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
孩子为什么看不见我的付出

孩子为什么看不见我的付出11EDUCATOR母亲下班回家做好晚饭,待饭菜上桌,呼唤孩子一同用餐,孩子走过来看了看桌子,脸上挂着不满问道:“我的饭呢?”全职妈妈接孩子下课后回家辅导其完成当日作业,却因与孩子意见不合,被指责“饱食以终日”“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
白领妈妈与孩子一同居家隔离,第一天打扫房间,第二天清洗家里所有需要清洗的物品,第三天整理全家人换季的衣物。
这期间,已经上初中的孩子不仅没有帮忙,还未向其表示感谢。
几位家长讲述的故事,都指向亲子之间不容忽视的问题—— 孩子究竟为什么看不见家长的付出?只会“仰望星空”,不能“脚踏实地”当被问到人生目标时,孩子们总能描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但如何实现梦想,不少孩子并不清晰,甚至不愿踏实地接受历练。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只会‘仰望星空’,不能‘脚踏实地’。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执行校长姚欣波说道。
近两年,社会学家项飙提到的“附近消失”时常被提及,用来概括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远方世界、渐渐丧失了解当下生活环境的兴趣这类现象。
而拉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的鸿沟,缺乏对周遭世界的感知力无疑是关键。
姚欣波提到“背书包”事件——家长接孩子放学时,会将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有时,来接孩子的不一定是父母,还可能是家中的老人。
看到年迈的祖辈接自己下课,一些中小学生依然选择将沉重的书包递给老人,自己则在一旁悠闲地走路。
这些孩子在校表现并不差,有的还是同伴眼里的“热心人”——姚欣波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漠视亲人的付出,对附近人和事物缺少同理心,或许正处在“附近消失”的状态。
面对血缘至亲,孩子的认同和感念为什么会“消失”?在天津市第三中学心理教师赵霞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家长的教养及沟通方式不当有关。
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经过长时间跟踪研究,将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4种,分别是权威型、专断型、忽视型、放纵型。
感受不到对方的关心的原因

感受不到对方的关心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沟通不畅:如果双方在沟通上存在问题,无法有效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需求,就会导致
无法感受到对方的关心。
2.忙碌或分心:忙碌的工作、学习或其他事务可能使对方分心,无法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
心。
3.缺乏表达方式: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如果双方的表达方式不匹配,
就容易出现误解或无法感受到对方的关心。
4.个人问题:对方可能面临个人情绪困扰、压力或其他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地表达关心。
5.不了解或忽视对方的需求:如果对方无法理解或忽视了你的需求,就会让你感受不到他
们的关心。
6.互相期待不同:每个人对关心和关爱的期望不同,如果双方期待不一致,就会导致你感
受不到对方的关心。
如果你感受不到对方的关心,建议尝试与对方进行坦诚的沟通,说明你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增进理解和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建立更好的关系,并更好地表达和感受对方的关心。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压力,很容易让父母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可能会被忽视,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因此,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与孩子亲近交流亲自与孩子接触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重要方式。
与孩子共同玩耍、看电影和谈论生活,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心灵的温暖。
在亲子交往中,父母需要用平等、尊重和耐心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增强亲子关系。
二、温馨关怀的字眼平日里,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使用一些温馨关怀的字眼,例如“我爱你”、“你很棒”、“我为你自豪”等,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身教与言教一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在言行上做到一致,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到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例如,父母应该体现出公正、诚实、慷慨和关爱等正面品质,让孩子在家庭中真正地感受到这些美德的力量。
四、合理的表扬孩子的成长需要得到肯定和认可。
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和支持。
但要避免过度表扬,让孩子产生得到感和满足感,父母应该选择环境适当、言语恰当、内容真实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如“你今天做的作业真好,加油!”、“你的绘画作品太漂亮了,很有创意。
”等等。
五、重视孩子的个人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需求,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同时,父母也应该设定一些合理的规矩和责任,建立积极的学习、成长和生活习惯,让孩子体会到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母亲的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无论是什么原因,一个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可能胆小,不敢冒险,总感到惧怕,不会以快乐的心情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这样的孩子对生死、命运都会默想。
他们变得内向,最后会从哲学或神学中寻求安慰。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有欢乐之事,也有悲伤之事,它们的出现纯属偶然。
试图从中总结出可理解的系统模式,从根本上来说,这一愿望是惧怕的产物,是害怕的一种表现。
在四面环墙的书房里,胆怯的学生会感到很安全。
如果能让他相信外部世界也同样安全,便会有同样的安全感。
这种人如果拥有更多的情爱,便不会像现在这样惧怕世界了,也不会去追求只存在于他信念之中的理想世界。
并不是所有的情爱都能促进冒险精神,给予的情爱本身必须是坚强的。
一个胆小的母亲或保姆,总是告诫孩子们要警惕灾祸,认为每条狗都会咬人,认为每头牛都很凶悍。
这么做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胆怯心理,会使孩子感到,除非有亲人在身旁,否则他们永远是不安全的。
对占有欲很强的母亲来说,孩子的这种感觉会使她感到高兴,她希望孩子对她有依赖性,不希望看到孩子有待人接物的能力。
于是,她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出息。
12【亲子】我明明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怎么办?

