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陈列心理学
2024版便利店布局陈列规范ppt课件

2024/1/28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8
个性化陈列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便利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陈列,以满 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
智能化布局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便利店将实现智能化布局,提 高空间利用率和商品陈列效率。
环保可持续
未来便利店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减 少浪费和污染。
25
05
便利店布局陈列管理规范
2024/1/28
26
陈列管理制度建立
制定陈列管理规范
明确便利店商品陈列的标准和要求, 包括商品分类、陈列位置、陈列方式 等。
设立陈列管理岗位
定期更新陈列规范
根据市场变化、季节变化等因素,定 期更新陈列规范,保持便利店商品陈 列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指定专人负责商品陈列工作,确保陈 列管理规范的执行。
将相关联的商品放在一起,如啤酒和花生米,提高顾客购买意愿。
营造氛围
通过背景音乐、灯光和色彩搭配,营造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
2024/1/28
18
问题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小型便利店
空间拥挤
货架摆放过于密集,顾客行走不便,且商品陈列 混乱。
缺乏重点
无明显的热销商品和新品展示区,顾客难以找到 优质商品。
2024/1/28
2024/1/28
23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灯光和氛围问题
通过音乐、色彩等元 素营造舒适的购物环 境。
2024/1/28
加强店内灯光设计, 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4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导购标识问题
设置明确的导购标识和分区提示,方便顾客快速找到所需商品。
便利店商品陈列原则有哪些八个原则需要注意

便利店商品陈列原则有哪些⼋个原则需要注意 1、按消费者购买习惯陈列 便利店商品种类繁多,商品陈列⼀般按消费者购买习惯来确定。
长期的⾏为习惯让消费者在逛商店时不⾃觉的沿逆时针⽅向⾛,因此在有许多⽀道的便利店中,要根据男性购买商品求近求便不愿花长时间购物的⼼理要求,把⽇⽤品和男性⽤品应摆放在逆时针⽅向⼊⼝处,或离收银⼝较近的地⽅;⽽针对⼥性爱挑剔商品的特性,⼀些⼥性⽤品应放在距离逆时针⼊⼝较远的地⽅或距收银⼝较远的地⽅。
⼉童⽤品要陈列在⼉童易见易动的地⽅,如有⼉童特别节⽇可按照情况调整位置,让刚刚进⼊便利店的⼉童对饰品及⾷品都感兴趣。
将⼤卖商品或有特⾊的商品陈列在显眼的地⽅。
陈列⾯积的⼤⼩按消费者购买⽐例分配,这是便利店商品陈列原则关键的⼀点。
2、分类陈列 便利店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占地⾯积⼜受限制,这就要分类陈列。
可按购买习惯、细分市场甚⾄商品⾊别、款式等划分,在陈列的同时要注意商品的丰富与特殊性,不能把所有的商品都陈列出来,应把适合本店消费层次、消费特点的商品、有代表性商品陈列出来。
3、创新先出陈列 商品在货架上陈列的创新先出是保持商品品质和提⾼商品周转率的重要控制⼿段,按出⼚的⽇期,将创新的商品摆放在外层,避免商品滞留过期。
专架、堆头的货物⾄少每周翻⼀次,把先出⼚的商品放在外边。
4、关联商品的陈列 顾客购物如忘记要购买的商品很少再回头选购,所以关联性商品应陈列在通道两侧或陈列在同⼀通道、同⼀⽅向、同⼀侧的不同组别的货架上,⽽不应陈列在同⼀组双⾯货架的两侧。
5、同类商品垂直陈列 横式陈列会让顾客在挑选商品的不同种类时感到不便,⽽垂直陈列会使同类商品平均享受到货架上各不同段位(上、中、下段)的销售利益。
这是便利店商品陈列原则很重要的⼀点。
6、主题陈列 主题陈列也称展⽰促销陈列。
借助便利店展⽰橱窗或卖场的特别展⽰区,运⽤各种艺术⼿段、宣传⼿段、各种陈列⽅式,配备适当的效果照明、⾊彩或声响,突出某⼀重点商品。
菜市场商品陈列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菜市场商品陈列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菜市场作为人们购买生鲜食材的重要场所,商品陈列和消费者购物行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菜市场商品陈列和消费者购物行为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中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一、商品陈列的心理学影响商品陈列是菜市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促进购买行为的重要手段。
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品种丰富度对购买欲望的影响菜市场中,品种丰富度往往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心理学上的“选择困难”理论认为,当消费者面临过多的选择时,他们会感到犹豫不决和焦虑,从而难以作出决策。
然而,对于菜市场而言,过多的品种选择反而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这会给人一种多样性的感觉,增加购买的欲望。
2. 视觉效果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商品的陈列方式和展示效果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理论指出,人们对新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受到最初的印象的影响。
