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合集下载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目标:1.梳理景情关系,准确把握咏物诗抒发的词人的感情色彩。

2.学会拟人、比喻的生动手法和苏轼词作花人合一的巧妙构思。

3.了解苏词风格婉约缠绵的一面教学重点:咏物的特点和词人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词中花人合一的理解一、导入: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诗人作诗是“戴着镣铐跳舞”,诗人们总是“乐意戴着镣铐跳舞,并且要戴别的诗人的镣铐”,即和诗和词不但要遵守一般诗、词的格律、谱式,还要依照原唱的韵脚,多了一重限制,是戴着双重“脚镣”来“跳舞”的。

苏轼的这首和作,就是戴着双重脚镣来跳舞的,所以合作要超越原作,非另辟蹊径不可。

如再反以工巧踵之于后,势必拾人牙慧。

二、写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就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三、品读·探讨1.朗读·揣摩(学生自由朗读,参照赏析理解文面)2.质疑·释疑(学生提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释疑)3.鉴赏·探究(1)这是一首咏杨花的词,找出词中能高度概括杨花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似花还似非花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又一起送走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不为人注目爱怜。

(2)“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拟人手法将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由杨花写到树,又把树比喻成思妇、离人,明写思妇,暗赋杨花,此处花人合一。

苏教版语文高二《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教学设计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芒鞋: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三)检查自学成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教坠②无情有思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从教坠②娇眼
3、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词。
(四的?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投影示:
①“似花还似非花”如何理解?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二、新授25’
(一)介绍背景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高中语文展苞除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语文展苞除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教版必修一

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以示人也。

元丰四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这正与信中“正柳花飞时出巡按〞云云吻合,可见写于黄州贬所无疑,作为元二年之说不可为据。

苏往过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处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生无由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东坡集》卷十三〕,生活竟致于“岁晚何以黔我突?〞同时尝尽了世态炎凉之苦:“我谪黄州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

〞〔《东坡集》卷十四〕为了防止言多必失,尽量与人少往来,尽量少作诗文:“某自窜逐以来,不复作诗与文字〞,恐“生出无穷事也〞〔《东坡续集》卷五《答濠州陈章朝清》〕。

因而在信中,告诫章勿以和作示人也。

因此,联系作者黄州处境和信中所云“写其意〞语,作者借杨花来咏叹章质夫别妻离子的愁肠及其家人“闭门愁断〞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对章质夫飘泊他乡的同情,同时亦寄寓了自己飘泊沉沦的感慨。

可见词中亦物、亦人、亦情,三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写杨花坠落时的情态,更进一步跳出物象,把杨花写成一个刻骨相思而娇慵厌厌的思妇。

在暮春天气,她因思念远人而柔肠萦结,因天气倦人而娇眼欲开还闭。

这里以杨花喻闺妇,杨花之思即少妇之情。

杨花与少妇是二是一?是一还是二?不即不离,物人难辨,扑朔迷离,正关合了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这几句,作者想象极丰富,把柔软的柳枝当作思妇的“柔肠〞,把翻动的柳叶当作杨花思妇的“欲开还闭〞的“娇眼〞,极写其相思对她的折磨,并为下面写“梦〞作铺垫。

接着诗人又顺着这想象,继写杨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精品 课件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精品 课件
落花总会令多愁善感的人们伤感怜惜, 可是这同样负着“花”之名的杨花,任凭它 怎样飘零坠落,也没有谁在意。“从”,任。 “教”,使。一个“惜”字,有着浓郁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 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 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 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 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 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 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 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 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 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 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 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 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 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 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 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此时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话, 那么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 “尘土”,是说落花飘零;“流水”, 则指杨花落水。总之,春色已尽。由惜 杨花,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 遗。
“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 象奇妙而又高度夸张的写法。苏轼曾多 次使用,如《临江仙》“三分春色一分 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 态,付与明年”等。在苏轼之前,已有 人这样写。如唐代诗人徐凝的“天下三 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宋初词 人叶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 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 路旁。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也有 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 但作者不说“离枝”,而言“抛家”, 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 世界。杨花“抛家”远行,看似“无 情”;而“傍路”又显出内心沉重、 恋恋不舍之意,是为“有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导学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导学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导学案【导学案】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解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二、课前准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对于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的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三、课堂导学过程1. 引入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往往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沉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杨花景观的赞美和自然之美的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2. 导读原文春风不度玉门关,杨花满天飞。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 分析诗词内容- 本词描绘了春天春风吹拂的杨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

