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02任务_0011
病理学各章节简答题归纳总结

病理学绪论1、试述病理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上的地位?答: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经过和转归,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尸体解剖,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查明死亡原因;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和转归;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3、病理学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哪些?答:大体观察,组织和细胞学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
4、什么是细胞学检查?与尸检、活检相比此项检查的优缺点是什么?答:通过采集病变处(如女性生殖道、食道、鼻咽部)脱落细胞或分泌物(如痰、乳腺溢液、前列腺液),渗出液(胸、腹腔积液)及排泄液(如尿)中的细胞或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细胞,涂片观察,诊断疾病,发现瘤细胞,此法与尸检、活检相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容易接受,但是,要确定恶性肿瘤细胞时须进一步复查,并作活检证实。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简述萎缩的病理变化?答:肉眼: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褐,硬度增加。
镜下:细胞体积小,数目也减少,细胞浓染。
萎缩器官的间质结缔组织、脂肪往往增生。
2、病理性萎缩依其发生原因分为几种类型?各举一例。
答:营养不良性萎缩: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脂肪、肌肉萎缩。
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肢体萎缩。
废用性萎缩:骨折后肢体固定肌肉萎缩。
压迫性萎缩:尿路阻塞时,肾盂因积水压迫使肾实质萎缩。
3、增生有何临床意义?答:增生是结缔组织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一种重要反应,增生过程对机体适应反应起积极作用。
[讲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讲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0d4e40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e.png)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2、研究任务原因——————病因学发病机制————发病学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改变——病理生理学转归——————结局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是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从病因角度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密切联系,为临床各科(内、外、妇、儿等)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总论主要阐述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
如疾病概论、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和DIC等。
各论主要阐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
例:肺炎、高血压等各系统疾病。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
如宫颈刮片、食道拉网。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1、大体观察2、光学显微镜观察苏木精(Hematoxylin,H)-伊红(Eosin)染色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4、免疫组化观察5、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6、图像分析技术、原位杂交等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一病理学基础任务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 但是实际上此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 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二、疾病(disease)概念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和致病因素作用下, 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紊乱及/或 心理、社会适应的异常状态。
(八)行为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 不良的饮食习惯、体育活动过少) 此外,性别、年龄、气候及环境都与疾病的发 生、发展有关。
第三节、发病学概述
一、自稳调节紊乱
病因 机体损害 机体自稳调节 紊乱 相应功能和代谢障碍 连 锁反应 其它自稳调节紊乱 生 命活动障碍。 如:胰岛素↓ 糖尿病 脂肪代谢 ↑ 酮体↑ 代谢性酸中毒
7、超微结构观察
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细胞 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 更细微的观察,从亚细胞(细胞器)水平上 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是迄今最细致的形 态学观察方法
8、其他
核酸技术及基因工程、放射自显影技术、显 微分光光度技术、流式细胞仪(FCM)技术、 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多聚酶链反 应(PCR)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二、因果交替规律 如:外伤 大出血 BP↓ 组织 缺氧 各系统机能障碍 胃肠炎 腹泻(排毒) 脱水 酸中 毒 休克 三、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疾病发展过程就是损害和抗损害这一对 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损害与抗 损害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
一、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病理学基础(pathology essentials) 是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学 ethiology)、发病机制(发病学 pathogenesis)、病理变化(病变, patho1ogica1 changes) (包括形 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以及病变的经过和转归的一门医 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 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常发生于黏膜 、浆膜和实质性器官等处。
炎症病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 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 体病和鼠疫等。
慢性炎症表现及影响因素
慢性炎症表现
慢性炎症的病程较长,数月到数年不等,可 由急性炎症迁延而来,或由于致炎因子的刺 激较轻并持续时间较长,或由于机体反应性 较低等原因所致。
02 03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发 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包 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等。
传染病概念及传播途径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目 录
• 病理学概述 • 细胞与组织损伤 • 血液循环障碍 • 炎症反应 • 肿瘤 • 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病理学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病理学定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
病理学以人体组织和器官为研究 对象,探讨疾病的本质和演变过 程。
瘢痕形成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可填补损伤的缺口。
创伤愈合
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 复过程,包括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 皮及其它组织再生等阶段。
03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淤血概念及原因
充血
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动脉性充血时,流入局部组织和 器官的血量增多,常由细动脉扩张引起;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内。
病理学教案(全套)(完整资料).doc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14 次课
章节名称
