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
第七讲 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下)

第七讲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下)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下)第七讲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下)第七讲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下)(三)复句与推理所谓推理,即以一个已知的判断作根据,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逻辑思维形式。
判断是推理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概念是判断的直接组成部分,是推理的间接组成部分。
语法中的推论关系复句即逻辑推理的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前面列举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
这个推论关系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也是这个推理中的两个判断。
其中的第二个判断,就是在第一个判断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
在推理过程中,作为根据的已知判断叫前提,如果有两个判断作为根据,那末第一个判断叫大前提,第二个判断叫小前提。
由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结论。
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的。
例如凡是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大前提);‘四人帮’是搞阴谋诡计的(小前提);因此,‘四人帮’是没有好下场的(结论)。
这类由两个直言判断和一个结论组成的基本而典型的推理步骤,逻辑上把它叫做三段论推理。
不过,人们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只使用两段(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这样文字既简洁,又能达到推理的目的,在逻辑上叫做推理的简略式。
例如(A)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所以我们一定能胜利。
//(B)一切真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例(A)省略了大前提-凡是正义事业一定能胜利。
例(B)省略了小前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
按前提的多少划分,推理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依据一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叫直接推理。
依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一个结论,叫间接推理。
按推理的性质划分,又可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这两种推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我在《复句与推理》这一节中要展开讲述的内容,就是这两种推理。
(一)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就是根据某个一般的原理,推出与这个一般原理相关的个别事物的结论,即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依靠概念构成判断并形成推理。
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词或词组)。
语词在语法上有词性、词义、词类等内容。
概念在逻辑上有内涵和外延、种类、关系等内容。
一般来说,概念要通过语词来表达,但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叹词等)有的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有的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因此,概念与语词并非完全是对应关系。
概念的内涵与词义相当,但也有区别。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词义是表达概念内涵的词概义通过概念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
他们的层次是:客观事物――概念――词。
因此,词义有表达概念的作用,但又不能将两者等同,可以有一词多义,也可以一义多词。
由于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意义,因此,对语言中概念的逻辑分析不能离开词义和语境。
语法上出现用词不当的语病,从逻辑上分析主要是由于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准确把握造成的。
而逻辑上出现的错误,如概念不明、外延过宽、限制不当等,又是通过词义以语词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对这一部分分类,虽然有的侧重内涵,有的侧重外延,但总的原则是把二则结合起来考虑的。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科学定义可以用简练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人们把获得的知识以凝缩的形式巩固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认识。
但逻辑学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定义的内容,它主要提供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定义的结构包括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
定义公式为“Ds=Dp”。
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通过邻近的属概念加上种差(被定义项与其并重概念间的差异属性),简称“属加种差”方法,如“直径(被定义项)是通过圆心的(种差)弦(属概念)。
定义规则是:(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外延同一(相应相称);(2)定义不应循环;(3)定义不应否定陈述;(4)定义不应使用比喻。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第三章 简单判断及推理上

• (4)A与O的关系:矛盾关系 • 特点: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由真推假,由假推真 A真→O假, A假→O真; O真→A假, O假→A真. 例如: 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SAP) 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SOP) 所有物体都是固体。(SAP) 有些物体不是固体。(SOP)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E与I的关系:矛盾关系(同上) E真→I假, E假→I真; I真→E假, I假→E真.
