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复习,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等;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复习,包括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元素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基本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化学元素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科学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已学的知识;3. 讲解:针对第一、二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4. 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6. 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板书设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板书设计: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元素的理解与应用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存在形式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请解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子的组成和化学元素的意义;3. 请举例说明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答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调查、资料分析;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微粒;化学元素的意义: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上册 第二章 观察生物 复习 (共50张)精品PPT课件

(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 (2)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 (3)大液泡:内有液体—细胞液
2020/1/6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镜座
2020/1/6
光学显微镜
哪个物镜倍数最大?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怎样组合使放大倍数最大?
身体背腹扁平 辐射对称
非长或薄体型
长或薄体型
(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无贝壳
体柔软有贝壳 有许多
线形不分节
2020/1/6
具棘皮
(软体动物) 体节 (线形动物)
体、足分节有外 骨骼(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棘皮动物)
头胸
腹
蜜蜂等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三对足,二对翅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2020/1/6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 相同的细胞群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 功能的结构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大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 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 体 的 八 大 系 统
消化道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组织 质多,形态多样 等体分内广布泛最分广布 等
肌肉 由肌细胞组成, 四肢、躯体、体内 能收缩与舒
组织
的胃、心、肠等 张产生运动
神经 由神经细胞构成 脑、脊髓、神经 组织
2020/1/6
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 兴奋
反应疼痛的神经末梢 感受触摸 的触觉小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四季变化
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以 及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环境。
天文地理
天文学基础知识
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天体的分类和特点,以及 天文观测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学基础知识
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貌类 型,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 向和应用领域。
天文地理学的应用
阐述天文地理学在科学研 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 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这些 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 震、火山爆发等;另一类是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 、水体污染等。
实验原理
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 据,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 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视化
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观察 和解释。
科学是一种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核心,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 实验、观察和测量、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结论 等步骤。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实证、推 理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世界。
科学的历史
古代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的进步
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 早期的科学知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经典习题课件(全册)

课后作业
B
B
课后作业
A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A
课后作业
2.4x10-3 1.25x103
1.70厘米
0.1厘米(1毫米)
课后作业
-25
零下25摄氏度
40
40摄氏度
课后作业
有刻线
零刻线 分度值 单位
课后作业
CBEADG
课后作业
B D
课后作业
1.2x10-7 不能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C D
课后作业
D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
课后作业
A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B B
课后作业
B D
课后作业
B C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D
A
课后作业
A
C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
课后作业
B
D
课后作业
C
B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D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
课后作业
A C
课后作业
A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A
D
课后作业
D
A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PPT教学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澳洲发现不明物体
2.1 生物与非生物
辩论:机器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生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有 哪 些 ?
汽车生产线
• 生物能繁殖。
钟乳石长大
• 生物能生长发育。
• 生物能产生代谢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 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 异、能进化。
对策
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 的表皮进行实验
在老师帮助下,用镊子 展平洋葱表皮后,重新 制作装片 在老师帮助下,加滴红 墨水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 制作装片 重新按正确方法操作 显微镜
细胞有严 重重叠现 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 象 展平,甚至造成折叠现象
细胞结构 不太清楚 未加滴红墨水 有黑色圆 气泡太多 圈等
(1)对物镜(2)对遮光器(3)对反光镜
三、放片
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正对通光孔
四、调焦
(1)眼看物镜 ,镜筒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五、观察
观察到的是放大的倒像
e
临时装片的制作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
实验材料:
清水,红墨水/碘液,洋葱鳞片。
• 当绿叶变成落叶,它还是生物吗?
