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课件
1.3人类活动队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共37张PPT)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
2020/5/2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 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 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 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 徙,形成产业转移。
产 业 移 出 地
2020/5/2
产
业
移
入
地
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 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 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 退期的产业。
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发达国 家一般把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 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020/5/2
1、按照图5.14,产品生产的哪些环节 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高 ),为什么?
设计和营销 技术含量高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 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020/5/2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 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 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会遵 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 化的规律。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 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 在 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 问 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 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题显
综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
合 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
整 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
治 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措 营造绿色空间
施2020/5/2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 交通,提高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 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 链,治理环境污染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价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田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取代,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工业、住宅和商业用途。
这种土地利用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农田的减少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工业化与环境污染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
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包含大量的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污染则直接影响着农田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
三、能源开发与自然资源消耗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人们不断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同时,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水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核能发电对安全的威胁等。
此外,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和非法盗伐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地退化的加剧。
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兴起为地理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
过度开发和滥建也破坏了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平衡。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好地理环境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需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为勇功于的第开路始二,产才能业找到成 第二、三
主
为主
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小
影响
大
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区域产业结构
高中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世界新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_以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为例素材

世界新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以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为例1 解析政治地理格局的八大观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言道,“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中国的治乱更替政治格局做了精辟的论述。
对当今天下大势,如进行分析,受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作用,可谓“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1 1实力观(综合国力)---白话讲,就是凭实力说话(从长期角度而言,其影响与作用力是明显的、可分析的)---“丛林法则”(1)实力决定形式综合国力强——强硬、威慑(美、中收港)综合国力中——灵活(因对手不同而异)综合国力弱——软、灵活(外交、结盟、摇摆)(2)扬长避短,影响世界(综合国力中的主导力量的国家不平衡性)俄——军事日——经济美国与其他国家综合国力比较表资料《世界知识》、2002、7十大国综合国力排行榜资料《世界知识》、2002、71 2 经济利益核心观(利益核心,经济是主旋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是表层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争夺。
当今,已表现为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一体化(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利益的实现与否决定政治行为的结束与否,如美出兵伊拉克,巴以冲突。
(2)利益的多样性与手段的多样性利益在军事上表现为安全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关系,经济上表现为财富关系。
在全球格局中,各国为谋求安全、权力和财富等目标,手段多样,或战争、或结盟、或贸易、或投资,不一而足。
多管齐下总体战:政治战---师出有名;外交战----孤立对手;经济战---切断财源;宣传战---掌握舆论;军事战---打击有生力量;情报信息战---稳居主动。
(3)区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如美对以色列施加压力。
(4)经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在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是基础,政治行为是经济行为的直接、集中的体现,分析政治格局离不开经济格局。
由此,有一点,必须认识到,中国贫穷而落后,多求于人的软弱战略地位,使中国相当时期内,将很难与美、日建立真正平等对当的伙伴关系(从战略需要而缔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掌握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矿产资源开采、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小组互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材料一煤炭大省山西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生产原煤100亿吨左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成为山西发展的经济支柱。
材料二山西煤炭生产形成63亿立方米的采空区,采空区面积5115平方公里,引发的地表沉陷面积达2978平方公里,造成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约2146处,1082平方公里的耕地、42.6平方公里的林地遭到破坏。
山西煤矸石堆积量已超过10亿吨,且以每年5000万吨的速度增加,严重破坏了周围的土地、(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材料一结合同步训练15页例一,并完成例一,分析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材料二“江汉平原大旱,因为南水北调影响了生态”、“由于水位下降,导致汉江襄阳段的鱼不产卵”、“一下子调走湖北这么多水,会不会出现北方受益、湖北受损的局面”……调水后,首先是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24讲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影响 影响 ①对调入区: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________,解决 对调入区: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 水域 , 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________, 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 气候 , 缓解________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缓解 生态 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 缺水 开采,有利于水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________。 开采,有利于水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地面沉降 。 ②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区也带来一定影响。 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区也带来一定影响。
物种 急剧减小 (2)负面影响:如过度砍伐导致________急剧减小。 负面影响:如过度砍伐导致 急剧减小。 负面影响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结构 . (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 劳动力及形态变化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高级 ↓ 高
劳动力变化 逐渐________ 逐渐 减少 先增后降 稳定________ 稳定 增加 低
全国卷Ⅰ 例,2(2008·全国卷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 全国卷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 不含台湾、 心。下图表示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 下图表示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 不含台湾 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 (1)正面影响 正面影响 生物产量 大幅度增加 大幅度增加。 ①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________大幅度增加。 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 ②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使________有了显著提高,提 有了显著提高, 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 产量 有了显著提高 高了饲养的________。 高了饲养的 劳动效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对两地是否会产生不利 的影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将会上溯,河口地区盐度 升高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 泥沙淤积加重 ,使航 道淤塞。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水生生物 的生长带 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 较高 ,天 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盐碱化。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 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 量的 污水排放 会降低水质。
(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 源的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和用水需求 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 根本原因。
水资源总量占 全国(%)
人口占全国 耕地占全国 人均水量 (%) (%) (米3)
33.4
73.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50.2
24.9
第三产业
16.4
1.6
中国
美国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发 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他们代表了社会经济发 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比 较,我们可以了解产业 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 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提示:长江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引 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从长 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调水难 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三条线路的比较 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
方案 东线工程 从扬州附近抽水站引长 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 输水到京津地区 中线工程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 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 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 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
黄河流域 2.6%
淮河流域 3.4% 北方 14.4%
8.2%
15.7% 43.5% 34.8% 54.4%
12.7%
14.9% 58.2% 24.6% 36.6%
912
623 938 2760 4180
长江流域 34.2% 南方 81.0%
问题延伸: 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 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 选择从长江调水?
