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行为概述

合集下载

白蚁的行为和生态学研究

白蚁的行为和生态学研究

白蚁的行为和生态学研究白蚁,又称白蚁科(Isoptera),是一种昆虫,通常被认为是木材和纤维材料的害虫。

在很多地区,白蚁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一种威胁,因为它们可以破坏木材结构并且攻击农作物。

但是,除了这些负面影响之外,白蚁的生态学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白蚁的一些基本生态学特点。

白蚁通常生活在一个社群里,其结构可以相当复杂并且包含大量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严格的分工。

不同的白蚁个体在社群中拥有不同的任务,如繁殖、养育、寻找食物等等。

此外,白蚁对其宿主(如木材)的需求也非常高,因为它们需要从这个宿主中获取食物、水分以及居住地。

在生态学研究中,白蚁的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由于白蚁社群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会跟踪和记录白蚁个体在社群中的行为。

例如,他们通常会关注白蚁个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喂食的行为以及白蚁攻击宿主的方式等。

通过这些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白蚁社群的行为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方式。

除了研究白蚁的社群行为之外,生态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白蚁对宿主的影响,可以研究宿主和白蚁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等。

此外,生态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蚁群落的地理分布以及它们对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

当然,生态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控制白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显然,白蚁的攻击对我们的房屋、农作物以及其他木材和纤维产品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控制它们。

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蚁的生态特征,从而更好地控制它们。

总的来说,白蚁的行为和生态学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白蚁个体之间的行为、白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控制白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管理和保护白蚁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蚁防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白蚁防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白蚁防治知识点总结大全白蚁的生活习性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通常生活在一个大型群体中。

它们分为工蚁、士兵蚁和雌雄蚁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工蚁主要负责寻找食物和建造巢穴,士兵蚁负责保卫群体,雌雄蚁则负责繁殖后代。

白蚁的巢穴通常是由唾液和粪便混合而成的特殊物质建造而成,具有非常坚固的结构。

白蚁通常以木材和植物纤维为食,它们通过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来获取能量。

白蚁的消化系统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这些难以消化的物质。

由于白蚁对木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它们经常会造成建筑结构的损坏。

白蚁的危害白蚁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木材害虫之一,它们对人类的建筑和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在建筑结构上,白蚁会不停地啃食木材,导致木材逐渐被破坏,甚至崩塌。

而在农田中,白蚁会啃食作物的根部和地下茎,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白蚁的破坏力很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因此白蚁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及时的防治。

如果长期被忽视,白蚁的危害将会给人类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白蚁防治的方法和技术白蚁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和技术。

1. 预防预防是白蚁防治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建筑结构的干燥和通风,因为白蚁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是要注意木材处理,对于新建的建筑结构,可以采用防腐处理的木材,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可以采用防蚁漆进行防治。

另外,定期检查建筑结构,及时发现并处理白蚁。

2. 监测监测是白蚁防治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白蚁诱捕器和地下监测系统。

白蚁诱捕器通常使用含有诱引剂的物质吸引白蚁,并将其困在其中。

地下监测系统则是在地下安装一些专门的传感器和探测器,用来监测白蚁的活动情况。

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白蚁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3. 治理一旦发现白蚁的存在,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方法,通常使用残杀剂或诱杀剂对白蚁进行灭杀。

白蚁防治工作通知

白蚁防治工作通知

白蚁防治工作通知尊敬的各位居民:大家好!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白蚁活动逐渐频繁。

白蚁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可能会对我们的房屋建筑、家具、衣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环境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白蚁危害,现将白蚁防治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白蚁的危害及特征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通常以木材、纤维素为食。

它们在建筑物内部筑巢,侵蚀木质结构,如地板、梁柱、门窗框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房屋结构受损,甚至倒塌。

此外,白蚁还会破坏书籍、衣物等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损失。

白蚁的活动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

它们通常在夜间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常见的迹象包括木材表面出现细小的孔洞、木屑堆积、墙壁出现蚁路等。

如果您发现家中有上述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防治措施1、保持室内干燥通风白蚁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是预防白蚁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查房屋的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在潮湿的季节,可以使用除湿机降低室内湿度。

2、清理杂物及时清理室内的杂物,尤其是木材、纸张等容易被白蚁侵蚀的物品。

保持室内整洁,减少白蚁的藏身之处。

3、检查和维护房屋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特别是木质结构部分。

查看是否有白蚁侵蚀的迹象,如孔洞、蚁路等。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如更换受损的木材、封堵缝隙等。

