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zhou)
章楶《水龙吟》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章楶《水龙吟》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 [1] 。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 [2] ,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 [3] ,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注释:[1]全无才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才思(sì),犹言才华。
[2]睡觉(jué):睡醒。
[3]章台:见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注②。
译文:燕儿忙忙,莺儿懒獭,繁花芳残。
柳堤上,杨花飘飘坠落,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
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
此时正是日长门闭,依傍着珠帘四散。
缓缓地想飘入闺房,却又一如先前,被风儿扶起。
美丽的玉帐里少妇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少妇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
美丽的绣床上也很快就沾满了无数的香球,才圆了,很快又破碎。
少妇无法入睡,不时有蜂儿,身上沾着花粉在飞,池水里,有鱼儿戏水欢会。
望望那夫婿游荡的长满柳树的章台路,路杳杳,无消息,不禁涌出了热泪。
评析:上片写轻风吹拂着的杨花姿态:“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正欲落下,又被风扶了起来。
这个“扶”字,穷形极相,真是妙到毫巅了,从来写杨花者无此手段。
下片写穿帷入帐的春絮,逗弄出金闺玉人睡醒后的情景。
想起了游荡章台的浪子,不禁盈盈泪下,一缕情思,随着杨花飘荡天涯。
这样的杨花,怎么能说它全无才思呢?“谁道”二字,可说是对杨花之被误解的一篇翻案之作。
作者简介:章楶(jié)(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知陈留县,历提举、转运诸职。
绍圣元年(1086),权成都府路转运使。
《水龙吟》原文赏析

水龙吟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大意:前两句写瓢泉声貌,“君无去此”至结束都是挽留瓢泉,愿其陪伴自己,不流逝出山。
列举的理由有:流昏涨腻生蓬蒿(外面的世界太污)、虎豹饮泉(外面的世界太吓人)、流入江海会参与导致人翻船(不要成为祸害)。
下片正面表达挽留之词,一曰自己无聊,二曰瓢泉可制茶制酒。
文本赏析瓢泉是稼轩一处甚为喜爱的游玩之地,相关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很高。
稼轩经常通过瓢泉记录其作为曾经的一方大员,赋闲时期的所怀所思。
起句直入瓢泉,其声清,其色明。
琼瑶用比,镜秋毫用典,各见妥帖。
次句“君无去此”统摄全篇,接下来毫无废话,以“流昏涨腻”和“明监秋毫”的对比,开始设想泉水流到山外的境况。
虽然第二韵这样直入稍显仓促,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全词从此开始,都是在向《招魂》致敬。
单看“些”字作为独有的语气词,已经可以直接地联想到《招魂》,而《招魂》的结构,是先陈述“魂”要面对的`远方世界有多么阴森恐怖,再极力铺陈原先居所的华美绚丽来留住“魂”。
大概率看过《招魂》原篇的“客”们,看到“虎豹甘人,渴而饮汝”两句(《招魂》原典),就全懂了:这首词的内容安排,和《招魂》基本是严丝合缝的一致。
当然上片之于《招魂》,还是有所突破的,不但体现在“流”、“涨”、“饮”处处扣着瓢泉本身的特性,更体现在“大而流江海”的奇妙联想,“覆舟如芥”对庄子典故的妙用,以及“君无助,狂涛些”的关怀。
“狂涛“很可能是身在江湖之远,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譬喻。
过片“路险兮山高些”概括了上片的艰险之境,又营造了阔大的场面感,使得下面“块予独处无聊些”的收束显得更加有力。
“块”作“块然”之省,我认为是这篇的又一个亮点。
“块予”比“块然”之类的双音词强上万倍,如果是块然,那么断作“块然/独处/无聊些”,而单用块,则“块/(予/独处无聊些)”,“块”字像是在修饰后面的一句完整的话。
《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

《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词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原文】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注释】“些语”是《楚辞》的一种句式或体裁。
“些“音suò(所的去声),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语气助词。
【赏析】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
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
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起笔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
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
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
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整理水龙吟原文及赏析原文: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
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
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
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两岸花飞絮舞。
度春风、满城箫鼓。
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舻。
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
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译文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叠在烟云迷漫的原野上流过。
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
梁苑平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受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篙。
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
我登临的高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落花飞絮飘舞在两岸,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
英雄已慢慢地年轻,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
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
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解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鳌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
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
字数不同,句读有异。
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
翠鳌(áo)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犹如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
影横栈叠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覆盖。
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闻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
汴(biàn)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
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
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
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
橹(lǔ):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导读: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篇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称次韵。
② 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④ 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⑥ 芭花,指柳絮。
⑦ 有情意。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⑧ 萦:缠绕;⑨ 缀:连缀。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
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
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译文二】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鉴赏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辛弃疾《水龙吟》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鉴赏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宋代:辛弃疾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
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
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
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
堂上更阑烛灭。
记主人、留髡送客。
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当此之时,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但□□□□,啜其泣矣,又何嗟及。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壮志未酬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
