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诗词风格有豪放词、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苏轼词风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词风格的介绍第一部分谈苏轼的豪放词界定豪放的含义为词内容的旷达超脱和词形式的气象恢弘。
分析了苏轼豪放词的特点:首先是气象恢弘。
豪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空间上可视接万里,时间上可思游千载;其次是旷达超脱。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最能代表作者思想个性,且能渗透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是旷达超脱词;三是豪放中隐现怨愤。
即前人所说,词至东坡“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第二部分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主要分析了苏轼的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
对“婉约”进行了界定,将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言情和咏物等,归为婉约词。
分析了苏轼婉约词的特征:一是言情高远典雅。
苏轼扩大了言情词的内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
二是咏物自然明快。
苏轼的咏物词重在物态的刻画描摹,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情致,而且运用咏物的“离合”之法,在咏物中多有寄托。
三是婉约中蕴涵旷达。
正如宋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道苏轼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分析了苏轼回文词、集句词和自题注明戏作的一些谑浪词,指出了苏轼谑浪词的弊端。
另外,又从对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图画的深情描写,对农民形象的亲切塑造和运用白描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农事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谈苏轼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苏轼豪放词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欧阳修和柳永等人的影响;其次是苏轼“自是一家”的有意创造;三是人生苦痛与释道思想的影响。
旷达超脱是面对人生苦痛的一种心灵解脱和博大襟怀。
苏轼人生的苦痛非常人能比拟;其解脱之境界,襟怀之博大,更是常人不能比拟。
这是苏轼豪放词旷达超脱的一种重要原因。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以富有反对传统观念束缚的革新精神,突破前期词作对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的限制,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一片广阔而高远的新道路,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创作,推动了词作的进步。
在此以前低于诗甚至低于音乐一等的状况不复存在,词作成为和诗作一同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顶峰的体裁。
而苏词代表的豪放主义,以其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受到后来历朝历代胸襟宽广的创作者和读者喜爱,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苏轼豪放词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举证其部分代表作品及与以前作家的比较,着重从苏轼在扩大词的题材、开拓词的意境、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豪放与其它风格并存等方面,论述其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以及对后来所产生的影响。
标签:苏轼词豪放派创新一、创作背景苏轼词作的创作有独到之处,笔者究其原因,认为其独特词风的形成还是来源于苏轼所处年代的风云激荡的社会背景和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社会背景上,北宋动荡不安,苏轼生活的年代更是政治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为挽救危机,有志之士曾尝试改革。
为适应政治改革,文学界也掀起诗文革新运动。
彼时,已经有一些带有豪放之风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范仲淹《渔家傲》和欧阳修《采桑子》等等。
这些都可以看出豪放词风的萌芽之势,为后来豪放词风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轼的开创性贡献提供了素材。
人生经历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在贬谪与升迁中历尽轮回。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人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体会,也是他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好山好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为其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
此外,苏轼思想上,兼容并蓄,接受各种宗教和学说,并在人生阶段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影响。
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复杂而包容,缥缈又自成一派,是真正将文化与文学集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尽管身处动荡,尽管人生坎坷,尽管仕途不如意,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心中激荡的情感与豁达的胸襟,使他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随缘自足的佛家态度生活中,以乐观开朗的襟怀发现美。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
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
其实,对像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
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
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
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
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苏轼词作中那些描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的词作也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有个共同点,都是作于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甚至经历了生命危险、遭受极大不幸的时期。
[苏轼,诗词,风格,特点,简析]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风格,特点,简析]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751710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2.png)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
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议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摘要】苏轼以坦荡磊落、挥洒自如的手法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达观、豪放的艺术风格,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词人。
【关键词】苏轼词;艺术风格;艺术境界;语言艺术苏轼以多面手的姿态出现于北宋的文坛和艺坛。
他的创作实践,无论是散文、诗、词、书法及至于绘画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在词这一方面,《东坡乐府》一向被公认为词坛上的一座高峰。
词到了苏轼手中,许多被别人认为不适宜于用词来描写的情感、事物,苏轼也毫无顾忌地将其写入词中,诸如人生的感慨,仕途的升沉,交游的聚散,州邑的去留,自然景物的欣赏,农村生活的写照,甚至打猎,参禅等等,他还在词中隐约地表达了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对于时政的看法,彻底打破了词的传统,使读者、歌者和其他作者耳目一新,这不能不算是一项重大的革新,他以倾荡磊落,挥洒自如的手法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
