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专项限时训练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7讲

《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7讲
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Ⅰ)——证明 平行与垂直
【2014年高考浙江会这样考】
1.通过线线、线面、面面关系考查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2.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3.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考点梳理 1.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①直线的方向向量: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任意 → → 两点,则称AB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AB平行的任意
是C1C、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审题视点]
这是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可以利用三种方法证
→ 明:一是证明 MN 与平面A1BD的法向量垂直;二是在平面 → → A1BD内找一向量与 MN 共线;三是证明 MN 可以利用平面 A1BD中的两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
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根据运算结
果的几何意义来解释相关问题.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两个结论 x1+x2 y1+y2 (1)P1(x1, y1, z1 ) , P2(x2, y2 , z2), P1P2 的中点坐标为 2 , 2 , z1+z2 2 . (2)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 A(x1,y1,z1),B(x2,y2,z2),C(x3, x1+x2+x3 y1+y2+y3 y3,z3),则△ABC 的重心 G 的坐标为( , , 3 3 z1+z2+z3 ). 3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n=(x,y,z),则
x+z=0, → → n· DA1=0且n· DB=0,得 x+y=0.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单元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单元


震慑力 . 振耳欲聋 . ⑤zhè 坐镇 n . . 坐阵 震撼 .
答案 ①×,√,√。②×(萃—粹),√,×, ×(悴—瘁)。③×(磬—罄),√,√。④√,×。 ⑤√,×(振—震),√,×,√。
【命题揭秘】 在高考题中,考查到同音字时, 错项设置方法是同音误写。而同音误写又 分为同音异形字误写和同音近形字误写两 种情况。同音异形字误写,如“投机倒把” 的“倒”误写为“捣”;同音近形字误写, 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
【方法提示】 1.义辨法 考生只有对音同异形字的意义有所了解, 再结合整个词语来确定所应用的字,才不会 写错。如“演示题1”“班师回朝”中“班”是 返回之意,所以不能用“搬”。再如,有人 把“计日程功”的“程”误写为“成”,一 是可能受到“成功”一词的影响,二是不明 白“程”在这里“日程”应该连在一起作为 一个词来看。如果明白了这个意思,就不容 易写错了。
最后一句是《论语·徽子》中柳下惠被贬 黜时说的一句话,在此情境中的意思是:像 我这样耿直不阿的人,怎能不一次又一次地 遭受贬黜的厄运呢? 三人在行酒令时巧用析字,拆拼离合,表 达了各自的心绪,各具韵味,意味深长,相 映成趣,耐人寻味! 请问,你能根据前后文填上恰当的诗句吗? 答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远上寒山石径斜
【演示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 组是 ( ) A.趋之若骛 不经之谈 人中吕布,马 中赤兔 B.逃之夭夭 前仆后继 无风不起浪, 无根不长草 C.鼠目寸光 满不在乎 曾经苍海难为 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 D.嫉恶如仇 记忆尤新 泥菩萨过河,
这道题中,三个设误点“骛—鹜”“苍— 沧”“尤—犹”的正确与错误之间,都是同音 字,都是形声字,同一个声旁,不仅读音相 同,而且字形相近。致误的原因除了形声字 的原因之外,还有不明白这几个被考点的正 字和被误写字的意思差别。

