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英国大学教育的特点与世界影响力

英国大学教育的特点与世界影响力英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世界一流的大学。
英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在于它们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不仅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究,还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社会问题解决上。
本文将从英国大学教育的发展、教学特色和世界影响力几个方面探讨英国大学教育的独特之处和对世界的影响。
一、英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英国的大学教育起源于公元1167年,当时奥斯定会修道院的学者在牛津创办了一所新的学校。
14世纪,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成为了欧洲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
之后,英国陆续成立了许多优秀的大学,例如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伦敦大学等。
19世纪,工业革命让英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于是,大量的科学技术开始涌现出来,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1832年,英国法律禁止了大学强制信仰,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天主教徒和无神论者进入大学。
1860年,牛津大学改革了学制,允许学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选择任何一所大学的课程,这表明大学教育已经迈入了开放和自由的时代。
20世纪,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等优秀大学相继成立,英国的教育研究也成熟而全面。
英国大学教育始终以其深厚的学术基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研究中心而闻名于世。
二、英国大学教育的特点1. 严格、深度和广度的学术研究英国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倡导严谨、深度和广度的学科教育。
其学科设置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深度的研究。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高度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培养未来领袖人才。
2. 应用和实用性教育英国大学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从大学开设的多样性专业中,即可看出英国大学的教育实用性和应用性。
例如,英国拥有全球最好的医学、法律、工商管理和艺术设计学科,这些专业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能培养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人才。
3. 国际化教育英国大学在国际化教育领域也处于世界前沿。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作者:黄兴胜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07期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特点;趋势;启示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2019年英国有4所大学进入了前10名(TOP 10),分别是:牛津大学(排名第五)、剑桥大学(排名第六)、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八)、伦敦大学学院(排名第十)。
从整体来看,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排行榜上一直表现不俗,其高等教育质量也被广泛认可。
探索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趋势,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典大学时期,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为代表;二是红砖大学时期,1860年后基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仿照德国建立了一批技术大学,以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等为代表;三是平板玻璃大学时期,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根据1963年《罗宾斯报告》,创办和升格了一批新型大学,如约克大学、萨里大学、巴斯大学等。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大致历程来看,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有效的互动关系,一些高水平大学在国际大学排名上持续位居前列,成为世界各国学生追求的留学目的地,对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的持续支持通常认为,英国大学具有西方大学的典型特征,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与教授治学。
通过分析英国政府高等教育政策举措,笔者发现英国政府对大学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支持的方式也各有特点。
其一,独特的经费支持方式。
英国政府对大学的经费支持经历了大学拨款委员会拨款(1919年)、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拨款(1992年)、政府支持的助学贷款等不同形式。
取消对大学直接拨款,实施助学贷款后,在校大学生贷款款项不仅包括学费,还包括生活费和教科书费用,拨款费用也变得更多。
同时,高校收入来自诸多机构的科研项目经费以及高校科技园、科研成果孵化转化的税收。
英国教育的发展范文

英国教育的发展范文英国教育体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受尊敬的教育体系之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英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长期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来自于中世纪时期的拉丁学校和教会学校。
在这个时期,只有贵族和富有人家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开始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开放,教育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16世纪的宗教对英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创立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这两所大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学府之一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19世纪末的教育法案进一步推动了英国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出现让社会对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意识到提供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法案的实施使得教育成为了政府的责任,并确立了义务教育的概念。
20世纪的英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系列的教育被推出,包括1944年的教育法案,实施免费、全面、普及的初等教育;1965年的库姆教育报告,将重点放在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上;1988年的教育法案,引入了全球闻名的“A级考试”制度。
这些都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此外,英国教育还以寄宿学校而闻名。
寄宿学校是英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学生在学校寄宿,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全面的发展。
寄宿学校培养了许多英国最杰出的知名人士,如莎士比亚和丘吉尔等。
如今,英国教育继续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中。
政府和教育机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和技术需求。
创新和多样性已成为英国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例如,近年来英国不断推进STEM教育,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展开学习和研究。
此外,英国教育对国际学生也是非常友好和吸引力的。
留学生占据了英国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丰富了教育环境和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虽然英国教育体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均衡分配。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摘要】英国是世界著名的工程教育强国,其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先进,实践机会丰富。