- 第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杨花满天飞。

”以自然景观作为开篇,利用春风和飞舞的杨花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 第二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和人的美丽,展示出杨花的绚丽和优美。

- 第三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运用描写手法,进一步增加了词语的表现力,形容了美丽的女子和舒适的居所。

- 第四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通过对逐渐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考,抒发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4. 总结通过学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表达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五、拓展延伸请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介绍一幅你喜欢的自然景观画,并表达你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思考。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苏教版最新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苏教版最新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东台市第一中学周韦韦专题目标:、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一、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物词。

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

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且"和韵而似原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苏轼岁,正谪居黄州。

苏轼与章质夫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二、课文赏析(一)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李白有感于崔颢《黄鹤楼》诗也。

而今,面对“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的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又该如何争而胜之呢?.“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理解并掌握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并欣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分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朗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深入理解《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 通过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朗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分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4. 深入理解《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主题和情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苏轼的生平介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文本、相关注释和译文。

2. 准备诗词朗诵音频或视频,以便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准备相关苏轼其他作品的样本,以便进行比较阅读。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文本解析:详细解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每一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导学案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导学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豪放、豁达、浪漫。

【学习过程】一、了解感知1.了解诗人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嘉佑二年(1057)与弟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2.创作背景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3.字音检测抛()家傍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4.字词解释也无人惜从教坠:也没有人爱惜它,任凭它飘坠。

无情有思:看起来像是无情,实际上却有愁思。

萦损柔肠:缠绕的思念损坏了柔肠。

这里以柔肠比拟细柔的柳枝。

困酣娇眼:娇眼困倦得很。

二、深入学习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水觅踪,可谓一往情深;但杨花不见,惟有一 池浮萍在目,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人的春恨。 这句词人设问,自问自答表达一种浓郁的惜花之 情和春去之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奇妙的想像兼以极度的夸张
宋初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 愁,更一分风雨。”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 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 萍碎”相应。 总之,花尽难觅,春归无迹。至此,杨花 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 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
逐句赏析,涵泳体味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惜,怜惜。从教坠,任凭坠落。意思是说,因为杨花 “似花非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 这句话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 “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 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 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 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 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 杨花者却少。此处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 雨后觅踪伏笔。
诵读全词,感知大意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 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 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 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再读体悟,分组讨论: 1、 2、 3、 4、 5、 6、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 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正如上阕所 写,柳絮像花又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 “恨”满园春色,无奈凋零,令人惋惜。 “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无人惜”的遭遇, 两相比较,恰与上阕“惜从教坠”相照应。词人 用这种隐藏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对柳絮“惜”的 情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 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 新生的柳叶; 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 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 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杨花,化作了 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 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 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 花的“有思”,花人合一。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最后三句,归结性地震撼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既干净利落,又余味 无穷。
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 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 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 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抛”承接上一句“坠”字展开。 “思量”是在前句“惜”的基础上的 进一步深入,此人借助杨花飘忽不定 的形象,象征了离别之人依依不舍之 态。 那柳絮离开枝头,岂不就是“拋家” 离去,很无情吗?可词人从另一方面 思量,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 难舍,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B.艺术构思:构思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咏物与写人 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 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C.语言艺术: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好句比比皆是。如 “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 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 泪” 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莺呼起。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 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 枝。”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 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不离不即也”。
艺术手法总结
A.意境高远:不仅形神兼备,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
“潇洒喜人”,而且感人肺腑。“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 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 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 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主讲人:袁婧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这首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 其好友章楶(jié),字质夫,曾作《水龙吟》一首咏 杨花,因该词写得形神兼备,轻灵生动,因而受到当 时文人推崇赞誉。苏东坡也很喜欢其词,并和了这首 《水龙吟》送给章质夫。 次韵:用原韵之作,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 成为次韵。 一般认为这首词作于1081年,时章质夫为湖北路提点 刑狱,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