4、化学防治如果白蚁危害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请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建议聘请专业的白蚁防治公司进行处理。

三、白蚁防治工作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宣传教育我们将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宣传单页等多种方式,向大家宣传白蚁防治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大家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定期巡查我们将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社区内的房屋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白蚁危害问题。

对于发现白蚁危害的房屋,将通知业主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和指导。

3、集中防治根据白蚁的活动规律和危害情况,我们将适时组织集中防治行动,对社区内的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据统计,90%以上的白蚁种类对人类不构成危害,这些种类大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山林、草地,那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白蚁的生活习性,希望能帮到你。

白蚁的生活习性1、群栖性:白蚁是一种营巢穴生活的昆虫,不论何种白蚁,都营建巢穴群体把巢当作大本营,但由于白蚁种类不同,蚁巢结构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庞大的蚁巢,穿掘隧道虽然纵横密布,但均连接若干主道通往主巢,构成一个整体,蚁群中的蚁王、蚁后长住在王宫,有翅繁殖蚁的性器官没有成熟,如果不是受惊,是不会远离巢心的,工蚁、兵蚁有专门职能,要频繁外出,不是去而不返,在外活动期间,最长一般为四至七天时间,内部联系十分密切,看上去犹如一个体整体。

2、趋暗性:白蚁畏光趋向于阴暗,过的是隐蔽生活,外出采食吸水,在地下或者木材内部穿掘隧道,即使离开物体然后到另一处取食点,也要事先筑好泥管式或泥被式的通道,与外部光亮隔绝。

3、趋湿性:白蚁的生活对水的要求极关重要,如果离开了水是活不下去的,黑翅土白蚁本身含水量79%。

4、整洁性:白蚁有一种整洁特性,个体间相遇时互相清洁,我舐你,你舐我,不仅互相舐吮,而且又互相喂食,彼此还吞食同类的尸体,及时搬走粪便和脱皮等排泄物。

5、趋温性:白蚁和其他昆虫一样,也是变温动物,喜温性昆虫,气温的高低是影响白蚁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种类的白蚁对温度要求也有显著差别,如北方能生活的种类黑胸散白蚁在北方各省可以适应低温。

6、敏感性:白蚁的活动,对外界干扰反应十分敏感。

7、嗜好性:白蚁食谱中,纤维素占很大的比重。

8、分群性:白蚁的传播主要靠羽化分群,黑翅土白蚁幼年巢发展到成年巢,必须经过五年以上的发展过程,才能形成成熟巢,出现有翅成虫分化现象。

白蚁的有利贡献虽然白蚁危害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山林果园、车辆船只等,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

但也有有利一面,白蚁及共生的鸡土从菌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又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不仅可食用,还能治疗一些人类疾病。

白蚁的防治与灭杀方法

白蚁的防治与灭杀方法

白蚁的防治与灭杀方法一:白蚁简介:白蚁体软弱而扁,白色、淡黄色、赤褐色或黑褐色均有,各种不同种类体色不一样。

有长翅、短翅和无翅型。

有翅的为繁殖蚁,每年4-7月份飞出配对繁殖,白蚁的翅经短时间飞行后,能自基部特有的横缝脱落。

脱翅后就近选择泥土或木质家具筑巢,繁殖速度较快,成年蚁后每天可繁殖约10000只幼蚁,蚁后寿命较长可达30年。

白蚁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生活史复杂。

白蚁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三个类别。

一是木栖性白蚁:群体大小不一,在木质建筑物,如木制门窗、木制地板、木制屋、铁道枕木、木制桥梁、枯树等的啮空部分建巢,取食木质纤维,为木材制品的大害虫。

木材被蛀变空,建筑物容易倒塌。

铁路枕木被蛀,影响使用寿命,对交通安全威胁极大。

二是土栖白蚁:在地面下土中筑巢,或巢高出地面成塔状,称为蚁冢。

土栖性白蚁以树木、树叶和菌类等为食。

三是:土木两栖,此类白蚁是家庭白蚁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

可以筑巢于土壤或砖墙空隙中,也可筑巢于木材或活树的树根和树干中;或者兼而有之,即一个巢群的白蚁,一部分在地下土中,一部分在木材中。

栖息场所和取食场所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但较为接近。

这类白蚁巢群复杂,巢穴结构固定,个体数量多,从数千只到数十万只不等。

(目前我省出现的主要是散白蚁,家白蚁,台湾乳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二:白蚁的危害:白蚁不但对农作物树木危害巨大还可造成房屋倒塌、堤坝溃决、船沉桥断、林木枯萎、文物毁灭,家居装潢,直接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由于它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所造成的重要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逐步引起了人们所重视。