4、判断的种类
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
非模态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负判断
复合判断
判断 必然判断 模态判断 可能判断
1.什么是推理? 推理就是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例:科学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不合乎逻辑的思维不是科学的思维。 信息是可以分享的。 知识是信息。 知识是可以分享的。 2.推理的结构: 推理由判断组成,组成推理的判断包括前提 和结论两个部分,已知判断是前提,新推出的判断为 结论。
4、推理的种类
性质直接推理 性质推理 三段论 简单判断推理 非模态推理 1、演绎推理 模态推理 2、 归纳推理 3、 类比推理 复合判断推理 关系推理 联言推理 选言推理 假言推理 负判断等值推理 二难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二、性质判断及其相互关系
1.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就是直接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 判断,又叫直言判断。如: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2.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 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构成。 其公式为:所有(有的)S是(不是)P。 其中,量项‚所有(有的)”和联项‚是(不是)”是逻辑 常 项;主项‚S”和谓项‚P”是逻辑变项。 从质上区分:有肯定与否定之分;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困难不是不能克服的。 从量上区分:有单称、全称、特称之分; 某个 是 所有 S P 有些 不是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逻辑”的含义一、逻辑的词源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
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二、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
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一、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普通逻辑学习题之一(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习题选2012-02-26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1、普通逻辑学是研究的科学。
因此,普通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二是、三是。
(1、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及其规律2、思维方式3、思维规律4、思维形式)2、所谓思维,是指推动下,人类感受和反映过程和成果的认识活动。
(1、人类在实践活动2、世界的认识)3、任何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里,都包含着的具体思维内容和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
思维的内容是指人反映事物。
思维的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一种存在方式,依据思维内容的大小和复杂的程度可以有不同的思维形式:一是;二是;三是。
(1、固有本质属性和特征2、概念形式3、命题4、推理)4、思维的基本特征是:1、思维的间接性;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的间接性,是指用语言符号概括反映共性认识成果,反映事物的类的共有属性的思维特征。
(1、反映事物的类的共有属性的思维特征 2、思维离开具体事物感性、直观的表象)5、在逻辑思维中,任何思维的过程和成果都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得到确定和表达。
概念形式通过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命题形式通过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推理形式则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对逻辑思维形式的分析研究,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研究来实现的。
因此,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中,一方面,思维必须借助形式,形成表达方式,表达思想;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也依赖于而获得实际意义和内容,没有思维内容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1、词语 2、句子 3、句群 4、语言 5、思维)6、思维和语言区别是,第一:第二,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内容,而同一思维内容,可以有形式表达。
(1、思维和语言分属不同的学科2、多个不同思维3、多个语言)7、概念是指的思维形式。
所谓“特有属性”,是指;所谓“对象”,是指;所谓“思维形式”,是指。
概念形成于,概念是思维和认识的过程和成果,通过形式得到确认和呈现。
概念最主要的作用有三:1是、2是、3是、。
概念的主要特征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形式逻辑知识总结完

狭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基本逻辑方法的学科。
一、思维形式(结构)1.语言形式(灵活性)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自然语言(约定俗成歧义性)、人工语言2.逻辑形式(稳定性、确定性)(1)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一类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的反映形式。
⏹判断:断定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的反映形式。
⏹推理: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来认识那些未知的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2)思维形式的结构,就是某一类思维形式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由常项和变项构成–逻辑常项是表示各部分之间联系方式的语词,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以用其他内容代换的部分(3)形式逻辑要求在思维过程中要做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命题清楚而无歧义,推理合乎形式规则,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论证要真实而有效。
二、思维形式的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1.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具体地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
否则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
否则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2,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
不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82岁的小伙子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如,某人既否认“有些血压高患者应该进行无氧运动”,又否定了“血压高患者都不应该进行无氧运动”,主要的议论就违背了排中律。
第二节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与功用一、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形式逻辑与意识形态的区别(无阶级性);形式逻辑与世界观和哲学的区别;形式逻辑所侧重的是思维形式的有效性而非思维内容的真实性二、形式逻辑的功用:能够提高人的思维素质。
推理与判断知识点总结

推理与判断知识点总结推理与判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们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哲学、逻辑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推理与判断涉及到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和决策制定等方面,是人们进行认知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推理与判断能力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成绩、工作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