本文将分析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特点,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教学方法,同时介绍英国工程教育的实践机会。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到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与启示。
英国工程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英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英国高等工程教育、教育体系、特点、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实践机会、启示。
1. 引言1.1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英国一直以其世界领先的高等工程教育而闻名,其工程教育体系完善,特点鲜明,发展趋势明显,教学方法先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启示。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非常健全,涵盖了广泛的工程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工程专业的分类明晰,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会学习理论知识,还会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还十分重视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与行业专家接触,了解最新的工程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启示。
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产业界合作,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希望各国在发展工程教育时能够多多借鉴英国的经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
2. 正文2.1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3年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英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进步。
在2023年,英国教育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
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英国政府一直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0年国民教育计划——“过去时间、现在世界、未来人类”课程。
该计划旨在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
此外,英国教育制度改革也着力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培训质量。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措施和计划,督促教师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此外,英国政府还注重加强学科和教学质量的监管,引导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英国教育制度改革也在不断革新教育资源和教育工具。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政府还在积极探索“线上教育”的发展模式,使得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英国教育制度改革将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
首先,政府将会着重调整教学资源的分布方式,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最大化利用。
此外,在学生培养方面,英国教育制度将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变化。
其次,未来的英国教育改革还将关注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
数字技术将会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学习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同时,英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在线教育服务的提供和盘活社会资源的利用,以扩大教育资源和服务的普及范围。
最后,在未来教育改革方案中,英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国教育需要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需求和文化背景。
因此,英国将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的范围与深度。
英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英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英国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英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经济方面,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于全球前列。
然而,英国脱欧对其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造成了投资不确定性和贸易壁垒增加。
此外,英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未来,英国需要继续吸引外国投资,提升国内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在教育领域,英国拥有声望卓著的大学和教育体系,吸引着全球学生。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移民社区。
政府应加大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改革教育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
此外,英国也应继续在技术培训领域投资,以满足未来技能需求。
科技在英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创新领域。
英国拥有极具吸引力的创业生态系统,孕育了众多成功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然而,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英国在科技投资上仍有差距。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绿色科技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英国需要加大投资并提供支持,以保持其科技领导地位。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英国一直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和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英国在实现碳中和和减少塑料使用方面仍需加强努力。
在未来,英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鼓励更多的绿色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英国还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移民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多样性造成影响。
此外,英国还需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此外,未来的全球贸易形势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也将对英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来看,英国的发展现状仍然强劲,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英国面临着脱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教育公平问题、科技投资不足和环境挑战等。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田洪芳启示与思(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常州213164)摘要:本文在介绍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着重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给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来的启示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高等教育制度发展启示思考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特征,表现为:第一。
在行政方面,中央和地方具有非常好的“伙伴关系”.重视专业咨询机构的中介作用,通过教育立法和各种政策文献确保各种层次类型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行。