2、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给区域环境带来巨 大的负面效应。 (1)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 (2)破坏自然景观; (3)产生环境污染;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因此,一要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利用率;二要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三要加强环境立法,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 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 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 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 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 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 基地之一。 省境含煤面积达6.18万平方公 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9.1%,遍 布全省94个县(市、区),从北向 南分布有大同、宁武、西山、霍 西、沁水、河东6大煤田.
(4)近年来,亚马孙河 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 减少约20%,其原因是
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 作用减弱,空气中水含量减少 。
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 河中的水量反而增加了, 其原因是: 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
减少,大量汇入河中。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词链接
第一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 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 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 ——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 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 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山西省省情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 齐全的工业体系。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 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其中煤炭、电力尤为突出。 山西省地处南北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 焦等重要铁路干线交汇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 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 枢纽。全省已开通铁路运营里程2540.7公里。陆路 运输可直达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煤炭出口港石臼 港、天津港和秦皇岛港等码头。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西的人均收入曾一度在全 国排名处于中上水平,GDP值最高时曾排到第14位。
生物资 源利用
合理 培育良种
植树造林
劳动生产率提高
生态环境改善
练习3、读亚马孙平原环流 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 气的垂直运动,回答下列 问题。 (1)A处降水类型为 对流雨 此时日本东京的气候特征 是 寒冷干燥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 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其原因是: 植物蒸腾作用消耗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到地面,相当于 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 量来自 大西洋 。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能够促进人 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利于加快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促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3)提供能源; (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路 线
水 源 区
供水区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 黄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下游地区;淮河下 游地区;海河流域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 三峡水库 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 (城市);山东黄河 下 游 可自流供水 需挖渠道,占用土地资 源,移民搬迁,工程量 大。 西北干旱地区
优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 点 工程量 较小;前期投资 评 少、工期短 价 缺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低, 点 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 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 次污染)。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 北、西北,可自流供水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 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 华北等部分地区供水。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1. 增加水资源调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 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 3. 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3.4 73.5 50.2 24.9 美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构成比较(2000年)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循环,从而 利于水土的保持。
1.积极意义
将有效缓解 调入区水资源紧缺 的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 展,改善城乡居民的 生活用水 和地区的 生态环境 ,具有 社会 经济 生态 巨大的 效益、 效益、 效益。 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 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是南水北 调带来的 ( B ) A.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 D.环境问题
山西省省情
山西临汾是全球最脏地方
全球最脏地方 ---山西临汾
山西宁武一煤矿有害 气体涌出18人遇难
采煤大省几乎变成塌陷大省,水土流失严 重,环境污染严重,成于煤败于煤让各界 有识之士夙夜长叹
练习1: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 A大 以利用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炭的 D平 主要生产地是山西省。虽然山西 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 B阳 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 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 C晋 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 调整的战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山西省主要煤矿的分布。将下列煤矿的 代号填在图上。 A.大同煤矿 B.阳泉煤矿 C.晋城煤矿 D.平朔煤矿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
考纲要求:
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 改变着地理环境。其改变既有正面的又有负 面的。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 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 境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
(2)上述煤矿中产量最大的是 大同 煤矿,设备最先进 的是 平朔 煤矿。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此,正在建设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 (4)山西省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试举例说明。
例如: 露天煤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开挖、矿区道路的铺 设,以及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 挖地表、扰动地层构造、排弃大量土石,如果处理不 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
总
结
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 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 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同时,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 的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 将建设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 东部地区会产生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科学家迪亚士· 席尔瓦日前在一次亚马孙雨林专题 研究会议上说,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席尔瓦预计, 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一年减少3万平方公里), 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 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