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研究述评[1]

合集下载

英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述评

英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述评
与继续教育” 包括四章 四十二条 , , 以 法律形式 规定 了高等 教 育 的法 人团体地 位 及 权利 , 对资助高等教育的机构和原则 以及 国 家对管理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和 目标进行了 明确 阐述 。 通过 立法 , 国达 到了既 保 障大学 英 的 自主权 , 又加强 了政府 对大学宏观管 理的 目的 。立 法使英 国政府 对高等 教育 的管 理 有 了法 律依 据 , 所以从一 定意义 上说 , 教育 立法 是英 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 , 投有 教育法律就没有英国现代的高等教育宏观管 理体制。 同时, 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 也很好地保障了大学 的 自主权 , 免 了政府对 大学 办学 的随意 干 预 避

机 制
由于英 国从法 律上 确立 了大学 和 其它高
等学校所拥有的 自治地位 , 并且政府 的高等 教育管理体制也不是中央 集权制 , 这就为社 会组织机构参与英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 条件 , 从而形成了英 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 鲜 明特色。 在英 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中, 在法 律规定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 限所不能 及或不便直接插手 的地方 , 社会组织 的参与 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英国的宏观高等教 育管理主要责任为什么会落在高等教育基金 委 员会 ( iest s8 olgsF u dt n Unvrie L l e on ai i C e o o mie , F ) C m t eUC C 这 个“ 立的、 t 独 非政 府部 门的公共机构” 身上 的原因了 前文已论及英国的教育和科学部对高等 学 校仅 有概貌性 的政策 . 没有 具体 领 导项 目.
立法权 , 是全 国最 高 的立法 机构。特 别是 ( 98 { 8 年教育改革法 》 1 以法 律形 式明确了大 学和国家的关 系。 该法专门有一部分谈及“ 高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III. 专业说明是有关每所高校所开设专业的信息,主要是对预期学习结果的描述及 获得该结果的方式等,并说明了其与资质框架的关系。
IV. 实践准则列出了高校管理学术质量和标准的准则,这些为高等教育质量署的评 估提供了参考,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如研究生研究课程、各种方式的联合培养、 残疾学生办法、外部考核办法、学术申诉和学位反馈程序、学生评价、课程审 批管理和评估、职业指导、定位学习、招生和入学。
信 息 系 统 咨 询 委
员 会
全 英 医 科 教 育 咨 询 委 员 会
审 计 委 员 会
薪 酬 委 员 会
投 诉 小 组
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职责:
➢ 教学和科研分配资金 ➢ 评估各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质量 ➢ 拓展机会提高社会资源参与 ➢ 鼓励与工商界和社区的合作发展 ➢ 对高等教育机构的需求向政府提供建议 ➢ 向学生公示高教资源的质量 ➢ 确保公共拨款的合理使用
为适应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按地区分别设置了英格兰、苏格兰和 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会,北爱尔兰则仍由其教育部负责拨款。
高等教育外部 质量保证机构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
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1992年的《继续和高等教育法》设立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苏格 兰高等教育基金会(SHEFC)、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W)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 习部。高等教育基金会下设质量评价委员会,来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其检查结果与政府 拨款直接挂钩。
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
质量保障方式变更:学术评价变为院校审计
由于学术界对于外部评价的反对呼声日益高涨,2001年3月,英国教育与就 业部大臣宣布要削减40%的外部评价程序。提出废除广泛的外部学科评价,代之 以有选择地进行,今后质量审计将代替学科评价作为外部质量保证的基础。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述评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述评
的活 力 。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 , 并于 19 年将高等教育质 97 量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合并成高等教育质 量保障署( A )制定统一 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 Q A, 标体系 , 从而完成 了英 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的
整 体性 改革 。在新 的评 估 指 标 体 系 中 , 校 的 办 学 学
体 系, 对于构建 中国特 色高等教 育质 量保 障机制 , 促进 高等教育的持续 、 稳定 、 健康发展 , 有重要 的借鉴 意义。 具
关键 词 : 国; 英 高等教育 ; 量高等教育发
展 的必然 结 果 , 是英 国高 等 教 育 质 量评 估 体 制 与 质
目标和学术标准必须 同 Q A最新制定 的全 国性标 A 准相一致 , 使高等教育质 量保障制 度更加规范 、 科 学, 影响力更大。但作为外部刚性制 度化 的监督评 估制度 , 它缺乏灵活性 , 对不同层次 、 不同类 型高等 学校 的教育质量要求“ 一刀切” 并与高等院校内部 , 传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制度和理念之间存在 着矛盾 , 不利于高等学校构建高等教育质量 的自我 约束机制。于是 , 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 英 系作了进一步的调整 , 高等教育质量保 障署于 2 0 02
效性 , 达到 保障 高等教 育 质量 的 目的 , 来 从而 把高 等
形成了官方与民间相结合 的, 两个委员会分工负责、 各司其职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系。由于两委 员会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职能上的重叠以及对高等
学校 的 过多 干预 , 高等 学校 不 得不花 费 大量 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来应付纷繁复杂的办学质量评估工作 , 从 而干扰了高等学校 的正常工作 , 提高高等教育质 对 量 产生 了不 利影 响 。建 立在 两委 员会 基础 上的英 国 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也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2011年03月11日(本文借鉴和引用了大量网友公开发布的信息,首先对热心的网友们致以谢意!)英国的高等教育不但历史悠久,拥有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而且还具有与其历史、文化和现状相吻合的一些典型特征。

