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康德哲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康德哲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康德哲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一、引述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作“合理内核”。

然而,辩证法毕竟是从属于方法论的。

光凭方法论,马克思是无法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于是,人们又引入了所谓“基本内核”,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

这样一来,一个叙述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的“神话”也由此而诞生了,马克思哲学是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加上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

经过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不断的修正、提炼和概括,上述神话已经内化为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结论,甚至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马克思的方法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但辩证法的载体并不取自费尔巴哈,而是取自康德,马克思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剥离出“实践”概念,赋予它以新的含义,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自由是受制于物质生产关系的,因而需要通过革命改变这种关系。

其实,不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来自康德, 而且他的物质生产关系的概念也是对康德的自在之物秘密的揭示。

尽管马克思哲学在其方法论上更多地受益于黑格尔,但从本体论上看,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如实践、自由、社会生产关系等,却更多地受惠于康德。

康德才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二、康德对马克思影响的方式康德对马克思的影响是不能靠任意引用几段言论来证明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多视角的问题。

也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对康德本体论的继承与批判在本体论意义上,康德与马克思哲学都不是以否定或确立某种永恒的实在为目标,而是始终将人的存在的价值、意义、根据、追求、理想等为核心。

马克思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与人的实践活动不可分割。

这一点同康德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囚禁在认识论的范围内, 完全撇开其根本性的、本体论的维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错误理解。

这种失误表明,人们通常是以前康德的方式来解读马克思的哲学文本的。

事实上,只有认真地阅读并消化康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富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同时,它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有些甚至具有根本的挑战性,需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丰富和发挥。

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1.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人们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也不过是在拒斥传统本体论的同时所实现的一种当代的“本体论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不仅是研究本体论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

这里首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本体观。

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与本体论的关系,学者们见解不一。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有其“本体论”(“存在论”)。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就源于对传统本体论首先是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

这一本体论构成整个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同时,它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具有下述三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了生产力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其二,它揭示和展现出物质对象与人类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内在关联,即将物质和实践这两者视为同构一体和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作为客体的物质则是实践化的物质。

因此,就此而言,物质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物质在马克思那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三,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称为“存在论”,不仅符合“本体论”一词的固有含义,而且也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主旨和本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多数场合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仅仅是考虑到既有的通行习惯用法)。

人们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颇具歧异。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在得票最多的前十名中,有爱因斯坦;查尔斯·达尔文;史蒂芬·霍金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康德,尼采这样的知名哲学家,而排名榜首的竟然是马克思,这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而另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连前20都没有排进。

但是,这也并不能否定黑格尔在哲学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哲学的发展史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不仅都占据这重要的地位,而且两人的还有许多联系。

在这里我想很浅显地谈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黑格尔的哲学诞生在马克思主义之前。

黑格尔的辩证法非常丰富多彩,他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马克思与黑格尔同为德国人,在中学的时候马克思志存高远,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就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地参与了他们的活动。

这也使他更多地吸收了黑格尔思想中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他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他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的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传统意义上提到两人,许多人都会提马克思是否继承了黑格尔。

比如存在主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都认为马克思是黑格尔的忠诚继承者,而结构主义和分析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2人无关,马克思是抛弃了黑格尔之后才有马克思主义。

前面已经提到黑格尔的辩证法非常丰富多彩,而马恩正是借鉴了黑的辩证法,才建立了唯物辩证法。

因此,可以说马恩继承了黑的思想。

但是熟悉哲学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是唯物的,而黑格尔正好相反,强调“绝对精神”。

黑格尔是继承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并“把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同时,还“依照康德提出的问题和开辟的道路,有所批判、提高、发展”。

但是,马哲否定了绝对精神,修正了费尔巴哈等人的唯物观,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从根本上重组了黑的辩证法体系,并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牢牢结合在一起。

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实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实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 收稿 日期 ] 0 0 0 — 8 2 1 — 3 2 [ 作者简 介] 海滨( 93 , 河 南鹤壁人 , 王 18 -) 男, 中共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 士生。

2 ・ 7
哲 学 问 题
《 理论探索) 00年第 3 总第 13期 ) ) 1 2 期( 8
在 他看 来 , 正 的 现 实 就是 理 念 , 真 而哲 学 的 本 质 任 们 同它们 的现实的独立性 、 同它们的主体割裂开来 务 就 是在 理 念 中揭 示 真 正 的 现 实 ,所 以哲 学 必 然 了 。然后 现 实 的 主体 作 为结 果 出现 , “ 其实 正 应 当从 与现 实 和经 验 相 一致 。甚 至可 以说 , 学 与 经 验 的 现实 的主体 出发 , 哲 考察它 的客体化 ” 主体与客体 、 ,
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 , 而我们今天仍然 关 怀或 者说 现 实性 的 维度 。 生 活在 这样 的社会 现 实 中 。” ・ ) (] ( 黑格尔不仅以哲学 的方式关 注现实 , 而且把哲
在黑格尔那里 , 一般所谓的现实并不是真正的 学 的内容就规定为现实。对此 , 黑格尔指 出,哲学 “ 现实 。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已把事物的现实性和事物 的 内 容 就 是 现 实 ” “ 学 所 研 究 的对 象 就 是 现 实 ,哲 直观 的可感知性加 以区别 。 他把现实性看作事物存 性 ”( ( ㈣黑格尔之所 以作出这样 的规定 , 因为 。] 是
辟 了哲 学 实现 的道 路 。
[ 关键词 ] 现 实的哲学 , 学的 实现 , 哲 黑格 尔, 马克思
[ 中图分类号 ]8 [ B 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0 4 4 7 (0 0 0 — 0 7 0 10 - 15 2 1 )3 0 2 — 4

