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与语言结构
会话结构构成

会话结构构成1. 引言会话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话,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之间的对话,都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话结构构成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话结构构成的要素和原则,并探讨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应用这些原则来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会话结构构成要素2.1 开场白开场白是会话开始时的问候和介绍部分,它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气氛,并为进一步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在开场白中,可以使用礼貌用语、问候语等来表达友好和尊重。
例如: - “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 - “早上好!今天天气真不错。
”2.2 主题句主题句是会话中引出主题或讨论内容的句子。
它可以帮助聚焦讨论,并引导对话走向特定方向。
主题句通常位于对话的开头或过渡部分。
例如: - “我想和你讨论一下我们的项目计划。
” - “关于明天的会议,我有一些想法要和大家分享。
”2.3 内容发展内容发展是会话中主要的交流和讨论部分。
在这一部分,参与者可以相互提出观点、分享信息、提出问题等。
内容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3.1 尊重和倾听在会话中,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意见非常重要。
倾听是尊重的表现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立场,并更好地回应对方。
2.3.2 清晰和简洁为了确保有效的交流,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清晰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或过多的修饰词,以免引起误解。
2.3.3 提问和回答在会话中,提问是获取信息、激发思考和促进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
合理地提问可以引导对方思考,并促使其做出回答。
2.4 总结与结束语总结与结束语是会话中对前面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部分。
它可以帮助回顾讨论的重点和结论,并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指导。
例如: - “总之,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来做出决策。
” - “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我们能在下次会议上继续讨论。
”3. 不同场景下的会话结构构成3.1 日常对话在日常对话中,会话结构通常相对简单。
会话含义与语言结构

冗余制约
• 含义:有些结构在语言中允许出现缺项,而其 空缺则由其他结构所推导出的会话含义来补 足。冗余制约背后的机理是语言使用的经济 性,而功能的补足则在于会话含义的生成。
• 语用学家Horn发现,有些词项在英语等自然语言 中是不存在的,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缺项词的语义 效应是由其它一些与之相关的词在使用中通过会 话合作原则所衍生出的含义所完成的。因此,在 英语中缺乏与诸如necessary, some, always, and, both等词相对应的,在意义上相反的词,也就 是说,*innecessary, * nall, * nalways, * nand,*noth等词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出现缺项。
• (6)? John invited Harry used to know how
• many people to you didn’t imagine what kind of a party.
• (5b)是(5a)的会话含义,可以视(5a)违反了Grice的 方式准则,表达的不清晰、明确,也可以把它看成 是违反了Levinson M-原则和I-原则:说话人的话 语择取怪异必有其故,说话人少说时,听话人要多 听,据此推出(5b)成立。相形之下,(6)在语法上是 错误的,原因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碎句(sentence frag-ments)都能嵌入在较大的结构中,(5b)并不能 构成(6)的会话含义。简言之,(5a)之所以成立在 于会话含义(5b)的生成,而(6)的错误和不合规则 在于未能生成的会话含义的制约。
• 在(1)中,说话人说出A,听话人根据some推导出C, 确认some表达的含义是not all,all在话语中不成 立。这是因为,假如说话人知道B成立,而仍然说A, 不说B,那他就违反了“量准则”,没有提供足量信息。 说话人不会轻易违反“量准则”,听话人据此即能从 A推导出C成立。
会话含义

enormous intellect/a big brain”(反语),含意是“ Jack非常愚蠢。”
§1.4会话含义的特征
4.可推导性( calculability),听话人在认识到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条件下, 从所听到的话语中推导出会话含义来。 5.非规约性( non-conventionality)指会话含意不是话语的规约意义。会话 含意是根据合作原则中的各条准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 出来的。先有字面意义,才有语用含意。 例如“ It’s cold here”,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可能表示“关窗”的含意;但
1)是基本肯定它,对它的准则尤其是量准则做更具体更精细的形式化分析
。
2)是在认同“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别的原则。 3)是完全抛开“合作原则”而另立原则。
Levinson说自己的努力,只不过是“对古典格赖斯一般会话含义理论运用的
具体例释”,并说自己提出的原则是对Grice的各项准则作了“有点新古典意味” 的阐释。
勤恳任劳任怨,或说他工作方法机械呆板,缺少灵活性,或这些含义都有,只
有依据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话语究竟是哪一种含义。会话含义具有不确定 性,它与各种语义理论通常假设的稳定不变的意义不同。
§1.4 会话含义的特征
3.不可分离性( non-detachability)指一句话所具有的含义是以这句话的整
单词、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 例如,He is a sportsman, therefore, he is strong.这句话中的therefore这个 词的词义决定了这句话的规约性意义,即he is strong是he is a sportman的 结果。
§1.1会话含义
话语的“直说的内容”和“含蓄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意义”和“用意”之间的
会话含义与语境

会话含义与语境张燕韩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2)摘要: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分析了有关会话含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准则,以及其语境在理解会话含义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语境1.引肓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在形式上语言有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可以脱离语境而单独进行分析和解释;另一方面,在功能上语言又具有可变性.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体现为不同的语言功能。
