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及翻译译文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
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
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注释1.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2.从教:任凭。
3.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4.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5.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6.“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落红:落花。
缀:连结。
8.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9.春色:代指杨花。
古诗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翻译赏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前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⑶从教:任凭。
⑷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⑸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⑹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⑺“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⑻落红:落花。
缀:连结。
⑼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杨花。
水龙吟(苏轼)与章楶对比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 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 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 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 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 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 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 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 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 风吹起来。 • 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 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 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背景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 《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 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 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 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 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 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 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 绝唱得以传世。
水
对象 杨花 柳絮
手法 拟人 比作思妇
情感 惜春之情
龙 吟
具体赏析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为 什么说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 说它 “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 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又一起送走 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 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
如果纯以咏杨花而论,则这一句准确 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性, 如梦如幻。 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是没有人怜 惜的,所以次句说“也无人惜从教坠”,言其 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只有任其坠落,随风 而去。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阅读答案与翻译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阅读答案与翻译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唿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春色:代指杨花。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译文及鉴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由苏轼所创作的,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即不离”之间。
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春色:代指杨花。
赏析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

认真阅读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写一篇赏析文章。
要求:1、独立完成,可以参考相关文献,但不得抄袭;2、题目自拟;3、1500字左右。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纷纷诉衷情——从物象发掘词人的感情章质夫文韬武略,他的《水龙吟》形神兼具,笔触细腻,备受当时的文人推崇,盛传一时。
苏轼在《与章质夫》信中说:“某启,承喻慎静以处忧患。
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
《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
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信中的“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是指当时章出按江夏一事,苏轼与章是好朋友,章教会苏“承喻慎静以处忧患”,苏甚是敬佩,章的《水龙吟》写得如此之好,使苏在欣赏之余也唱和了一首送给章,以表达赠别之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此词不拘囿于一般的咏物写景之制,与章词虽同为歌咏杨花之作,却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咏物与写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融情于物,使物情交融,形成物我一体的境界,实在是非一般的佳作,现就“杨花”这一物象来分析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花”这一物象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其独特的意义:1.离恨哀思: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音“留”,有依依惜别之情,本词中的杨花其实就是柳絮,每年三月,柳絮纷飞,朦朦胧胧,无根无蒂的这一植物特性极易引起漂泊在外的游子和思念丈夫的少妇的哀愁以及思念之情,因而成为离愁别绪的代名词。
2.轻薄低贱:杨花呈絮状,随风飘零,行踪不定,让人觉得轻薄无情,低贱飘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4分)(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4分)(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章楶水龙吟赏析: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
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离情。
作者准确地把握物象,着意刻画,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全词写得婉丽工巧,新颖别致,把杨花描绘得栩栩如生,成为绝唱。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
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
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
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
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
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
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
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
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
黄升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
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
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
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
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
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
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
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
”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
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
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张炎《词源》曰:“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
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
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
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
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
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
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
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
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
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
“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
“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
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
“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
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
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
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
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
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
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
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
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
“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
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
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
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
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
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
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
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
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
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
“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