一、高等教育机构1992年英国《扩充与高等教育法》公布实施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分水岭,该法案结束了自1966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一批多元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及设计学院四大类。

1、大学大学是完全独立的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和干预,自行决定开办的课程、教学和评审课程的方法,以及确定课程名称。

以前大学自己负责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现在所有大学都设有校外主考员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观态度进行评审,确保所有大学的质量和水平。

2、高等教育学院英国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一样,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学府,课程包括本科、硕士、研究院及师范专业课程。

这些院校的学生人数通常比大学少,便于更加细心周到的照顾。

3、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主要提供师范及与教育有关的课程,同时可攻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4、艺术及设计学院顾名思义,此类学院开办有关艺术及设计各方面的基础、文凭、高级文凭及本科课程,申请人通常还要提交一些个人作品来证实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潜力。

1992年《扩充与高等教育法》实施前,英国有大学45所,多科技术学院40所,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400多所(含继续教育学院)。

其中以大学为代表的“自制部门”可以获得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资助,且具有学位授予权;以多科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代表的“公共部门”归属地方管理,经费由地方资助,且自身没有学位授予权,这就是诞生1966年的高等教育“双轨制”。

1992年《扩充与高等教育法》实施后,据英国大学校长协会2006年8月统计,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共有168所,其中属于大学类的114所(威尔士大学和伦敦大学的各学院单列计算),其他高等教育机构54所。

对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思考

课工作 , 也体现 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敬业精神 。 英 国高校授课模 式采用讲座课 ( L e c t u r e ) 、 讨论课( S e m i n a r )
和辅导课( T l 】 t o r i a 1 ) 相结合的课 堂教学 。 其 中讨论课 和辅导课要
成绩 , 并且在期末考试 中占很大 比例 。一般理工科 的课程几乎
都有这种大型课程设计。
人们普遍认为 中国学生的理论水平 高 , 外 国学生 的动手能 力强 。 通 常说来 , 国外 的学 生动手能力是 比国内要强得多 , 但 中 国学生的理论水平也不一定很强。 比较准确 地说 , 国内的学生 是应试 能力 比较强 。 这种情形很值得警惕 。造成这种状况 的一 个 重要 原因是我们过分重视课堂教学 , 而忽视 了实验教学 和项 目作业 的训 练 , 并且许 多课堂教学都 是“ 考试课 ” , 教学 内容也 是面 向考试的。例如 , 英语课的最终 目的似乎就是看 学生是否
点, 大部分时间是讨 论。 由于指导性学 习 、 实践课 多于课堂 面授
养; 在其它课 堂上 , 也 在偷 偷地背单词 , 影 响其 他科 目的学 习。 通过考试后 , 有人认为就可以免修英语 了 , 水平就很高了。 其实
事实并非如此。 到头来 , 投 入大 , 耗时多 , 学生还是不能说 , 听不
[ 关键词 ] 英 国高等教 育;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5 3 ( 2 0 1 3) 0 5 — 0 0 7 4 — 0 2


