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优秀练习】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六单元第17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延伸 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在本质上它们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英国工业 革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渐进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 是从政治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思想洗礼和社会革命。恩格斯敏 锐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另外,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 水平还不高,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无法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而 黑奴贸易能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西欧商人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 惑力;同时,奴隶贩子的行动得到本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加上 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得以实现等;所以贩卖黑奴成为西欧资 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持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但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自由资本主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材习题答案 学思之窗 ①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②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 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③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 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课测评 影响: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蒸 汽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 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 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②机器大工业 生产的要求,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③新的交通 工具的改进,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④资产阶级的侵 略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Word版含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卷(六)(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

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解析:美国大萧条之前经济出现繁荣,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B项正确;而说“造假”“良性”“缩小”等,明显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A、C、D三项均排除。

答案:B2.亚当·斯密认为“只要听其自然……一切都会走向最美好的途径”。

我认为他忽视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对经济繁荣的障碍。

材料中的“我”批判了() A.重商主义做法B.自由放任政策C.有效需求理论D.贸易保护政策解析:材料与重商主义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认为“听其自然并不是走向最美好的途径”,所以,其反对听其自然即自由放任,故B项正确;材料与有效需求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贸易保护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3.“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对当时时局的看法,这位总统是()A.胡佛B.罗斯福C.肯尼迪D.克林顿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时期,可以先排除肯尼迪、克林顿,故C、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说明坚持原有政策不变,这位总统应该是胡佛,故A项正确;罗斯福坚持改革,故B项错误。

答案:A4.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

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材料中的“纲领”最有可能指罗斯福新政中的()A.整顿金融体系B.调整农业政策C.指导工业复兴D.保护劳工权利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工人们”,结合所学知识,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指导工业复兴、保护劳工权利均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是牵涉工人利益的是保护劳工权利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故D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1933 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
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 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
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 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的增长,而是一种超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 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
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针对练习】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 了 55%。”该材料显示,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国民____________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 贫富差距 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 (3)直接原因:毫无顾忌的____________和银行贷款,造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萧条不仅是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 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们的国外的短期贷款。毫无疑问,这 产生了种种影响。1931 年9 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两年后美国 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工业和商业的崩溃与金融世界的 崩溃极为相似: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 年的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

“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2.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A.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4.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

陈云的这一观点(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5.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政策指导失误B.优先发展工业C.整风运动过激D.自然灾害严重6.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到:“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历史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48页)

历史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48页)

Shn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学习解读】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概括梳理】【学习札记】一、早期古代中国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__ ___;(2)地位____ ___;(3)概况:①工具_____;②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③生活方式___ _____。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生产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_________。

(2)西汉___________。

(3)魏晋南北朝以后_____ _______。

3.耕作制度(1)西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业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__________;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溉工具:曹魏时________;唐朝____ __;宋朝____ _____;明清___ ___。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1)时间_________;(2)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1)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 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详细目录

必修2详细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二、新航路的开辟三、走向会合的世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二、“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二、洋务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短暂的春天三、曲折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二、水运与航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二、实施“新政”三、摆脱危机困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下列服装不属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

A项是长袍马褂,B项是满族旗袍,C项是中山装,它们都是中国的传统服饰;D项是西装,属于西方服饰。

答案D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C.②③④B.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注意关键词:社会原因。

“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所有带①的选项,所以本题选C。

答案C3.对右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B.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C.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D.中西合璧是其典型特征解析图中所示为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与西方文化无关。

答案D4.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纱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①服饰的变化②发式的变化③礼仪的变化④是否缠足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通过对比两幅图片可发现,近代习俗在服饰、发式、礼仪、缠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答案A5.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A.民国初年C.改革开放后B.新xx建立之初D.维新变法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反对封建婚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以判断出该法颁布于新中国初期。

答案B6.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广东约3 000名各界群众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有关下图中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xx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体现了xx的特点C.在xx一度非常流行D.出现于19世纪末期解析本题考查再现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选B。

经济危机时期,产品的价格不是上涨而是暴跌;西方世界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革命、罢工、游行等接连不断,面对危机,各国不是共渡难关而是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大危机带来大量工人失业,所以“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2.美国80年前的某一天,出现了下图的状况,这一天被称为()A.黑色星期一B.黑色星期四C.黑色星期六D.黑色星期五解析:选B。

图中反映1924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930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提高进口商品的税率是保护本国贸易。

4. “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材料以讥讽的口气反映了经济大危机下美国人民生活贫困潦倒,并强烈不满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④与这一时期的史实不符。

5.1929~1933(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阅读材料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要抓住有效信息:时间、范围、工业生产的下降程度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解答表格题时要注意“四个一”,即“减一减”“除一除”“比一比”(横比、纵比、表与表同比)“联一联”(联系所学知识和有关理论)。

第(2)问注意从对资本主义各国和对世界格局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1)范围广:席卷美、德、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2)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一、选择题1.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维持这种繁荣的支柱产业有()①汽车工业②电器业③建筑业④纺织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④不在此行列。

2.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解析:选D。

柯立芝话的意思是美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结合时间“1923~1929”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3.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美国经济感冒,其他国家也会打喷嚏。

4.右图展示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

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是说的分期付款,在此之下社会出现虚假繁荣,而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

30年代大危机是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为标志的,因此,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

6.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点有()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④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

面临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另一方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所以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7. 1929年上台的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

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但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他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政策是()A.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B.“自由放任”政策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加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解析:选B。

8.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解析:选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材料2:美国胡佛总统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

……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3:请回答:(1)请结合材料1中两幅图,说明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2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3说明胡佛政策的后果。

(3)根据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解析:本题围绕经济大危机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及对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的后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1)、(2)问应注意将材料中的信息和课本知识结合组织答案。

第(3)问则注意从“自由放任政策”的角度作答。

答案:(1)股市崩溃,许多人因破产而廉价出售汽车;失业人员太多,使失业工人降低了求职要求,就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要求)也大大减少;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2)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住在用破烂搭成的“胡佛村”里。

后果:经济危机给普通劳动者造成深重灾难。

(3)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

因此他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

附:课内答疑站一、学思之窗(教材P81)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分期付款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分期付款可以减轻资金的压力,增加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但因为分期付款总金额较一次性付款金额高,故而投资成本大,同时还需要提防利率的波动。

由于要定期还款,这就使分期付款者保留一定的款项,用来支付还款金额,这时其资金灵活运用的性质就多少有所限制,有序的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二、本课测评(教材P83)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提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之上的,使市场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

(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使各国社会动荡不安。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各国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

三、学习延伸(教材P83)以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相当流行的一首歌曲。

想一想当时这首歌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提示:(1)流行原因:这首歌曲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人们对危机下社会现实的无奈,迎合了当时人们发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需要,故能够流行起来。

(2)社会图景:社会经济虚假繁荣,工人大量失业,人们生活极度贫困。

(3)心境:渴望改变社会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