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工作效果反映论文

合集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 0 0 9 , ( 3 3 0 ) : 1 2 4—1 2 5 .
2 . 1 转变服务观念 , 树立 以人 为本 的护理 理念
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 的专 业知识 、 爱心 以及责任意识 等各方 面素养 的工作 , 护理工作 的最终 目的就是让患 者获得舒适 的
治疗环境 和人文关怀 。护理 服务理 念是 护理人 员对其 工作 的理性认识 , 科学 的护理 理念能 端正 护理工 作者 的态度 , 提 高其服 务意识。作为新 时代的护理 工作者 , 首先应 该热爱护 理 工作 , 树立正确 的护理服务观念 。人性 化就是要 求护理工 作者树立 以人 为本 的护理 理念 , 护理 工作 围绕着 患者 而进 行 。急诊 患者 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不 是很强 ,
医院护理管 理更 为制 度化 和 规范 化 ; 还应 注 重管 理 的人 性
人性化护理是 以患者 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 要求护理 工作 者转变服务 意识 , 提 升专业 素养 , 在思 想观 念和 医疗行 为上
处处为 患者着想 , 紧紧 围绕 患者 的需求 来开 展护理 工作 , 提
高 服务质量 , 控 制服务 成本 , 制定方便 措施 , 简化 工作流 程 ,
为患者 提供 “ 优质 、 高效、 低耗 、 满意、 放心 ” 的 医疗服 务 J 。
化, 营造 良好的 医院氛 围和 医院文化 。这 样 , 不仅 能够提 高 医院的软实力 , 还能 让护 理 人员 以愉 悦 的心 情投 入 到工 作 中, 进而提高工作效益。
2 . 3 转变护理模式 , 注重细 节护理 人 性化 护理对 于护 理
人性化护理要求 医院全 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 为患者 提供全方
位 的护 理服务 , 满足 患者生 理护 理与心 理护 理上 的需求 , 给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遭受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往往影响临床正常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急诊科护理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受到医院和患方的高度关注,促使急诊科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护理质量。

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尝试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诊急救;人性化护理引言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文章选取74例急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0.6±7.8)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4±7.7)岁。

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自愿参与本研究。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急诊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担心、抑郁、焦虑、暴躁等负性情绪。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对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了我院急诊科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而实验组给予了系统性的人性化护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75%)和总满意度(90.0%)均高于对照组(100.0%)、(90.0%),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为其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这样既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同时还能够提高其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患者;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在医院各科室中,急诊科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症患者的聚集地,具备比较高的风险。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人性化护理,以此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我院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急诊患者为例来对人性化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急诊科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42.5±1.1)岁;实验组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42.5±1.1)岁。

在临床数据方面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了常规护理服务,一般是要求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而实验组给予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如下:(1)心理人性化护理。

大多数急诊患者入院后都会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对其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此来为其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患者采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

对比两组的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前言:急诊科作为医院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治人群多为危急重症患者,进而致使该科室的临床风险及治疗任务均明显加重,从而亦对急诊护理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研究指出,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及精神状态,进而可明显提升整体临床疗效[1]。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法,其可通过使患者长时间维持舒适状态,从而显著加快其机体康复速度[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80例患者择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3.8±6.2)岁。

观察组中,有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42.6±6.0)岁。

两组的基础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2)合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表现;(3)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1)人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入院后,即为患者开展心理状态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为其进行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需在护理干预开展期间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对话交流,以有效探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从而为其有效调整心理护理内容。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选我科室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开展,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科护理;护理效果急诊科是医院的一种特殊科室,主要负责处理急性和紧急的医疗问题。

急诊科旨在为患者提供及时、紧急的医疗服务。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接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创伤和突发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治疗,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或进一步的专科诊疗。

急诊科接收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

它对于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的处理都具备专业能力。

急诊科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还处理各种创伤,如骨折、切割伤、烧伤、中毒等。

此外,急诊科也负责处理突发的医疗情况,如突发心搏骤停、突发过敏反应等。

患者来到急诊科后,将首先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会进行优先级排序,以确保最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在急诊科,医务人员将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采集血样、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根据病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协调其他专科的诊疗等。

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急诊科会安排患者转入适当的病房或重症监护室。

急诊科由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组成。

他们都接受过相关的急诊医学培训,并具备处理急性和紧急情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急诊科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疾病和创伤,以挽救生命和减轻患者的痛苦[1]。

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急诊科是医院较特殊的科室之一,该科室病人具有疾病发展速度快、病情严重程度跨度大等特点,因此患者会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1-3]。

在临床急诊护理时常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经相关文献可知,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达到更好的护理质量[4-6]。

人性化护理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护理形式,依照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7]。

