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的方法

合集下载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例:我真后悔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

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

我回家问奶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

”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我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吧。

”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来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

”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不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

”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穷,但也要穷得有志气。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那么,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呢?1 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

只要找出了现成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为该段的大意。

如: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用的。

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

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

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这段的开头一句话就是中心句。

当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独在一段的开头,也可以在段尾段中。

一般说来,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因为这样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说或推论的写作思路来安排和组织语言材料的。

2 简化长句、改写原句先看下面这段话:纺线,劳动量并不大,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

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纺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棉纺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话作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为句子太长而且并非所有的词语涵盖了后文内容,因此,我们要对这个长句进行简化,使之更准确而精练地概括该段的中心。

简化后的句子是:纺线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

类似的情况有,段的首句或结句带有少量与上文或下文相呼应的话。

这样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之类的句式出现。

对这样复杂的长句,要去掉其中与上文或下文内容相呼应的词语和关联词。

概括段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一· 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2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四·综合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归纳段意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章,一般都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思路来写的;概括段落大意时,只要围着“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等问题来分析,就能概括出段落大意;五·缩句法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分段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学生读懂自然段,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其次要分清全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第三是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第四是根据层与层的关系,分析全段中心所在,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概括自然段段意可以从下面一些提示的句子看出来:1中心句;有不少自然段,作者用一句话直接表明了本段的主要内容,这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既可在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也可在自然段的中间;2总起句;有的自然段,一开始就点明本段的中心意思;总起句一般在自然段的开头;3总结句;总结句通常出现在自然段的末尾,也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4过渡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常要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因此也可从过渡句入手去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段意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复习学生已经知道的归纳段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用概括法概括段意;2、在课上练习时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段落练习小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有关阅读短文的练习,请大家回忆:我们归纳的阅读短文四步法是什么阅读四步: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2、细读短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概括段意;3、带着问题三读短文,回答问题;4、检查;过渡:第二步了解每段的意思非常重要,为完成第三步做好准备,而概括段意又是大家感觉最困难的,今天我们就进行概括段意的练习课件,通过今天的练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很大收获,不过这可需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现在,就需要转动你的小脑筋了我们看第一篇短文;二、探究方法:1、摘首句:指名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能用哪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这场雪好美啊雪花满天飞舞,她给树木、房屋披上了晶亮的银装,她给庄稼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远远望去,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qì的童话世界——节选自冬预设:我用“这场雪好美啊”来概括;引导:为什么生:因为后面都在写这场雪怎么美师:这场雪好美啊,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师:观察老师写的和你们找的段意有什么不同啊生:标点符号师:当我们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就要注意一定是陈述句的形式板书:陈述句师:那这段段意还可以怎么说呢生:这场雪十分美;师:你积累的词汇真多刚才我们找到的段意是短文的第几句生:第一句师:这种方法就叫做摘首句;过渡:那你们猜猜有摘首句,还会有哪种方法呢生:摘尾句;师:你瞧,首对应的就是尾,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2、摘尾句:出示另一篇短文读短文,生思考如何概括段意爸爸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他真是个烟筒子啊——节选自我的爸爸预设:用摘尾句的方法;生:段意是:爸爸可真是个烟筒子啊师:用手指板书:陈述句怎么修改一下生:应该是陈述句的形式——爸爸是个烟筒子;3、首尾同摘:过渡:下面,我们自己做个小练习,怎么样爸爸是个乒乓球迷;每当他知道晚上有乒pīng乓pāng球比赛时,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忘了吃饭;这一坐在电视机前,我又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别提了,肯定又是抽上了;一次,他上厕所时,想到他的宝贝香烟没拿进去,就一手提着裤子冲出厕所,叼着一根烟又急急地回厕所去了;他可真是个“烟筒子”啊师:默读短文,找出段意,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可要仔细读,和刚才的短文特别相似;预设1:我摘的是第一句。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高效、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连词归纳法连词归纳法,就是找到能表达本段内容的词语,然后将这些词语摘出连接在一起作为段意。

用连词归纳法必须认真思考所摘出的词语能不能表达这段话的意思,要做到准确,完整。

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时,要注意语句通顺。

别扭、累赘都是不可取的。

请看下面这段话。

那时去年的五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被送进了医院。

消息传到了学校,同学们非常关心地来医院看望我。

分层归并概括法用分层归并的办法概括段意,首先要看看这段中有几句话,再分清一段文章中的层次,然后看看分几层意思来叙述,弄清每层的主要意思。

然后经过分析、比较,抓住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各层意思,归并这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要注意,不能把层意简单地相加,要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出来,再组织语言进行归纳。

当然,也有的段落基层意思都很重要,一层也不能舍去,归纳的时候,可以把各层的意思连起来,但是,语句上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修改。

如何掌握概括段意和层意的方法

如何掌握概括段意和层意的方法

如何掌握概括段意和层意的方法如何掌握概括段意和层意的方法基本要求:第一是扼要。

所谓“扼要”,就是要抓住要点。

第二是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白。

1.语句摘录法。

即用文段中现成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

例1: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从江河开始的。

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人类历史上最先绽放文明之花的摇篮,几乎全部诞生在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的身边。

例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例3: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

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

关于昆虫的曲有:笛曲——《花香蜂舞》,原传于山东菏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在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

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运用了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格外热烈欢快。

琴曲——《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

戏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梁祝》,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

其中“化蝶”一段的旋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肺腑。

例4:从无数事实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是经过勤奋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们的丰功伟业。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勤奋中度过的,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实验上。

他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人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用自己一生的经验给“天才”所作的正确的解释。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法国大文学家福楼拜经常用这句话来教导莫泊桑.事实证明了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1)根据题目,概括中心思想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提示了中心,这样的题目,人们通常称作“题眼〞,即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拟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2)抓中心句,归纳中心思想中心句,就是文章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起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些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还有些中心句在文章会反复出现几次,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不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中心思想最根本的方法。

多数文章,它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

因此,归纳这样一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在认真读懂文章的根底上,先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才能从中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通过重点段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详细的地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在重点段中得到充分的表达,阅读时仔细地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领悟出来。

2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特殊词句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一、关键句摘录法这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易行的概括方法。

有的文章中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些概括性强的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动即可。

如:《郑成功》一文,最后一节在全文中就起到一个总结作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既方便又准确。

再如:在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时,我发现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一句是过渡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

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孩子们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

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

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二、主干提取法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

就像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样,要有主语和谓语。

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描写的对象,并且对这个对象所描写的内容。

所以,删去旁枝末节,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而且比较多地适用于各类文章。

如:《船长》一文,写谁?写船长,干什么?沉着镇定地指挥全船的人进行脱险。

《西湖》一文,写什么?西湖,怎么样?景色美。

这种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点部分就突出出来了,虽然寥寥几个字,但却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课文进行适当补当、丰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三、要素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了下来,并打 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 能抽出时间啊i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 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 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 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 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 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 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 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 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 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 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 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 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 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毒-天父亲送我时 的表情……。
概括段意的方法
• 谁在哪里干什么。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 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 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 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 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 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 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 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 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 所里,受到无体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 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 法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 十几公斤。
•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 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 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 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 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 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 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 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 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 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 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 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 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 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 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 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 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 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 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 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 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 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 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 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 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 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 待。
• 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 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 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 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 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 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 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 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 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 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 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 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