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个)专题、竖直上抛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学案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学案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第二节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一、温故知新:主备人张克山1.小船在100m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3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求:(1)当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对岸时,它将在何时、何处到达对岸?(2)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应如何行驶?历时多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恒定。

其运动学规律为v t= ;s= ;常用推导式为。

二、合作探究:1.竖直下抛运动1)定义2)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例1一人站在楼顶竖直向下扔物块,物块离开手时速度为2.0m/s,楼高20.0m.物块离开手时靠近楼顶。

不计空气阻力。

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g=10m/s2)解:练习1:一人将一个小球以2m/s的初速度竖直下抛,求当小球的速度为6m/s时,它下落的高度为多少?下落5秒末的瞬时速度又是多少?2.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2)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例2:系一重物在气球上,以4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离地h=9 m时绳断了,(1)重物是否立即下降?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上?(2)重物落地时速度多大?.(g取10 m/s2)解:例题3已知竖直上抛的物体的初速度v0,试求:⑴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及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⑵物体由最大高度落回原地时的速度以及落回原地所用的时间;⑶物体全程所用的时间练习2:将一个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求①其上升的最大高度②当小球再落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③上升过程所用的时间④由最高点落到出发点所用的时间注:在不计空气阻力的前提下,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具有性。

三、展示反馈:1、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B、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C、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D、具有向下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2、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是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B、上升时的加速度小于下降时的加速度C、在最高点时速度、加速度都为零D、无论上升过各还是下降过程、还是在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3、质量为50kg的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以5m/s的速率起跳,最后落入水面,求:(1)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2)起跳过程中运动员所做的功(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高一物理教案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学习目标】
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教学内容:运动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运动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示范: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四、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总结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运动学基础知识中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速
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和训练,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2.6竖直上抛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2.6竖直上抛运动

1、分段分析:
(1)上升
(2)下降
(以V0方向为正)
V = V0 - gt X = V0t - 1/2gt2 V2 = V02 - 2gx
V=gt
x=1/2gt2 V2=2gx
2、整体分析
(以V0方向为正)
V=V0 – gt x=V0t - 1/2gt2
3、几个特征量
上升时间:(V=0) t上 = V0/g
与下落时间相等。
注意:在没有注明方向的情况下,说经t时间后离
出发点的距离为x,则位移x可能有两个值。
最大高度:(V=0) H = V02/2g 落地速度:(X =0) V = - V0
V2=V02 - 2gx
4、几个推论
(1)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m v02 2g
(2)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t v0 g
(3)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 (4)质点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
落速度相等。 (5)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
V = V0 - gt X = V0t - 1/2gt2 V2 = V02 - 2gX
上升时间(V=0)
t上=V0/g
∵V=0 由V=V0 – gt ∴t上=V0/g
上升最大高度( V=0)
H=V02/2g
(2)下降阶段:
取向下为正 V0=0 自由落体运动
a=g
V=gt X=1/2gt2
下落时间
t下=V0/g = t上 落地速度(抛出点)
V2=2gX
V = - V0
2、整过程分析法
将全过程看成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 注意:(v1) xv为0 正g,t,表x 示 质v0点t 在12抛g出t 2点的上

高一物理学案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学案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学案(11)竖直上抛运动【课前案】【学习目标】1. 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以初速Vo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性质:初速为Vo(Vo≠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通常规定初速度Vo的方向为正方向)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均为,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方向。

4.对称性:(1)速度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时间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5.处理方法:【分段法】根据上升过程是加速度为g,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来分析。

【整体法】将全过程看作是初速度为Vo(Vo≠0),加速度是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适用于全过程,但须注意方程的矢量性。

习惯上取Vo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在上升,V<0时物体在下降;h为正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h为负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竖直上抛运动课中案例1.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1)上升的最大高度;(2)上升段的时间;(3)物体在1s末、2s末的高度及速度。

例2.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O=l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l0m/s2)例3. 一小球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上方h=5m处的A点的时间间隔△t=2s,则小球的初速度Vo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g取10m/s2)例4.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上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竖直上抛运动课后案1.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是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B.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C.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D.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2. 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是()A.路程B.位移C.速度D.加速度3.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B.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C.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D.具有向下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4. 在下图中,表示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是图( )5. 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物体,在掉下的瞬间,物体相对地面将具有()A. 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B. 方向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C. 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D. 方向向下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6.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3s末落回到抛出点,则小球在第2秒内的位移(不计空气阻力)是( ).A.10mB.0C.5mD.-1.25m7.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10m/s2) ( )A.80mB.40mC.20mD.初速度未知,无法确定8.在某一高度以V0=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m/s,方向竖直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是5m/s2,方向竖直向下C.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方向竖直向上D.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一定是25m9.一气球以v=4m/s速度匀速上升,升至64m高处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求:该物体在空中的时间?(空气阻力不计,g=10m/s2)。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5. 已知雨滴的落地速度不会超过7m/s,根据这一点来分析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是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精解名题
1.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其全程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物体通过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则这三段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这三段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___。
2. 取两只网球,其中一只用水浸过,重一些,然后用一根短线连结起来,在空中同时放下,求:
巩固练习
1. 一矿井深125m,等间隔2.5s从井口自由下落一小球,问:第1球落地时第几个球从井口下落?此时第2球和第1球之间的距离?
2. 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
6.做自由落体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0 m/s,则前1 s的位移是多少?(g取10 m/s2)
7.一个质点做自由下落的总时间为6 s,则其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g取10 m/s2)
8.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前的1 s内下降的距离为35 m,则落地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它是从多高开始下落的?(g取10 m/s2)
作业批改
课后反馈
答案:
知识精要
一、重力静止空气阻力零匀加速直线vt=gts=1/2gt22gs=vt2△s=gt2
热身练习
1. CD 2.10.44m/s 3. 3.5 12 7.75 4. 24m/s 5. 25m/s
精解名题
1. 2V1V2/V1+V22.33.753. 1/H,1×10104. C 5. v1v2t/2(v2-v1)