帮你解决育儿难题,更轻松做更好的父母。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他说我家孩子非常喜欢玩一个钓鱼的玩具,可是我发现他经常把鱼竿和鱼钩的方向R给搞反了,老钓不上鱼了,我就替他着急,我就去帮他把鱼竿给传过来。
可是这个孩子好倔,每次我一帮他他就再也不玩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是为了他好,为什么他不领情?我这个朋友他女儿18个月,你说他为什么不领情?想想我们自己。
如果你正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情,然后你觉得你马上就要琢磨出来了,马上就要成功了,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说,你就这样做吗?扫兴吗?孩子也一样,他正在专心的游戏,妈妈却干扰了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他当然不高兴了。
这是我们常常不小心会犯的毛病!当你发现孩子没做对,或者是没有按照常规的玩法去玩一个玩具,你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教他,想帮他解决,表面上看你很关心孩子,实际上你干扰了他的思路,甚至剥夺了他马上就能体验到的爱我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成就感。
当然了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想把最好的给他们吗?所以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从我们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出发去干涉孩子的活动。
最常见的其实我们自己也深有体会吗?比方说我们回家去看望我们的父母,他们是不是一直叫我们多吃,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外难得吃到家乡菜,就一个劲儿叫我们多吃。
我们的父母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自己有时候不也不领情吗?同样的道理,当你用你的想法去决定孩子的想法或者行为,他没有了自主感,当然不领情了,那么怎么样做才能避免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培养孩子的自主感,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点经常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第二点耐心等待,欣赏孩子灵光闪现之前的专注。
第三点,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去承受一些后果。
接下来我就来详细的说一说三点建议。
第一点,在孩子能力范围内,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有个朋友跟我讲过一个事儿,他带孩子回国探新。
有一天家里好几个亲戚约着一起带孩子去玩,孩子玩的挺开心的,当他非常高兴地从小火车上下来,然后爷爷奶奶姑姑们一拥而上,这个建议他去完那个建议他去玩,孩子本来挺高兴的,被大人们这么七嘴八舌的一通建议,他反而变得很紧张了,他不知道玩什么好了,最后的结果他紧紧地贴在妈妈身上。
23年来父母真的爱我我却没感受到真爱

这是个正常家庭中长大的23岁青年,他的父母努力工作,挣钱给他买车买房。
父母认为孩子有车有房的生活会过得安心和舒心。
作为父母这么做没有错,在社会转型期,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价值观,父母已经尽力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
可孩子在践行班的感受中,第一句话就写着:“20多年来,我从未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爱。
”他的父母看到这句话,一定会很难受。
他的父母不爱他吗?肯定爱,发自内心地对他好,可他没感受到,为什么?下面,我们通过这位23岁青年的自白,来解读,什么是爱?怎样爱才是正确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呢?在美好生活践行班的两天里,我感受到了二十多年来从未感受到的爱,即使在我的父母身上,我也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东西。
一颗心蒙蔽了太久太久,也不知该如何打开心门。
我的心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能量,我想将这份能量传递下去。
我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人,曾经的我只知道自己偷偷地哭。
十八岁以后在部队我立誓要坚强,眼泪是属于弱者。
而如今,今天的我又流下了泪水,我竟不知为何,是心酸,还是感动?我孤独地生活了23年,我渴望有人爱我,有人懂我,有人理解我。
这也许就是我的执念。
我不懂得如何爱,如何被爱。
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人告诉过我,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来到爱与幸福以后,郑委老师告诉了我答案,生而为人,如何为人的道理。
我庆幸我在这样年龄,有缘相会爱与幸福,或许这就是善缘。
在这儿我感受到了温暖,我感受到了母爱,感恩这个集体。
我会拥有爱的能量,去爱我的父母,爱我身边的人。
渐渐地,我包裹的心好像慢慢地在动了,可是还差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就可以完全打开,可差的到底是什么?今天忽然听到一首歌的歌词,我就哭了,好像哭的是自己,好像又不是,不知为何我心跳加速了,我感受到心的存在了。
我会遇到更好的自己的,谢谢大家给我的爱,我爱你们。
【结语:我们相信父母“真的爱”孩子,却不一定“真爱”孩子,错误的爱或者错误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虐待。
“真的爱”和“真爱”,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请阅读博文《真的爱还是真爱?》】。
怎样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爱呢

怎样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爱呢为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爱,有以下五个建议:1.赋予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信任,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给予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父母也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建立积极的交流方式父母需要建立积极的交流方式,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尊重和理解。
