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死亡病例总结
洮南市2011年居民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分析报告

洮南市2011年居民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分析报告洮南市2011年居民死亡病例死因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为了解我市居民不同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所致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重,揭示影响我市居民的重要疾病和疾病危害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11年医疗单位报告的死亡病例死因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资料收集洮南市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全部死亡病例为本次分析对象。
通过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住址、死亡日期、根本死因等进行收集,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其次,登录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本次统计分析使用的人口资料为洮南市公安局提供的2011年底常住人口数。
1.2、质量控制各医疗机构对收集上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首先进行审核,剔除重复卡片,完善卡片上的基本资料以及对漏报病例的补充,进行网络直报。
我们对医疗机构上报的死亡信息进行再次审核,确定其资料的完整性、根本死亡原因的正确性。
2、结果2.1、基本情况2011年洮南市公安局提供的年末常住人口数为437739人,其中男性221559人,女性216180人。
2011年洮南市死亡人口3593人,各医疗单位通过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报告死亡病例1013例,剔除逻辑错误、重报等26例,纳入数据统计分析的死亡病例为987例,占洮南市2011年总死亡人数27.47%。
其中死于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的病例为808例,占报告死亡人数的81.86%,其中男性死亡病例为587例,报告死亡率为261.78/10万,女性死亡病例为400例,死亡率为185.3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2.2、死因顺位通过对987 例报告的死亡病例分析发现,我市2011年居民死亡原因居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55.82%、26.04%、4.05%、3.04%、2.23%,占报告总死亡人数的91.19%。
护士长总结死亡病例

护士长总结死亡病例
作为一名护士长,我时常面临着治疗失败或病人去世的情况。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但我们必须从这些经验中吸取教训,以便在未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死亡病例,希望对其他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1. 不要轻信病人的自我诊断:我们曾经有一个病人坚称自己只
是感冒,但他的症状逐渐恶化。
当我们终于将他送到急诊室时,他已经处于严重的肺炎状态。
如果我们早些时候采取了更加严谨的检查和诊断流程,他的生命也许可以得到挽救。
2. 注意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我们也曾经处理过一名病人,他死
于药物过敏反应。
虽然我们在询问病人的过敏史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我们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处理任何病人之前,请确保您已经了解了病人的所有过敏史。
3. 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我们曾经遇到一位病人,他之前曾经
接受过肝移植手术。
我们在诊治期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在治疗病人之前,务必了解他们的病史,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4. 及时采取行动:我们曾经遇到一位病人,他在床上突然呼吸
急促,但我们的反应太慢了。
当我们最终意识到病人的情况十分危急时,已经来不及了。
不要犹豫,当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这些都是我们从处理死亡病例中汲取的教训。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
警觉,注意细节,并采取高效的行动。
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2011年儿童死亡分析小结

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总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现《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奋斗目标,切实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根据我镇2011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实际情况,总结如下:全年内共出生婴儿280人,其中住院分娩270人(其中:正常分娩,164人,剖宫产116人),接生员接生10人,住院分娩率为96.42%,家中分娩率为3.58%,全部为新法接生。
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4例,其中:七里坝村付启连之女,意外冻死;湄江湖村熊永利之女,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死亡;湄江湖村王丽之女,因意外窒息死亡;大桥村陈伦宇之子,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死亡。
婴儿死亡1例: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
5岁以下儿童死亡1例:高岩村李海银之女,因肺炎死亡。
针对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湄江湖村熊永利之女,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新生儿窒息死亡;大桥村陈伦宇之子,因早产和低体重出生死亡。
这两例孕产妇均属精神异常病患者(间歇发作),对孕期保健知识缺乏,整个孕期并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导致对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掌握不清,又在孕晚期没有应有的保健常识,导致早产,加之在产后对新生儿缺乏应有的照顾,最终导致新生儿死亡。
二、七里坝村付启连之女,意外冻死。
这一例孕产妇是智障患者,自我生活能力尚且不足,由于丈夫疏于照顾,导致孩子意外冻死。
三、湄江湖村王丽之女,因意外窒息死亡。
这一例新生儿死亡是因为孕产妇是双胎妊娠,大人照顾孩子过于疲乏,一时大意睡觉时导致被子押着孩子,致使孩子窒息而亡。
四、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高岩村李海银之女,因肺炎死亡。
观音阁村王兴菊之子,从出生就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住址较为偏远,交通不便,虽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总救治无效死亡;高岩村李海银之女,肺炎死亡,因家长认为孩子的病情不重,家住又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只在村卫生室就诊,没有将孩子送到送到条件较好医院就医,最终导致孩子死亡。
死亡病例经验教训总结

死亡病例经验教训总结
近年来,各种疾病的死亡病例屡见不鲜,这些病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教训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和防护措施。
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疾病的蔓延和扩散。
要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
医疗卫生工作者是疾病防控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疫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要加强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规律,才能制定更加科学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掌握最新的疾病动态和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疾病是没有国界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疾病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
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疫情和疾病。
死亡病例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分析,是我们不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
只有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1年死因监测报告年度分析