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3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课件)

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3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课件)

h
v0t
1 2
gt 2
h
v0t
1 2
gt 2
v0 v0
课堂小结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v=0
vt v0 g t
vt
vt
h
v0t
1 2
g
t
2
v0
v2t v02 2 gh
v0
竖直上抛 公式+规律 处理方法
运动的性质:初速度v0 >0,加 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性质: 初速度v0 >0,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一般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02 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
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 运动公式同样也适用于竖直上抛运动。
vt v0 a t
x
v0
t
1 2
a
t
2
v2t - v02 2ax
v0=0 a → -g x →h
00 两种处理方法
整个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但其本质是初速度 为 v0 加速度a= - 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v=0
1.分段法: 上升阶段: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对全程列式,通常取向上为正
vt vt
(1)落地点在抛出点上方(正位移) (2)落地点在抛出点下方(负位移)
vt v0 g t
h
v0t
1 2
g
t
2
vt2 v02 2 gh
03 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 v0 g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教案: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浅析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竖直方向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认识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3.掌握测量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飞行时间等物理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竖直方向抛体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概念;2.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怎样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运动时间等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1.竖直方向抛体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概念竖直方向抛体是指物体从一个固定点抛出,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上升速度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开始下落的过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抛体只能在真空中进行,即没有空气阻力的存在。

因为如果有空气阻力的存在,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阻力不断减缓速度,最终无法达到最高点而开始下落。

2.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三个数学公式来描述:(1)h=vt - 1/2gt^2;(2)v=v0-gt;(3)t=2v0/g。

其中,h表示竖直向上抛物体的高度,v表示抛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竖直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竖直向上运动的时间,v0表示抛物体的初速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涉及到高度、速度、时间这几个因素的变化。

在上升阶段,抛体的速度逐渐减小,高度逐渐增加;而在下落阶段,抛体的速度逐渐增加,高度逐渐减小,最终抵达落点。

3.怎样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初速度、落点高度、运动时间等物理量为了测出竖直方向抛体的相关物理量,需要依靠实验。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1)测量初速度在真空中,将抛体从一个固定点上抛,记录下抛出的初始高度和抛出时的时间,然后通过公式v=v0-gt求出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测量落点高度同样在真空中进行,将抛体从不同的高度抛出,记录下抛出时的高度和运动时间,然后通过公式h=vt - 1/2gt^2求出到达落点时抛体的高度。

(3)测量运动时间同上,在真空中将抛体从一个固定点抛出,记录下抛出时的时间和到达落点的时间差,即可得到抛体的运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直上抛运动
一、教案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3)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2.通过观察物体的上抛,概括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竖直上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都是略去空气阻力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案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今天学习一种含有折返情形的竖直上抛运动。

(二)教案过程设计
1.竖直上抛运动
演示小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

指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该运动的特征:
(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2)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故空气阻力可忽略。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3)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
(1)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和下落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计算。

(先由学生自己推导,然后出示投影片得出结果。

)
①上升时间t1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由速度公式可得0=v0-gt上升时间
②上升最大高度
③下落时间t2
④落地速度v t
⑤全程时间T
(2)由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知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是相同的,那么能否把这一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呢?
投影出示物体运动的v-t图:
若匀减速至v t=0后受力情况不变,物体则被反方向加速,回到原来位置时总位移s=0;末速度v t=-v0,图象为:
可见,只要设定物体运动的正方向,规定矢量的正负号即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例1 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30m/s,求: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段时间,物体在1秒末、2秒末、3秒末、4秒末、5秒末、6秒末的高度及速度。

(g=10m/s2)
解: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①最大高度
②上升时间
③1秒末
2秒末
3秒末
4秒末
(负号表示方向与设定正方向相反,即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
5秒末
6秒末
(以上运算由学生完成,并填入投影片的表格中)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由表中数据画出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置图。

投影片:
(1)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达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与从这一高度下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2)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对称性。

如v=-v5;v2=-v4…,t1-t0=t6-t5;t2-t1=t5-t4….
例2 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求: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g=10m/s2)
因为从上抛最大高度自由下落的末速度与抛出时初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初速
例3 在15m高的塔顶上以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经过2s 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

(g=10m/s2)
据位移公式
负号表示经过2s后石子对抛出点的位移方向竖直向下,即石子在塔顶下方12m处,因而离地面高度是15m-12m=3m。

例4 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体下面挂一重物。

在上升到12m高处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从这时刻算起,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

[ ]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1.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所做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当速度减少到零时,物体上升达最大高度。

然后物体由这个高度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

2.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即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时,竖直上抛运动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所以在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把这个全过程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就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来求解这一运动。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设定正方向,并且要正确规定矢量的正负号(注意是相对于抛出点而言)。

3.由于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在同一位置的上抛速度和下落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有时可以利用这种对称性求解,使解题过程简化。

六、说明
1.将竖直上抛运动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是由于空气阻力可以忽略。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恒为重力加速度。

本节课以运动图象来说明这一统一过程,是因为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由图象得出,加之这种方法简捷直观,故不采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来解释。

一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为第四章的内容;二是运动的合成较难理解,学生较难接受,不利于主要内容的阐述。

2.抛体运动一般都不计空气阻力。

因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

但流体力学指出,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阻力亦随之增大。

故雨滴下落具有收尾速度,最终落地速度才不至过大。

另外在第三章牛顿定律的习题中也会遇到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形,所以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应适当强调。

3.例题4的干扰选项是由常见的几种错误得出的,应让学生动手动脑,以暴露出雷同的错误,以利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