实验四、肿瘤(一)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五、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 六、癌前病变与肿瘤的早期诊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列出常见的癌前病变
列出肿瘤的病因
简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2、常见的癌前病变
3、肿瘤的病因
难点: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课件

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学科。
本节课我们将介绍这两个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
3. 能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难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疾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
3. 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疾病案例,解释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六、板书设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展过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请举例说明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疾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可能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来进一步讲解。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或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最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
1、大体标本观察:主要运用肉眼、量尺及各 种衡器等辅助工具,对所检标本的大小、形 状、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病灶特性进 行观察及检测。
2、组织切片的观察:取病变组织进行切片、 染色(HE染色最常用)‘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观察: 一般称为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 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 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酶类、 核酸、脂类、糖类等。)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监测组 织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借以判断肿瘤的组 织来源与分化方向。
学习方法及考试办法
多看、多想、多记 学懂、学活、学通 选择题、填空题 是非判断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病理学
桥梁学科
临床医学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 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从患者
活体局部切取、钳咬、细针吸取、搔刮 和摘取等手术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 理检查。 2、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痰液、胸 腹水、尿液等,以及阴道刮片、食管拉 网,纤维胃镜所取得的材料进行涂片, 以检查脱落细胞,是早期 发现和诊断肿 瘤的好方法。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4章为总论主要阐述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包括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512章为各论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即每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基础学科组胚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活体组织检查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病理学教案完整版

以增生为主,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常伴有纤维化和 瘢痕形成。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免疫应答概念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 异性识别和清除过程。
免疫应答类型
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类型, 前者反应迅速但特异性差,后者反应 较慢但特异性强。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05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剖析
内皮细胞损伤
01
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脂质
易于沉积。
脂质沉积与斑块形成
02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内膜下沉积,被氧化修饰后吸引单核细
胞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粥样斑块。
炎症反应
03
斑块内发生炎症反应,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
痛等症状。
珠菌等,多见于免疫低下人群,表现为
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等。
治疗策略
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0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基 础
肾小球肾炎分类及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突发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常伴随肾功能 损害。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进展迅速,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缓慢进展,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 和高血压,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剖析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
神经元丢失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共同特 征是特定脑区的神经元逐渐丢失,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 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02任务_0011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述哪种肿瘤与内分泌因素关系密切?()A. 肝癌B. 肺癌C. 鼻咽癌D. 乳腺癌E. 子宫颈癌满分:2 分2. 左心衰竭病人新近出现右心衰竭,会表现出()A. 肺淤血,水肿加重B. 肺淤血、水肿减轻C.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加重D.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减轻E. 肺淤血加重、体循环淤血减轻满分:2 分3. 大肠癌好发部位是()A. 直肠和乙状结肠B. 横结肠C. 盲肠D. 升结肠E. 降结肠满分:2 分4. 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上升B.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上升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满分:2 分5.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A. 浆液性炎B. 假膜性炎C. 出血性炎D. 蜂窝织炎E. 脓肿满分:2 分6. 心功能降低时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心输出量降低B. 心力贮备降低C. 心脏指数降低D. 射血分数降低E. 动脉血压降低满分:2 分7. 缺氧是由于()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满分:2 分8. 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 肺内DIC形成B. 急性肺淤血水肿C. 急性肺不张D. 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 死腔样通气满分:2 分9.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A. 生长旺盛B. 常形成肿块C. 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D. 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E. 相对无止境生长满分:2 分10. 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满分:2 分11.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最主要决定于()A. 