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肺损伤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叶丹;程惠华【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11(16)12【摘要】The pulmonary fibrosis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late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which often leads to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death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There is no ideal approach to tre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capable of self-renewal,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and injured lung-homing,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and tissues repairing, which may be a powerful way for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放射性肺损伤后期表现为肺纤维化,临床反应重,常导致放疗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归巢到受损的肺部,通过诱导分化进行组织修复,有可能使其成为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力手段.【总页数】3页(P1139-1141)【作者】叶丹;程惠华【作者单位】350108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J], 王殿华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J], 赵红杰;刘玲;杨毅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J], 张翠影;王艳阳;折虹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J], 郑凯;赵兴旺;吴卫真;谭建明;杨顺良;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J], 郑凯;赵兴旺;吴卫真;谭建明;杨顺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 收稿 : 2 0 1 3 — 0 9 — 2 9 编辑 : 陈兵 )
骨 髓 间充 质 干 细 胞 治 疗 急性 肺 损 伤研 究 进 展
张 翠影 王艳 阳 折 虹
骨 髓 间充 质 干细 胞 ( b o n e m a  ̄ o w 胞、 成 软骨细胞 、 脂肪细胞等。有报道称
目前 比较 认 可 的趋 化 MS C s的 因子 有
b y e t h a n o l a n d a c e t a l d e h y d e:
i s i t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b l o c k s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r a t
me d i a t e d b y t h e mi t o g e n— a c t i v a t e d
Ma s a mu n e A , Ki k u t a K, W a t a n a be T, e t a 1 . F i b r i n o g e n i u d u e e s e y t n k i n e a n d c o l l a g e n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f 2 2 ]A p t e M, Mc C a r r o l l J ,P i r o l a R ,e t a 1 .
P a n c r e a t i c MAP k i n a s e p a t h wa y s a n d
s e a r c h[ J ] . Gu t , 2 0 1 2 , 6 1 ( 2 ) : 1 7 2 — 1 7 8 .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4年 第 3 0卷 第 6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常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肺部创伤、化学毒素等原因导致的肺功能衰竭。
目前,ALI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辅助通气和治疗原发病,但是这种治疗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肺部疾病患者转为变态反应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ALI的细胞疗法,已经被广泛研究。
MSCs具有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免疫调节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属性,这些特质使其成为治疗肺疾病的潜在治疗工具。
早期的研究表明,MSCs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实验性肺外伤修复等途径,以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然而,在临床上应用MSCs 治疗急性肺损伤方面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对于各种潜在治疗ALI的细胞疗法的研究不断增多,因此MSCs的研究对ALI的治疗将有重要的贡献。
本研究将采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MSCs在肺外伤修复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通过骨髓采集,并采用传统培养方法进行MSCs的分离和纯化处理;2. 通过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等手段鉴定MSCs的纯度和表型特征;3. 基于鼠肺ALI动物模型建立,来验证MSCs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效果;4.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评估MSCs在AL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1. 所有实验均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充分考虑伦理和安全问题;2. 采用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MSCs进行鉴定和分离;3. 模拟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MSCs治疗手段以观察其恢复效果;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

法 显 示移 植 MS s 大 鼠肺 组 织 内分化 为 2型 肺 泡上 皮 细胞 。单 纯 照 射 组 、 C w照 射 +MS s 植 组 肺 组 织 细 胞 C 在 6 O 0 C移
凋亡率显著 高于正常对照组 , O, C w照射 +M C 移植 组肺 组 织细胞 凋亡率 显著低 于单 纯照射组 。E IA结果显 / Ss LS
【 bt c】 O jcv T vsgt t ea fc o bn a o eecy a s m cl A s at r bet e oi e i e h r i eet f oem r w m s hm l t es i n ta e p r f r n e l
( S s rnpa t i nt r da o nue n frt n os l mehns .Meh d R t M C )t slna o o eia i ini rdl go dp si e c ai a tn h t j u aa b ms to s a
示 , 纯 照射 组 、 O 单 C w照射 +MS s 植 组 肺 组 织 内 T F( 的含 量 明 显 高 于正 常 对 照 组 , O C移 N一 i t C w照 射 +MS s 植 C移
组肺组 织内 T F 的含 量明显低 于单纯照射组 。结论 N—
内炎性 介 质 的释 放 来减 轻 放 射 性 肺 损 伤 。
MS s C 移植通过在损伤肺组 织 内的定向分化 能力及减 少肺
【 关键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肿瘤坏死 因子一; o 放射 ; 凋亡 【 细胞
Re i fe t o r n pl n a i n fr tb e m a r w s nc m a t m e l n t r a i to n pa r e c ft a s a t tO o a on r o me e hy lse c l o he ir d a i n i - 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现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现状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系,发育成不同的组织细胞。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BMSCs生物学特性、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认识的不断深入,以BMSCs为实验载体,利用其增殖及归巢特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根本性逆转治疗以及其对肺部肿瘤的抑制及治疗等方面有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