但由于白蚁的危害特点在于“隐蔽”,因此,人们一旦发现白蚁就已经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白蚁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人们对白蚁危害认识不够,现在江南大多数城镇家居生活都受到白蚁影响。

白蚁对砖木建筑物危害巨大,特别是一楼和房顶(南方有土白蚁不上墙之说,白蚁多在一楼出现,高层很少出现)轻者家具被毁,重者房倒屋塌!据统计杭州未做白蚁防治的小区一楼家具受到白蚁危害的可达30%(楼层越高出现白蚁几率越低)。

白蚁的危害及防治

白蚁的危害及防治

白蚁的危害及防治一、白蚁特性1、繁殖快:生活中常见白蚁在分群移殖脱翅入土后在一个月时间内能繁殖后代,在半年内就能造成大面积危害,如不及时-灭-治会形成倍增式恶性循环。

2、隐蔽性强:白蚁在室内、室外危害时,一般通过修筑蚁道,泥被和泥线到某处进行危害,繁殖蚁群多在地下、墙体内部、树干表面有泥被覆盖,因为白蚁有趋光、畏光的特点,被它危害过的部位表面看似完好无损,但轻轻一碰就破裂,取食点不易发现。

3、广泛性:白蚁以还纤维素物质品作为主要食源,还可蛀食一些非纤维素类物质晶,以达到其取食的目的。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可能遭受白蚁的危-害。

二、白蚁的危害1、对农作物的危-害:一般来说,白蚁对我国农作物还不是重要的害虫。

但是对经济作物甘蔗来说危-害还是较为严重的。

2、对树木的危害:危-害树木的白蚁种类很多,其主要种类有:新白。

3、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白蚁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特别是对砖木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破坏尤为严重。

由于其隐藏在木结构内部,破坏或损坏其承重点,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4、对江河堤坝的危-害:其种类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和家白蚁属种类的白蚁群体,它们在堤坝内,密集营巢,迅速繁殖,苗-圃-星罗-棋-布(除家白蚁外),蚁道四通八达,有些蚁道甚至穿通堤坝的内外坡,当汛期水位升高时,常常出现管漏险情,更烈者则酿成塌堤垮坝。

5、白蚁能腐蚀白-银。

白蚁分泌出一种高浓度的蚁酸,与白-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蚁酸银,这是一种黑色粉末,会被白蚁吃下去。

三、蚁患查询1、看:查看房屋木构件有无白蚁蛀蚀痕迹,看木构件或墙面有无块状、带状的泥土,查看园林树木的树干上是否出现大片和线状的泥土。

仔细观察蚁路、分飞孔、透气孔,若蚁路新鲜潮湿、黏度强,分飞孔、透气孔完整则说明仍有白蚁活动,反之则说明白蚁已放弃巢穴。

2、听:对怀疑部位(木构件)进行敲击,若发出空洞声则可能有白蚁活动。

3、探:试探地板是否有弹性、是否有下降现象,若是则可能有白蚁危害。

白蚁身上的哲理

白蚁身上的哲理

白蚁身上的哲理
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有着一些可以被视为哲理的特点和行为:
1. 坚韧不拔:白蚁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闻名。

它们能够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不断努力寻找食物和建筑巢穴,展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2. 合作与团结:白蚁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性而闻名。

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复杂的巢穴系统。

这展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协同努力可以实现更大目标。

3. 谦虚与奉献:白蚁并不追求个人的名利或地位,它们为整个群体的利益而奉献自己。

这提醒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就,并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4. 建设与创造:白蚁以其建筑能力而闻名。

它们通过咀嚼木材并用口器和粪便建造巢穴,展示了建设与创造的力量。

这提醒我们要有创造性思维,通过努力和智慧来建设美好的未来。

5. 适应与持久:白蚁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生存,并且能够适应变化。

它们展示了适应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品质,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些是白蚁身上可以被视为哲理的一些特点和行为。

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得一些启示,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白蚁社会行为的模型模拟

白蚁社会行为的模型模拟

白蚁社会行为的模型模拟白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昆虫,它们生活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每个个体都具备独特的角色和职责。

这种社会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它们却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从这些小小的生物体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构建社会系统的方法。