2014届《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6讲

2014届《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6讲

抓住4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证明 (1)连接BG,则 → → → → 1 → → EG=EB+BG=EB+ (BC+BD) 2 → → → → → =EB+BF+EH=EF+EH,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F、G、 H四点共面.
抓住4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 → → 1→ 1→ 1 → → 1 → (2)因为EH=AH-AE= AD- AB= (AD-AB)= BD, 所以 2 2 2 2 EH∥BD. 又 EH⊂平面 EFGH,BD⊄平面 EFGH, 所以 BD∥平面 EFGH. (3)找一点 O,并连接 OM,OA,OB,OC,OD,OE,OG. → 1→ → 1→ 由(2)知EH= BD,同理FG= BD, 2 2 → → 所以EH=FG,即 EH 綉 FG,
抓住4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抓住4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G,FH交于一点M且被M平分. 1→ 1 → → 1 → → 故OM= (OE+OG)= OE+ OG 2 2 2
1 → → 1 → 11 → = OA+OB+ OC+OD 22 22
(
).
C.充要条件
解析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则a∥b,a≠λb.
b=0, a=λb⇒a∥b,但 a≠0,
答案 A
抓住4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 → → 5.在四面体OABC中, OA =a, OB =b, OC =c,D为BC → 的中点,E为AD的中点,则 OE =________(用a,b,c表 示).
————————————————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2节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2节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文的行文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表现为 文章的结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 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因此在解答试题之前,阅读文本,就 是我们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有了这一过 程,我们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理清了文 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也就大致明晰了。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 学,不是经学 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 容要点的能力。这句话出自文章第一段, 它的前后内容就是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依 据,所以只要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
第二节 分析综合
请依据文段内容简要概
括微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
的正面影响。
作为个人的信息平台,
微博现在已成为人们接受
信息的主渠道。人们,尤
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开始越过传统体或新媒
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 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既 具有媒体功能,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 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能力和短小精悍 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它既是虚拟的,也是 现实的,既是虚拟世界的新宠,又正在对 现实世界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答案 ①微博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 ②微博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
合,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一般论述类文
章十分注重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 息源一般不是单一的。
【方法提示】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 步骤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主要 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 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明确 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 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 句。 第三步:用自己的语言,分条组织表达。 注意不要漏掉关键的信息,以造成信息要 点概括不全的后果。

【VIP专享】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

【VIP专享】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

训练28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时间:45分钟 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大象无形罗会仟①盲人摸象,或摸鼻子,或摸尾巴,或摸大腿,或摸屁股,无一能摸出大象的真实面目,大概是因为“大象无形”吧?开个玩笑,事实上,此“大象”非彼“大象”,乃是《老子》中“大象无形”之“大象”。

物理学中的流体便是这种“无形的大象”。

②所谓流体,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流动的物体,也可以从形象上理解为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你可以把流体塑造成任何形状——圆的、方的、球的都可以。

但这些形状都是不稳定的——只要撤掉容器,流体就成别的形状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组成流体的分子或者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分子之间的束缚很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容易因外界扰动而改变,表现到宏观上,就是流体可以轻松拥有任意形状。

用“大象无形”来形容流体是再恰当不过了。

③伯努利的《流体动力学》的出版,建立的描述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让人们从物理学角度全面认识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简单的推论就是:流体高处压力低,流体低处压力高。

例子在中国科技馆可以看到:放一个气球到圆锥形的容器里面,从顶端往下吹气,气球并不是顺着气流往下掉而是往上爬;一个注满水的V形玻璃管两边分别放一个木球和一个空心铁球,静止时木球浮在水面而铁球沉在水底,当V形管旋转起来并达到一定速度时,铁球会浮上来而木球反而沉下去了。

实际上,飞机快速飞上天空,喷雾器和汽缸发动机原理、足球中香蕉球和乒乓球中旋转球等问题,都可以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

流体的魅力在于它总是有一些捉摸不定的东西让你惊讶。

④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

常见是因为水覆盖了地球的绝大部表面。

水孕育了并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不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

说水特殊是因为水作为流体,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瓦尔斯作用,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相互作用——氢键,即水分子由于电荷极化造成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更强的电磁作用。