丰富多彩的教 学手段
通过 国家的 四级考试 , 而且成绩 与学位挂钩 , 使得不少学 生希 望老师在英 语课堂只讲解 应试 方法 ,而不重视 语言能力 的培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

新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述评作者:浙江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吴雪萍提要: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进入新世纪后英国立即着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这些政策将直接影响今后英国教育的走向。

本文对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与策略作了评述。

正在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把建立繁荣和全纳(inclusive)的社会作为其努力的两大目标。

建立繁荣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不断发展技能,从而保持自身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全纳的社会要求政府创造机会、扫除障碍,确保每个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

这两大目标都与教育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英国在2001年6月的大选后,把原来的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改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其目的在于创造机会,使社会全体成员开发潜力、取得成功。

英国新的教育与技能部成立后于2001年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英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一、教育发展的目标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个途径发展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并建立全纳的社会:一是为每个人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二是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三是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优异。

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给儿童以良好的教育开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这一目标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而言的。

关于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教育和技能部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为所有3岁幼儿提供学前教育,并确保持续的高标准幼儿养护。

到2004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为所有3岁幼儿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为一百六十万儿童提供与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服务相结合的养护机会;建立100个“早期优异中心”(Early ExcellenceCentres)作为早期教育良好实践的示范;开办900个邻里托儿所;在条件不利地区,确保把500个“良好开端计划”(Sure Start Programmes)推及到三分之一来自贫困家庭的幼儿。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及其借鉴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及其借鉴

图 1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 目标就是达到 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 在评估主体上 ,
我国高等教 育实行 单一的政府评估体 系 , 高校内部缺乏 自主、 自觉的 自我评价。高等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 , 对其 质量进行评价更为复杂。如何建立具有公信力 的高等教 育评估体系 , 是关 系到高等教育质量保 障和 良性发展 的
能否 获得学位授 予权 和高校是否享 有大学 头衔等问题
教育质量评估模式 , 国外 高等教育评价体 系实施现状 对 和机制特点进行归纳 、 总结 , 在借鉴 国外经 验的基础上提 出了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二、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
提 出建议 ; 定教 学大 纲 , 布 教学指 南 , 制 颁 提供教 学范 例; 制定院校评估 和学科评估程序等 。2 高校 内部评估 () 体 系。英 国高校 自我监督 与评估机 制包括 大学校长委 员会 、 术审查处 、 学 商业 与技术教育 协会 以及聘请 校外 督 察员等 。该系统在学校 、 院系和教学模块层面进行操
英 国高等教育 以其悠久 的历史 和较高 的质 量闻名 于世 。英 国高等 教育建立 了较为完 善的高等 教育质量 保 证与评估体系 。如 图 1 所示 :
估产生争议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具有公信力 、 学的高 科
等教育质量评价体 系…。现实 中 , 国高等教学 质量评 我
估仍存在不 少 问题 : 如在对评估 标准 的理解 上 , 片面地 认为本科 教学要求就是本科 教学质量标准 , 完成 了本科
[ 第一作者简介] 吴虹雁 , , 女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副教授 、 博士。研究方向 : 会计理论与资本市场。

studies 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evalua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evalua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evaluation 教育评估研究的研究教育评估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估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涉及教学方法、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教育评估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育评估研究中,研究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些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访谈、测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的管理模式等,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估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评估研究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教育评估研究还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然而,教育评估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评估标准和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因此,在教育评估研究中,需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教育评估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评估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研究述评朱镜人(安徽教育学院,合肥230061)[内容提要]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英国高等教育理论界掀起了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的热潮。