即表现为不同的交际意义。
由于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说话者运用语言形式表达实际意义时常常包含着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会话含义理论就是透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2.会话含义理论人类从何时起在交际中开始运用会话含义。
我们无从考证,但至少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人们就已经懂得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借用话语的层面结构产生的含意来传达自己的真正交际意图了。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
往往要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去琢磨作者的含意。
在言谈话语中,我们往往要善于辨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1G r i c e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大部分交际是以交谈方式进行的。
G r i ce通过对话语交际普遍特征的观察,发现交谈在通常情况下由一系列彼此有联系的话语组成。
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彼此之间是相互合作的。
在交谈中。
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希望能实现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目的。
因此.人们在交际中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这种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 a t i ve pr i nci pl e)。
具体地说,合作原则要求参与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以使得语言交际有意义。
G r i ce把其合作原则分为四条准则:第一。
数量准则(Q uant i t y M a xi m),即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细;第二,质量准则(Q ual i t y M a】【i m),即不要说反之,从结论到前提,演绎逻辑是保假的,即如果结论是错误的、不可靠的。
论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

论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会话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意见、感情等而进行的语言行为。
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会话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方式。
老师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旋律,学生则通过语言向老师反馈学习的情况和困难,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
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对于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乐教学的语言表达应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用规范的音乐专业术语和朗朗上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音乐的美感和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综合能力。
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应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当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情感的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音乐的力量和灵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进而真切地表达出来。
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
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应具有互动性和沟通性。
声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和交流,语言的沟通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方式。
教师在语言表达上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具有互动性,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使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应具有启蒙性和引导性。
声乐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当注重启蒙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具有引导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走上学习之路,为将来的音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正确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特殊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4条准则
•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a.交谈所需 信息。b.交谈不要超出所需信息。 •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a.不故意说假 话。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 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说话要有关联。 •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讲话要清楚明 了。
二者比较
Context 1 A:What time is பைடு நூலகம்t? B:Some of the guests are already leaving. GCl:Not all of the guests are already leaving. PCI: It must be late.
Context2 A:Where’s John? B:Some of the guests are already leaving. GCI:Not all of the guests are already leaving. PCI:Perhaps John has already left .
