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九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固定样本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固定样本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固定样本法
固定样本法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选取固定的样本对象或群体进行跟踪观察,以研究其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变化情况。

具体而言,在固定样本法中,研究者通常会先选定一群具有代表性的对象或群体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抽样分析。

然后,研究者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多次对这些样本进行调查或观察,以收集不同时间点上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找样本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固定样本法的优点是通过长时间观察获取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能够监测和掌握样本的动态变化。

不过,固定样本法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系统的、有序的方法论,用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查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态度和行为信息。

问卷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邮寄、电话等方式进行分发和回收。

问卷调查在获取大量样本数据、广泛调查以及方便分析时具有优势。

2. 访谈法:直接与被访者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通过提问和交流来获取深入了解和详细信息。

访谈法适合于主观性较强的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开放式、半结构化或结构化访谈来收集数据。

3.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活动、环境等,以获取信息和理解现象。

观察法可以通过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系统观察等方式进行,适用于研究非语言行为或需要准确描述和测量的情境。

4. 实验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或操纵变量,观察因果关系和研究现象。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的处理来比较并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在验证原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时具有较高的内部有效性。

5.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整理和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文献分析和综述。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空白,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
基础。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调查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PPT文档共25页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PPT文档共25页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传播学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

传播学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

传播学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传播学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2011-11-15 )传播学研究方法依据李红艳老师在《传播学研究方法》一书中所说,我们平时所熟知的研究方法诸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这类其实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性方法。

现代传播研究所依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历史大多可追溯至20世纪20至30年代,20年代拉斯韦尔撰写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开创了传播研究的先河。

后经过一系列传播学者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引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增多。

具体而言传播学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其结果回答“为什么”、“如何”、“可能的答案有哪些”这样的研究问题。

调研者利用定性研究来定义问题或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

在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时,定性研究常常用于制定假设或是确定研究中应包括的变量。

定量研究是要寻求将数据定量表示的方法,并要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形式。

定量研究能够回答“多少”、“比例”等形式的问题。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又细分为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单盲实验与双盲实验。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全面地从一个取自某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场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包含抽样调查、问卷法、态度测量方法、社会计量法、多变量统计分析和检验、心理测验、结构式观察法。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三种。

非接触性研究非接触性研究方法即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影响研究对象群体或个人。

即为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具体案例分析我想以自己的一次不知道算不上失败的研究为例。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新闻信息的传播规律。

为了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本文将从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实地调研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新闻传播现场的观察与实地访谈,研究者可以直接感知到新闻传播的实际运行情况,并获取到第一手的信息素材。

实地调研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与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访谈与观察、整理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在实地调研中,研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观察能力,并理解并尊重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和个人隐私。

二、文献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文献资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

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国内外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专著和互联网资源等方式,对相关领域的经典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和阅读。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重筛选优质的文献,确保所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并根据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统计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统计数据,研究者可以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客观、量化的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并运用适当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提炼出对研究问题有意义的结论。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研究方法之外,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包括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等。

