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2

合集下载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调制与生产工艺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调制与生产工艺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调制与生产工艺技术食用菌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的食材。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用菌需求,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调制与生产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的栽培基质调制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主要内容。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是指供菌种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培养物。

不同的食用菌对基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基质的调制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进行合理的配比和处理。

首先,栽培基质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有机物质。

常见的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木屑、花生壳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栽培基质中的含量和种类对菌种的生长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不同的食用菌对有机物质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调制基质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比。

其次,栽培基质中的无机物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无机物质主要指的是矿物质,如石灰、磷酸盐、硫酸盐等。

加入适量的无机物质可以提供营养元素,促进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还需要调节基质的pH值和水分含量。

pH值的调节可以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实现,一般以酸性为主。

水分含量的调节是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对菌种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基质的湿度,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

在栽培基质调制完成后,接下来是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技术。

食用菌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接种、发酵和培养。

首先是接种。

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丝接种到调制好的基质中,使其生长繁殖。

接种可以采用无菌操作,保持基质的纯净度。

接种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预培养,待菌丝扩张一定范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发酵培养。

接下来是发酵。

发酵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促使菌丝生长和产生子实体。

不同的菌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在20-30℃为适宜的生长温度。

发酵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通风换气,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最后是培养。

培养是将发酵好的菌丝体系移到适宜条件下,继续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培养温度和湿度需要根据不同菌种进行调节。

同时,还需要控制光照条件和通风换气等因素,促进子实体的膨大和成熟。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1. 木屑基质:适用于香菇、平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

木屑基质通常由锯末、麦秸、菜秆等材料组成,需要进行堆积、蒸煮和消毒等处理。

它具有蓬松透气、保水性好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2. 玉米秸秆基质:适用于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玉米秸秆基质需要进行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酶活性物质。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分含量,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蘑菇床基质:适用于蘑菇类食用菌的栽培,如草蘑菇、杨草蘑菇等。

蘑菇床基质主要由秸秆、蘑菇渣、中性化料等组成,需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发酵处理。

蘑菇床基质具有疏松、保水、透气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扩展和子实体的生成。

食用菌的不同培养方法:1. 深层培养法:适用于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深层培养法通常在容器中放置一层湿润的栽培基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菌丝会向上下扩展,最终形成完整的菌体。

2. 面层培养法:适用于香菇、草蘑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面层培养法将栽培基质直接铺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相应的培养,如采用湿度控制、通风等方法。

菌丝会在基质表面生长,形成丰富的子实体。

3. 混合培养法:适用于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混合培养法将不同种类的基质混合在一起,然后添加适量的菌种进行培养。

混合培养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基质的优势,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这需要根据菌种的需求和栽培负荷进行选择。

西藏食用菌栽培技术

西藏食用菌栽培技术

西藏食用菌栽培技术引言西藏是中国的西南边疆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闻名。

由于高海拔、低氧气含量和寒冷的冬季,西藏的农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增加,食用菌成为了西藏农民追求增收的一项重要选择。

本文将介绍西藏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方法、主要品种和栽培注意事项。

一、食用菌栽培方法1.菌种选择菌种的选择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

目前在西藏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有松茸、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选择菌种时,需要考虑其适应性、产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2.基材准备基材是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秸秆、木屑、麦秸、玉米芯等作为主要原料。

在西藏的寒冷气候条件下,基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保温性能和水分保持能力。

3.基材堆放和消毒将准备好的基材堆放在适当的地点,并通过堆放、装箱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蒸煮、烘烤和化学消毒等。

4.接种培养接种是将菌种和基材充分混合,促使其发酵和生长的过程。

在西藏的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需要使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措施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5.养护管理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西藏的冬季,需要特别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防止冷害和干燥。

同时,要注意适量通风以避免病虫害。

6.收获和贮藏食用菌的收获时间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后进行,避免过度生长和成熟。

收获后要妥善贮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二、主要食用菌品种1.松茸松茸是一种高价值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

它生长在寒冷的高山地区,对温度、土壤以及光照要求较高。

在西藏,松茸的栽培需要通过温室等措施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2.平菇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适应性强,产量高。