2011年死因监测报告年度分析2011年死因监测报告年度分析引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死因监测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人口死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2011年死因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年度分析,以揭示该年度的死因格局和疾病特点。
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1年的死因监测报告,该报告对全国各地的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报告将主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
结果总体死亡情况据2011年的死因监测报告显示,全国总计有X万人死亡,其中男性占%,女性占%。
年龄分布方面,岁以下婴幼儿占比为%,岁至岁青壮年占比为%,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为%。
主要死因分析根据数据统计,2011年的主要死因包括以下几类:1.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占总死亡人数的%,中风占%。
2. 癌症:恶性肿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癌症类型,占总死亡人数的%。
3.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炎是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和%。
4. 外伤:意外事故和自杀是主要的外伤死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和%。
5. 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艾滋病和肺结核是主要的感染性疾病死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和%。
年度趋势分析通过对2011年的死因数据进行年度趋势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特别是中年和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更高。
2. 癌症死亡率呈现稳定或轻微上升的趋势,不同类型的癌症死因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过去几年略有下降,但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外伤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自杀率有所上升,需要加强相关预防工作。
5. 感染性疾病死亡率整体下降,但某些疾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需要加强防控工作。
结论,根据2011年的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分析,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死亡病例第一季度总结

死亡病例第一季度总结作为医疗专业人士,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来自患者生命终结的挑战。
在第一季度,我们经历了许多令人难过的死亡病例。
每一个病例都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医疗实践、对患者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并分析第一季度的死亡病例,以期改善我们的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概述在第一季度,我们共计处理了100例死亡病例。
其中,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年轻患者和儿童。
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伤害和传染病。
这些死亡病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悲伤,也让我们意识到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二、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第一季度,我们共计处理了50例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病例。
其中,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等。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及时就医,导致疾病恶化而无法挽回。
另一些患者虽然接受了治疗,但由于病情过于严重,无法挽救生命。
回顾这些病例,我们认识到早期预防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三、癌症癌症是另一个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第一季度,我们处理了30例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
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在癌症晚期被确诊,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或化疗。
另外,一些患者由于放弃治疗或贫困导致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
这些死亡病例让我们反思癌症早期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四、意外伤害在第一季度,我们处理了10例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病例。
其中,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和家庭意外等等。
这些意外伤害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在面对这些病例时,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安全教育和意外伤害预防的重要性。
五、传染病在第一季度,我们处理了10例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病例。
其中,包括流感、肺炎和感染性疾病等。
这些传染病对我们的医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
2011死因顺位[推荐5篇]
![2011死因顺位[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7ae9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5.png)
2011死因顺位[推荐5篇]第一篇:2011死因顺位卫生部发布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2008年4月29日卫生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是城市的首位死因,肺癌增长迅速,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多数肿瘤可防可治。
卫生部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未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
调查发现,我国城乡、不同区域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位居全死因的前五位,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三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地区别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死亡率分别比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83.1%和22.5%。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
从不同肿瘤死因来看,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较高。
四是我国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现持续性增长势头。
我国城乡居民的肿瘤发病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肿瘤构成日益趋向发达国家的肿瘤死亡模式。
2011年意外事件分析

23区
未
本 年
上
上
报 例
度 共
报
数
发 生 例 数
例 数
15例 12例
27例 例
意外事件上报率
意外事件主动上报率55%
意外事件未主动上报率45% Nhomakorabea意外事件类型发生类型
类型 给药错误 医疗收费 标本错误 跌倒 检查通知错误 导管拔除 数量 9例 1例 3例 3例 1例 10例 百分比 33% 3.7% 11% 11% 3.7% 37%
意外事件警示
异舒吉 两个半小时输注完毕
后果
我科意外事件防范
加强三查七对 加强病房巡视 高危患者交接班 高危护士护士长多提醒及督促
23区意外事件回顾及分析
1、导管拔出发送率最高,其次为用药错误 2、导管拔出发生率为37%,但是上报率仅为11% 3、导管拔出10例中,CVC导管拔除4例,胃管发生5例, 导尿管拔除1例 4、给药错误9例中,口服药错误为4例,静脉给药错误3例, 皮下胰岛素注射错误1例,皮下巨和粒重复注射1例 5、意外事件白班发生率高于夜班 6、意外事件中护士负主要原因62% 7、意外事件发生以1-5年低年资护士为主,大约占到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病例总结(2011年度)
住院人数死亡例
数死亡率年龄分布
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
3756 16 0.43% 1 10 0 5
一、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度共收治病人3756人,死亡16人,新生儿1例,
婴幼儿10例,学龄期儿童5例。
二、主要死亡原因分布:16例死亡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
败血症、颅内感染、新生儿出血症、暴发性心肌炎、白血病、再障、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讨论:
1、一般资料分析:
(1)从年龄分布来看,上述患者中,婴幼儿死亡数较高;
(2)患者多数最终存在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3)患者在转入我科时病情均较为严重;
(4)多数患儿自入院到死亡时间都较短,最短的不足4小时。
2、死亡原因分析:
(1)死亡病例中有4例患儿,其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多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入院时病情已比较危重,同时又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入院后给予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但因病情加重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加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2)有3例原发病为颅内感染的死亡病例,经过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包括头颅CT、脑电图、脑脊液等,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有1例出现脑疝,最终都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其入院时病情已十分危重,且对抢救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导致死亡。
(3)有2例病人诊断为败血症,后均并发感染性休克,其中一例出现DIC,另一例合并颅内感染,因患儿均为婴幼儿,其自身对感染局限能力差,感染易扩散,出现多器官损伤,治疗均较及时,但因病情逐渐恶化,死亡不可避免。
(4)病人沈静,女,14岁,因发热、精神差5天,加重伴胸闷、气促半天入院,入院时其病情已极度危重,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入院后给予扩容、抗休克,营养心肌,纠正心律失常,但患儿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呼吸心率减慢,给予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
因此病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其死亡率高。
(5)由于凉山州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彝族患者就诊不及时,治疗不及时,在病情已危及生命时才来就诊,故治疗效果不佳,有些病人在治疗中放弃继续治疗,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