本文对他们讨论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述评,如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什么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传统质量观与新质量观的特征及其基本主张等。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3)06-0031-35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界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论研究进入一个高潮阶段,除发表一大批论文之外,还出版了一批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的著作。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高等教育的改善:质量研《什么是高等教育的质量》究》(R onald Barnet著,1992)、《大学教学质量的保证》(R oger Ellis主编,1993)、(Diana G reen主编,1994)、《继续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Allan Ashw orth等著,1994)、《高等教育教师质量《质量与高等教育质量》(John Rad ford等著,1997)和《高等教育质量管评估》(K enneth G reg ory著,1996)、理:从国际视角看院校评估与改革》(John Brennan等著,2000)。

本文拟对他们探讨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作简要评述,希望能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与高等教育质量英国高等教育理论界有学者认为,讨论高等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探讨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征,因为“在高等教育基本概念和质量研究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逻辑联系”。

[1]对高等教育本质与特征认识上的差异不仅会形成不同的质量观而且会导致实际质量监控工作的差异。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the essense of higher education)与高等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本质的问题,在众多的观点中,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巴尼特(R.Barnet)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他提出,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高等”的含义来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从探讨柏拉图和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入手。

首先,从概念上看,巴尼特认为,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高等”含义有三点。

第一,就学生发展的水平和学生所获得的资格水平以及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的地位和影响而言,高等教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最高层次的教育;第二,高等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将学生送到了知识的前沿(frontiers of knowledge),尽管在现代社会,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迅速,知识边界难以界定,特别是“前沿”界线的不断拓展使人难以判定究竟哪些知识属于“前沿知识”,但高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第三,高等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的是对事物的深层次的理解,而非一些泛泛的浅层次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就学习知识而言,所有知识非经自己思考不可信以为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作者简介:朱镜人(1949-),男,上海崇明人,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教授。

自己的观点。

[2]其次,从柏拉图和纽曼的高等教育理想看,柏拉图和纽曼都认为,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真正的理解(true understanding)要高于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对知识真正理解的标志在于能否提出一种建立在常识(comm on sense)之上的新观点。

柏拉图和纽曼都强调,这种新观点不是那种没有根基的浮在云层之上的“假说”,而是建立在原有观点基础之上并摆脱了原有观点局限与不足的新思想。

[3]巴尼特认为,柏拉图和纽曼的上述观点对理解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具有参考价值:第一,在现代社会,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融性愈来愈突出,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

但从逻辑上看,其中有的概念或思想似乎要“优越”一些,具有更大程度的包容性,属于高一层次的概念和思想。

高等教育所要追求的正是这些高一层次的概念和思想,高等教育决非为了获得低层次的事实和信息。

[4]第二,高等教育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映能力(critical reflection)或批判性反省能力(reflexivi2 ty)。

这是因为知识的追求和实践的探索永无止境,不可能建立一种永恒的标准供人们参考。

因此,走出死胡同(cul-de-sac)的方法就是通过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的批判性反映能力,使其能够构建自己的思想和活动。

[5]第三,现代学习理论表明,知识具有层次性。

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将学生带入终极层次的知识领域的。

因此,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反省性态度,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需要随时准备接受更高层次的检验。

巴尼特的观点很明确,由于高等教育不可能将终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高等教育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批判性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具有吸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按照巴尼特的理论,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批判性能力和态度测评上。

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应当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而以知识为中心的考试成绩是不能作为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的。

(二)高等教育的特征与高等教育质量在这一问题上,英国高等教育界的观点大致有以下4点:[6](1)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是合格的劳动力,学生是“产品”或“产出”,其实用价值(utility value)将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体现。

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如何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