肿瘤生长时间的长短B. 肿瘤的大小C. 肿瘤组织的来源D. 肿瘤发生的部位E. 肿瘤出现继发性变化满分:2 分12. 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A. 细胞浆宽广B. 细胞核增多C. 细胞异型性显著D. 核仁明显E. 粘液分泌增多满分:2 分13. 风湿性心肌炎的特征性病变是()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阿少夫小体D. 心肌大片坏死E. 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满分:2 分14. 发热时()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 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增强满分:2 分15.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 心脏B. 大脑C. 肺D. 肾E. 胃肠道满分:2 分16. 急性肾盂肾炎的基本病变属于()A. 纤维素性炎B. 卡他性炎C. 急性增殖性炎D. 化脓性炎E. 肉芽肿性炎满分:2 分17. 病毒性肺炎常为()A. 大叶性病变B. 小叶性病变C. 间质性肺炎D. 肺泡性肺炎E. 胸膜增厚满分:2 分18. 有关肺癌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密切关系B. 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嗜银细胞C. 以鳞癌最多见D. 早期可形成淋巴道及血道转移E. 肺腺癌以周围型多见满分:2 分19.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满分:2 分20. 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 妇女月经前期B. 应激C. 剧烈运动后D. 中暑E. 伤寒满分:2 分21. 核黄疸是指()A. 脑细胞核黄染变性B. 细胞核黄染变性C. 大脑胶质细胞核黄染变性D. 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E. 大脑网状结构细胞核黄染变性满分:2 分22. 关于肾盂肾炎,错误的叙述是()A. 主要侵犯肾盂黏膜及肾实质B. 属化脓性炎症C. 由细菌感染引起D. 可引起发热和白细胞增多E. 可有轻重不等的尿路刺激征满分:2 分23.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病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A. 高钠血症B. 高钾血症C. 低钾血症D. 高钙血症E. 低镁血症满分:2 分24. 关于膀胱恶性肿瘤,错误的叙述是()A. 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B. 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C. 是鳞状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D. 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E. 以膀胱侧壁与三角区多见满分:2 分25. 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A. 左主干B. 左回旋支C. 左前降支D. 右主干E. 右回旋支满分:2 分26. 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记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高血压病常引起左心肥大B.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致死原因C. 高血压晚期的肾脏常为颗粒性萎缩肾D. 高血压晚期可造成视网膜出血E. 高血压常引起下肢坏疽满分:2 分27. 早期胃癌是()A. 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B. 未侵及肌层的癌C. 直径在2cm以内的癌D. 无淋巴转移的癌E. 尚未浸润至浆膜层的癌满分:2 分28. 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A. 糜烂B. 溃疡C. 窦道D. 瘘管E. 空洞满分:2 分29.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 功能性分流B. 死腔样通气C. 弥散障碍D. 通气功能障碍E. 肺内真性分流增加满分:2 分30. 炎症是()A. 白细胞对细菌的作用B. 由损伤引起的增生性反应C.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D. 机体对局部损伤的反应E. 损伤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满分:2 分31.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良性肿瘤? ()A. 生长缓慢B. 不发生转移C. 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见D. 浸润血管和淋巴管E. 术后不复发满分:2 分32.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A.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B. 腺体肥大,增生,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C. 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D. 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和骨化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满分:2 分33. 下列哪种是胃癌的癌前病变?()A. 慢性浅表性胃炎B. 假幽门腺化生C. 肥厚性胃炎D. 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E. 腐蚀性胃炎满分:2 分3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早出现的症状是()A. 少尿B. 夜尿C. 高钾血症D. 尿毒症E. 肾性骨营养不良满分:2 分35.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水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肿E. 水中毒36. 风湿性病变中,以下哪一项对机体危害最大? ()A.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关节炎B. 反复发作的环形红斑C.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内膜炎D. 风湿性皮下结节E. 风湿性动脉炎37.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满分:2 分38. 下列哪种物质被认为是炎症介质?()A. 甲状腺素B. 生长激素C. 前列腺素D. 类固醇激素E. 降钙素满分:2 分39. 引起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心输出量降低B. 心脏负荷过重C. 心律失常D. 心肌耗氧量增加E. 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40. 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来源是()A. 肠道产氨增多B. 肌肉产氨增多C. 脑产氨增多D. 氨从肾重吸收增多E. 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满分:2 分41. 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A. 消化道出血B. 利尿剂使用不当C. 便秘D. 感染E. 尿毒症满分:2 分42. 如下肿瘤中哪种是恶性肿瘤?()A. 神经纤维瘤B. 软骨肉瘤C. 骨瘤D. 尖锐湿疣E. 肺炎性假瘤满分:2 分43. 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水肿的表现()A. 发绀B. 端坐呼吸C. 咳嗽D. 呼吸微弱E. 咯粉红色泡沫痰满分:2 分44. 下列疾病中哪种不是化脓性炎?()A. 皮肤疖肿B. 痈C. 急性肾小球肾炎D.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E. 急性肾盂肾炎满分:2 分45. 右心衰竭不可能...出现下面哪些变化()A. 下肢水肿B. 肝肿大C. 少尿D.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 心性哮喘满分:2 分46. 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肿瘤最可靠的依据?()A. 肿瘤边界不清B. 出血坏死C. 出现转移D. 切除后复发E. 体积较大47. 有关骨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哪项是错误的?()A. 好发于老年人B. 发生于长骨干骺端C. 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D. 出现肿瘤性成骨E. 易发生血道转移满分:2 分48. 呼吸衰竭通常是()A.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B. 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C. 内、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D. 血液不能携氧的后果E. 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的后果49. 常引起肺心病的是()A.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B. 肺结核球C. 周围型肺癌D. 大叶性肺炎E. 急性支气管炎满分:2 分50. 交界性肿瘤是指()A. 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B. 癌变前的肿瘤C. 同时具有癌和肉瘤结构的肿瘤D. 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肿瘤E. 既有鳞癌,又有腺癌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