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崇文尚武”百年精神 培育“内外兼修”时代人才——谈南武
用百年文化底蕴培育有灵魂的文雅南武人

精选ppt课件
15
突出中考课程
语文:
6节常规课+1节阅读课+1节写作课。通过专门让 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强 化写作提升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感受中华传统 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用百年文化底蕴,培育有 灵魂的文雅南武人
广州市南武中学 陈祥春 2013年5月3日
精选ppt课件
1
百年南武:古风•蓝韵•拓潜
1901年春,岭南文化名流黄晦闻、杨渐逵、黄汉 纯、欧阳日瑚、李蕴石、谢英伯、何锡朋等为着 修学励行,成立“群学书社”,后易名为“南武 公学会”。 公学会当时主要是提供平民学习的场 所,志在介绍西方文明,开阔公众视野,引导民 众学习新知。公学会于1905年3月3日开学办教育, 命名为“南武两等小学堂”。在当时,学校按新 学制开设课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学结 合。民国元年(1912)春,添办中学级,遂更名 为“南武中学”。
精选ppt课件
5
古风•蓝韵•拓潜,是一个真正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名字; 南武人,不是“武人”,更不是“武夫”,南武人 是充满知性的有灵魂的文雅南武人。
精选ppt课件
6
“文雅南武学子” 是“合规范、有特长、敢担当、 能发展”的时代骄子,是具备国际视野、现代文 明素养的岭南传人。 “文雅南武学子” 内涵特质
海珠区唯一的百年历史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课程资源。
坚强的课程领导者和建设者。
精选ppt课件
14
我校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 校的传统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标准的“弹 性”上下功夫。
沉淀百年文化 续接智慧未来

沉淀百年文化续接智慧未来
佚名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
【年(卷),期】2022()32
【摘要】广州市南武中学拥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广东省信息化建设中心校、广州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学校、广州市国际化教育窗口学校创建单位、广州市穗港澳姊妹学校联盟牵头学校、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健康学校。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续接航天技术"最后一公里"领跑智慧城市"最先一公里"r——访深圳航天智慧城
市系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r总经理马祥斌2.PPG:沉淀百年历史,构筑未来蓝图——与PPG工业集团亚太区汽车涂料总经理贺满堂先生一席谈3.PPG:沉淀百年历史,构筑未来蓝图——与PPG工业集团亚太区汽车涂料总经理贺满堂先生一席谈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以零碳智慧开创美好未来5.黔西南州茶俗
文化:深厚的历史沉淀千百年的文化传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市南武中学简介

广州市南武中学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
【年(卷),期】2022()32
【摘要】广州市南武中学是海珠区最古老的一所中学,被誉为“海珠文明的摇篮”。
“北有南开,南有南武”是黄炎培先生对南武中学的赞誉。
“南武”是广州城最早
的称呼,学校用“南武”命名是希望南武人“昭兹来许,绳厥祖武”“教典不忘厥祖”!学校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字为“南武两等小学堂”。
学校初创时,经历过“群学书社”“南武公学会”时期,当时的办学宗旨为“修学励行,启迪民智”。
清
末民初,学校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合璧”的办学方针,以“坚忍奉公,力学
爱国”为校训,以“携手同登世界大舞台,增吾南武之璀玮”为梦想,群贤毕集,英才辈出。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广州市南武中学
2.表象训练法在高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以广州市南武中
学为例3.广州市南武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4.新时代民办中学
图书馆服务供给研究
——以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为例5.万物皆友,这个女孩有点“灵”——访广州市南武中学曾信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读《小英雄雨来》心得体会

青少年读《小英雄雨来》心得体会精选模板青少年读《小英雄雨来》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今天我们学完了,《小英雄雨来》的课文,雨来他给我的感受是毫不畏惧、不顾自己、英勇、机智。
雨来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为了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鬼子三番五次的要讨好雨来,告诉他们,李大叔在哪儿,雨来每次回答都坚定果断,不知道日本人就满腔怒火,往雨来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
咬着牙拧,雨来的脸上马上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日本人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圈,之后日本人把雨来拉到了河沿上枪毙!李大叔藏了好久,也不见雨来来搬缸,李大叔决定向另一个出口出去。
李大叔出来后才知道雨来为了掩护自己被日本人枪毙了。
最后奇迹出现了,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备,一头扎到河里,鬼子向水里打枪,最后雨来已经游到水底远处去了。
聪明、机智、勇敢的雨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年少却懂得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在战争年代有很多这样的小英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时刻牢记使命,发奋图强,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明天做巨大的贡献!青少年读《小英雄雨来》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寒假里我读完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深深地被小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
小英雄雨来住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一条还乡河边,有一次,雨来听到外面有一阵嘈杂声,刚出门就和区上的李大叔撞了满怀,原来敌人正在追捕通讯员李大叔,他机智地将李大叔藏起来,敌人抓不到李大叔,就把雨来抓起来,并对他进行残酷地抽打和审问,可是没想到一个12岁的儿童,面对敌人的拷打逼问,竟能表现得如此沉着冷静,宁死不屈。
气急败坏的敌人要把他拉到河边枪毙时,聪明机灵的小英雄雨来趁机跳到河里逃走了。
又有一次,雨来在村口玩耍,碰到日本兵让他带路,小英雄雨来眼珠子一转,带着敌人兜兜转转,最后把他们带到了地雷区,炸得敌人落花流水,哇哇大叫。
这一次雨来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敌人。
以武立德,塑造智慧勇敢的合格公民