课内练习
• 1、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 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 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体小且绿色 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能生长和繁殖 2、枯枝落叶属于( ) A.生物 B.非生物 C.植物 D.动物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所共有特征的是( ) A、需要养分 B、能逐渐生长 C、能延续种族 D、有显著的运动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2、2细胞第2课时显微镜的使用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7 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B)
A.a→b→c→d B.c→a→b→d C.a→c→d→b D.c→a→d→b
8 读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显微镜以下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A._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C.____目__镜______; D.__物__镜__转__换__器__;E._____物__镜_____。
11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 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A )
12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
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 是( C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调节光圈 c.移动装片 d.转动转换器 A.c→a→b→d B.d→c→b→a C.c→d→b→a D.c→a→d→b
15 【中考•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__倍__物___镜_正对通光孔。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 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 的操作是____C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 近载玻片
13 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 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 中视野最暗的是( D )
【点拨】 视野最暗是指放大倍数最大的。
14 在观察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 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

三、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表示 ℃
100
2、摄氏温度的规定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3、1摄氏度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
4、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 “37摄氏度”
作
“零下4.7摄氏度” 0 ℃
1升=1__0_3_毫升=1_0__3 _厘米3
1千克=_1__0_3____ 克=__1_0_6_____ 毫克
时间 停表 秒
科学探究
你能就拔河提一个科学问题吗?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 拔河比赛的输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 力气、个头、鞋…… 3、设计试验方案
控制变量和对比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合作交流
量筒中液体的读法
俯视 多
50
40
平视 刚刚好
30
20
仰视 少
10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
20 毫 升
所以 的体积
40 为
毫 升
40毫升-20毫升 =20毫升
A
B
C
那你能求出 ,软木塞,石蜡一些比 水还轻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1,量取45毫升的水,需要选用的仪器有 _滴__管___ ,_5_0_毫__升_的_ 量筒
不能离开被测物,而且视 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线要和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人体正常体温为__3__7°C,一般体温计的测量
范围是 35 °C到 42°C。最小刻度是 0.1 °C 体温计比一般的温度计准确度要高的原因 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大而玻璃管细。
6、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生命现象课件 (新版)浙教版

第一页,共26页。
第1课时(kèshí) 生命现象
第二页,共26页。
1.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gàiniàn)
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____生,物没(s有hē生ng命wù现) 象的物体叫__
__
非生物
第三页,共26页。
2.生物(shēngwù)与非生物(shēngwù)的区别
第十页,共26页。
7.(3分)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C )
A.小鸡破壳而出 B.七星瓢虫(piáo chónɡ)捕食蚜虫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含羞草被触叶片自然合拢
第十一页,共26页。
8.(2分)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下列“明星”,属于
生物的是( )
A.吉祥物海B宝 C.中华龙鸟化石
D.__ 猪哺乳 __;
E.__人流汗 __. (2)除图片中说明(shuōmíng)的生物特征之外,你还 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 具__有严整的结构;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25.把下面常见的生活现象与对应的生命特征用线连起来。
①蜻蜓点水
A.生长
②种子(zhǒng zi)萌发
B.野人
C.雪人
D.爬山虎
11.(2分)下列(xiàliè)物体,属于非生物的是D( )
第十三页,共26页。
12.(2分)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 )C
A.运动(yùndòng)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3.(2分)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D A.电闪雷鸣 B.潮涨潮落
A.牧童骑黄牛(huángniú) B.遥看瀑布挂前川 C.处处闻啼鸟 D.浅草才能没马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以一些植 物幼嫩的茎叶为食,是农业__害__虫。蜗牛体外有 __ 壳__,头部有__眼口和两对触角 __,腹部有 __ 腹足__,是蜗牛的__ 运动 __器官,其内有足 腺,能分泌__黏液 __,有助爬行。通过实验,我 们知道,蜗牛有_味___觉、__嗅__觉、__触__觉、_视___觉, 没有____觉听。
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是( B )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底
下 干草地中
蜗牛数量(只) 0 21 11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7.学校的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 到野外捕捉蜗牛。甲、乙、丙三位学生结伴同行, 因为对捕捉地点出现分歧而单独行动,甲向背阴潮 湿的田垄边走去,乙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走去,丙走 进了水草丛生的浅水中。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捕捉后, 其中一个人捉到的蜗牛特别多。
