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1.1人口的数量变更导学案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 了解不同国家应依据实际实行相应的人口政策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二. 学问记忆学问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更特点:(1)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探究一] 小组活动1、读图1. 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回答问题:2页2、完成3页的活动(三)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特点:(1)大洲之间的差异读图思索:①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②随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同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缘由。
(四)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索: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实行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学问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2)划分:三种类型(图1. 6)。
读图思索:分析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的转变过程:学问点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二】小组活动案例1(6页)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头到20世纪70年头的变更状况分析)2. 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缘由。
(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中期,芬兰在一般农夫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须要量大,人口诞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化起先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诞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诞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学案4: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
利用人口资料和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2.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
弄懂概念内涵,准确把握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来的、怎样表述”做到对概念、原理准确理解;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一、人口增长1.1999年,世界人口超过亿。
2.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3.人口自然增长率= —。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相应地,就快,反之则慢。
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两类(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
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起,“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或。
3、2004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
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
到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教学设计14:1.1.1 人口的自然增长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时1 人口的自然增长一、教材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
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中都已经学过。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
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学案1: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2、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学习重点:
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学习难点:
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题。
教材助读:
1、一个区域人口年龄的年轻化或者老龄化,可用平均年龄的中位数来表示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
预习自测:
课内探究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结合教材图1.2 1.3分析,注意理解坐标及曲线的含义,注意掌握坐标的时间尺度
学始于疑:
以岳池或者广安近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对比分析10万年以来人口的变化情况以及为什么世界70亿人口日备受重视。
质疑探究:
1、活动分析:引起人口数量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图1.4读柱状图分析各大洲人口不平衡的原因,阅读材料,加深对人口数量变化地区差异的理解,明确世界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哪一类型国家?
2、表1.5分析,思考如果要实现人呢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或措施?为什么?
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读图1.6,分组讨论: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提示:从特征上和数值上区分)
课后反思:。
人口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题研究】: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以个人为单位2、调查对象应包括3—4代人3、调查内容:每个成员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受教育程度及每代人的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可参照当地当时的平均水平,分为好、中等、一般、差)4、个人的作业应包括:各代人口数的统计,人口迁移路线图。
5、将各人的调查结果写成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4周,一个月)【学法指导】——如何读人口统计图?1、看图名:了解图表表示的内容2、看坐标:明确横轴、纵轴的变化,注意单位3、看变化趋势:了解数值的变化特征,注意“拐点”4、必要时要画辅助线和加以计算【自主学习】1、世界人口增长:阅读课文,及图1-1-2,思考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一是出现在,原因是,欧美一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局面;二是出现在,原因是;广大和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世界人口总数。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2、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各国人口变动的原因:主要是率和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长率= 率—率。
(2)、世界人口增长具有的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①特点:高率、高率导致低率②原因:受、的影响;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条件落后。
③分布: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群体“过渡”模式:①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它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②第一阶段仍维持高,但急剧下降,原因是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供应与营养水平,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急剧下降。
分布:目前广大的国家处于这个阶段,人口增长。
:③第二阶段的特征是下降较快,下降缓慢。
原因是社会的发展,人们受的年限增加,婚育年龄,以及养育子女的增加,社会福利的,使下降较快。
目前有些国家处于这个阶段,如。
“三低”模式:①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甚至已出现增长或增长,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1。
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课标细化】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世界上三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2。
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
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情况。
4.理解人口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2以及图1.2思考: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人口增长分哪几个阶段?原因是什么?【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14江苏卷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迁移案例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结合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设计

学案编号: 01 主备人:高一地理备课组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组别:姓名:
势。
根据这项政令,俄罗斯设立“父母荣誉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
俄罗斯人口每年以超过70万的速度在减少,若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人口数量将减少一半。
与此相反,我们国家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结合教材P3图1.4 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探究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有什么差异?出现了哪些人口问题?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达标测评】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工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口增长趋势变化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家政策等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大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3~4题。
3.图中I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4.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I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II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III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IV
【思维导图】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人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联系的观点。
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节假日出游时,是否遇到过人山人海排队等候进入景区的现象?你们在超市购物时,是否为排队等候结账而心烦意乱?你们是否见过宽阔的马路因交通堵塞变成了巨大的露天“停车场”?讲授新知: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教师课件投影“世界人口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纬度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范围?导致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3)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学习目标】
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变化及原因。
【学习过程】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位居民诞生,2011年10月31日零点,世界第70亿位居民诞生。
这些事件为何举世瞩目?
2、一个地区出生的越多,人口数量增长必然越快吗?观察课本第6页表1.2,找出三者的数学关系。
3、中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每年人口数量增长仍超千万?这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还与什么有关?
4、从古到今,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是否一样?观察图1.2,解释增速不同的原因。
5、从空间上来看,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增速是否一样?观察图1.4,思考:
1)图中有哪些大洲的数据?其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大洲有哪些?
2)从1950年到2005年,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数量最大?
3)哪个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4)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发达国家呢?
5)资料:目前世界人口总数为69.09亿,其中只有12.37亿人生活在较发达地区,全球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现象已经引起各国关注。
欠发达地区人口高增长将会导致粮食供应、教育、公共医疗以及生态等多方面的负担,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而一些国家生育率下降将会使这些国家面临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严重等人口危机,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思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否面临着相同的人口问题?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针对人口问题,尝试提出缓解措施?
【学习小结】
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时间变化空间差异人口问题人口政策
【学习检验】
1、右图是人口年龄的平面三角坐标图,A代表某
个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如何从三角座标中读取不
同年龄段的数据?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读出B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的数据,并比较人口
老龄化更严重的国家是谁?
读人口金字塔图,此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4.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