二、会话含义的分类
语境在其推导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1一般会话含意(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相对自由,它可与语境脱离。 许多比喻性的语言产生一般会话含意。比 如,大 部分比喻和习语脱离了语境也能 理解,人们通常把“He spilled the beans”理解为“他泄露了秘密”。 2 特 殊 会 话 含 意 (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依赖于语境。
特殊会话含义
• 一:
会话含义的产生 会话含义的分类
名词解释会话含义的

名词解释会话含义的名词解释会话含义的重要性一、引言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律的重要交流工具,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或者是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下,人们对于某些名词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名词的解释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消除误解和歧义,促进有效的沟通。
二、名词解释的定义和重要性名词解释是指通过定义名词的具体含义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的过程。
在交流中,人们使用各种术语、缩写和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对这些术语和名词的含义不够了解,就很容易导致对方的误解或者无法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准确解释名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意图,还可以帮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学术领域或者专业领域中,准确解释名词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促使人们思考和分析问题,避免在讨论中产生不必要的混淆和误解。
三、名词解释的应用场景名词解释在各个领域和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1. 学术研究:在学术领域,名词解释对于理解和传达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地解释名词,能够确保学者们对于研究主题的理解是一致的,避免研究成果中产生歧义。
2. 商业谈判:在商业谈判中,各方面对一些条款或者合同中的名词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
因此,通过准确解释这些名词,能够确保合同或者协议的双方对于权利和义务的理解是一致的,避免后续的纠纷。
3. 职场交流:在工作场所中,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和名词。
准确解释这些名词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和沟通,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如何进行名词解释在进行名词解释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清晰:名词解释应该尽量避免模棱两可或者过于抽象的定义。
我们应该选择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解释名词的含义,保证他人能够准确理解。
2. 针对对象:解释名词时需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和知识水平进行调整。
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对比和类比的方式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
语用学会话结构和信息结构

例如:
“明楼,人家旁的村都往开分哩,咱们村怎 不见动静?……”
“干大,不要急嘛!咱集体搞了多少年,一下 子就能分个一干二净?这几天两个组麦地快翻完 了吗?”明楼转了话题问老汉。
(路遥《人生》)
直接转换与间接转换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回答 话题的答语中以新话题直接取代原话题,使原话 题不能展开;后者是在原话题展开了几个回合之 后再转换出新话题。
5.主动转换 发话人积极引发话题,以保证自己始终立于主动
地位。
例如: 我不认识他,他面容憔悴,自称小K,稍寒暄几
句,他便焦急地把话题转向他所关切的问题上。他 说:“您写的文章我都看过。”我说:“谢谢,多 是急就之章,粗糙。”
(李宏林《八十年代离婚案》)
6.被动转换 发话人提出的话题使受话人无从合作或不愿合
“要是有人妨碍你得到它呢?” “那我非想办法除掉她不行!” 李向南心中一震。可怕的性格。 他决定不再谈这样疼人的话题了。他笑了笑: “你看这河没有?”他指了一下雨雾茫茫中湍急 的河水,“我小时候就尽在这河水里玩儿。” “是吗?”小莉一下高兴地笑了……
2.直接转换
受话人在答语中对发话人提出的话题不是迎合, 而是直接避开原话题,再提出新话题,使对方失 去“控制话题”的优势。
3.强制转换 当参加者在三人以上的场合时,间接受话人
(即不是正在与发话人直接交谈的那个受话人) 中的一个强行取得发话人身分,以强制转换话题 介入,进行直接交际。
例如:
“妈,再说,你入党为什么?都要退休了,入了党有啥 用?……”范丹妮又冷言冷语地讽刺道。
“我是信仰。”做母亲的这一句是讲得明确的。 “你信仰什么?马列主义?你从来没弄懂过马列主 义,……哼,当了几十年的政治牺牲品!” “我怎么当政治牺牲品了?”吴凤珠停住手,蹲在那儿 抬起头,很生气地问。 “好了,我的好凤珠,好女儿,你们都别吵了!”范书 鸿哄劝着,平息着,“丹妮,你又要出去啊?” 他这样问,是为了转移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2期总第109期 外语学刊FOREIGN LAN GUA GE RESEARCH2002,№2Serial№109 收稿日期:2001-02-22会话含义与语言结构王相锋(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提 要:会话含义指的是因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某一准则所产生的话语意义。
