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聚落的发展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聚落发展变化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记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聚落发展变化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聚落的定义、分类、发展变化原因等。
设计意图:全面检验学生对聚落发展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聚落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特征,掌握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分析聚落的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掌握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了解聚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聚落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聚落发展变化的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教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聚落文化的认识,培养对我国传统聚落文化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聚落发展变化的关注,激发学生关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面对聚落问题时,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设计(云南省省级优课)

课题名称: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授课教师:授课班级: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诠释聚落的含义、类别、差异以及演变过程。
(2).通过教师引导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使学生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聚落的区位、分布、形态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难点: 说出聚落的区位、分布、形态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自觉养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习惯。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1、教法设计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1)引导发现法: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连贯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融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2)对比发现法:将城市与乡村进行对比,显现其差异;2、学法设计在本课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1)观察发现法:学生观察发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别联系;(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案。
53聚落的发展变化[可修改版ppt]
![53聚落的发展变化[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096466284ac850ac024290.png)
3.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在一些河流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 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 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
所以聚落较少
2.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范围涉及12座县 城(城市)、114座集镇,合计移民超过百万。 假设现有一批长江三峡移民要到广东省某地定居, 如果你是该地的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 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 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
A处更适合安置移民。这里地势平坦,在主要 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离水源也比较近, 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说说你所居住地区的民居特点及其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 欣赏聚落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聚落也经历了 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 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 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民俗、宗教习惯,成为人类 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城市是主要从事 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 民聚居的地方,它的 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
1.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多,稠密 道路密集 密集,高 非农业
少、稀疏 道路稀疏 稀疏,低矮 农业
2.判断图5.14、图5.15中A、B、C、D四个区域 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A为乡村,B为城市,C为乡村,D为乡村。
B处在山区,交通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 影响,对于生活和发展生产都较为不利。
C处位置地处山谷,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影响,离水源较远,交通也不便利。
聚落的发展变化范文

聚落的发展变化范文
第一阶段:原始聚落。
聚落经历了一个从原始聚落到古代聚落的发展过程。
原始聚落由一些简单的住宅建筑组成,以农业为基础的独立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简单,技术水平低,文化水平也低,再加上有限的水资源、缺乏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使得原始聚落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速度慢,社会变迁更少。
第二阶段:古代聚落。
聚落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古代聚落的发展阶段。
在古代,聚落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聚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从而更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此外,随着古代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经济形态也在不断发展,使古代聚落的发展得到更大的推动。
第三阶段:现代聚落。
在现代社会,聚落的发展变化经历了现代聚落的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聚落的发展有了更新的发展思路和更高的发展水平,以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
乡村的分布:乡村民居有的集中, 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 山麓或公路、铁路分布。
平 遥 古 城
皖 南 古 村 落
丽江古城
城市的分布:城市是由乡村发展
而来的,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 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临河临湖分布,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
和人员的集散,容易形成较大城市。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 ——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聚
落
D E
你知道哪些是城市景观?哪些是乡村景观吗?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城市聚落
工业、服务业等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聚落
房屋高矮 道路多少 商店/学校/ 人口密 和多少 和宽窄 医院等生活 度大小 设施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 建筑群 和遗址,处理好聚落____________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的纪念地、________
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自然环境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________________ 相互 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
C
7.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8.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
聚落的形态知识点总结

聚落的形态知识点总结一、聚落的形态类型1. 圆形聚落这是一种古老的聚落形态,通常由一圈圈循环排列的房屋构成,中心通常是集市、寺庙或其他公共场所。
这种形态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居民之间的距离更加均匀,也便于集市和其他活动的开展。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这种形态的聚落,比如云南的哈尼梯田。
2. 直线聚落这是一种沿着河流或道路线性排列的聚落形态,通常由一条主干道和两旁的房屋组成。
这种形态有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容易被外界所发现。
在古代,许多中国的古镇和古村落就采用这种形态,比如江南的水乡地区。
3. 方形聚落这是一种城市化的聚落形态,通常由规整的方块区域和街道网格构成,建筑物多为砖瓦结构,规模较大,有城墙或围墙作为防御设施。
这种形态在古代的中国城市中较为常见,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和南京的瓦市街区。
4. 融合聚落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态的聚落,通常由不同的城市元素、农村元素和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和风貌。
这种形态在现代城市和乡村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比如丽江古城和桂林山水。
5. 独立聚落这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聚落形态,通常由山区、荒漠或孤岛上的房屋组成,与外界隔绝,具有较强的自治和封闭性。
这种形态在古代的中国西部地区和南海诸岛中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二、聚落的形态特点1. 地理环境聚落的形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会影响聚落的位置、布局和建筑风格。
比如山区的聚落往往依山而建,水乡的聚落往往依水而建,沙漠的聚落往往以遮风挡沙为主要考虑。
2. 人口规模聚落的形态也会受到人口规模的影响,人口规模较大的聚落往往规模较大,通常由多个社区和街道组成,而人口规模较小的聚落往往规模较小,通常由若干家庭和房屋组成。
3. 经济结构聚落的形态还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同的聚落由于经济结构不同,其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和社会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农业地区的聚落往往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工业地区的聚落往往以工业和商业为主要产业。
聚落 的发展变化教案设计