文本就近年来该方面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are primitive cells with self-replication and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which can differentiate into three layer source cell line,develop into different tissue cells. 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deeply understand of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urification and culture in vitro,taking BMSCs as experimental carrier,using its proliferation and homing feature,there has new idea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aspects of a fundamental revers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ts inhibition and treatment for lung tumor. This article reviews its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Pulmonary;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umor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干细胞中的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1-2],可移行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纤维[1]和肺上皮细胞[3]等多种组织细胞[1-5]。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急性肺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创伤、吸入有害气体等。
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特点是肺泡膜通透性增加,并伴随着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我们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氧疗等,但是总体来说疗效并不理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干细胞治疗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多能性、自我更新、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等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上。
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来源广泛,包括骨髓、脂肪组织、胎盘和囊胚等,且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一)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来源广泛,易获得,且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分化潜能,因而成为了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经过适当培养和扩增的BMSCs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进入循环系统并最终定位到受损的肺组织,分泌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再生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外泌体等,从而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促进肺泡膜修复,改善肺功能。
(二)脂肪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由于来源便捷、易获得,且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资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干细胞。
研究表明,ADSCs具有良好的抗炎和修复效果,可以通过直接静脉输注或通过支气管镜等方式将ADSCs输送到肺部,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肺泡膜修复,提高肺功能。
(三)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LMSCs)由于来源特殊、生物学活性高,可克服免疫排斥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PLMSCs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修复效果,能够有效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肺泡膜修复,改善肺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肺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引起一种慢性炎症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经验证实,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纤维化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对肺纤维化疗效并不理想。
因此探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新型的生物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促进上皮组织修复、减少胶原沉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來减轻肺纤维化,其凭借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成为治疗肺纤维化的种子细胞。
但有些研究则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时机与疗效的差异具有相关性。
因此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Abstract] Pulmonary fibrosis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re are many medicine used in clinic including hormone,immunosuppressor,cytotoxic agents,antifibrotic drug,immunomodulator and so on,but clinical experience confirms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not so good.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ulmonary fibrosis,and seek valid treatme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s)transplantation as a novel bio-therapy method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est points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BMSCs may offer the means of recapitulating several mechanisms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promoting epithelial tissue repair,reducing the collagen deposition,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etc,that are sufficient for allevi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And BMSCs could become the seed cells tre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because of the typical biological character. But recent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portunity to BMSCs implant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n the role of 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 in pulmonary fibrosis.[Key word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Pulmonary fibrosis;Fibroblast;Alveolar damage肺纤维化为慢性进展性、消耗性疾病,致死率较高,预后差,确诊后平均生存年限均小于5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一些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纤维化、肺癌、肺气肿等,这些疾病的病死率很高,而且存活者常因肺功能减退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根本性治疗方法。