它生长快速,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为宽松。

在西藏的高海拔地区,平菇的栽培是一个较为稳定和可行的选择。

3.香菇香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食用菌,被广泛应用于中餐烹饪中。

它对于基材的要求较高,一般采用秸秆等作为基材。

常用的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

常用的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

常用的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食用菌是指人们食用或具有营养价值的真菌类食品。

食用菌除了可以供食用外,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等。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1.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佼佼者,其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栽培香菇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以在工厂内制作。

加工时可以烘干、罐装、风干等。

干香菇不仅可以供食用,还可以用于药材。

2.金针菇的栽培技术:金针菇适合在温暖、湿润、半阴凉的环境下栽培。

用菜籽壳、玉米秸秆等废弃物为基质,将菌种栽培于废弃物上,进行发酵。

常见的加工方式有清洗、烘干、油炸等。

3.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食用菌中颜值很高的一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也非常好。

杏鲍菇对气候和土质较为敏感,需要高强度的管理和保护。

在它的生长前期,需要加水保湿。

加工时可以采取清洗、油炸、烘干等方式。

4.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在种植过程中较为容易,也有较高的产量。

菇棒是平菇的初级生长体,它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维持菇棒的湿度和温度。

加工时可以采取切片、清洗、油炸等方式。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1.去水方法:用湿毛巾在菌面上伏压,将其中的水分挤出。

2.清洗方法:在清洗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擦洗,可以用水冲洗。

3.切片和切段方法:可将食用菌切成薄片或条状,以便下锅快熟。

4.油炸方法:油炸可以使食用菌不易糊,口感更好。

5.凉拌方法:适合口感清新、爽口的食用菌,如金针菇、平菇等,常与青椒等蔬菜一起凉拌,口感更佳。

总的来说,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在家中或小型农场中开展。

同时,食用菌的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功效。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材,近年来由于人们追求健康饮食,食用菌的需求量逐渐上升。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日益完善,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生产中。

本文将就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进行详细讲解。

一、食用菌的品种及生态环境{{食用菌介绍}}食用菌的品种非常多,其中常见的有香菇、金针菇、银耳菇、平菇等。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草根菌和木生菌两种。

草根菌通常栽培在废弃的稻草、木屑、麸皮、菜渣等物质中,常见的菌种有香菇、平菇、松茸等。

木生菌则以树木的腐朽木材为营养基质,一般是生长在森林中的,常见的菌种有牛肝菌、黑木耳等。

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1、基质制备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其营养基质需要人工制备。

基质制备是高原山区防沙治地这一项目重点推广内容之一。

食用菌的基质大多由秸秆、麦秸、麸皮、棉籽、木屑、豆渣、菜籽、蘑菇渣等材料组成。

基质的制备需要充分发酵,以保证其中营养成分的充分分解和转化。

发酵后的基质应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止有害菌的生长,保证食用菌的发育。

2、接种接种是食用菌的关键环节,选用适合的种菌、适量接种和合适的接种时间,对食用菌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食用菌适合接种的时间不同,而接种的量和接种方式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异。

接种时要注意卫生,使用经过消毒和灭菌处理的接种器具,避免外来菌的污染。

3、培育环境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

光照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光照太强会使菌体变硬,容易破裂。

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

为提高产量和品质,需要对培育环境进行不断调整和管理,以满足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

4、农事管理食用菌的农事管理包括出菇前、出菇中和出菇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出菇前可以进行基质处理、种菌、杀菌等操作,以准备好出菇的基础条件。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种类众多,包括蘑菇、松茸、牛肝菌、香菇等。

它们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农们对食用菌进行了大量的栽培研究,发展出了各种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1.香菇栽培技术:香菇是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栽培难度较低的菌种之一、香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在栽培过程中,主要依靠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调控。

通常情况下,香菇的栽培周期为4-6个月。

2.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与香菇相似,但栽培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

平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蘑菇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平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3-4个月。

3.松茸栽培技术: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因此价格较高。

松茸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涉及的环境条件也较为复杂。

松茸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松茸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12个月。

4.牛肝菌栽培技术:牛肝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独特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牛肝菌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牛肝菌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8个月。

5.干贝菇栽培技术:干贝菇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干贝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干贝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4-5个月。

这些仅仅是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一,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实际栽培技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掌握。

通过运用这些栽培技术,菌农们不仅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1.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首先需要获得蘑菇种子或菇菇菌种,然后准备好栽培基质,可以是蘑菇菌包或者是废弃物质,如秸秆、麸皮等。

将栽培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然后加入种子或菌种,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蘑菇。