第二。
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制度以及相关资格证书(cer t i f i cat e)、文凭(di pl om a)和学位(deg r ee)的颁发,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和改革。
英政府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法规手段,不断进行高教改革。
尤其是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使其更具有多样性特色。
满足不同背景的人受教育的需求,同时调动各产业部门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素质。
第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习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和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是个人获得教师资格的主要途径。
同时.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培养方式的合理化探讨,重视教师的在职培养,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五。
大学“自治”传统在英国高等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
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调动了民间人士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减轻了国家教育负担.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加快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虽然中英两国历史与现实的各种背景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从宏观上考察。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仍给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一、重视教育立法、宏观调研和战略规划。
纵观当代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几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可以看到:无论是1963年的《罗宾斯报告》、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还是1997年的《迪尔英报告》,都以其项目之全、分类之细、涉及面之广、调查之深入、前瞻性之强成为贯穿英国上世纪60至9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指导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框架。
英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英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教育体系架构之上的,有明
确的招生和毕业标准,设立英国统一学分及认证体系以及英国教育标准协会,以保证英国的高等教育均符合国家定规。
英国有许多百年名校,而这
些百年名校也一直被视为领先世界的知名学府。
英国高等教育主要有三个
特点:一是英国的学术水准非常高,英国的学术水平在欧洲乃至世界处于
领先地位,受到各国认可;二是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英国的高等教育建立在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高等
教育文化资源;三是英国的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教育政策,英国教育政策
以及国家标准设立的高等教育体系为英国的师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机会。
英国的高等教育拥有独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摘要:介绍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大学的类型,发展阶段,发展趋势,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教管理、质量监控机构与机制、科研与教学评估、教育拨款机制,学校收入与学生收费、海外招生、对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清理整顿等方面,观察当前英国社会争论与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我国高教值得注意和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现状趋势管理2004年暑期,我赴英国学习考察,对英国高等教育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现将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与个人的思考作一介绍:一、英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现状。
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目前,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有200多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伦敦大学)有10多万人,规模小的(如皇家学院)仅几百名学生,一般大学在校生规模为1.5万~2万人。
英国大学均由国家设立,除了一所白金汉学院为私立大学外,其他均为公立大学。
从目前英国社会的民意看,仍普遍希望国家保持公立学校的性质,延续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传统。
目前英国高校的分布:地区大学学院合计英格兰 91 43 134苏格兰 13 7 20威尔士 9 4 13北爱尔兰 2 2 4英国(总计)115 56 171英国高校大致可分为四种办学类型,即普通大学、专业学院、开放大学、私人大学。
前三类高校的办学资金均由政府提供,后一类高校仅1所,其办学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来支持。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看,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1、典型的传统大学,如牛津、剑桥大学,这些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建于12世纪),声誉卓著,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学生素质较高,办学质量可靠,办学经费充裕。
为保证其办学质量,校方一直注意控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教学与科研上实行富有盛名的导师制。
过去,这些学校的师生比达到1:1,现在一般为1:15左右,其师生比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
2、古老的苏格兰大学,如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爱丁堡大学(Edinburgh)、阿伯丁大学(Aberdeen)、圣安德鲁斯大学(St Andrews);这些大学兴办于15世纪或16世纪,较之于英格兰,苏格兰的高等教育更为兴盛,且与欧洲各国联系紧密。
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17周岁。
3、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席卷英国,随之兴办的一批大学,如1832年兴办的杜伦(Durham)大学,1826年兴办的伦敦大学以及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大学学院等,这些学院都独立地拥有各自的校长和办学董事会,实行独立办学。
4、Redbrick大学(因为这批大学的建筑物均为砖结构,有别于牛津、剑桥的古老的石头墙建筑,故俗称“红砖大学”),如老市政学院(Old Civil University)、伯明翰大学(Burkingham)、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利兹大学(Leeds)等,这些大学伴随着英国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的兴起而兴起,起初他们尚不具备高校的学位授予权,须经其他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认可;后来这一权力,随着学校的市政管理权移交市政府而获得。
5、“校园大学”。
二战之后,随着英国“婴儿高峰期”的到来,新型高校大批涌现,英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张。
这些新兴学校多建立在城市市郊,如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东安格里亚大学(East Anglia)、约克大学(York)、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沃瑞克大学(Warwick)等,这些学校一度因其校学生具有的反战色彩和校园成为左翼政治活动中心而闻名。
这批大学至今还被教育界称为“新大学”,或因其现代化建筑物的特点而被称为“平板玻璃大学”。
6、新市政大学。
这是一批18、19世纪建立的工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s),这些学院几经历史上的合并、整合,直至1992年英国政府修订法律将其统统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学位授予权,教育界也统称其为“现代大学”,英国有一半的大学属于这种类型。