近年研究显示植入动物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在受损肺组织内分化为肺泡Ⅰ型细胞(AECI)、肺泡Ⅱ型细胞(AECII)、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并不同程度的减轻肺的炎性反应。
为根本性治疗这些肺疾病带来了希望,因此运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可能成为今后治疗难治性肺疾病的发展趋势。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造血基质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许多造血以外的组织,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肝和胆道上皮细胞、肺上皮细胞等。
它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属非终末分化细胞;终生保持未分化或低分化特征;缺乏分化标记,分化情况受所处微环境的影响。
目前MSCs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①自体及异体MSCs移植:根据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及低免疫原性,通过对自体或异体MSCs的采集、体外培养、纯化及扩增,再通过静脉、动脉输送经血液循环到达病变部位或者直接在局部进行多靶点注射到达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或体征的一种治疗手段。
目前在多个系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干细胞中心完成首例以MSCs羊膜片移植治疗严重眼表面化学烧伤。
②基因治疗: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附壁生长的MSCs经过介导,易导入外源性基因,并可以在体内高效、长期的表达,Lee等[1]报道转入人IL-3基因的MSCs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可以持续分泌人IL-3 6个月。
对于骨缺损的患者,Lieberman等[2]通过腺病病毒BMP-2基因转入MSCs,1周内可见到BMP-2的有效表达,在此基础上应用转染后的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植入免疫缺陷鼠体内,发现有丰富的异性骨质形成,且新生骨血管化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肺损伤研究进展张红珊方建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0B060900027)通讯作者:张红珊,E-mail :zhhosh@126.com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也称骨髓基质来源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较易分离、纯化和扩增,具有多能性。
近来报道BMSCs 对肺组织损伤修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就近年来BMSCs 在肺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MSCs 的生物学特性1.MSCs 的表面标记:BMSCs 起源于中胚层,是存在于骨髓基质内的非造血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为贴壁生长细胞,可以聚集成均匀的细胞集落,形成成纤维样的细胞克隆。
目前MSCs 并没有找到理想的特异性标志,它具有间质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征。
一般而言,MSCs 表达一系列细胞表面标志:SH2、SH3、Sca1、CD29、CD44、CD71、CD90、CD120a 、CD124等,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如CD34、CD45、CD14、CD3、CD4、CD8等,也不表达MHC Ⅱ类抗原及MHC 抗原相关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如HLA-DR 抗原等,具有低免疫原性[1,2]。
骨髓中MSCs 含量很少,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1/104 1/105,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3]。
因此培养、扩增MSCs 就成为了各项研究的基础。
2.MSCs 分离纯化与培养:MSCs 在体外分离与培养,主要通过MSCs 在体外培养时的粘附特性,呈成纤维细胞样的形态,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及多向分化功能等进行鉴别[4]。
常用的MSCs 分离纯化方法有:①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骨髓在分离液中经高速离心后形成一个连续密度梯度的原理,将密度不等的细胞分离纯化,目前较常用的分离液有Percoll 液和淋巴细胞分离液。
②贴壁筛选法:根据MSCs 具有在塑料或玻璃培养皿中贴壁生长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离。
③流式细胞仪分选法:根据MSCs 表面抗原标志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离纯化。
④免疫磁珠分离法:基于抗体对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识别,将偶联在抗体上的磁珠标记于细胞上,在磁场作用下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免疫磁珠分离法是目前获得原代MSCs 纯度最高的方法,但对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方法,但分离出的MSCs 中都不同程度混杂有其他细胞。
要想得到更纯化的MSCs 用于临床研究,还需要更多特异性MSCs 表面标志的发现。
3.MSCs 的多向分化潜能:MSCs 不仅含有编码间质组织成分的基因,还含有编码内皮及上皮组织的基因,为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MSCs 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可向不同的谱系分化,不但可以向中胚层细胞分化,甚至可以跨越胚层,向外胚层及内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可以分化为间充质组织,如骨、软骨、肌肉组织,以及非间充质组织如内皮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角膜上皮样细胞、神经细胞,而且免疫原性弱,从而为组织修复提供细胞来源[5,6]。
研究证实,20 25代的MSCs 仍然保持着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能力[7]。
MSCs 的多潜能性决定了它的分化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有研究认为MSCs 的分化由特殊转录因子决定,不同的诱导条件可以决定其分化方向,可能是这些诱导条件启动了决定分化方向的转录因子。
4.MSCs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MSCs 具有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特性,可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的发生[5,8,9]。
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实验已证实,扩增后的MSC 能明显抑制T 细胞增殖,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导T 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反应无能性。
MSCs 可抑制单核细胞分化为树枝状的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 ),阻碍树突状细胞成熟[10]。