第二章 观察生物
习题精讲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科学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
第2课时 观察蜗牛
1.放大镜的主要结构是__ 凸透镜 __,看到的是 __ 放大 __的__正立的 __像。使用方法:一只 手拿着放大镜靠着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着要观察 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大而 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 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
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蜗牛有以下生物基本特征: ①蜗牛具有__ 完整 __的结构;②蜗牛能对外界 刺激 __ 做出反应 __;③蜗牛的生活需要营__养__。
蜗牛的生物特征
1.(2分)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 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白醋的方向爬 行。说明对 下列何种刺激不产生反应( D )
A.触摸 B.强光 C.醋酸 D.拍手声
5.(2分)蜗牛爬行时,两对触角充分展开,慢慢
地活动,其作用是( C )
①起触觉作用 ②起嗅觉作用 ③起视觉作用
④起听觉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2分)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
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 的摩擦,二是可以传递某些信息。蜗牛四处爬行, 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另外也可以寻找同伴、寻找 配偶、寻找栖息的地方等。
(1)捉到蜗牛特别多的这位同学应该是( A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2)据你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
是( C )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以
(3)据你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捕捉蜗牛的出行时 间和捕捉地点依据是( A )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域水中
13.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 境中,主要以一些植物幼嫩的茎叶为食,会损害植 物。这说明蜗牛具有的特征是( D )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14.为了研究蜗牛,必须去采集蜗牛,以下寻 找蜗牛的途径错误的是( D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2.(2分)仔细观察蜗牛,你会发现它的特点( A ) A.蜗牛的眼长在触角上 B.三对腹足 C.有一对斧足 D.一对触角
3.(2分)为了不惊动蜗牛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到蜗 牛触角上的双眼,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前后移动蜗牛 B.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同时移动观察者头部和放大镜 D.将蜗牛放在放大镜上
(3)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__视觉 __、 __ 触觉__、__ 嗅觉 __、__味觉 __等感觉。蜗牛 的运动器官是__ 腹足 __。
一、选择题(8×4分=32分) 12.小科同学对蜗牛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情况做 了以下几种猜测,其中错误的是( C ) A.用牙签轻触蜗牛,蜗牛会做出反应 B.用吹风机的冷风对着蜗牛吹,蜗牛会做出反应 C.把酒精擦在蜗牛要经过的桌子前面,蜗牛不会 做出反应,继续前行 D.用强光照射,蜗牛会做出反应
1.(13分)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 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受_ 到外界各种刺激__情 况下会缩进壳里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保_ 护__作 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会_产_生反应__。
二、简答题(3分+18分+7分=28分)
18.小明选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蜗牛爬行时的情
况,那么小明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在观察过程中不断
地移动__ 放大镜 __。如果将蜗牛固定,则观察
时应该__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
__。
19.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 的__ 触角__最敏感,__壳__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 器官是_口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腹足__。你注意过蜗牛爬 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有_ 一条黏黏的线状_物_。
8.(2分)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A )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
9.(3分)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你觉得蜗牛生活的
环境是( B ) A.干燥温暖
B.潮湿温暖
C.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
10.(8分)蜗牛的生理特征: (1)趋光性:依靠视觉向暗处运动。 (2)应激性:对__外界刺激 __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3)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足_ __,它能分泌__黏液__, 使蜗牛爬行的路线留下痕迹;摄食的器官是__口 __, 主要食物是农作物的__茎叶 __;蜗牛具有__触觉 __、 __ 嗅觉__、味觉和视觉,但没有__听___觉。
什么器官能分泌黏液( D ) A.壳 B.眼 C. 触觉
D.足
7.(2分)人们用铅笔触动蜗牛,蜗牛的身体会缩回 壳里,触动桌子,桌子却没有反应。这表明( D ) A.蜗牛对刺激有反应,所以是生物 B.桌子对刺激没有反应,所以是非生物 C.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D.以上说法都正确
A.到潮湿阴暗的地方去找 B.沿着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色痕迹去找 C.夏天雨后到草丛中去找 D.酷暑干旱季节到水泥地上去找
15.下列不属于蜗牛的特征的是( D )
A.有壳
B.靠腹足运动
C.有视觉
D.有一对触角
16.豆豆在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时,对蜗牛的生活环境产 生了兴趣,便和同学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 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
(3)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害虫 __。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_视_ 觉__、__触觉__、 __ 味觉 __、__嗅觉 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 __ 听觉 __。 (5)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_触_ 觉__。
20.蜗牛爬行时,足腺会分泌黏液,而留下了痕 迹,这有什么作用呢?蜗牛为什么要四处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