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教学内容与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世界60亿人口日 一名男婴在波黑降 生,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右一)专程 来到医院看望母子 二人。 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
2005年1月6日0时2分 中国的第13亿公民 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
讨论: 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可能有哪些?
两级台阶
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 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 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明显加快 加速 缓慢
2050年人口预测
16 14 12 10 8 6 4 2 0
15.29
14.77
3.49
3.35
3.11
印度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尼
现在世界人口 增长的一半来 自印度、中国、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尼 日利亚和孟加 拉。欧盟所有 25个成员国在 整个2003年增 加的人口是印 度在同年5天内 的人口增加数。 印度到2050年 将会增加额外 的5亿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迅猛增长
历史时 农业革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 期 命前 时期 时期 代以来 人口数 持续增加 少 较多 庞大 量情况 人口增 缓慢 加速 明显加快 迅猛增长 长情况 人口变 人们获取 生产力 生产力水平 人类对自然环境 化原因 食物能力 水平提 开发利用和改造 高,食 大大提高, 的范围不断扩大 低,抵御 物供应 人们获得充 ,对灾害和疾病 疾病和灾 稳定可 足的食物, 防御能力不断提 害水平差 靠,死 完善的医疗 高,人类对自然 ,人口死 服务,死亡 环境的利用与适 亡率下 亡率高 应性不断增强 率很低 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 周课题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使用人编写时间 1.1人口的数量变化② 景华府02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2.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教材P5--P7图文)1.人口增长模式(1)指标构成:如图中① ;② ;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由 型转向 型继而向 型逐步过渡。

(2)时空差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进入 。

①时间上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 向 的转变。

世界:由 转向 的过渡阶段。

②空间上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向 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点所处历史阶段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A B C%4 3 2 10 ① ②三、问题探究1.读教材P5图1.6,思考:(1)原始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共同特点?形成原因是否相同?(2)现代型增长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为什么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哪种构成要素的下降开始的?2.读教材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据P7活动提示,分析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因素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四、典例分析右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传统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1950~200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D.20世纪末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上升3、图乙所示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新西兰解析:主要考察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转变以及地区差异。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数据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 人口数 200 死亡率﹪ 0.5
乙 人口数 350 死亡率﹪ 0.8
550 0.6
600 0.7
250 2
50 2.2
(高或低)。
(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社会生产力 3.人口增长类型的(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 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 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 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自然增 人口增 长水平 长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因 今后变化趋 势 典型国 家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高或低)。

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

2019高中地理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地理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
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

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和差异的扩大②表现:以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一、教材第2页“读图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数量______ 数量_______ 持续增加数量________
人口增长情况增长速度______ 增长速度______ 速度明显______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
力低,抵御疾病和
灾害水平差,人口
死亡率高
水平提
高,食物供应稳
定可*,死亡率下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
高,人们获得充足
的食物,完善的医
疗服务,死亡率很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
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
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二、教材第3页“活动”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堂检测】
1.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3.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率的原因是
①气候条件改善②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政治上的独立,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08年全国高考卷)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5-6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5.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死亡率大幅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6.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7.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粗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细线表示人口
死亡率,则/////部分表示。

(2)图中A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
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
为“”。

(3)图中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4)图中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速度都,人口增长模式为“”,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型。

(5)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向的转变。

(6)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基本原则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学习反思】 1 这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