以下对苏轼词的特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达观、豪放的艺术风格苏词豪放风格的形成,和他本人的个性以及他的个性与时代的矛盾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般来说,北宋王朝为了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以巩固其对人民的统治,对士大夫是相当宽厚的。
但是,当时的专制主义的种种措施,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士大夫的才能,堵塞了他们为国为民尽力的机会。
苏轼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
他的旷达的性格,开朗的胸襟,和当时那种容易使人变得庸俗的社会现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作为一个作家,他必然要以一吐为快的心情在作品中将这种矛盾反映出来。
在他的个性支配下,他习惯于用旷达不羁,甚至貌似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忧愤。
这是形成他作品中豪放风格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他赞成词的豪放,又说“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这种豪放的风格,在密州时期的一些作品中就已经形成了。
比如被称为豪放代表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
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
《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
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
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和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
浅论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浅论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摘要:苏轼现存约四千首,作为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我们从初高中阶段就已有所了解了。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本文主要从豪放诗词的传统题材﹑豪放诗词重要内容﹑豪放诗词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豪放诗词的分析,简单论述一下苏轼的豪放诗词的优美性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悲壮、凄凉、哀婉之情。
关键词:豪放;题材;旷达;苏轼,哀婉豪放诗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与此同时,豪放诗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
豪放诗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
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
苏轼词作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长江丛刊》2018.063苏轼词作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彭淏淼/湖北省沙市中学摘 要:苏轼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文学成就很高。
在苏轼的词作当中,都凸显出来非常深厚的内涵。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会学到苏轼的不少词作,因此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理解苏轼词作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本文结合苏轼相关词作,对其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做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给高中生一些参考。
关键词:苏轼 词作 艺术风格 语言特色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别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的名号最为响亮,因此后世也将苏轼称为苏东坡。
苏轼才华横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有诸多作品留存于世。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习了不少苏轼的词作,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位豪放派词人。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苏轼词作的特点内涵,加深对苏轼的认识,促进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苏轼词作的艺术特色(一)含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边疆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大小战乱频发,国家并不安定。
苏轼虽然是文人,但是也有强烈的报国之心,只是一直无法实现。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苏轼就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效力平定战乱的雄心壮志。
词作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这就写出了苏轼想要为国出征的心理。
再结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看,在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天,辽国和西夏经常侵扰北宋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境的密州,看到辽国的侵扰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词作,表达了自身想要杀敌报国的情怀。
(二)含有细腻的亲朋情感除了对自身爱国热情的抒发之外,苏轼的词作之中,还有很多都包含了细腻的亲朋情感,尤其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更是动人心弦。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作当中,深深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亡妻的思念。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苏轼在词作中清楚明白地展现出来自己对于亡妻的相思,在夜里梦中又回到了看着妻子梳头的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
内容摘要:豪放可谓是一代词主苏轼的词的主要风格,他词的豪放派不仅让其成为千古风流人物,而且其词还影响到后代。
苏轼作为天才的文学具匠,后人争相从其作品中汲取营养。
当然,苏轼的豪放派风格在其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着完美无暇的体现。
关键词:宋词,苏轼,豪放,风格
正文:唐诗在国中古代文学史上划上了绚烂的一笔,并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长久地遗留下来,为后代人们提升文学素养和精神气质的较优方式。
而与唐诗相比,宋词也同样丝毫不逊色,它也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棵奇葩,永久地绽放在历史的广阔空间中,盛开永恒性的魅力。
至今,宋代的词人枚不胜数,而宋代盛传的词也是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
其中在众多的词人当中,苏轼可谓是最负胜名的一个,而其词更为整个宋代词的繁华而锦上添花,为其增添了不朽的一笔。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正是豪放派词的最有代表性人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受良好的家庭文学氛围所熏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其学识渊博,思维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他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查,而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词的主要风格。
苏轼还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式。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事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纺之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浅谈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
一,其风格的词中形象