这需要父母尽可能地倾听孩子的话语,并尝试理解孩子的观点。
同时,父母也需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爱。
3.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关注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关注。
这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如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教育资源,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如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4.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父母需要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这需要父母尽可能地和孩子共同生活,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方式。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通过行动和言语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爱。
5.给予孩子时间和关注最后,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关注。
这包括陪伴孩子学习和玩耍,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生活。
在忙碌的生活中,父母也应该尝试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爱的感觉。
总之,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爱需要父母付出足够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赋予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积极的交流方式、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关注、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以及给予孩子时间和关注,父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和关心。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母爱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母爱1. 说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母爱有哪些世界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妈妈的关爱中,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我。
记得有一次,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我生病了,一整夜又是发烧,又是拉肚子。
妈妈非常着急,她一会儿帮我量体温,一会儿帮我拿药。
第二天早晨,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她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一脸疲惫的样子。
我知道,她已经一夜没合眼了。
可她仍然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可好点了?”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酸溜溜的。
妈妈同时还是我的“铁杆”支持者。
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总是在远处高高地竖起大拇指,为我祝福;每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励我继续努力。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参加全省古筝大赛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的三个好朋友,她们的成绩都比我好。
当我得知比赛结果时,心里难受极了,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妈妈轻轻地擦干了我的眼泪,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有勇气参加了,而且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回家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下次再和她们比一比,好不好?”妈妈的爱数不胜数,妈妈的爱无处不存、无时不有。
妈妈的爱就像一片花的海洋,我仿佛就是置于其中的一只小蜜蜂,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花的海洋里,尽情地采集着各式各样的花粉。
我也要像小蜜蜂一样,献给妈妈无数的甜蜜,献给妈妈无数的微笑。
2. 我感受不到妈妈的爱,怎么办你好像没说明白,你为什么没感受到母爱啊!母爱其实并不像作文里写的那样,温柔的笑容,慈祥的言语……其实母爱很简单,它是从真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慢慢渗透出来的,也许有些时候你只是在追求浓郁的爱,却忽略掉那些点滴真情。
若果她对你的事情非常冷漠,也不必担心,那可能是他不太会表达对你的爱。
毕竟是血脉相通、身上掉下的肉,浓浓深情是斩不断的。
她对你冷漠,但你可以对她热情,自己去争取母亲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爱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
我坚信,普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且“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爱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
可是现状呢?很多家庭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甚至抱怨——“要做这个别做那个”的指令、“不能做这、不能做那”的规矩、“不做这个就不能干那个”的交换条件,以及没完没了的提醒、担优、叮嘱、说教……却缺少温馨平和的爱的氛围。
孩子们也纳闷,心里明明知道父母总说是为了自己好,可是为什么感觉不到“这样的好”对自己的支持和力量呢?