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模拟方法来研究白蚁社会行为。

1. 白蚁社会行为的特点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庞大的蚁巢中,每个个体都具备独特的角色和职责。

它们以个体为单位,组成一个大型的社会集体。

这些个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士兵、工蚁、王后、幼蚁等。

每个类型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职责,这些职责通常与生殖、防御、食物搜集等方面有关。

另外,白蚁之间的通讯非常复杂,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比如振动、化学物质等。

这种通讯方式可以帮助它们协同行动,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由于白蚁社会行为的复杂性,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研究它们。

因此,模拟方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研究这些社会集体的运作方式。

2. 模型概述为了模拟白蚁社会行为,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基于个体行为的模型。

这个模型将每个个体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它们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

这些规则可以反映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模式。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模拟白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那么我们可以为每个个体设定一些行为规则,比如:- 如果周围有食物的信息,那么它们应该前往该位置。

- 如果该位置已经有足够的工蚁在搜集食物,那么其他个体应该待在原地等待。

- 如果周围没有食物的信息,那么它们需要继续探索周围的区域。

通过模拟这些行为规则,我们可以逐步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模型,来模拟白蚁的社会行为。

这个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 如何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 如何协调个体行动,以实现更高效的食物搜集。

- 如何对外部威胁做出反应,进行有效的防御。

3. 模型的实现为了实现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现有的模拟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构建出一个基于个体行为的模型,并进行模拟和可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蚁的行为概述作者:何利文赵秦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3期摘要白蚁由于生活隐蔽其行踪不易被发现,其生活习性与行为更不易为人们所了解。

在综述了白蚁繁殖、建筑、取食、防卫及向光性等行为后,提出了利用白蚁的一些行为特征进行合理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白蚁;行为;交哺;向光性中图分类号 S4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66-03Summary on Termite BehaviorsHE Li-wen ZHAO Qin(Nanjing Institute of Termite Control in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Jiangsu 210004)Abstract The termite is not easy to be found because of its hidden lives,and its habit and behavior are even more not easy to be understood. The behaviors of termite about reproduction,building,feeding,defense and phototropism were summarized. Some behavior of termite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them reasonably.Key words termite;behavior;trophallaxis;phototropism白蚁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生物,距今生活有1亿3千多年的历史,其与蟑螂、螳螂等共同来自于3亿年前的同一祖先。

白蚁像蚂蚁、蜜蜂一样,是一种社会性的昆虫。

白蚁大多生活在隐蔽环境中。

白蚁的寿命一般比较短,一般兵蚁与工蚁能活0.5~5.0年,而蚁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却能活50年。

白蚁群体一般都有蚁王、蚁后、兵蚁与工蚁等品级,但各品级之间的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

目前世界上白蚁的种类有4 000多种(已知的2 600多种),但其中对结构、农作物能产生严重危害的只有10%左右。

长久以来,白蚁作为一种害虫被人们所熟悉。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为白蚁危害所遭受的损失达100亿美元。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控制白蚁的危害,可从白蚁的生活习性及行为方面进行了解。

1 白蚁的成长、繁殖行为有翅成虫通过分飞、配对、追逐、交尾后找一合适的地方进行产卵、护卵、孵化及后来的蜕皮成长、分飞,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历程。

黄为良等[1]对家白蚁和黑翅土白蚁初建群体的培养观察,发现2种白蚁的产卵、孵化和蜕皮行为基本类似。

2种白蚁的卵虽能自行孵化,但时间长,且很快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需靠亲蚁或工蚁的辅助才能正常孵出幼蚁并成活。

幼蚁蜕皮自头部开始,逐渐向胸腹部扩展,然后将旧皮推向腹面和腹部末端。

在蜕皮过程中,低龄幼蚁需靠亲蚁或工蚁的辅助,而高龄幼蚁虽能自蜕,但到后期仍要在工蚁的辅助下才能将旧皮脱落。

彭晓涛等[2]采用室内多对脱翅成虫群养的方法对黑胸散白蚁群体产卵及孵化行为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多对脱翅成虫群养,黑胸散白蚁表现出群居行为,会共同产卵、护卵。