因此,加强推理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推理与判断的概念推理是指通过对已有事实、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推导出新的事实或结论的过程。
判断则是根据已有信息和准则,对某一问题或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决定。
推理和判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推理是判断的前提,判断是推理的结果。
推理和判断从本质上来看是思维的表现,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一种重要心智活动。
二、推理与判断的类型1.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推理按照其推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或观察结果,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通过已知的一般性规律或定律,推导出特定的结论。
2. 快速推理和慎重推理推理按照其推理过程和结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快速推理和慎重推理。
快速推理是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觉和经验,快速做出判断和决定。
慎重推理则是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3. 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判断按照其判断结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
定性判断是对所判断对象进行性质、特征、关系等方面的描述和概括。
定量判断则是对所判断对象进行数量、大小、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和度量。
三、推理与判断的基本原理1. 逻辑思维原理逻辑思维是推理与判断的基本原理,它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定律: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
同一律指相同的概念或对象,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必定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在以上几讲中我们已讲过,要想在作文时做到遣词造句正确、准确、鲜明、生动,且又合乎事理,不仅要学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而且还得学一些逻辑知识。
这三方面都是语文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讲一讲有关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内容及其与一定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
全讲分三个部分:(一)词义和概念;(二)复句与判断;(三)复句与推理。
〔按:本讲分上、中、下篇连续发布。
〕(一)词义和概念首先谈谈词义和概念的关系。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主要形式。
这三种思维形式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
思维形式中的概念,是借助于语言中的一定词汇或词组来表达的,而判断和推理则是借助于语言中的一定句式来表达的。
所谓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认识。
词是表达概念内涵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但词语本身并不等于概念,只有词语的含义才是它所表达的某个概念的内容。
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词在表达一个概念的时候,它的词义必须是明确而稳定的。
有时一个词可以有几种意义(一词多义),表达几种不同的概念。
多义词离开一定的语境,就不能表达一个特定的概念。
比如一个熟字,它可以表示熟烂之义,也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表示成熟、熟识、熟练等意思,如苹果熟了、这个人很熟、手艺很熟。
有时一个概念也可以由几个词来表达,如甘薯、山竽、蕃薯、白薯、地瓜、红薯、白芋这些等义词表达的,确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在运用任何一个词语(特别是多义词)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白它所表达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才能正确地用词。
一定的词义,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概念服务的。
如果我们把某个事物的概念理解错了,那末就很难选择贴切的词语把那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准确地表达出来。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像翠盘似的月亮升起来了,雪白的光洒在黄彤彤的谷穗儿上。
我紧挨着老队长,抡起镰刀飞快地收割着。
这段文字在语法上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对要表达的事物没有仔细观察,因而选用的词语未能把事物的属性准确地表达出来。
如翠表示绿色的概念,说月亮像翠盘,不符合基本事实。
彤彤表示红色的概念,同黄字不能搭配。
紧挨着老队长,还能亮开镰刀割谷子吗?如改用紧跟着这个概念,就合乎逻辑了。
还有用抡这个动词也没能准确地表达出用镰刀割谷子这个动作的概念。
一般只说抡铁锤,镰刀只能说飞舞或挥舞。
这个例句用词的谬误告诉我们,要准确、贴切地运用一个词语,除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本身所表达的概念,还必须使词语的概念完全符合被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接下来,再谈谈词义的交叉。
前面已进过,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内容,是通过一定词语的词义来表达的。
但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词的词义所涵盖的范围,和另一个词的词义范围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相同,这就是词义的交叉。
比如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这两个词,它们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就有词义交叉的情况,即共产党员中有一部分是机关干部,而机关干部中也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
另外,有许多词虽然意思相近,但也有词义交叉的方面。
不过它们的异同点不像上例那样明显,汉语中的同义词就是这一类词。
就说意义和意思这两个词吧,它们都可以指词句所包含的内容,有时可以互相替代,如可以说这个词的意义,也可以说这个词的意思。
但是在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和这部电影很有意思这两句话里,两者的含义就不同了。
有意义表示有价值、有作用;而有意思却表示有趣味,可看性很强,两者不能互换。
再如,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很有意思但不能说这个人很有意义。
以上所述,是词义交叉的名词。
辨别词义交叉的形容词,要注意它们所指的性质和状态有什么异同,看它们分别能同什么事物结合,不能同什么事物结合。
例如美丽和漂亮这两个词都表示好看,在大多数场合可以通用,只是用美丽比较郑重,用漂亮比较口语化。
然而在我们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这句话里,美丽不只是一般的好看之义,还含有堂皇、庄严的意思,故不能用漂亮替代。
又如这场球打得真漂亮!//他的字写得真漂亮!这两句话里的漂亮除了好看的意思,还有精彩、出众之义,又不能用美丽替代。
辨别词义交叉的动词,要看它们所指的动作和变化有什么细微的不同,注意它们在上下文里同别的词语搭配的关系。
例如说和讲,这两个词词义交叉的部分很广,可以通用的地方很多。
但说字除了本义,还可以有责备、批评的意思,如领导说了我一顿,讲字没有这个意思。
而讲除了本义,还有讲究的意思,如讲卫生、讲民主,而说字没有这个意思。
这里还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为数最多的双音合成词里,往往有几个合成词都含同一个字(即词素)的现象,因而它们之间都有词义交叉的关系。
例如严格、严厉、严峻// 锋利、锐利、尖利// 奋斗、搏斗、格斗//讨论、议论、评论等等。
这四组合成词,每一组都有一个词素相同,一个词素不同。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对这样的词要特别注重辨析它们不同词素的含义,仔细辨别它们的异同点。