2014届《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4讲

2014届《创新设计·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第八篇 立体几何 第4讲

b⊂β,故C错误.
答案 D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5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E 是 DD1 的中点,则 BD1 与平面 ACE 的位置关系
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连接 AC 、 BD 交于 O 点, 连接 OE ,因为 OE∥BD1 ,而 OE⊂ 平面 ACE , BD1⊄ 平面 ACE ,所以 BD1∥ 平面 ACE.
又MN⊂平面MGN, ∴MN∥平面ADE. ∴N点为线段CE上靠近C点的一个三等分点.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方法锦囊] 解决探究性问题一般要采用执果索因的方法,假 设求解的结果存在,从这个结果出发,寻找使这个结论成立
的充分条件,如果找到了符合题目结果要求的条件,则存
在;如果找不到符合题目结果要求的条件 (出现矛盾) ,则不 存在.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审题视点] (1)由BC⊥面ABE可得AE⊥BC,由BF⊥面ACE可 得AE⊥BF.
(2)过M作MG∥AE交BE于G,过G作GN∥BC交EC于N,连接
MN,可得面MNG∥面ADE.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1)证明 ∵AD⊥平面ABE,AD∥BC,∴BC⊥平面ABE,
证明如下:如图,取 PD 的中点 E,连接 NE,EC,AE, 因为 N,E 分别为 PA,PD 的中点, 1 所以 NE 綉2AD.
抓住2个考点
突破3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1 又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M綉 2 AD.所以NE綉MC,即四
边形MCE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M綉EC.
又EC⊂平面ACE,NM⊄平面ACE,所以MN∥平面ACE, 即在PD上存在一点E,使得NM∥平面ACE.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单元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单元

【命题揭秘】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对实词的 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 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要求注意一些近义实词的用法,尤其是那 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此外,对实词在应 用上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应用实词” 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 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到同音、近义或既同 音又近义的实词。
解析 释怀,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 除;忘怀,忘记,多指情景、景观等具体的 事物。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 色。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退变,器官 功能的衰退演变。 答案 D
考点分解二 近义虚词辨析
【示例】 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 .. 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 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2012· 浙江卷) ( )
2.从词语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 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 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 不能换用“对于”。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只能用“对”。②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 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③“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 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 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
【演示题】 (2011·广东卷)请在下列关联词语 中,选取最恰 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 而 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 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___②____是现实 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 分,____③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 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 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 .. 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 安徽卷)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分析环境描写板块一考点针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雨中之猫海明威两位美国客人住在这家旅店里。

楼梯上人来人去,可都是陌生的面孔。

他们的房间位于二层楼,面向大海,正对着公共花园和战争纪念碑,花园里有高大的棕榈树和绿色长椅。

若是晴朗的天气就会常见一个画家带着画架来写生,画家们喜欢棕榈树的姿态以及在花园大海衬托下的旅店那明快的颜色。

那些意大利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看看战争纪念碑,它是由青铜制成,在雨中闪烁着光彩。

