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教案(6篇)

热爱生命教案(6篇)热爱生命教案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述。
教学重点[]1.透过心理、行动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述。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热爱生命》全文;2.作者的有关资料;3.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资料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好处。
3.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但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1.让学生谈谈本文的主要资料。
参考答案: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浏览课文,作批注。
教师讲: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
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资料,创造性地理解文章。
批注能帮忙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热爱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a.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生命的文章。
b.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自主阅读a.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b.学生分享初读课文的感受。
3.精讲细读a.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b.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顽强。
c.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4.课堂讨论a.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所说的“热爱生命”?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a.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生命的意义。
2.精讲细读a.分析课文第四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b.分析课文第五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3.课堂讨论a.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b.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课堂小结b.鼓励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a.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如何热爱生命。
2.实践活动a.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
b.要求:作文内容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课堂交流a.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交流彼此的感悟。
b.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b.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珍惜每一天。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感悟。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文教案:热爱生命

课文教案:热爱生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热爱生命》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美好。
4. 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行为。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热爱生命》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理解和感悟?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热爱生命》。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四、发现生命的美好(15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物,发现生命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行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计划。
六、教学过程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热爱生命。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能够分析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感悟、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珍视。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乐观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三、教学难点1. 对蒙田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将课文中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课文观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蒙田及其作品《热爱生命》。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记。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反思与感悟:(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2)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的珍贵和热爱。
6. 课后作业:(2)阅读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文章,加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教案7篇

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教案7篇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的:1、初中阶段主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的价值;2、提高自我防范与自救能力;3、学会游泳、防火、防灾等一般知识和能力;4、学会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准备:1、关于学生残害生命的材料;2、热爱生命的故事3、有关歌曲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到了青春期的年龄,应该说,这个阶段你们的想法更多了,学习负担更重了,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等等,这些都影响了你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甚至成了你们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二、过程1、请学生说说身边的不安全因素2、请学生说说这些问题怎么会危及生命安全的估计:交通安全——自己大意、自然因素、他人行为等黄赌毒——好奇心吸引、他人的诱导水火电——自己的大意、好奇心吸引、自然因素心理问题——外在压力过重、对自身的不了解、自己无法排解、3、针对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归纳:交通安全——1.从小遵守交通法规,争做文明小市民;2.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看行动;3.文明有序不推挤,不从车头穿马路;4.路上行走,要在人行道内;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5.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或追逐,不翻越道路隔离栏,不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6.交通陋习要除掉,交通法规记心间。
黄赌毒——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青少年远离“黄赌毒”,健康成长是关键。
水火电——学生自己注意,加强认识,学习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使用时特别注意小心,或者在成人的陪同下使用。
心理问题——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掌握一些排解心理问题的实用的方法;结交一些良师益友等。
小结:欣赏诗歌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珍爱生命班主任总结: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
珍爱生命教案(精选5篇)

珍爱生命教案珍爱生命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珍爱生命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珍爱生命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真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命的感受,体会到我们应该真爱生命,因为生命是顽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形象、具体的素材,使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共鸣。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无声录像)提问:(1)录像反映了哪一个季节?你从哪儿看出的?(2)这是一段很美的景色,很遗憾没有声音,你能不能为这段录像配一段解说词,表达出你对春的感受?(3)为什么你会对春天有如此的感受?在春天里,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无穷的希望,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
(板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由这些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板书)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情景一、有一个生了重病的人,万念俱灰,后来他发现只对窗口的一颗树,秋风不断吹落了树叶,他认为当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该完结了,可树上一直都有一片树叶,于是他鼓起活下去的勇气。
提问:(1)为什么,一个重病患者会因为一片树叶而鼓起生的勇气?(2)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如动物、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你曾经被哪一种生命体感动过吗?事例:在非洲草原的旱季来临时,即将干涸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鱼,为了求生,它努力挣扎希望到临近的水源中,对人而言这个距离虽然近在咫尺,但对小鱼而言却需费尽所有力气,并随时要经受蚂蚁的袭击。
小鱼最终跳到了清凉的河水里。
提问: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想?在我们周围存在的这些动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那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情景二:阅读书25页关于水母的材料。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15篇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15篇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主题的提出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吃零食的人多了,锻炼身体的人少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偷着开始吸烟,导致我校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胃疼,要不就是感冒。
针对这种现状,x年我校在八年级开展了以“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这一大课题下,我们特设立了三个小课题,即:1.远离香烟,珍爱生命;2.合理饮食,增进健康;3.强身健体,永保健康。
通过活动的开展,旨在使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生命的意义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标1.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其次,通过第一个小课题“远离香烟,珍爱生命”的活动开展,让学生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真正内涵(烟的成分、对人的危害)。
3.通过第二个小课题“合理饮食,增进健康”的活动开展,使学生懂得怎样合理饮食,能增进健康;并教育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第三个小课题“强身健体,永保健康”的活动开展,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强身健体,加强体育锻炼,才能增强我们的体质,才能保障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三、活动准备(一)理论准备。
组织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和内涵。
(二)资料搜集。
1.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烟的成份及其危害。
2.调查统计八年级不吃早餐的人数。
3.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食物中包含哪些营养成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份,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影响?四、活动过程1、提出课题。
向学生阐明本学期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大课题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揭示在此大课题下我们又分设了三个小课题,即:(1)远离香烟,珍爱生命;(2)合理饮食,增进健康;(3)强身健体,永保健康。
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温习及实践探索活动。
2、组织形式。
我将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内小组活动。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表达。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命力量的图片,如种子发芽、蝴蝶蜕变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阅读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3.分析解读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的花朵永不凋谢”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坚韧、美好、希望等。
4.朗读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邀请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5.课堂讨论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珍惜生命。
7.课后作业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收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交流。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首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比如‘生命是一首诗’,这里的‘诗’代表了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将生命与诗联系起来的?”教学难点:“现在请大家尝试朗读这首诗,注意每个字、每个句子的节奏和情感。
比如‘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诗应该如何朗读才能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和不息?”“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触动?这首诗中的情感是如何随着诗句的推进而变化的?”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种子发芽,它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开始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教案
五十四中学黄亚胜张孜燕等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
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
无可比拟。
)
B.“生之本质在于死。
”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
3.延伸文章内涵:
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
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其实,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
而我却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如果我们觉得生命不堪重压或是
白白虚度此生,那只能怪我们自己。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才能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我想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其实,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孔子一生辗转于各诸侯国之间,理想不得实现,曾经因为长得像阳货而被围困于陈蔡,断粮七月。
但当他与几名弟子共坐,听他们述说各自的志向时,并没有赞同想为官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
唯有曾点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叹道:“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学说中,博施济众的社会关怀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这一著名的带有审美境界的对话中,孔子却给予注重个人精神生活的曾点以很高的评价。
可见,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
因此,咏而归的想象,成了人的内在气象和胸襟气度的表现。
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曾点气象”,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社会关怀、文化忧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达到了胸心悠然,而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进入一种极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这种具有自己独立心性见解和自由人生态度的生存方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称为“高人境界”。
现实人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欢乐安逸时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艰难时不要垂头丧气,要以从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时现实人生,从春天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音乐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
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
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恼,有很多打不开的名缰利锁。
人为追求名利而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从容不迫。
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将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为在生命路途中四处奔走而不知所终的困兽,丧失了生活中闲庭信步的从容。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径,体现了晋人那种任性自然、超迈玄远的生活态度。
而这正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结束语: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
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
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
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
如果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愿我们每个个人都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焕发“丰盈饱满”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