2.干贝参茸的栽培技术干贝参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略微复杂。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米糠、豆饼等。

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保温材料,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干贝参茸。

3.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秸秆、麸皮、花生壳等废弃物质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湿润,加入适量的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需要进行覆盖,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香菇。

4.茶树菇的栽培技术茶树菇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废木材、稻草等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茶树菇。

5.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质。

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杏鲍菇。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各种菌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准备合适的栽培基质、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并添加适量的水分和菌种。

从种植过程来看,食用菌的栽培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B.菌柄(菇柄、菇脚) 支持菌盖 食用部分
食用真菌学
C.常见附属物 菌托:外菌膜破 裂 菌环:内菌膜 (菌柄与菌褶间)
食用真菌学
子囊菌亚门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结构
种类少 称子囊果 蜂窝状等
食用真菌学
第二节.食用菌分类
食用真菌学
一、分类地位 真菌界Kingdom Fungi 真菌门Eumycot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span> oo2个纲 3个目 6个科 7个属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食用真菌学 o2个纲 7个目 25个科 60个属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1.菌丝体 营养器官,分支的线状菌丝组成 功能: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养分, 运输、贮存代谢产物 形状:管状、壁薄、透明、Ф24um,长3-10um,有隔膜 结构完整,线粒体、液泡等
食用真菌学
2.子实体 繁殖器官 俗称:肉质-菇、胶质-耳 大小: 多种多样 形状: 伞状、笔状、舌状、耳 状等
食用真菌学
B、神经精神型 60种毒菌可引起 潜伏期: 10分钟~6小时
食用真菌学
症状 神经兴奋型: 极度愉快、狂歌乱舞,
脸面潮红、心跳加快、瞳孔扩散 神经抑制型:心跳慢、血压降低、 瞳孔缩小、眼花、抽搐、昏迷 幻觉反应型:出现幻觉、伴有兴奋 过度
食用真菌学
恢复期 7~8小时后缓解、无后遗症 代表菌:豹斑毒伞、花褶伞、桔 黄裸伞
二、依营养物质及营养方式分 木生类 粪生类 土生类 虫生类 菌根类
食用真菌学
1、木生类 特点:分解利用纤维素或木质 素能力强 适宜基质:木材(腐烂) 常见种类:平菇、香菇、猴头 菇、木耳、银耳
食用真菌学
2.粪生类 特点:生长于牲畜类粪多的沃土 常见种类: 蘑菇、草菇 毒菇较多、粪生类菇危险
食用真菌学
分别为 白毒伞、毒伞、鳞柄白毒伞 纹缘毒伞、豹斑毒伞、毒粉褶伞 桔黄裸伞、秋生盔孢伞 、包脚黑 褶伞 花褶伞、鹿花菌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3、生长繁殖快 条件合适,无休止生长,生长达 一定阶段即形成子实体 树舌 o每天可形成并释放300亿孢子
食用真菌学
4、子实体寿命短 鬼伞属食用菌,成熟后几小时即 水解自溶 多数子实体形成几天内萎缩死亡 少数可长寿
食用真菌学
二.结构 菌丝体 子实体
如果误食野生菌,出现中毒现象 恶心,呕吐、腹泻、狂燥不安、四 肢麻木、呼吸困难、哭笑失态等, 就要立即采取救措施,就近送有医 疗条件的地方抢救,不能及时送达 的则采用中草药急救。据说中草药 对毒菌具有较高的疗效。下面介绍 几种方法: 食用真菌学 1.用硬质东西刺激喉部,致呕吐,以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3.土生类 特点:以土壤和地表腐殖质层为 基质 常见种类:羊肚菌、竹荪
食用真菌学
4.虫生类 特点:生长繁殖在昆虫体上或与 昆虫的活动场地有密切关系的食 用菌 常见种类:冬虫成外生菌根的食 用菌 种类最多 o牛肝菌、鸡油菌 我国有350余种(驯化困难)
食用真菌学
