,造成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5.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部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主要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药和化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