本次就对急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分布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分布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需急诊科就诊的患者;(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同意书。

(3)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实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意外应及时告知医生。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价摘要:目的:将人性化理念融入课题科室中,评估其综合效果。

方法:按照课题要求起始-截止时间展开,共有案例对象60例入组,从急诊病例对象中筛取,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不同护理措施(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为干预手段,在不同组病例对象(观察组/对照组)中实施,评估其临床实践价值。

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心理状态(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满意度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人性化理念融入课题科室中,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应用效果;满意度评价在临床中,急诊科属于较重要科室之一,所面对对象大都为危急、重症病例,因素,因此该科室的工作具有风险高、任务重的特点。

而在临床实践中,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应急能力的体现,故在护理工作上,必须体现专业性与科学性,以此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人性化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形式,其主张站在他人的角度审视护理工作,弥补护理工作的不足,以确保患者在生理、心理与精神上能够保持舒适状态[1]。

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从人性化护理的角度,观察在实施干预下,病例对象(急诊患者)的反馈情况,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课题要求起始-截止时间(2021.1-2022.6)展开,共有案例对象60例入组,从急诊病例对象中筛取,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不同护理措施(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为干预手段,在不同组病例对象(观察组/对照组)中实施。

观察组中,性别(男/女,例):18/12;年龄(范围/平均,岁):18-75/(45.13±5.96);进入急诊科时间(范围/平均,min):18-214/(45.6±13.8)。

对照组中,性别(男/女,例):17/13;年龄(范围/平均,岁):18-75/(45.22±6.02);进入急诊科时间(范围/平均,min):18-222/(48.3±13.1)。

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中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和研究急诊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方法抽取132例于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研究和探讨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的满意度及心理状态。

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诊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协助护患沟通,值得推广。

标签:急诊;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疗效;满意度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普遍被认可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由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根据其所需承担的任务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可以保证患者每天都能得到标准的护理[1-2]。

为了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案,我院急诊科对132例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对照、双盲的原则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2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行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实行优质护理。

所有入组的患者中包括79例男性患者和5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2±2.8)岁;就诊原因:急性心力衰竭32例,急性心梗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急性脑梗死和心律失常各15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就诊时间、就诊原因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工作效果反映
【摘要】为分析急诊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效果的反映。

本方法随机选取160位本院急诊科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随机选取80例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8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

运用绳宇等(2011)所研究得出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人性化护理对
患者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度。

结果表明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的态度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运用绳宇等(2011)所研究得出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度。

采用“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根据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绳宇等(2011)设计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分别对“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赋予5级态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极不满意”,并赋予其“5、4、3、2、1”。

采用患者匿名打分的方式,发放问卷166份,回收160份。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有明显改善.并且患者对人性化护理非常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关于人性化护理建议
3.1 加强护患沟通,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要帮助病人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建立健康行为,并养成生活好习惯,以便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

做好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在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语气柔和,让患者产生信赖,遇到问题耐心解释,不急不躁,减少医患摩擦。

3.2 进行护理制度改革,加强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科室应开展星级护理服务建设,护理措施的人性化。

亲切的语言,轻声的问候,使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能体味到护士的柔情和关爱,更能体会到一种家的感觉。

同时将人性化护理体现在日常整体护理工作中,如病人的知情告知,设立便民箱,将住院病人日常用品放在便民箱内,方便病人使用。

急诊科室需要开展温馨护理操作,建立温馨输液、温馨操作流程。

将人文关爱和护理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的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到:操作前有问候、有告知。

告知病人此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需要病人如何
配合等。

操作中有鼓励和安慰,操作后有注意事项的交待。

通过护士对病人的温馨护理操作,使病人对护理操作不在感到恐惧,而是感到温馨和舒心。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不断进行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会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从而将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活动中。

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3.3 做好环境护理
在急诊科室中,应该时刻保证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注意地面防滑,从而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医护人员应该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患者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夯实基础。

并且还应该提供开水、一次性的纸杯,病房内配置电视机、书报等,尽量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做好危重患者的晨间和晚间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对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把握。

以便针对性的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服务。

4 讨论
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的科室,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最高的科室,并且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所以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很不稳定,很容易出现急躁、抑郁以及焦虑的现象。

因此急诊护理不仅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近年来,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
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在急诊科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干预护理模式效果可靠,注重了实际服务效果,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连竹.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0—41
[2] 王志琴,金桂龙. 对住院患者展开精品化护理服务的做法及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4):63—64
[3] 王林. 在急诊科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的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41—142. [4] 常青.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丁作中的运用.中国中医急症,2007, 16(5):633—634.
[5] 绳宇赵盈盈赵培吴伟. 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初步研制.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