因此,可以用就业率,尤其是薪金多少即经济回报率(rates of economic return)来衡量高校的教育质量高低。

(2)高等教育是未来研究工作生涯的训练。

一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认为,高等教育是未来从事研究工作的准备阶段。

因此,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表现在学校教学人员的研究水平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有研究水平高的院校才能培养出未来的高水平研究人员。

因为,在研究水平高的院校,高水平的学术文化氛围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学术文化的传递(transimition)。

他们提出,衡量高校研究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皇家学会成员数量的多少、研究收入的多少以及论文和著作出版量的多少等。

他们主张,为了保证学校的研究水平,高校的师生比不能过高。

只有在师生比例较低的院校,教师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研。

(3)高等教育是一种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教育。

英国高等教育界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使英国高校师生比上升,生均成本下降,高等学校因此面临着一种压力,即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在他们看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管理的效率应该是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于是提出要用管理的效率(efficiency)来衡量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但管理的效率不是指学校的办学规模的大小,而是指学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的数量。

因此,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应当由不合格率、合格率、优秀率、师生比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等组成。

(4)高等教育是拓展生活机遇(extending life change)的教育。

这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进入主流社会和成为现代社会受益者的机会。

按此观点,衡量高等教育的成就和质量要看学生数量的增长,尤其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数量的增长以及学生的毕业率。

对于上述的四种观点,英国也有学者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其共同的特点在于将高等教育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作为“投入(input)”进入系统,经过加工(processed),学生又作为“产出”(output)离开系统,其明显的不足在于忽略了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把教育系统变成了一个“黑箱”,只关注投入与产出是否符合期望,而不关注黑箱是如何操作的。

而研究高等教育任务和质量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在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这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应当在学生发展方面起到四方面作用。

第一,高等教育可以发展学生思想自治(autonomy)的能力,帮助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二,高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罗宾斯(I.R obins)1963年提出的普通智力(general powers of mind)。

第三,高等教育可以强化学生个性,帮助学生获得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即帮助学生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社会-语言互动形式的人际交流风格。

这种交流风格以人格化的话语(discourse)方式为特征。

第四,发展学生对主流社会(host s ociety)的评判能力。

按照这些学者的观点,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要着重看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并形成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个性以及独特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换言之,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二、高等教育的质量理论什么是质量?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英国高等教育界的认识是不统一的,学者们见仁见智。

有的‘正义’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7]还有人认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就像葡萄学者认为,“质量像‘自由’、酒评酒师评酒一样在于个人的感觉。

[8]因此,质量观是建立在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上的。

(一)英国传统的质量观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质量观强调的是,产品(服务)应当与众不同、特色鲜明,往往赋予拥有者或使用者某种身份地位。

凡质量上乘的产品(服务)或因造价昂贵或因材料稀有,一般百姓是无缘消受的。

因此,传统的质量概念中隐含着“独占性(exclusivity)”。

[9]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在谈到质量时,往往以牛津和剑桥大学为典范。

这两所大学的确在学生质量、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方面与众不同,特色鲜明,且表现出较明显的“独占性”,即两校学生一直是上层社会子弟的求学场所。

即便在今天,其入学门槛也较高。

英国学者认为,用这种传统的质量观去衡量大众化时代所有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是不合适的。

这是因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人们是不可能将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办成牛津和剑桥的。

于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讨论便在英国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二)关于高等教育新质量观的讨论在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讨论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观点:(1)质量应与产品的说明和标准一致。

这一观点源于工业生产的质量观。

在工业生产中,有关产品(服务)的说明和标准是测定质量的标尺,符合说明和标准的被视为质量合格。

有的学者认为,将这种质量观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

优点在于通过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办学目标和标准,可以为所有的院校提供“追求质量”的机会。

不足在于,弹性的质量标准会使院校间的质量难以比较。

在理论上就会出现诸如是牛津、剑桥大学的质量高呢还是另一所不知名大学的质量高之类的问题,因为它们都符合各自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