因此,菜市场中的商品陈列应该注重视觉效果的营造,例如使用鲜艳的颜色、整齐的摆放等,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和购买欲望。
3. 售卖技巧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售卖技巧也是菜市场商品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销售员的影响,比如销售员的沟通方式、姿态和声音等。
销售员可以通过积极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升销售额。
二、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消费者购物行为在菜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其心理学特点进行分析:1. 决策过程的心理规律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会经历决策的阶段,心理学上的“认知决策理论”指出,决策是一个包含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复杂过程。
在菜市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进行决策,并受到心理上的欲望和偏好的影响。
2. 群体行为的心理效应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理论”指出,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社会规范和群体影响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菜市场中,当消费者看到其他人购买某个商品或者某个摊位人气较高时,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作出决策,这种心理上的群体效应可以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便利店陈列心理学

提及日本便利店;7-Eleven已成为标杆;业内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本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作为零售业的标杆店铺;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后;究竟蕴含了怎样的秘诀解读顾客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工作7-Eleven的缔造者铃木敏文认为;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可以只凭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做生意;但在物资过剩的消费型社会;想要做好生意;不仅要懂得经济学;还要了解心理学..一、价格心理学:“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所谓价格心理学;是指在价格设定方面;要从解读消费者心理入手..7-Eleven在打造热销品时;就会很巧妙的运用到价格心理学..通过陈列三种相似产品;利用价格区别;来打造“中间价格”产品;使其成为热销品..铃木敏文认为;较之“极端价格”;“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打个比方来说;同一个品牌的脱毛膏;店铺中陈列38元和88元两种价位;理所当然;38元的脱毛膏比88元脱毛膏销售的好;但当加入108元的脱毛膏时;88元的脱毛膏则成为了三种商品里最畅销的..在铃木敏文看来;当脱毛膏只有两种的时候;顾客并不能真正意识到88元脱毛膏质量上的优势;当顾客难以对品质进行比较的时候;自然会将价格作为衡量标准;认为38元脱毛膏价格便宜;品质看起来也不会太差..但当三种脱毛膏陈列在一起;顾客就可以通过价格、品质两方面来评估商品的价值了..二、数据背后的消费者心理7-Eleven在做数据分析时;也区别于常用的“ABC”分类法..在“ABC”分类法中;A级为“热销品”;C级为“滞销品”;然而;这种方法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如果X商品销量为100个;Y销量为50个;Z销量为30个;通过“ABC”分类法来看;X 商品应该是热销品..但是;倘若Z的库存只有30个;而且一天之内就售完;那么热销品应该是Z才对..所以;铃木先生认为并不能简单的按照ABC分类法分类;在市场营销中;必须要读懂数字背后蕴含的顾客心理和情感;在分析是否为热销品时;不仅要关注数量轴还要关注时间轴;从7-Eleven在的POS系统中;提取每个商品售完的具体时间;结合具体数字;这样才知道那种商品才是真正的热销品..支撑7-Eleven经营的“单品管理”7-Eleven的各门店无不是依据假设来下订单的;然后通过POS数据查看销售情况;来验证商品销售状况是否和假设一致..通过不断的假设和验证;随时掌握每种商品是热销还是滞销;从而提高订货的精确度;这就是7-Eleven的“单品管理”..“单品管理”概念是7-Eleven的主干;所有的系统都是为实现单品管理而存在..某家分店建立了某种假设;某个商品要引进多少量;总公司都要能应付..7-Eleven必须保证总公司能迅速的处理由分店传来的订货资讯;为此所需的材料掌握;有效的物流;以及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果分店是目前;则幕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实现单品管理的前提..可以说;“单品管理”象征着7-Eleven的总阀门;用来持续应对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在全日本超过一万家的分店里;执行“单品管理”的不仅有老板、店长;还有兼职人员;也是这种“单品管理”造就了7-ELeven的强盛..框架效应——表现形式不同;销量也不同所谓“框架效应”是指改变事物的表现形式和描述方式;或许就会改变人们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所遵循的框架;并导致不同结果的发生..研究发现;同样的促销活动;同样的服务;同样的商品;只要读懂顾客心理;改变表现形式;就能发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和购买欲..