研究者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巧,以获得准确、全面的研究结论。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9.2.2.控制实验
• 定义:在实验室采用人为的方式限 制或取消其他的对研究结果(因变 量)可能发生影响的因素(自变 量),从而留下试图测试的那些自 变量,然后观察留下的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效果。
• 优点:
可控性比较强,研究者可以直接测 量传播中的因果关系。
• 缺点:
• 控制实验的环境无法完全再现现实 社会的场景,因此其实验结果与实 际情况必然存在某种误差。
• 9.2.1实地调查法
• (一)定义: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 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直接 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 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 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 (二)分类: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 普遍调查: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 成总体的所有个体逐步进行调查。
• 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整体中,按照 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 推广到总体中去。
• 在实地调查法之中,较多使用的是抽 样调查法。
(四)抽样调查的分类: 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 随机抽样是指严格按照随机的原则, 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被 选中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 非随机抽样是指按照调查者的意图 进行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主观色 彩要浓一些。
随机抽样的种类:
•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 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不 进行任何分组、排序等先行工作, 直接地抽取调查样本。
雪球抽样:
• 像滚雪球一样的凭借自然形成的 人际关系网,由少到多的逐级扩 大的抽样方式。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访问
• (六)对实地调查的评价:
• 优点:适用面广,能对多数对象进 行研究,调查访问紧贴近现实社会, 调查结果客观、公正,避免了人为 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抽样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调查: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 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 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 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 动。
5、综合研究法:triangulation:将量化和质化 方法相结合。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区别: 研究的目的: 证实 v 解释 研究的内容: 局部 v 整体、过程; 因果 v 意义; 研究的设计: 预定 v 演化 研究的手段: 数据 v 文字、图片 研究的工具: 量表 v 研究者 研究的关系: 主客对立 v 互为主体 抽样策略: 随机 v 目的性
24
2、指导材料 在卷首语之后,应当由一段材料来指导调查对象 如何填写问卷。指导语应该简捷明了,用语明确 而无歧义。
3、问题 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从回答形式上分,问题可 以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
闭合式问题由问卷提供答案选项,调查对象只能 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答案。
开放式问题不提供答案选项,调查对象可以自由 回答问题而没有任何限制。
当样本属性差异太大时,可以分多层来进行抽样
4、多级抽样:
当调查规模、样本数量太大时,可以对样本分为 几级抽取对象,这样就使得大面积调查易于实施。 注意,由于每抽取一级都会产生误差,级数越多 误差越大,因此多级调查的分级一般不会超过三 级。
三、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构成
1、卷首语 卷首语是对问卷的一个简单介绍,是为了提高调 查对象参与调查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如实填写 该问卷。
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往往能够出现出人意料的、更 丰富的材料。但对其答案进行归类和统计是比较 麻烦,而其对调查对象的要求较高。另外,这种 问题的回答费时费力,因而其有效性也会有所降 低。
4、结束语 向调查对象表示感谢。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1、 尽量采用口语以适应文化层次不同的调查对象; 2、 尽量使用通用的语汇,避免特殊群体的专用语汇、 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3、 用语应当科学、明确,避免出现暧昧、多义的词 语; 4、 问题不要脱离现实,不要做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10
收集资料: 问卷/封闭观察 v 访谈/开放观察/实物 分析 分析资料: 演绎为主 v 归纳为主 效度检验: 真实性 v 相关性、严谨性 推广度: 可控制性推广 v 认同推广、理论推广 伦理道德问题: 无关 v 重视
11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指定调查方案、实施前准 备
2、实查阶段:选定调查对象、收集数据 3、数据处理阶段: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数据分析整
二、几种主要的抽样技术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掷骰子或抽签的原理相同, 因此,在这种方法中,任何个体单位被抽中的机会都 是完全均等的。
18
2、系统抽样
也称等距抽样,抽样时,研究者可先随意选取一 个样本作为起始样本,然后按一定间隔加以抽取。 其样本必须是随机排列的 .
3、分层抽样
当样本对象的性质差异比较大时,可以将对象按 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这些类就是所谓的 “层”。然后再对各层中的样本分别进行随机抽 取。
4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个案研究 :只针对或解释一个特定的人或事 2、规律性研究 :有关人和事规律的研究 3、质化研究
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访谈法(intensive interview); 实地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 participate observation); 个案分析法(case study)。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社会现象中各种相关因素的 分析,如贫穷与家庭人口数量的关系、年龄与离 婚率的关系、性别与职业的关系等。量化研究是 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 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文献分析法(如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实 验设计法(experimental research); 问卷调查法(survey study)
卷首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查者的身份。 (2) 介绍调查的内容。 (3) 介绍调查的目的。 (4) 如果需要,请调查对象填写一些自身的背景
资料如性别、年龄等。
(5) 说明调查对象是如何被选中的即对象的选取 方式。 (6) 问卷将以何种方式、在何时间被回收。 (7) 向调查对象表示感谢。如果附赠礼物,应当 加以说明。
27Βιβλιοθήκη 5、 不要做主观诱导式的提问,不带倾向性; 6、 问题要简捷明了,不会引起调查对象的反感 7、 问题与考察的内容要有相关性; 8、 答案设置要尽可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以免使 调查对象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9、 不要使用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10、在一个问项中不要出现询问性质相同的两个
研究结果的讨论。
2、量化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的阐述:概念、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feasibility
(1)概念性定义; (2)操作性定义; (3)研究问题或假设: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 (4)借用理论进行分析架构设计。
15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一、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 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 于推论对象总体。
理、调查结果的解释。
三、量化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量化研究的步骤
研究的背景或由来:问题的提出; 研究问题阐述:研究意义的阐述; 文献调研:相关研究述评; 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
果关系的各种变量.
资料和数据收集:通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 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
资料整理、分析,并回答研究问题:建立不同变 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 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研究者自己 的理论假设。
6
4、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 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 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有 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 (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 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试验法)、数 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