从康德到黑格尔近现代哲学的演进

从康德到黑格尔近现代哲学的演进

从康德到黑格尔近现代哲学的演进近现代哲学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之间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对传统哲学观念的质疑和变革。

康德和黑格尔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康德的先验论和道德哲学入手,逐渐展开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探讨近现代哲学的演进。

一、康德的先验论康德认为,人们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依赖于经验和感觉,还需要先验的概念来构建和组织经验的内容。

他提出了先验认识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基于先天的形式和原则,而不是对于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

康德将认识活动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研究纯粹的理性认识,他建立了先验主义的哲学体系。

康德的先验认识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时间和空间。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先天观念,是所有经验的基础。

同时,康德主张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只能是对于现象的认识,而无法获得事物本质的认识。

他提出了“物自体”和“物现象”的区分,认为人类只能认识到事物表象的现象,而无法直接抵达事物的本质。

二、康德的道德哲学除了先验论,康德的道德哲学也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根据理性原则而非感性冲动来决定,他提出了“为人必须作为目的而非工具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行为中尊重人类的价值和尊严,不得将他人当作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人的尊严。

他认为,人类作为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应该根据理性的原则来选择行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康德的道德理论也对后来的伦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引发了对道德行为的探讨和思考。

三、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黑格尔是康德的学生,他继承了康德的思想,并发展出了自己的辩证法哲学。

黑格尔认为,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现实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整体。

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实现的。

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包括三个重要的阶段:论点、反论和统一。

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个人与社会关系

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个人与社会关系

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向题, 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 也就有了社会,也就存在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 人们就在力求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作出说明。

把人说成社会的动物, 这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 也不乏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论述。

许多思想家常常论及公和私、匹夫和天下的关系, 如“天下为公”,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等。

从一定意义说, 所谓“公”、“天下”, 就是讲社会, 所谓“私”、“匹夫”, 就是讲个人。

人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 是不可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只能是客观历史状况的相应的反映。

下面,将简要介绍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个人与社会关系。

一康德的个人与社会康德的哲学思想受到卢梭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最显明昭著者,乃是这样一些基本观念:普通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美好淳朴的情感是最值得珍视的;自由是人之作为人最根本的规定性,没有了意志自由,道德行为就丧失了根基;自由不是恣意妄为,而是自己立法,自己服从。

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道德、是否为善,其依据绝不能是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以任何经验性的东西为出发点,都不足以建立起普遍的道德规范来,因此伦理学中的幸福论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

如其典型代表功利主义,以是否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终极目标为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但是幸福只能是经验性的,人言言殊,这样的原则中无法推绎出普遍的道德规范。

世间可以无条件地称为善的,只能是善良意志本身,一个行为只因为其发自善良意志,而无论成败利钝、生死荣辱,就都是善的。

意志之为善良,在于它符合于形式化的因而具有任何实质性伦理原则所不具备的普遍性的道德法则。

康德对这一法则的表述是:“这样行动:你意志的准则始终能够同时用作普遍立法的原则。

知性思维知性思维的美学意义探析

知性思维知性思维的美学意义探析

知性思想知性思想的美学意义探析一知性思想的合理性及其作用知性思想是一种看法化的思想,它源于人类的认识活动。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评》中道:“假如把我们的心灵的接受力―― 心灵在任何方式中被刺激时接受表象的能力――叫做感性,那么,相反,心灵从其自己产生表象的能力,即认识的主动性,就应当叫做知性。

”在康德的看法中,知性是一种能够“产生表象的能力”,是一种思想的能力。

这类能力经过产生主动性的认识,来掌握直观的事物,即经过看法来掌握感性。

长远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辩证思想看作一种绝对靠谱的思想模式,看作进行认识活动的独一的并且是必定正确的工具。

这类过分的夸张和滥用,使得人们忽视和低估了知性思想在认识活动方面的作用。

把它当作一种“简单化的、粗拙化的,即错漏百出的传统思想范式,从而把它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方式划上等号予以鄙薄和弃绝。

”知性思想与辩证思想相同,都产生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两种不一样的认识方式,并且二者都是认识过程不行缺乏的环节。

恩格斯说,知性思想“在相当宽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一样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需的”。

黑格尔也以前说过:“知性是全部权力中最惊人的和最伟大的,甚至能够说是绝对的权力”。

既然这样,知性思想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发挥着如何的作用呢?笔者以为,是一种中介的作用。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停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不停地办理着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跟实在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在不停地发展,本来自在自为的世界也渐渐变为属人的世界。

可是,人类终归不是生活在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自己所掌握到的世界中。

正如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所述的那样,客观世界不依靠人的意识而存在,所以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以外但又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由于世界是经过人类的语言所表述出来的。

语言,是我们掌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同,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都是这样的基本方式,人类经过这些,将掌握到的世界组成一个自己对于世界的世界图景,而这即是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摘要: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直接的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此外,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来源的作用。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展开,来谈谈它们是如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基础的。

一、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指 18世纪末至 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这些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起到一定作用,其中作用突出的当属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1770-1831),最初在德国图宾根的新教神学院学习神学。

作为哲学家,黑格尔致力于建立一个普遍的体系,尽管他的著作艰深得很,他们却对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就私人生活而言,黑格尔过的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先是作为家庭教师,然后是中学校长,最后从1818年开始在柏林担任教授。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以及《法哲学原理》(18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