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
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
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
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
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
②中流,江流中心。
③方,正。
④异之,惊诧于此梦。
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
《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
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⑦红楼,指栖霞楼。
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
使君,指闾丘孝终。
高会,盛大宴会。
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
危,高。
柱,调节音弦的枕木。
哀弦,弦声凄绝。
⑩老大,这里指老了。
(11)推枕,这里指睡醒。
但,只有。
(12)五湖,指太湖。
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
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
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
(13)云梦南州,指黄州。
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
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
(14)料,料想。
端来,准来,真来。
参差(cen ci),依稀、约略。
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
【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
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
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宋词的由来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 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 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 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 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 《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 “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 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 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 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 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 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 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 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 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 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 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 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乡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哀叹虚掷年华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深层鉴赏
请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 写一段品味赏析文字。 100字左右。
• 【注释】 •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 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 ③断鸿:失群孤雁。 • ④吴钩:本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 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后代指利剑。 • ⑤“季鹰”:据《晋书· 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 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 • 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据《三国志· 魏 书· 陈登传》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语, 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 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白尺楼上,卧君于地,何 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 •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 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 ⑧揾(wèn):擦试。 • ⑨红巾翠袖:指代女子。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作 业:
1.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回答
问题。 2.背诵本词。
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我”
在等穿过灯花焰火,拨开 拥挤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人”正
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我”喜不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
词的上半阙写景,寥寥数语,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夜 晚便有声有色地展现在我们面 前。词的下半阙写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描绘妇女们佩戴的各种珠宝首 饰。美女如云,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接下去作者笔意一转, 这时我们才知道他的真正兴趣其实并不在这种种热闹景现了“那人”与众不同的形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初步感知
思考: 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词意
楚天、长江、遥岑 所见 落日、楼头、断鸿
愁恨
所为
看、拍
休说-报国雄心 应羞-为国忘私 可惜-不遇之慨
愤懑 慨叹
所想 三个典故
自禁:终于找到她了!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她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 里独处,不入流俗、不同凡响,是作者之所思、所求。而这个孤高离尘的美人形象, 正是作者的情趣所在和自我影象,实际上表现了他政治失意后“自怜幽独”的情怀, 这恰恰是整首词的不凡之处。
• •
•
词的分类 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 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 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 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 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江天 无边无际 空寂苍凉
山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愁苦悲凉
断鸿哀鸣 增添江南游子 的愁怨
营 造 了 一 种 苍 凉 、 空 阔 的 意 境 。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 思考 己内心的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 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 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 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 《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 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 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 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 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 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 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象,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愿投闲置散,不肯
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全篇采用反衬手法, 别具一格。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千树花开, 漫天飘飞的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闪耀。一个个新颖生动的
比喻使元宵夜一派壮观美丽的景象跃然纸上。
“宝马雕车香满路”推出游人:富贵人家的女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灯,所到 之处香飘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从细处着笔,突出了歌舞通 宵达旦的喧闹场面,也暗示了作者在彻夜寻人。彩灯连云、鱼飞龙舞,在优美的箫声 中,游人如织。 如果说词的上片也不过渲染一片热闹景况,并无异独之处,那么下片始见精彩之笔, 带给读者无限想象和回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边笑,轻 盈地从“我”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