例如;7-Eleven经常会实施“百元均价饭团”活动;在打折的表现方式上;与其使用降价的形式;不如直接用“均价100元”更吸引顾客;同样一种绞肉;“80%瘦肉”和“20%脂肪”的描述虽然本质在完全相同;但实际购买时;顾客却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在“现金返还”活动中;虽然“现金返还”相当于变相打折;顾客需要去收银台付账;然后去专门服务的柜台返还现金;遇到人多时还得排队;这对于顾客来说比直接打折要麻烦的多;可是;“现金返还”却比打折更具有吸引力..优化货架的意义——越是精选;顾客在选择时越不会犹豫7-Eleven为了尽量有效的利用店里有限的空间;会在种类丰富的主力商品中选取最受欢迎的几款;贯彻货架优化战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营业额..优化货架为什么重要如果一件商品能够在货架上占据足够的空间;就能提高自身表现力;更有效的发挥其魅力..同时对于顾客来说;每件商品都能看得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一种可以热销的商品;经过优化后在货架上拜访十几二十个;就能够卖出10个以上;可如果不进行优化;只在货架上摆放三四个;就很容易因为不起眼而被消费者错过;变成滞销品..例如;在店内相距较远的地方设置两个货架;一个货架满满陈列着品种齐全的果酱;共24种;而另一个货架上则只陈列了精选出的6种果酱..结果表明;购买陈列6种果酱货架上的果酱的人数更多..在铃木看来;陈列24种果酱虽然也包含了潜在热销品;但由于实在太多;使顾客眼花缭乱;单件商品的表现力不足;绝大数顾客对麻烦的“选择题”敬而远之;而最终造成顾客流失..。
揭秘超市里隐藏的10大心理学定律-头条网

揭秘超市里隐藏的10大心理学定律-头条网1、容易拿到的也是顾客最想要的。
因此,超市的物品摆放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
并且,前者是超市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销量。
2、晕轮效应,以为先看到的商品便宜,其他商品也照样便宜。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
3、消费心理学认为,人总以为最里面的更好,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
所以,摆放牛奶、酸奶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鲜产品放在最下层。
4、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因此对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占有欲和购买欲容易被激发。
因此,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5、食物的香味会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调动与欲望相关的情感中枢,即使你不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食品的购买量。
现烤现卖以“味”诱人,也会调制咖啡或尝鲜方式,来吸引顾客。
其实,这是心理学上的“嗅觉营销”。
6、情感营销,小孩子对自己的事物有很强的专注力,而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一般也是尽量去满足。
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第一种就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玩具、食品等)展柜;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设“埋伏”。
7、心理暗示。
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
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洗发水的价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8、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
9、以“色”引人,灯光制造的“氛围营销”。
光线制造的氛围,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幻觉,分泌出一种积极的腺体,刺激人们去选择,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回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便利店的心理学

48■MOISTEN1927年,美国的南方公司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1946更名为7-Eleven,意思是该店的营业时间由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
1974年,伊藤洋华堂将其引入日本,并将营业时间变为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营业。
从此以后,这种二十四小时便利店风靡全球。
这些全天候营业的商店会比普通超市多出一笔额外开支,如照明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工资、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等,导致其实际盈利率往往低于普通超市。
那么,为什么这类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这就涉及心理学中的“路径依赖法则”。
“路径依赖法则”,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轻易走不出去。
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这种做法,便是对“路径依赖法则”的一种有效利用。
因为顾客在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去自己最熟悉的商店,而且一旦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就很少做出变更。