雨还在下,淋淋的水滴从棕榈树上落下,碎石路上的水湾儿已被填满。

海涛在雨幕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扑上沙滩,随即又退去。

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里的汽车都已各奔东西。

广场对面的咖啡馆里,一位侍者正站在门道上,眼瞅着空空荡荡的广场。

那位美国女士立在窗边,眺望外面的景色。

窗户的正下方有一只猫,蜷缩在一个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

那猫萎缩成一团,生怕被淋着。

“我要下去救救那猫。

”女士说道。

“还是我去吧。

”她的丈夫躺在床上提出。

“不,我去。

可怜的小猫正在桌下避雨呢。

”丈夫仍在读书,用床头上两个枕头垫起来躺着。

“别淋湿了。

”他说道。

女士下了楼,路过旅店办公室时,店主便立起身来向她鞠躬施礼。

只见他是一位高个头的老者,他的桌子放置在屋内的最里端。

“下雨啦。

”女士说道。

她喜欢这个店主。

“是,是,太太,坏天气。

天气很不好。

”店主在昏暗的办公室里,站在桌子的后面。

女士喜欢这个店主。

她喜欢他接受任何怨言时那种严肃的风度;她喜欢他的服务礼节;她喜欢他那种良好的职业自豪感。

她喜欢他那久经沧桑的脸庞和大手。

像他一样她推开门向外看。

雨越下越大,一位男士穿着橡胶披肩正穿过广场,朝着咖啡馆走去。

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吧,可能沿着屋檐下便可以过去。

当她站在门道时,一把伞在她身后张开了,是她房间的女仆。

“您别淋湿了。

”她笑道,说着意大利语。

显然,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仆给她撑着伞,沿着那条碎石小路来到窗户下。

桌子还在,在雨中洗刷得特别绿,但猫不见了。

她顿然大失所望,女仆眼看着她。

“您丢什么东西了,太太?”“有一只猫。

”女士说道。

“一只猫?”“是,猫。

”“一只猫?”女仆笑道,“雨中之猫?”“是。

”她说道,“在桌子下面。

”然后,“我很想要它,我很想要只猫。

”当她说英语时,女仆的脸变得有些紧张。

“来,太太。

”她说道,“我们必须回去,您会被淋湿的。

”“我想也是。

”女士说道。

她们沿着碎石小路回到旅店门口,女仆在外面将伞合上。

当美国女士路过办公室时,店主便在桌子旁边向她鞠躬。

一阵莫名其妙的不适与紧张在心头掠过,这位店主有时候让她感到很重要,有时候却感到那么形象渺小。

瞬间,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油然而生。

她上了楼,推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读书。

“捉到猫了吗?”他问道,把书放下来。

“不见了。

”“想想它能跑到哪里去?”他边休息一下眼睛边说道。

她坐在床上。

“我很想要它。

”她说道,“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想要只猫,那只可怜的猫在雨中不会有什么好玩的。

”乔治又开始读书了。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从手中的镜里自我欣赏,欣赏自己的形象,从这一边,到另一边,再转向后脑和脖颈。

“你不以为我留起头发来是一个好主意吗?”她问道,又投入了镜中自赏。

乔治抬起头看了看她脖子后面,头发修剪得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现在的样子。

”“我已经厌倦这个样子了。

”她说道,“我不想再像个男孩。

”乔治在床上移动了一下位置,自从她开始说话他就一直注视着她。

“你看起来很漂亮。

”他说道。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向窗子,举目远眺。

天色暗下来了。

“我想把我的头发紧拉到背后,再打一个感觉舒服的结。

”她说,“我想要一只猫,让它坐在我的大腿上,摸一摸它,它就会咪咪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道。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

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

”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

”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

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

妻子从窗口向广场上有灯光的地方看去。

有人敲门。

“请进。

”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仆,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

“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1.文中多次提及“丈夫在读书”“读他的书”“读自己的书”,有何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强调了他对妻子的轻视、冷漠,表现了丈夫的独断和自私。

②从侧面烘托了妻子不被理解的寂寞孤独。

★2.小说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屋内是沉默的两个世界,寂寞无聊。

屋外是陌生的环境,绵绵的雨,空旷的广场,单调的声音,冷冷的纪念碑,沉闷乏味。

这些意象叠加起来,从不同角度体现女主人公的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为她下文凭窗眺望和雨中寻猫设置了心理背景。

3.海明威小说的人物语言简洁有味,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情感,赏析文中画线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此卑微的愿望都得不到,表现了妻子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强调了她想摆脱旧生活的愿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4.小说以“雨中之猫”为题,有怎样的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以“猫”为线索展开三个主要场景——寻猫、诉猫、送猫,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

②小说中“雨”的环境氛围的描写也很好地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暗示着情节的发展。

③“猫”和“雨”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象征着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以及强大的男性话语霸权。

猫的柔顺弱小的形象,在凄风苦雨中的孤寂无援的处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人想救大雨中的一只小猫,隐喻在男权的世界中拯救自己。

5.请简要谈谈“店主”这个形象在小说中存在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店主的职业性的恭敬礼貌与细心体贴,与日常生活中她丈夫对她的轻视和冷落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这位妻子心理活动表明她的孤独无助的处境。

②这位店主与她的丈夫完全不同,是一个反衬角色。

她的丈夫对她的需求和愿望无动于衷,只管自顾自地看书,而旅店老板虽为陌生人却能洞察她的心理,并细致入微地替她着想,为她服务。

老板的那双大手和他沉稳、威严、认真的表情和态度让她获得了平等和尊重。

作者从这位妻子的视角对旅店老板进行的描述,说明店主这一形象触发了这位妻子女性意识的觉醒。

板块二考点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泅渡兹勃鲁契河[俄]伊萨克·巴别尔①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

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

我们辎重车队殿后,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儿排开,喧声辚辚地向前驶去。

②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

静静的沃伦斯克,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

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

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

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

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

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

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

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

河里满是黑糊糊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③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

我在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

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才拿出来用一次。

④“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⑤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

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

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的脖子一个劲地转动,都鼓了起来。

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

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⑥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

⑦我揉着肿胀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着了。

我梦见了六师师长。

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

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

“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醒了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