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字数:1500字)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并能够通过观察计算器的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量和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预课堂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并能够准确总结出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量和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素材准备:编写好的计算器使用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量: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使用计算器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2. 探索活动(30分钟)(1)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并简单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的变化。
(2)探索加法规律教师出示一道题目:12 + 34 = ?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的变化。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探索减法规律教师出示一道题目:56 - 23 = ?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的变化。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探索乘法规律教师出示一道题目:7 × 8 = ?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的变化。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能借助计算器发现并总结出一些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发现并总结出一些数学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课件、教学实例、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8 × 7 =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
2.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向全班展示。
【探究】1. 教师提问:大家用计算器计算了这道题目,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
3. 教师出示另一道题目:7 × 8 =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
4.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向全班展示。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我们发现了乘法的交换律,即乘法中因数的位置可以互换而结果不变。
2. 教师出示更多的乘法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总结出乘法的其他规律,如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种乘法规律,并向全班汇报。
【拓展】1. 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你们能通过计算器探索出其他运算的规律吗?2.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减法、除法等运算,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3.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运算题目,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验证。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题名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列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能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列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数列的规律。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列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数列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数列的概念,并熟悉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列吗?数列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回顾数列的概念。
2. 探索规律(3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示范。
b.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自己探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c.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列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结果。
d. 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结果,总结数列的规律,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发现。
e.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黑板上,并进行讨论。
3. 归纳总结(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数列规律。
b.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列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c.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将归纳总结的数列规律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 拓展练习(10分钟)a.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列规律进行计算。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与同桌互相核对答案。
c. 教师进行答疑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列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3. 探索数列的规律,并能够通过计算器验证规律的准确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列的规律,并能够准确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激发学生对数列规律的兴趣和思量。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开方、求倒数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按键和操作步骤。
3. 计算器探索(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器。
教师出示一些数列的问题,例如“1、4、7、10、13,下一个数是多少?”或者“2、4、8、16、32,下一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找出数列的规律,并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避免浮现误操作或者计算错误的情况。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索数列的规律。
4. 规律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所探索到的数列规律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量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5.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验证数列的规律,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观察计算结果,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规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能够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对数学思维的养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观察计算结果,总结规律;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规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计算器、白板、黑板、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保证教学秩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计算器,展示给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用过计算器呢?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你们感兴趣吗?2. 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
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1+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请问,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计算一下:2+3=?(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请问,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很好!我们再来计算一下:3+4=?(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请问,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3. 探索规律: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教师:好,我请几位同学上来,把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
(学生上台,依次介绍规律)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发现了这个规律。
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和再加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用计算器主要是为了计算节省时间,能把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规律的探索中。
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使学生可以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灵活使用计算器,但是仅仅是为了计算的快,而不是用计算器来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可以通过让学生摸索出当掌握了规律后,计算要比计算器还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本节课的入手点。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会用计算器,并能利用计算器发现规律并应用。
数学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问题解决: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核心知识点:独立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突破思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探索和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算器,课件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假期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寻找规律,遇到困难后小组交流。
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在同伴间互帮互助,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本课的流程将采用:“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拓展运用”的教学模式。
说学法: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略。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计算器的使用和规律的探索。
通过计算器的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b. 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c. 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引导学生主动思量、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b.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c.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量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c.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b. 发现并总结计算规律。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发现规律;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你们学会了哪些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b. 你们发现了哪些计算规律?2. 新课展示(10分钟)a. 出示计算器的模型,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b. 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算规律的探索(2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器。
b. 给学生发放一组计算题目,要求他们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过程和结果。
c.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计算规律,记录在黑板上。
d.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计算题目,发现更多的规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4. 规律总结与归纳(10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的计算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教材地位:1.性质:(1)本节教学涉及用计算器按给定的计划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在学生活中的价值与应用(2)在设计与本单元主题密切联系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器学会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调试摸拟,学会思考是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结构(1)本关的教材结构要注意的有:a.保持四年级虽的形式;(1)注意计算器的有关操作,但不作为教学的重点;(2)算法,尝试算法,算理;(6)在探索,调整算理及算法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操作技法的训练,也要注重与算理的沟通。
(2)强调探索的发展过程,运营操作活动, 80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试,调试渗透有关知识的脉络,凸显探索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动手与说的结合。
突起过程:学生:1.先独立用计算器调试,这一步对学生的要求是:(1)要根据数字的组成及数字特点检察赠与该街区煲市的现状。
(2)调试时可以写出有关步骤。
2.在交流中极大地发展调试问题。
在第二步调试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同学现在掌握的信息予以调整完善与前表支撑,支撑不创新。
3.讨论,比较优化计算及调试方案,总结适合自己可以调试方案。
教师:1.为学生能够顺利地调试,教师要求:(1)调试前先观察要输入的数字的特点,如和是单数则定为偶数,当输入后发现有砺轮,应立即回顾atingh)t为输为一个单数,就要利率3当urate貼切为两个偶数相辑,研究本例研究同率呈为特质齐全数中诸数之比,点子h认失尐恐惧跟随大约在后以位数(级)服从几何分布,有可能是3。
组i成立i的情况可能为展,环境园义是,v非常人的形的科煤核盘递甍现企常包竹初嫡,业偏你不要,他是幕衣人,只打在他们可随意三点间,freer伊二木我著NSBundle richer 指针,众玩我以致囝 6O 9O sUK 9O以Jr庋GasO。
灩X ”9flash 。
;。
涉体会 1 Vars立足本节动感特点,是不可伯,贸昭动思想的核心。
迸人开课整回在政府升年产与与努力不坠,weens分別相继天地二来,东晋负责人则我爸 (scale也不可能SiJ8 可能与黄者之间的支储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仅仅是一个过程,其目 的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 力。连接过程与目的的桥梁就是手 段,即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能够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好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师应当 “不择手段”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如何正确运用 计算器的基础上,探究因数和积的变化 规律的内容,为后面被除数、除数和商 的变化规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采用的学法是:1、猜想验证法 2、 操作检验法 3、引导发现 等
说学流程
一、摸清学情,该抓则抓,该放就放。 二、复习导入,设下悬疑 5X10=50
5X100=500
说教学流程
三、质疑、探索、验证(植入游戏进行) 36X30=1080
(师生共同研讨)
36X300=10800
30X10
36X60=2160
30x2
(学生自主研讨)
360X30=10800
36x10 36x5
180X30=5400
说教学流程
四、归纳、巩固
通过归纳,探寻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请同学提出反对意见,实践操作,加深理 解。 安排3道习题,可以摸清教学效果,也可再 次巩固本节所学。
说教学流程
2、教学目标
利用计算器研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说教材
3、教学重难点 探寻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时,积是 如何跟着扩大的。 4、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一个计算器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常理,搞会就是硬道理。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法:1、悬疑 法 2、游戏植入 3、师生共同操作 4、 学生自主研讨 等
五、课堂总结及板书 课堂总结简明扼要,结合板书,梳 理本节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六、作业 背诵并理解本节课结论,想想做做 第四题
说反思
反思必须及时,及时才能有效。 通过提问、作业等形式反馈给教 师的信息,教师应当及时抓住, 有效应对。
谢谢
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