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改成二十四小时,那么,就会成为那些在晚上十点至早上六点购物的顾客的唯一选择。
而多次在这个时间段进入该便利店购物之后,顾客就会习惯这家店的陈列方式,习惯前往这家店的交通路线,最重要的是,习惯将这家店和“便利”联系在一起。
那么即使是在白天,他也会慢慢地习惯来这家店购物,这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人们开始把它广泛用于阐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性决策,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法则”的影响——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又将决定未来的选择。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
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份工作。
因为从事一份职业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路径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因此,更换路径的成本也就越大。
研究性学习——超市物品摆放与消费心理

超市物品摆放与消费心理——揭开超市货品摆放“潜规则”消费行为是人类行为的组成部分,从这一侧面去研究其规律和特点将会加深对人类整个行为规律的了解。
在现实生活中,无人不使用和消费食品、服装、住房、交通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体育设施,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是理论、思想。
在这里,充满着各种心理活动,尤其是有关需要、动机的形成、态度的发展和变化、信息的处理与决策以及人际间的交往等等。
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律,将充实和丰富人类一般行为的知识。
在安顺的各大超市,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同口味的酸奶捆绑在一起促销,甚至附带小勺、小盆等礼品,并且价格低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其买单;还有一些消费者明明只想买一瓶洗发水,但看到下面货架上的润手霜也很好,结果一并购买了。
是消费者冲动购物?其实原因并不那么简单。
我们通过走访发现,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几乎每个超市都精心策划货品摆放方式。
距离超市入口较近的货架很容易吸引顾客的目光,因此超市会把一些利润空间大,或日常不好卖、积压时间长,甚至是接近保质期的商品摆在那里。
我们在北郊的一家超市看到,很多商品摆放的位置都遵守以上“规则”。
比如,某品牌的冷冻水饺,冷柜里最上面要比最下面一袋的生产日期提早四天。
一些即将过保质期的商品被顾客拿到的几率就大。
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多数消费者都表示不知道超市还有这种“潜规则”。
超市在推崇消费者“自选”的同时,也会利用物品的“特殊”摆放方式来“引导”消费者购物,所以,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眼睛也是会“欺骗”自己的。
「不想受到注视,也不想被忽略」正是现在顾客的心理;「回音式」的问候方式较能适应这种心理,无论谁先开口问候客人,其他店员必须一起跟进。
有一家超市的冷藏柜原本是隔成七层,摆放杯型甜点及手工点心等食品。
当店方将货架从七层改为六层,业绩立即呈现成长。
减少一个陈列层,陈列空间虽然变少,但是业绩反上升。
消费者欲望无限大,所以一定要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超市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案例

超市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案例1.面子心理解读: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支付能力。
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种面子心理,找到市场,获取溢价,达成销售。
案例:脑白金当初利用了国人在送礼时的面子心理,在城市甚至是广大农村找到了市场;当年的TCL凭借在手机上镶嵌宝石,在高端手机市场也获取过一席之地,从而获取了溢价收益。
终端销售中,销售人员可以通过赞赏消费者的眼光独到,并且产品如何与消费者相配,让消费者感觉大有脸面,从而达成销售。
2.从众心理解读:消费者在很多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
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品牌选择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选择旅游景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线路等。
案例:来看一组主动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的案例:超市中,理货员在陈列产品时故意留有空位,给人以该产品畅销的印象;电脑卖场,店员常通过说某种价位和配置已卖出好多台,促使消费者尽快决策;推广铃声广告的时候,会常出现“最流行推荐”,最流行也就是目前最多人喜欢。
3.推崇权威解读: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
这样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畅销。
案例:明星代言、广告自不用说,IT行业中,软件公司在成功案例中,喜欢列举一些大的知名公司的应用;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先生曾说过,在自己汽车销售店中,曾经以某某车为某某国家领导人的座驾为卖点,从而让该车火爆销售。
所以,多去寻求所在行业或者专业领域里的权威领袖对自己企业及产品的正面评价和认可,可以大大帮助销售。