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聚落发展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聚落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聚落的概念:乡村和城市。
2. 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聚落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难点:分析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其发展变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聚落的发展变化案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发展变化。
2. 讲解聚落的概念:乡村和城市。
3. 分析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聚落的发展变化案例。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附近的乡村或城市聚落,让学生亲身感受聚落的发展变化。
2. 开展聚落图片展览,让学生收集有关聚落的图片,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观察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
3. 聚落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聚落发展变化的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图片:收集有关聚落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聚落发展变化的案例和信息。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聚落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2. 第3-4周:分析典型聚落的发展变化案例。
3. 第5-6周:分组讨论聚落发展变化的原因。
5. 第9-10周:进行教学延伸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和图片展览。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聚落的发展变化PPT教学课件

2001 年 06 月 25 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 年 6 月 27 日广东省开平市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 遗产名录》。
第33讲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化工原料
考点1 共线、共面问题
⇒凡是碳原子与4个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时,其空间结构都是四面体,5个原子中最多 有3个原子共平面。
例1 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 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
平面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乙烯、苯均为平面结构,甲烷为
正 四 面 体 结 构 , 因 此 丙 烯 (CH2===CH—CH3) 中—CH3中的C与其他的原子形成的是四面体结 构;氯乙烯(CH2===CHCl)中的Cl原子取代了乙 烯中H原子的位置,因此氯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
考点3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例3(2011·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 应的是( B )
②CH3CH2OHCH2 浓H2SO4 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 浓H2SO4 CH3COOCH2CH3
+H2O ④C6H6+HNO3 浓H2SO4 C6H5NO2+H2O
【解析】 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而 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发生加成反应,B、C错 误;乙烯易被酸性KMnO4氧化而苯不能,D正确。
一、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房屋
环
自
人 口
密 集 度
高 度
道 路
商 店
学 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窑洞
冰屋
当 地 的 气 候 特 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的冰屋
严寒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 窑洞
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夏凉冬暖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一.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聚落在不断增长 :
占地面积变大 建筑物多且大 道路日趋完善
有些聚落在不断衰落甚至消失
① 河流中下游平原区,聚落密集。
② 高山、荒漠地区聚落稀疏甚至没有聚落。
东南亚的高架屋
楼上住人,楼 下饲养牲畜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 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双层木楼或竹楼,下 层空着或放杂物或养 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 可以避免潮湿。
沙漠(干旱) 地区的村庄
厚墙加小窗,防晒 又凉快
在沙漠地区,白天炎热, 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 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 点。厚墙可以尽量减少 白天通过墙壁传到进入 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 减少吹来的热风。
历史文化、 沿海港口等地)
?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讨论:比较分析三个地区聚落情况:
二、聚落与环境
1、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地形、 气候、资源 、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
2、世界聚落分布
高 而 多 矮 且 少
多 而 宽 少 而 窄
无
大
多
少
保 留 不 多 保 留 较 多
有
小
农村
牧村
乡 村 聚 落 的 类 型
渔村
林场
抢答:
下列三个乡村聚落中, 哪个分布在亚洲? 哪个分布在欧洲? 哪个分布在非洲?
二、聚落与环境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聚落
一、
乡村和城市
城市和乡村统称聚落,聚落 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也是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和 社会活 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楼房 高矮 和 多少 道路 多少 和 宽窄 有无 农田 鱼塘 人口 密度 大小 商店/学校/ 医院等基础 设施的多少 自然 环境 保留 情况
城 市 聚 落 乡 村 聚 落
北京沙尘暴
60年了!60年了! 我终于闻到故乡 的尘土味啦!
二、聚落发展中的遗憾
人为的遗憾
自然的遗憾
聚落的 发展 保护
(三)对传统聚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