群体产卵成功率随原始脱翅成虫配对数量的增加而升高。

在白蚁的群体社会里,分飞之后的配对一般都是一夫一妻制。

1个成熟巢体蚁后大约每3 s 产生1个卵,24 h就可以产生约3万个卵。

随着时间的推移,蚁后的产卵能力逐渐降低,这时为了保持蚁群的发展,次生蚁后就会与原始蚁王交配产卵来补充原始蚁后产卵能力的不足。

此种次生蚁后不是由原始蚁王蚁后交配产生的,而是原始蚁后为了阻止蚁王的乱伦现象,通过孤雌生殖(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的一些雌性白蚁(次生蚁后)。

蚁王与这些次生蚁后交配后产生的兵蚁、工蚁等仍有1/2原始蚁后的基因,这使得整个群体的稳定性得到维护[3]。

有些白蚁群中会出现一妻多夫或多妻多夫的情况,即蚁群在初建时就有多个原始蚁王蚁后存在。

这就导致交配的优先选择问题。

Hartke等[4]研究发现这种交配选择与一定数量的繁殖性状有关,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优胜劣汰模式。

但这种多个蚁王、蚁后的存在会弱化白蚁对异类(其他白蚁群体或者蚂蚁等)的攻击性[5]。

另外,白蚁通过雌雄配对生殖外,还可以通过雌雌配对进行生殖。

邢边喜等[6]通过对尖唇散白蚁的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雌雌配对进行生殖,但在发育模式上与雌雄配对有显著的区别:与雌雄配对相比,配对组的成活率比较低,且子代数目也比较少。

2 建筑行为2.1 蚁巢的构建白蚁蚁巢的类型大致有木栖性巢、土栖性巢、土木两栖性巢和寄主巢这几类。

木栖白蚁的巢比较简单,只是在木材中钻蛀的一些孔道而已。

寄主巢只是在别的蚁巢中隔出几室供自己用而已[7]。

白蚁配对成功后,喜欢找隐蔽的地方营钻,形成所谓的初始蚁巢,第2天就把洞口封闭,在洞内活动、取食、排泄。

7个月时,洞口封闭率仍在89%。

原始繁殖蚁形成群体后把排泄物推出洞外[8]。

成熟的土栖性巢或土木两栖性巢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有“王宫”主巢和副巢之分,巢体比较庞大。

据2007年大英百科全书在线图书馆一则报道称一垄白蚁蚁丘高达9m[9]。

白蚁蚁巢的构造犹如一个精心设计的调温系统,通过白蚁自身的同化作用及白蚁培育的菌圃可保巢体中心位置常年温差变化不超过4 ℃[10]。

更为有趣的是,有一种白蚁,其构筑蚁巢其顶如罗盘都指定着一个方向。

楔状丘长轴与面向南北这一特性成就其“罗盘白蚁”的名称。

这些蚁巢大都由泥土、咀嚼后的碎木屑、草料、树叶、粪便甚至尸体连同唾液一起共筑而成的,而且这种结构很结实,一般的天敌(如食蚁兽)都不容易破坏。

2.2 蚁道的修筑白蚁一般通过修筑泥路、构建隧道等形式接近、进入被害物体。

有趣的是,其开挖隧道是有一定的方向与原则,各白蚁在其中的分工也明显不同。

在白蚁的筑道行为中,个体较大的白蚁多筑少而长的隧道,而个体较小的白蚁多筑短和分支的隧道。

大白蚁主宰着挖掘和分岔率[11]。

主要隧道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因为这关系着白蚁的运输效率。

白蚁通过限制主要隧道的数量来提高运输效率[12]。

有一现象就是,它们在挖主隧道时会绕过那些已被放置的死去的白蚁的地点。

另外,在隧道的转角处,白蚁常用隧道顶端的土壤颗粒填补一个弯曲的角落。

这种拐角处的填圆行为在白蚁的运输效率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3]。

当然,外界环境条件也影响着白蚁的隧道行为。

白蚁的隧道行为与有无食物的存在没有多大关系。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在土壤的基底不同或者表面不规则的时候会影响蚁道的方向与宽窄[14-16]。

3 取食行为3.1 取食方法在白蚁的王国里,工蚁在取食活动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寻找、取食、喂养都得靠工蚁去完成。

幼蚁、兵蚁、蚁王蚁后和其他在巢内工作的工蚁都得由外出觅食的工蚁去喂食进餐,这就是所谓的“交哺现象”,即取食的工蚁,先将食物吞入体内,然后将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液体从口中吐出或从肠管末端排出,喂给其他白蚁的过程。

大龄工蚁承担着群体中的主要营养食物的供应,兵蚁在家白蚁群体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享受着营养物质优先供应的特殊权利[17]。