以上所述是词义的交叉,其次再讲一讲概念的交叉。
既然一个词的特定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一个概念,那末词义之间语法上的词义交叉关系,其实也是逻辑上的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
由于交叉概念各自所指的范围有一部分相叠合,所以交叉概念一般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例如我们单位里大多数是男同志,女同志和共产党员是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男同志和女同志所指的范围,与共产党员这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有交叉叠合的部分,即男同志、女同志中有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中也有男同志和女同志,因此它们是不能并列的。
概念之间的关系,除了上述的交叉关系,另外还有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并列关系,现分别简述如下。
同一关系,即几个概念所指的对象、范围完全相同,但每个概念的含义却不同。
例如斯大林在《悼列宁》一文中说:列宁主义者的党,共产主义者的党,同时也叫做工人阶级的党。
此句中的列宁主义者的党、共产主义者的党、工人阶级的党这三个概念本身的含义是不同的,但它们所指的对象和范围却完全相同,都是指的同一个党,所以它们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对象,把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得十分全面和完整。
种属关系,即一个范围较大得概念包含另一个范围较小得概念,这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叫种属关系。
包含其它小概念的大概念叫属概念,被包含的小概念叫种概念例如学校这个概念,它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大、中、小学等各级各类的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属概念,被它所包含的各级各类学校是种概念。
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种概念和属概念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比如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种概念,但它也可以成为被它包含的更小的概念的属概念。
例如中学是学校的种概念,但对于被它包含的初中班和高中班而言,又是属概念。
反对关系,即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互相排斥,两者所指范围相加总是小于它们的属概念所指的范围。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所指的范围(即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在主义这个属概念里,除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封建主义、国际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等等的范围。
可见,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小于主义这个属概念所指的全部范围。
恰当地运用反对关系的概念,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个比喻之所以生动、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就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东风和西风这一对反对关系的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矛盾关系,即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互相排斥,两者所指范围相加,总是等于它们的属概念所指的范围。
例如男性和女性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是互相排斥的,但两者所指范围相加,等于包含它们的属概念性别所指的全部范围,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相同点是,各自的两个概念都是互相排斥的。
不同点是,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小于它们的属概念范围,而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等于它们的属概念范围。
并列关系,即同一个属概念中的几个种概念(或者说是没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列关系一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概念并列。
比如苹果、香蕉、生梨、菠萝这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被水果这个属概念包含的并列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种概念和属概念是不能并列的。
例如苹果、香蕉、水果//汽车、摩托车、机动车// 大学、中学、学校。
这三组并列的概念,都是不能成立的。
(第七讲〔上〕完。
)(二)复句与判断判断和句子,是思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
直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是三种主要的判断形式。
其中任何一种判断形式,都是借助于一定的句式来表达的。
一定的句式就是一定的判断思维的语言载体。
(1)陈述句和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对不同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直接判断。
它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判断形式。
直言判断由主词、宾词、词(或称判断词)三部分组成。
被判断的事物叫主词,判断这个事物有无某种属性或关系的词,叫宾词。
主词和宾词的词,叫词。
直言判断的词很单纯,一般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充当。
前者是肯定判断的词,后者是否定判断的词。
语法中的陈述句,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直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
主词相当于句子主语部分,宾词相当于句子的谓语部分。
例如前面列举过的,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
这就是直言判断中的肯定判断。
句中的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主词,长远的是宾词,是为词。
另如如果谁否定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个否定判断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主词,后一个分句是宾词,不是为词。
有时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同时用,意在强调一种判断,排除另一种判断。
例如假定他们的知识都是真理,也是他们的前辈总结实践经验写成的理论,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
这个判断中,强调的是最后一个否定判断,排除的是前两个肯定判断。
直言判断的主词所指的数量范围,有全称和特称之分。
前者叫全称判断后者叫特称判断。
所谓全称是指事物的全体,所谓特称是指事物的一部分。
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同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互相搭配,又可组成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形式。
例如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全称肯定判断)//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不是光明正大的。
(全称否定判断)// 有些机关干部是共产党员。
(特称肯定判断)//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搞清楚的。
(特称否定判断)。
以上四个例句中加框的词,就是这四种判断形式常用的句式。
(2)选择关系复句和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只有一种或兼有几种情况的判断。
选择关系复句就是选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大干?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改造盐碱地的方法,或是种绿肥,或是增施天然肥料,或是挑土覆盖,或是灌水冲洗。
第一个例句的词是……还是…..,是选言判断断定事物只能有一种情况的表达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