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如何概括文章主旨在具体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总体把握,观其大略,明白文章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主旨映照全文,看一看为表现主旨都使用了哪些材料(选材),又是怎样组织这些材料的(结构),为表现文章主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表达技巧),这些艺术方法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服务于主旨的,对揭示文章主旨又有什么好处,等等。
本篇着重从如何概括主旨的角度来介绍一些解题方法。
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理解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近年来,考查分析归纳文主旨的题型主要有以下七种:l.从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启迪)?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祥的思想感情?4.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7.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之物的象征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归纳文章的主旨呢?一般有四种方法:1.中心句提炼法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
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
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2.归纳综合法绝大部分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
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
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
(完整word版)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

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一、学会一些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
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如《枣核》一文的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卒章显志,表现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如从《一面》一文最后五小节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即可概括出文章主旨。
(4)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
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征。
通过叙述这一事件,作者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渴望.(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此文时正值小弟去世,她有感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悟出“生死谜,手足情"。
有了这个背景,你就能理解,实际上作者是以紫藤萝花的荣枯来喻人生,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态度的.【真题解析】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主旨分析的实用方法

文章主旨分析的实用方法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中,分析文章主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分析文章的主旨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仔细阅读文章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对主旨的高度概括或提示。
通过仔细分析标题,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如果标题是“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文章可能会围绕智能手机给青少年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展开讨论。
二、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多文章在开头会引出主题,在结尾会总结升华。
开头部分可能会通过提出问题、讲述背景等方式引出文章要探讨的核心内容;结尾部分则可能会对前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展望。
所以,关注开头和结尾能够让我们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三、寻找文章的关键语句关键语句通常包括段落的中心句、反复出现的词句以及能够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语句。
中心句往往能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到这些中心句,我们可以梳理出文章的大致框架。
而反复出现的词句往往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也可能与主旨密切相关。
此外,作者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语句,如“我认为”“显然”“不可否认”等后面的内容,通常也能反映文章的主旨。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对于理解主旨也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总分总结构,那么开头提出的观点和结尾总结的内容往往就是主旨;如果是总分结构,开头的总述部分通常包含主旨;如果是分总结构,结尾的总结部分则是主旨所在。
五、了解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主旨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记叙文通常通过叙述事件来表达某种情感或道理;议论文则是通过论证观点来阐述作者的看法;说明文则主要是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功能等。
了解文章的体裁,有助于我们从相应的角度去分析主旨。
六、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实用篇

水葫芦的名称、产地、外表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
“信任”试验
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 的周严教授。
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 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 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 的同学接住。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 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 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 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 “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 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 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 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 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 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 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 个追赶者。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 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 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说到这里, 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 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 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章节标题抓住问题概括初读一篇文章,常会伴随着阅读预测进行,读着标题,可能会生出许多疑问,阅读解疑的过程就是把握文意的过程。
如《画杨桃》,谁画?画出了怎样的杨桃?结果呢?文章启示唾手可得。
这只是初步的文意把握,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问题,如《军犬黑子》中“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条出色的军犬?”的深入探究,一位视尊严如性命的军犬黑子的刚烈形象就凸显出来了,同时也直指训导员恶作剧的残忍,教育人类应该敬畏生命。
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整体把握,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想象画面概括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有的文本画面感非常强,可以运用想象画面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握文意。
如《珍珠鸟》《乡下人家》,就可以采用此法--想画面、提要点。
如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读文后几幅画面会浮现在脑海:1.笼中看世界2.屋中自由飞3.肩头小憩,最后结合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串联概括文意。
抓关键词概括有的语段虽然层次清晰,但并无中心句提示段意,需要教师渗透抓重点词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如《月球之谜》,文本在提出一系列不解之谜时,有的直截了当提出“谜”,有的需要概括提炼。
如第四自然段“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这个“谜”该怎样概括呢?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月球尘土、玉米、海藻”来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玉米和海藻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效果不一样?”还可以用箭头图示重点词,更加一目了然。
抓题目概括题目是课文的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
教材中的课文题目,有的指向课文主要人物,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指向事件,如《一次成功的实验》;有的直接指向课文中心,如《掌声》;有的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如《我是什么》。
概括文章中心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
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
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
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
对写入的文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要素”来归纳。
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么特点”。
2.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有些文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伟大的友谊》,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
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
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
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总述句)或过渡句。
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
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
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7、抓关键词法。
有时候只要用一个词来回答文章写了什么,就找到了突破口。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方法,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试一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容的七种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7、抓关键词法。
有时候只要用一个词来回答文章写了什么,就找到了突破口。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方法,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试一试。
分类:资源共享集锦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集锦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
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
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
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1、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周瑜自叹不如。
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
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集锦三、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记人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集锦四、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1、段意综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