MSCs 还能抑制B 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B 细胞转化为成熟的浆细胞,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11,12]。
此外,MSCs 还能降低NK 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减弱DC 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等[12,13]。
MSCs 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可能与MSCs自身分泌的一些可溶因子有关,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被认为是介导MSC产生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
MSCs可通过直接接触淋巴细胞、DC等免疫细胞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亦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也有人认为MSCs介导的免疫抑制与趋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协同作用有关[14]。
二、MSCs在肺损伤时作用MSCs的研究进展遍及到多个临床领域,对其向其他组织细胞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心、肝和血液等脏器,而对其在肺脏作用的研究相对迟缓。
近年研究发现,MSCs可以在肺损伤中发挥修复作用[15-20]。
Ortiz等[21,22]研究发现MSCs能够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
Gupta等[7,23]直接气道腔注射MSCs,发现MSCs可以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Zhen等[24]研究发现移植的MSCs在受体大鼠的肺组织中植入和分化,能够减轻木瓜蛋白酶和[60Co]照射所致大鼠肺气肿。
这些结果支持MSC是多能性的,提示MSCs可以用来治疗肺部疾病。
1.肺损伤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动物中使用的肺损伤模型主要有放射损伤模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细菌脂多糖(LPS)和内毒素诱导的肺炎症损伤模型和高氧肺损伤模型。
肺的放射损伤模型一般采用全身照射或全胸照射。
损伤后首先出现放射性肺炎,表现为间质水肿和肺泡腔水肿、肺泡萎陷、肺泡膨胀不全、炎症因子表达升高,而后出现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肺纤维化模型,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炎症因子浸润及肺纤维化。
LPS和内毒素诱导的损伤模型主要为肺的炎症损伤模型,表现为炎症因子浸润、肺结构破坏和肺气肿样损伤。
高氧肺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损伤机制涉及到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炎性水肿、细胞外基质重建和组织异常修复等多种因素。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肺损伤过程是目前进行MSCs干预研究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肺损伤模型和检测方法,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骨髓来源的MSCs能够归巢到损伤部位并减轻肺损伤。
2.MSCs向肺组织归巢:多项研究证明MSCs有向缺血或损伤组织归巢的特征,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Dominici等[4,25]认为MSCs在肺损伤状态下可以向肺部移行并表现出肺细胞的表型。
Mei等[26]对MSCs在肺脏的定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大约47%的MSCs定植在LPS诱发损伤的小鼠肺脏,而天然小鼠中约38%,并且无论有无肺损伤,MSCs注入体内3d内,大部分MSCs从肺中消失。
Ortiz 等[21]用RT-PCR定量检测静脉移植雄性小鼠来源的MSCs在雌性小鼠体内的分布,发现博莱霉素致肺损伤模型组的肺组织比正常对照组所含MSCs数量增加23倍,即表明MSCs有显著向损伤肺组织聚集现象。
干细胞向损伤肺组织的归巢部分原因是损伤的组织细胞引起一系列趋化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损伤组织同时表达特异性受体或配体引导对应的干细胞迁移并黏附于损伤处。
目前比较认可的趋化干细胞的分子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SDF-1是由骨髓基质产生只对CXCR4的配体作出移动反应的一种趋化因子。
正常血管中无SDF-1表达,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分泌SDF-1,血浆SDF-1水平于血管损伤后1d达高峰。
SDF-1以及其与存在于骨髓干细胞上的特异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在移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体外表达CXCR4的骨髓MSCs对SDF-1的浓度梯度有强列的趋化作用。
损伤可能是MSCs的激活剂,促使其向损伤部位迁移,从而发挥修复作用。
肺损伤时肺泡上皮细胞DNA断裂、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肺内出现炎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这些变化所引起的细胞生存所依赖的微环境的改变均有可能趋化MSCs,使MSCs 进入肺组织及肺泡腔内。
对于MSCs在肺部定植后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转分化为目标细胞替代损伤的细胞,或者与原有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如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调节MSCs发挥功能。
3.MSCs在肺内分化:肺泡上皮由两种形态学上不同的细胞构成,即Ⅰ型和Ⅱ肺泡上皮细胞(AECⅠ、AECⅡ)。
AECⅠ为高度扁平的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构成气血屏障,细胞可高表达T1α(podoplanin,平足蛋白)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protein5,AQP5),番茄凝集素(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ectin)可与其结合而不与AECⅡ结合。
AECⅡ呈立方形,完全分化的AECⅡ最有特征的表型标志是表面活性蛋白(surfatcant protein,SP)-A、SP-B、SP-C,而仅在AECⅡ上表达的唯一表面活性蛋白是SP-C。
已有研究证实ACEⅠ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增生分裂。
AECⅡ细胞是肺内主要干细胞,正常肺泡上皮更新和肺损伤修复的唯一途径是AECⅡ通过增殖,并向肺泡Ⅰ型上皮细胞转分化,使肺泡壁重新上皮化以恢复血气屏障的重要功能。
当AECⅡ转分化为AECⅠ时,获得AECⅠ的特异表型特征AQP-5,同时失去AECⅡ的表型标志SP-C[27]。
研究报道,损伤细胞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损伤特异性的细胞,可能是因为损伤细胞分泌的特殊的细胞因子刺激MSCs或者是损伤细胞激活某个信号传导[20]。
目前关于MSCs在肺内分化的研究有不同结论。
有的研究报道骨髓MSC分化成为AECⅠ,而有的报道骨髓MSCs分化成为AECⅡ。
另有报道BMSCs具有分化形成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及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28],可以逆转肺动脉高压的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压力。
还有的研究认为MSCs对肺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于它植入肺脏及分化的能力,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16,17]。
此外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细胞融合现象,即与相应组织细胞的直接接触可能是影响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因素。
MSCs在肺中首先分化为哪种类型的肺泡细胞?是经过Ⅱ型细胞分化为Ⅰ型细胞,还是它们直接分化为Ⅰ型细胞?还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这些问题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4.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MSCs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下调促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