这些大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注意兴办新兴应用学科,开展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来源多样化等。
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颇受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欢迎。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独立办学、保证学术自由、科研自由的传统。
高校入学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而由各高校自主决定学生入学的具体要求,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校,报考时一般每生可自主选择5~6所学校,由学生提供A级课程(A level)成绩,由校方评定,决定录取。
目前英国高校具有300多个专业学位。
英国高等教育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现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
英国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其发展目标是至2010年,高校入学率达50%以上(而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校的入学率为8%,在校学生仅50万人;1960年为5%,2000年则增长至35%。
);这一发展目标颇引起英国社会和教育界的争论,一方面认为招生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平等,一方面则争论英国社会有无必要如此高速地发展高等教育?(尽管目前日本的高校入学率已达70%,美国的高校入学率已达60~65%,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高校的生源与学生入学年龄:由于英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衰退和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即选择参加工作,国内学生的上大学人数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教育经费停滞不前;因此,各高校为争取有限的教育经费,争取生源,均采取更为开放灵活的招生措施,放宽入学年龄、性别、种族等的限制。
从学生入学年龄看,目前高校54%以上的入学新生为成人学生,入学年龄由以往的平均21岁以下,升高为21~24岁(不含开放教育);有的高校如东伦敦大学入学新生中成人达60%以上,其中25岁以上者占50%多。
英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入学率达到50%以上,且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的出口,并打算将大学生的入学年龄进一步放宽到30岁以上。
从学生的性别上看,女性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达到60%;这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从种族学生入学比例看,(英国6000多万人口的94%为白色人种,6%为有色人种)目前有色人种的大学生比例已达17%,而有的学校(如东伦敦大学)则达55~60%;这反映出对种族歧视的淡化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从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看,直接就业的为68%,继续深造的为20%。
英国高校目前年财政收入为156亿英镑,其中90多亿来自政府拨款,约40亿来自学生学费收入,其余为各渠道收入,主要是与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开发。
这些收入的2/3用于支付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酬,一般大学校长的年薪在12万-20万英镑之间。
对大学生的上学费用,由过去基本上由政府资助已转变为目前部分学费由个人支付;可以预见,今后英国高校学费的收取将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英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高校向海外招生受到政府鼓励,这也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政府对大学在国内招生的规模和学费收取,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和约束,但高校向海外招生尤其是争取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却受到政府支持,对高校不实行招生数量的限制,允许向这类海外学生收取全额学费,且不做学费收取上限的刚性规定。
目前英国招收海外学生所收的学费年收入已达15亿英镑。
预计今后5年,接受海外学生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招收研究生的比例将翻一番,学费还将继续提升。
近年来,英国一些高校或独自或组成招生联合体对外招生,每年都到中国大陆、港、台举办英国高等教育展,每次参加对华招生的学校达上百所,积极扩大英国高等教育在华人社会的影响;美国“9.11”事件后,对外签证难度明显加大,加之托福考试模式改革,大批的中国学生有意转向英国留学,在英国海外留学生中,一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已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大学对招收中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预见我国大学生赴英留学将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英国大学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英国大学基本上由国家设立,对大学的管理、质量监控与经费划拨,主要由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会(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均各自独立设置)通过大学质量监控机构——“高校质量保证委员会”(或译为“质量标准局”,即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简称QAA)进行。
为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可靠性、有效性,由高教专家、相关机构权威人士组成的“(QAA)”,对各高校定期进行教育质量检查、评估、监督与管理。
该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又不属于高校,而是实行第三方监督的体制,在工作上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政府无权解聘该组织的成员。
QAA是一个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人员有50多人,并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高教管理经验的专家和相关人士组成,由其支付专家薪酬,专家只对QAA负责;经过QAA严格的培训,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估考察。
对各高校的科学研究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估分别进行,每隔几年周期性地滚动进行。
科研评估,由学校提供其各院系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论文发表情况、科研项目的效益,所培养资助的研究生的数量、未来研究计划等情况;由专家组成学科评估小组按照五个等级进行打分,一般每四年进行一次。
教学评估,分院系进行,主要使用六项指标:即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组织、教学与考核、学生收获与成绩、帮助与指导学生、信息资源的质量标准与提高,进行打分,评定等级:满意或优秀(苏格兰还设有“非常满意”);一个院系可能在其它方面得分很高,但若有一项主要指标(如同我国高校评估的核心指标)不合格,则该系需重新接受审核。
在QAA之外,还有一些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机构应邀对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科研项目、成果开发进行考察评定,检查指导,这也起着相当学术性、权威性的作用和影响。
对高校的评估统一标准,形成制度,严格程序,操作规范,其评估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影响力,评估结果与政府拨款直接相关,也影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且在媒体和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选择、评定与监督,这自然受到政府、社会尤其是学校的高度重视、严肃对待。
伴随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英国正在探讨建立适应欧盟乃至国际社会认可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组织启动了“Bologna程序”(因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会议在意大利Bologna市召开而命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我国高教管理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两国在这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体现。
英国大学的办学经费由政府按在校生人数核拨(学校申报,经过批准);对高校的财政资助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来进行,该组织的成员由政府指定,并可随时解聘,以保证政府的教育政策得以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