4.贪小便宜解读:“便宜”与“占便宜”不一样,价值5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
中国人常讲“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的物美价廉更多都是心理上的感觉而并非是真正的物美而价很廉。
案例:消费者不仅想占便宜,还希望“独占”,这就给商家有机可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利店陈列心理学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提及日本便利店,7-Eleven已成为标杆,业内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本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作为零售业的标杆店铺,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后,究竟蕴含了怎样的秘诀?解读顾客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工作7-Eleven的缔造者铃木敏文认为,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可以只凭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做生意,但在物资过剩的消费型社会,想要做好生意,不仅要懂得经济学,还要了解心理学。
一、价格心理学:“中间价格”更受欢迎所谓价格心理学,是指在价格设定方面,要从解读消费者心理入手。
7-Eleven在打造热销品时,就会很巧妙的运用到价格心理学。
通过陈列三种相似产品,利用价格区别,来打造“中间价格”产品,使其成为热销品。
铃木敏文认为,较之“极端价格”,“中间价格”更受欢迎。
打个比方来说,同一个品牌的脱毛膏,店铺中陈列38元和88元两种价位,理所当然,38元的脱毛膏比88元脱毛膏销售的好,但当加入108元的脱毛膏时,88元的脱毛膏则成为了三种商品里最畅销的。
在铃木敏文看来,当脱毛膏只有两种的时候,顾客并不能真正意识到88元脱毛膏质量上的优势,当顾客难以对品质进行比较的时候,自然会将价格作为衡量标准,认为38元脱毛膏价格便宜,品质看起来也不会太差。
但当三种脱毛膏陈列在一起,顾客就可以通过价格、品质两方面来评估商品的价值了。
二、数据背后的消费者心理7-Eleven在做数据分析时,也区别于常用的“ABC”分类法。
在“ABC”分类法中,A级为“热销品”,C级为“滞销品”,然而,这种方法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如果X商品销量为100个,Y销量为50个,Z销量为30个,通过“ABC”分类法来看,X商品应该是热销品。
但是,倘若Z的库存只有30个,而且一天之内就售完,那么热销品应该是Z才对。
所以,铃木先生认为并不能简单的按照ABC分类法分类,在市场营销中,必须要读懂数字背后蕴含的顾客心理和情感,在分析是否为热销品时,不仅要关注数量轴还要关注时间轴,从7-Eleven在的POS 系统中,提取每个商品售完的具体时间,结合具体数字,这样才知道那种商品才是真正的热销品。
支撑7-Eleven经营的“单品管理”7-Eleven的各门店无不是依据假设来下订单
的,然后通过POS数据查看销售情况,来验证商品销售状况是否和假设一致。
通过不断的假设和验证,随时掌握每种商品是热销还是滞销,从而提高订货的精确度,这就是7-Eleven的“单品管理”。
“单品管理”概念是7-Eleven的主干,所有的系统都是为实现单品管理而存在。
某家分店建立了某种假设,某个商品要引进多少量,总公司都要能应付。
7-Eleven必须保证总公司能迅速的处理由分店传来的订货资讯,为此所需的材料掌握,有效的物流,以及不断的推陈出新。
如果分店是目前,则幕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实现单品管理的前提。
可以说,“单品管理”象征着7-Eleven的总阀门,用来持续应对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
在全日本超过一万家的分店里,执行“单品管理”的不仅有老板、店长,还有兼职人员,也是这种“单品管理”造就了7-ELeven的强盛。
框架效应——表现形式不同,销量也不同所谓“框架效应”是指改变事物的表现形式和描述方式,或许就会改变人们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所遵循的框架,并导致不同结果的发生。
研究发现,同样的促销活动,同样的服务,同样的商品,只要读懂顾客心理,改变表现形式,就能发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和购买欲。
例如,7-Eleven经常会实施“百元均价饭团”活动,在打折的表现方式上,与其使用降价的形式,不如直接用“均价100元”更吸引顾客;同样一种绞肉,“80%瘦肉”和“20%脂肪”的描述虽然本质在完全相同,但实际购买时,顾客却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在“现金返还”活动中,虽然“现金返还”相当于变相打折,顾客需要去收银台付账,然后去专门服务的柜台返还现金,遇到人多时还得排队,这对于顾客来说比直接打折要麻烦的多,可是,“现金返还”却比打折更具有吸引力。
优化货架的意义——越是精选,顾客在选择时越不会犹豫7-Eleven为了尽量有效的利用店里有限的空间,会在种类丰富的主力商品中选取最受欢迎的几款,贯彻货架优化战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营业额。
优化货架为什么重要?如果一件商品能够在货架上占据足够的空间,就能提高自身表现力,更有效的发挥其魅力。
同时对于顾客来说,每件商品都能看得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一种可以热销的商品,经过优化后在货架上拜访十几二十个,就能够卖出10
个以上,可如果不进行优化,只在货架上摆放三四个,就很容易因为不起眼而被消费者错过,变成滞销品。
例如,在店内相距较远的地方设置两个货架,一个货架满满陈列着品种齐全的果酱,共24种,而另一个货架上则只陈列了精选出的6种果酱。
结果表明,购买陈列6种果酱货架上的果酱的人数更多。
在铃木看来,陈列24种果酱虽然也包含了潜在热销品,但由于实在太多,使顾客眼花缭乱,单件商品的表现力不足,绝大数顾客对麻烦的“选择题”敬而远之,而最终造成顾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