一般而言,词的形象有三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自我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除诗人自己以外的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景物形象是指自然界的客观形象,例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我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己。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的。
词的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喻,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词的开篇就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豪迈和大气的场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阔的气势,其气势开阔,词境壮大,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了极度的拓展。
其中作者所选的形象也是特别的大气:大江,指规模之大之宏伟,暗赤这流去的不仅仅是江水,更是时光,更是历史,还是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首句起笔气势雄浑,意境壮伟,接着借用
过渡句“人道是”,将江边故垒与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众目所观,整首诗大体上写的景物形象有:大江,波涛,故垒,乱石,惊涛,浪花,江山。
人物形象有千古风流人物,实指是周喻。
这些形象,都是豪放词中所特有的。
再来看下篇周瑜的具体形象。
苏轼也特欣赏其少年功名,英气逼人。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正是最完美的代表。
“小乔初嫁“一句刚中有柔,与首篇“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特写周喻的战绩,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只是为了更加突出其风采与才能。
而苏轼自己是有宝刀已老功名未就的感愧。
壮丽河山,英雄业绩,激起了苏轼的豪迈奋发的感情。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从总的方面来看,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有着宏大的境界。
二,豪放的表现手法
在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最突出的豪放风格就是虚实结合。
这里的虚是指已消失的境象。
词首先写的是现实中的真实景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最真实的景物,给人最宽阔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是身临其境,感觉那片广博精深。
可是,这一切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也曾经是历史上的重要地界。
词人运用那豪迈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的时空和天空中。
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里写的才是虚景,不是发生在眼前的景象。
它所描写刻画的是周瑜那淡定自如的容貌,那指挥锋利的形态,成为历史的主角。
那“雄姿英发”是对周瑜的形容与赞美,而上文提到的那三句便是对其的肖像仪态上的直接描绘。
在词人的笔下,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是一介书生,相貌堂堂,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让人后赞不绝口。
接下来词人又运用实写的手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词人的心绪也从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之中,猛然回到现实中来,他才突然发觉自民怀的可笑。
原来他是如此的多愁善感,以至于自己不知不觉中就生出了白发。
想象中的周瑜的英雄事业与雄姿英发和自己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感觉自己虽然有周郎的才干,可现在却是在这片不能实现抱国之志的地方,那种郁愤与苍凉顿时油兢而生。
词中,现实的景与事和想象中的景与事互相映衬,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恍虚的画面,却表达出一种同样的情感。
仔细品读,便可以感觉诗中那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那丰富的词中意象,那开拓的词的意境,产生广阔的审美空间,便可以好好地欣赏豪放派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在词尾,词人讲”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是词人回顾自己的坎坷经历,发出的无限感慨。
他感觉一切就是像在梦中,虚幻而且迷茫。
但是,作者即使在痛苦中,也没忘记豪放。
词人将自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那一杯杯酒上,以一种豪放的姿态借酒消愁。
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余音袅袅。
感情高亮沉郁,昂扬而又顿挫,有着无限的感慨与豪放的胸怀,这正是词中虚实结合所能释放出来的。
三,豪放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采用的是直接抒情。
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句,正是作者直接抒发的感情,其虽然有着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但仍旧不失磊落。
直接抒防不胜防即是直抒胸意,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而此词中直接抒情更是被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看本词的修辞手法。
诗词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
而这首词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张。
首先来看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来比喻那被石头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动,将浪花那种洁白表现得完美无比。
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纶巾”来借代周瑜,让其的雄英姿发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现,使人心生崇拜之情与敬佩。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表现了一种豪放的气概,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氛围。
而此词中最能突出苏轼豪放派词风的是夸张手法的运法。
如“乱石穿宫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上的气氛和声势。
凭借着夸张手法,作者用廖廖数十几个字便把石之险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现地读者面前。
这一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其豪放风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豪放的语言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
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
动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
再来看形容词,“乱”、“惊”这些形容词也如那动词一样,较好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情怀,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那份博大。
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词被作者信手拈来,为其服务,拥有着最大气的感觉。
苏轼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书法家、绘画家、文学家,用其那广博的知识和艺术技巧为宋代的文化增添了几多风采。
而其词的豪放派风格更是突出至极,成为历史上最具色彩的一枝花朵。
当然,除了上文提到了苏轼词中所表现的豪放风格,而在词中,苏轼也会适当地运用一些典故,来为其体现词的豪放风格服务。
词中使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借同瑜的典故,将历史的宽度调到读者的眼前,更为作者抒发感情奠定基调。
总之,苏轼词中豪放风格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他也作为一位文学神圣,受到后人广泛的喜爱。
而其词的豪放风格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运用豪放风格,要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他受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那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教材第二版
《唐宋词评译》木斋著
《苏东坡文集》导读
《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