这样的家庭,不一定是缺乏爱,而是父母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爱孩子。
以前有一个故事:
说的是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很爱他的子民,甚至胜于爱自己。
于是他就收集了全世界最好的黄金及最珍贵的珠宝,打造了一张床。
这张镶嵌着珠宝的黄金床实在太华丽、太完美了。
因为国王爱子民,这个国王就让他所有的老百姓,每晚一个轮流享用这张完美的床。
每晚,国王的子民来到皇宫,在这张床上躺下来的时候,国王就会亲自检查,如果这个老百姓太矮、身体比床短,国王就让大力士把这个人拉长,直到和床一样长;如果这个老百姓太高、身体比床长,国王就让刀斧手把这个人超出的部分剁掉,直到和床一样短。
“拉长”和“变短”的过程中,当老百姓痛苦地喊叫、拼命地挣扎反抗时,国王在一旁也会眼含泪水、爱怜地安慰他的子民:“我是对的。
”“我是为了你好。
”“我这样做会使你变得和这床一样的标准和完美。
”最初,子民们听说国王请自己享受黄金床的时候,还会争先恐后地到皇宫报名;没过多久,当大家看到享受过黄金床的人的都已变得有残疾、无法正常行走的时候,就再没有人报名了。
国王就开始强行抓街上的百姓去享受
黄金床。
百姓们害怕极了,纷纷举家逃走,没几天,全国的人都走光了,甚至包括国王的大力士和刀斧手。
守着一座空城,国王非常难过,也很苦恼。
他一个人坐在黄金床上,百思不得其解:这张“标准的床、完美的床”,连我自己都没有舍得睡过一晚,我是这样爱我的子民,他们却不领情,还离开我的国度。
就在国王想不通、准备睡一会儿,在这张黄金床上慢慢躺下来的时候,国王发现,自己的脚怎么也够不到床边!原来,连国王自己的身材竟然也不是和这张“标准的床、完美的床”一样长的!原来,自己也是“不标准”、“不完美”的!国王醒悟了,可是子民们已经不再愿意回到他的王国。
听了这个故事,谁都会觉得荒谬,都会说: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愚蠢的国王呢?他“削足适履”的行为也太过荒唐了吧?这个国王的表现哪里是爱他的百姓啊?
然而,在今天,我们扪心自问,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是否也像那位国王一样,在心里打造了那样一张“标准”的、“完美”的床?父母们是否在心里都有一个标尺、一个定位:我的孩子要如何做事、怎样说话、变成什么样子……才是我心目中的标准孩子、好孩子,才最完美?当孩子没有办法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改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会觉得很挫败,于是不顾孩子是否能够接受,硬是要把他们变长、变短、变胖、变瘦,来符合我们自认为最完美的标准。
要知道,大多数的家庭,规矩都理应是由长辈、由父母制定的,不管认不认同这些规矩,孩子都是当然的被执行者、被规定者。
每每看到很多父母制定了那么多无助于甚至是损害孩子健康成长的规矩,却还泰然自若地强迫孩子执行,我就看到了那位深爱子民的国王的身影。
有的家长也许会对此提出挑战:古人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难道不要
让孩子遵守规矩吗,那岂不会乱了套?
可问题又回到家长这里:你能确认你的那些规矩真正可以让你的孩子自信、自爱、自尊,让孩子优秀和卓越吗?当孩子的表现在父母眼里“不够好”的时候,我们父母是不是需要先反省一下自己,要觉察到你心里是不是有一个“标准的床”,它真的是科学的吗?真的合理的吗?你科学和合理的依据来自于哪里?
有效的反省能够带来很好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