有关会话含义的理论阐述发端于Grice,后为Horn和Levinson等人所补足和修正。
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具有制约作用,具体分为强制性制约和选择性制约。
语言结构的描写须参照语用因素,语法研究的语用学维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会话含义;准则;制约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2)02-0022-06 11 引言众所周知,会话含义是英美语用学界广为探究的经典问题之一,是语用学的传统课题。
会话含义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外语用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撰文,互相回应,对该理论进行了诸多有效的阐释和重构,择其所长,补其不足,谓之成果卓著,汗牛充栋,似不为过。
然而,会话含义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似乎未引起国内学者足够的重视,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制约性之类的专题研究迄今为止并不多见。
有鉴于此,本文旨在从会话含义理论入手探讨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制约,试图藉此为语法研究提供新的切入口,为会话含义的进一步梳理和把脉开辟新的领域。
21会话含义理论与语言结构2111 会话含义理论述要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最初是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中提出来的。
在其广为征引的经典讲座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Grice指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人们均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2 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具体分为四个准则: (1)质真准则(话要真;证据要充分);(2)适量准则(话语信息要适量;毋过量);(3)关联准则(话语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话语要清晰、明确、简洁、有序)。
简言之,会话含义指的是因说话人遵守或违反某项准则而由听话人结合语境所推导出的超出话语本身意义的另一层意义。
会话含义通常分为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前者指的是由于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所产生的含义,后者指的是因说话人违反某项准则而产生的含义。
会话含义的提出和有效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逻辑语义学的负担,为语用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人们从功能和使用的视角“解释若干语法无法解释的词汇和句法现象。
”(熊学亮, 1999:75)惟其如此,西方语言学界曾盛传“Grice saves”之说。
尽管如此,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并非至臻完美,无懈可击。
譬如,G rice既未有效・22・地甄别一般含义,也没有详尽地阐释特殊含义的推导机制。
①有鉴于此,许多语用学者纷纷撰文构建新说,新说可谓扬长避短,对Grice 理论的不足之处做出了有效的修正和补足。
②从纯语用学的视角观之,新说当以语用学家Horn 和Levinson 为代表,前者的两原则和后者的三原则是对旧说的充分补遗,修正和发展,其影响在学界堪称为最。
③与Grice 相似,Horn 也试图构拟阐释,描述反映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与Grice 不同的是,Horn (1984)致力于简化四准则,代之以两个互为条件、互为参照的Q-原则(量原则)和R -原则(关联原则)。
Q -原则是条下限原则,用以推导上限含义,要求说话人参照R -原则尽量多说。
与此相对,R -原则是上限原则,用以推导下限含义,规定说话人参照Q -原则尽量少说。
不言而喻,与Grice 的四准则相比,Horn 的Q -原则和R -原则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鉴于Horn 认为,Q -含义的理据是语言性的,而R -含义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Levinson (1987;1991)提出了质疑,认为Horn 未能严格区分语义最小极限和表征最小极限。
为了进一步补正,完善Grice 的质真、适量、关联和方式等四准则以及Horn 的Q -原则和R -原则,Levinson 构拟了三条基于量准则的新原则:Q -原则,I -原则和M -原则。
简言之,Q -原则规定说话人尽量多说,听话人尽量不多听;I -原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少说,听话人尽量多听;M -原则规定说话人不无故使用标记语,听话人藉此推出“怪异必有其故”。
④为了使三原则不自相矛盾,Levinson 进一步规定话语中的具体推导应按下列顺序进行:Q >M >I 1⑤2121 会话含义与语言结构作为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会话含义理论旨在厘清、梳理和描述的是语境中话语的运用和理解。
不言而喻,对会话含义的有效诠释和解答必将有助于深入挖掘有关语言结构形成、运用和理解的内在机理,恰切把脉其本质规律。