片状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耳状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伞状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珊瑚状
食用真菌学
杯状
食用真菌学
担子菌亚门食用菌的子实体形态结构
称担子果 伞状常见
食用真菌学
菌盖 菌柄 菌托
食用真菌学
A.菌盖(菌伞、菇盖)
伞状、帽状、扇状、漏斗状、球形 等 由表皮、菌肉、菌褶或菌管组成 菌褶或菌管为孢子着生的位置 菌肉为主要食用部分
食用真菌学
症状
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1~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好 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中毒性肝炎症 状:肝痛、黄疸、转氨酶明显升高、 尿红、伴有恶心、头晕、厌食,严 重者全身出血、死亡
食用真菌学
恢复期:死亡率90~100%,轻 者1~2周后进入恢复期 代表菌:白毒伞、毒伞、鳞柄 白毒伞等
几种民间识别毒蕈的方法。
以野生菌外形特征来看,①性状 奇怪,颜色鲜艳的有毒;②菌盖上 生刺、疣、菌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 菌托的有毒;③菌柄(根)不生蛆、 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食的有毒; ④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薰 辣,极苦的有毒;⑤菌体受伤伤口 变色、液汁混浊的有毒(见手青、 食用真菌学 黑见手等常见菌除外);⑥生长于
食用真菌学
对症治疗 根据毒菌含毒素种类情况对症下 药
食用真菌学
4.毒菌识别 尚无简单有效的方法 主要依据分类学上对各种毒菇形 态特征及生态习性结合动物毒性 试验
食用真菌学
野生菌资源丰富,已知的有2000多 种,可食用的约有600多种,但食用 菌情况比较复杂,在所知的食用菌 中有的食之有毒,而中毒的原因有 多样,菌中的毒肽、毒伞与人体内 蛋白的结合形成毒肽复合体,迅速 进入血液危及生命,如新鲜时食用 有毒,晒干煮洗后食用无毒的马鞍 菌;子实体无毒,而孢子有毒的鹿 花菌;与鸡肉煮制易中毒的墨汁鬼 手;食用时同时饮酒导致中毒的长 根鬼伞;食用后导致人轻微头晕现 食用真菌学 象的灰鹅膏菌;食用后中毒出现小
有毒野生菌比可食野生菌种类 少,但两者无明显的鉴别,因此 在采摘收集种要慎重,不要采摘 和食用不常见或不熟悉的野生菌 食用,对自己无法判定的野生菌, 可送有关部门鉴定。目前常用的 鉴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 利用理化手段进行成份分析测定, 以野生菌成份中的有毒含量来界 定毒性,另一种就是感观鉴定即 食用真菌学 人们说的民间鉴定方法,
食用真菌学
C、溶血型 18种毒菌可引起 潜伏期:6~12小时
食用真菌学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头痛 1~2天内出现溶血症状(急性贫 血、闭尿、尿毒症、肝脾肿大) 严重者出现脉弱、幻觉、嗜睡、 休克、死亡
食用真菌学
恢复期 抢救及时一般可恢复 代表菌:鹿花菌
食用真菌学
D、肝脏损害型 20种毒菌可引起 潜伏期:6小时~2天
食用真菌学
第三节、毒菌识别 94\4\8南方日报, 广州太和帽 峰山林场 6位湖南民工误食毒 菌,一死四伤,一人流产 1990~1993年,广东335人中毒, 死19人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1、种类
全世界报道毒菇200种,我国发 现183种 50%属于一般毒性,中毒症状轻 13种去毒后可食用 19种大量取食后致死 11种误食少许即可致命(常见)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2.中毒症状
A、胃肠炎型: (80种菌引起) 潜伏期: 10分钟—6小时
食用真菌学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 昏 、全身无力 严重时吐血、脱水、昏迷 急性肝、肾功 能衰竭而死 恢复期: 病程短 恢复较快 代表菌: 毒粉褶菌 毒红菇
食用真菌学
3.中毒治疗
排毒 o催吐:桐油、盐水、肥皂水 o导泻:少量蓖麻油 o洗胃: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 1%盐水、浓茶 o服解毒剂(2分活性炭、1分氧化镁、1 分鞣酸)20g溶水服
食用真菌学
解毒 服药 灵芝、香菇、木耳、半边莲、甘 草、绿豆等 静脉注射 50%G20-40ml稀释后静射 5%二硫基丙磺酸钠5ml注射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 第二节 食用菌分类 第三节 毒菌识别
食用真菌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
一、一般特征 1、形成大型子实体 o大马勃Ф1m以上 o伞菌可达0.7m高 o皮伞几mm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食用真菌学
2、分布广泛 陆地为主,森林生态环境中种类 最多 温带、亚热带、热带均能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