白蚁由于其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状态下,导致其眼睛完全退化,其行走主要依靠其信息素和触角等辅助来完成。

白蚁采食过程中食物定向和食物品质信息的传达主要依靠腹板腺分泌的踪迹信息素[18]来判别。

3.2 取食偏好白蚁的取食对木材的质地也有所偏好。

Arango等[19]研究发现,拿热带地区的硬木来喂养白蚁,其食木量与密度成反比,当拿当地的软木来进行喂养时,则食木量与密度稍成正比,表明白蚁较喜食中密度的木材。

而Adam等[20]研究发现白蚁更偏重于草料食物。

在各因素(位置、浓度、硬度、化学成分与氮含量)中,食物的硬度与浓度对其择食有一些影响,化学成分似乎影响最弱。

但化学成分的改变会影响白蚁的身体状况。

Brent等[21]发现提高白蚁进食氮的含量(增加0.05%尿酸的办法)能够减轻白蚁的重量。

这是因为食物增加氮含量就会减少了白蚁的食木量,这样就减少了内脏的食物消化量。

同时多余的氮还会刺激若蚁排出更多的尿酸,从而更减少体重的积累。

鲍里斯[22]通过对8种树木(樟树、白玉兰、栓皮栎、秃瓣杜英、杨树、枫香、女贞、法国梧桐)的木材制成的饵剂用来研究黑翅土白蚁的取食偏好,发现木块的消耗率与木材的密度呈负相关,浸提处理木粉的消耗率与葡萄糖的浓度呈正相关,纤维素与其他测试成分没有直接的影响。

黑翅土白蚁喜欢取食硬度适中化学保护低的木材(白玉兰)。

同基饵消耗率和纤维素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蚁巢的特性也能反应出白蚁的取食偏好。

Amelung 等[23]发现白蚁巢的密度及木质素含量特征会暗示白蚁的食物来源。

3.3 取食种类危害的白蚁几乎能蛀蚀所有的纤维素物体,如木柱、横梁、家俱、书、电缆和粮食等含纤维的物品。

某些白蚁会取食真菌。

在极度饥饿或某些特殊情况下白蚁会取食一些蚁卵、幼蚁蜕皮、幼蚁甚至白蚁尸体。

3.4 取食时间与地点鲍里斯[22]在研究的年份中发现白蚁整年都有取食,且白蚁的觅食活动与气温(平均最高值和平均最低值)成正相关关系。

白蚁一般24 h从不间断进食。

白蚁对进食的地点没有特别的喜好,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对其进食选择没有明显影响[24]。

4 防护行为在自然界中,白蚁有多种防护方式来防御入侵者。

首先,构筑坚固的蚁巢是白蚁防止入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次,白蚁的对抗行为也很重要。

当遭受外敌入侵的时候,白蚁通过拍打基质的方式来进行警示,这种行为也表现在对病原体的入侵上,然后作出对抗或者躲避行动[25]。

一群体白蚁遭受另一群体白蚁或者蚂蚁入侵的时候,其各成员之间的协作非常有层次。

首先是兵蚁表现出最有力的防御行为,其次为工蚁,最后是繁殖蚁。

有趣的是兵蚁与繁殖蚁的攻击水平是独立的,具有可塑性,他依赖于别的品级的出现情况而定。

如工蚁与兵蚁共同作战时其战斗水平比较低下,当与繁殖蚁一起战斗时其战斗水平很高。

这种可塑性社会行为,可能有利于被入侵时灵活和迅速的防御[26]。

白蚁对这些入侵者进行叮、咬和撕打的同时还会使用其“化学武器”来进行还击,其方式有“叮注”(将一咱油性有毒物质引入伤口)、“涂”(且上唇将有毒化合物涂在入侵者的体表)和“胶喷”(兵蚁在入侵者身上喷撒有刺激性的粉黏液)等[7]。

白蚁的攻击还具有选择性,即白蚁对活跃的敌人攻击比较猛烈,而对不活动的敌人减少或者不进行攻击[27]。

白蚁间的协调会明显减少白蚁受害的几率。

李刚华等[28]研究发现白蚁与基氏细猛蚁遭遇后,同性串联追逐和异性串联追逐中的脱翅蚁被捕食几率均显著低于单头爬行的脱翅蚁。

白蚁之间的互洁行为会增加已感染白蚁的存活几率,因为这样相当于减轻了已感染白蚁体表药物的分量[29],但这会增加其他白蚁受感染的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