实际上,语用学的经典界定之一即是“有关语法化了的或编码于某一语言结构内的存在于语言与语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Levinson ,1983:9)换言之,语用学旨在研究的是凝结于语言结构之中的语用因素,试图阐释的是语境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解析的是语用因素对于语言结构的制约,因为“指导语言使用的任何系统的原则最终一定会对语言的结构造成影响,”(ibid ,9)语法的“理据性至少部分上源于语用因素,”(Leech ,1983:24)语法的任意性“可能凝聚了历时的可论证因素。
”(徐盛桓,1995)作为语用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⑥会话含义一方面需要借助语言结构和语境因素有效地传输出来,另一方面又对语言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干预和影响,制约着语言结构的合理生成、恰切择取和有效运用。
一言以蔽之,会话含义对于语言结构具有限制作用。
一般而言,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制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强制性制约;二是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选择性制约。
31 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强制性制约会话含义对语言结构的强制性制约指的是会话含义的限制性极强,这种限制是破坏性的,违背了,语言结构就不符合语法,是错误的。
3111 冗余制约简言之,冗余制约指的是有些结构在语言中允许出现缺项,而其空缺则由其他结构所推・32・①②③④⑤⑥现有的语用学教材(如Levinson ,1983;Leech ,1983;何自然,1988,1997;何兆熊,2000)并未明确提出“语用意义”概念,但语用学旨在研究的蕴涵(entailment )、预设(presupposition )、会话含义、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 )等都可统称为语用意义。
与任何理论模式一样,Levinson 的三原则也并非尽善尽美、毫无瑕疵。
对于Levinson 三原则的批评,详见徐盛桓(1993),程雨民(1993),和钱冠连(1994;1997:152)。
Levinson 的原文冗长繁杂,钱冠连教授的概括和解释既言简意赅,又抓住了精髓。
详见钱冠连(1995;1997:149)。
Leech (1983)所补正的礼貌原则和S perber &Wilson (1986)所构拟的关联原则分别是从社会交际和认知心理的角度所做的修正和补足。
会话含义新说的冠名并不统一,说法各异,如:Neo -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 (Levinson ,1987;1991),Neo -GriceanPragmatic Theory (Huang Yan ,1991),新格赖斯语用机制(钱冠连,1995),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徐盛桓,1993),新格莱斯主义(何兆熊,2000:151),新格莱斯语用学(熊学亮,1999:75)。
关于Grice 会话含义理论的不足,详见何兆熊(2000,166-169)。
导出的会话含义来补足。
冗余制约背后的机理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而功能的补足则在于会话含义的生成。
譬如,语用学家Horn发现,有些词项在英语等自然语言中是不存在的,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缺项词的语义效应是由其它一些与之相关的词在使用中通过会话合作原则所衍生出的含义所完成的。
因此,在英语中缺乏与诸如necessary,some,always,and,both等词相对应的,在意义上相反的词,也就是说, 3innecessary,3nall,3nalways,nand, 3noth等词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出现缺项。
对此,Horn(1972,参见Horn,1988;G azdar, 1980)利用Grice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和自己构拟的“级差等级”做出了颇具创造性的理论阐述。
自然语言中有数量或程度差别的同类词语可按强弱排列成一个等级序列,如(参见Levin2 son,1983:134):<necessary,possible><excellent,good><all,most,many,some,few><always,often,sometimes><and,or><both,either><must,should,may><cold,cool><love,like>...根据Grice的“量准则”和Horn以及Levin2 son的Q-原则,说话人应提供足量信息,听话人据此推断出与之相对应的强项不成立。
例如,假如说话人说出possible,听话人就能推导出necessary不成立。
类例如下:(1)A:Some of the Ph.D.candidates wereat the seminar.B:All of the Ph.D.candidates were atthe seminar.C:Not all of the Ph.D.candidates wereat the seminar.在(1)中,说话人说出A,听话人根据some 推导出C,确认some表达的含义是not all,即all在话语中不成立。
这是因为,假如说话人知道B成立,而仍然说A,不说B,那他就违反了“量准则”,没有提供足量信息。
一般而言,说话人不会轻易违反“量准则”,听话人据此即能从A 推导出C成立。
正是因为如此,3innecessary,3 nall,3nalways,3nand,3noth等词才没有在英语语言系统中被以词汇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出现词汇空缺。
无独有偶,在汉语中也不存在与“所有/全部”、“而且”相对应的、而意义又相反的词,即3所有/全部(不是所有/全部)和3而且(不是而且)也没有被词汇化。
与英语相同,在话语中, 3所有/全部的语义效应也为“一些/有些”借助“量准则”所推导的含义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