以武立德,塑造智慧勇敢的合格公民发布时间:2022-05-12T08:11:07.228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1月总第267期作者:黄德良[导读] 文学大师余秋雨认为:文脉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文化传承是学校的根脉与灵魂。
成都市新都区木兰中学校四川成都610500文学大师余秋雨认为:文脉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文化传承是学校的根脉与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典型代表是:武术、中医、京剧、书法。
武术承载着强身壮志、以武传道、以武立德等诸多功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木兰中学选择了武术,选择了木兰五行拳。
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已经有八年了,通过普及、推广木兰五行拳,培养学生“智慧勇敢、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
2018年9月学校武术特长生陈立剑、刘柯远赴南非伊丽莎白市参加中非文化交流,木兰五行拳成为对外交流的名片。
一、武术特色发展的提出《明史、列女传》记载:贞女韩氏,保宁人。
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
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
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
成都人以韩贞女称。
蜀中木兰——韩娥,文武双全,武艺超群,女扮男装,投身军旅,留下一段佳话。
韩娥嫁给新都人马复宗,死后其家人将其葬于赤岸山(现名木兰山)。
根据民间整理,现传承下来有木兰(韩娥)五行拳、韩娥杀敌十三刀、韩娥养生导引术、韩娥剑术等。
新都作家范华银出版了《蜀中木兰、韩娥传奇》一书,以演义的方式重温了那一段历史,有很强的可读性,有力地宣传了“蜀中木兰——韩娥”。
新都现依托木兰中学武术特色基地成立“韩娥派武术研究会”(挂牌在木兰中学体艺组),文体竞赛以“韩娥杯”冠名,教学楼赋名“韩娥楼”,深化“韩娥文化”宣传。
“弘毅教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弘毅教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瑜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5年第09期【摘要】南武实验小学“弘毅教育”特色主题扎根于南武文化深厚土壤之中。
本文从南武百年历史出发,追本溯源地探究“弘毅教育”的根基,围绕办学理念、育人策略以及特色项目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关键词】南武文化;弘毅教育;特色建设一、南武历史为根我校是南武教育集团旗下“南武系”学校之一,肩负着传承弘扬百年南武精神文化的历史重任。
1. 南武校名,风雨百年据《词源》载:“南武——今广东省城,粤城之创也”。
“南武”是广州城最古的称谓,承载着广州古代文明。
“南武”二字,象征着广州人勤劳勇敢、坚忍顽强、勇敢无畏、文明英爽、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上世纪初,祖国和人民深陷在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
黄晦闻、杨渐逵等仁人志士兴办学堂,开辟救亡图存的教育之路。
南武创办者正是借“南武”二字,指引南武学子继承广州人品格,弘扬广州人精神,成为文武兼备的报国之才。
2. 南武校训,贵在坚守南武学校第二任校长何剑吴先生,引用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的豪言壮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作为南武校训。
吴校长率先在南武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强健学生体魄,磨砺学生意志,号召南武学子以渊博的学识、强壮的体魄武装自己。
八字校训沿用至今,我们坚守“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精神,也是坚守“南武人”的高贵品质,更是坚守南武教育的一份责任。
3. 南武文化,历史馈赠南武文化从历史中来,内涵深厚,以“崇文尚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精神内核,倡导文武兼备、勇于担当、志存高远、开拓创新。
南武文化在历史上鼓舞着南武学子前赴后继,奉公报国。
黄晦闻前辈在《南武公学叙》一文中写道:南武“凑成一把洪亮新鲜的文化火炬,照耀着南中国的门户,璀璨着整个南武古城”;早年的教育部部长黄炎培对当时的南武称誉有加,说南武“体育固驰名于南国,文化亦推重于中原”,他将广州的南武和天津的南开并称“北有南开,南有南武”。
百年老校的“教育经”——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的教育改革路

文化篇:“古风·蓝韵”,润物无声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根基与灵魂。
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其历史脉络,如何梳理并找到其文化根系,传承并发展是每一所学校的必修课。
南武中学始建于1905年,是广州历史文化名校,是海珠区现代文明的发祥地。
“古风·蓝韵·拓潜”是南武的文化根脉。
古风,古朴典雅之风,指百年南武质朴淳古的习尚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
蓝韵,中西合璧之韵。
蓝色是西方文明的标识,意指百年南武沐浴“欧风美雨”,承接“西风东渐”的蓝色文明。
20世纪初,广州兴办新学之风日盛,三类新学应时而生。
广雅学校是公办新学,真光等学校属于教会办新学,唯独南武很特别,是一群“公共知识分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担当社会责任而兴办的旨在启迪民智、介绍新学、敦化民风的“民办新学”。
“南武”是广州城最古老的称名,先哲用“南武”命名有“昭兹来许,绳厥祖武”之意。
百年南武学校,名贤咸聚,英才辈出;“北有南开,南有南武”“体育固驰名南粤,文化亦推崇中原”;高考状元的摇篮,世界冠军的母校。
南武历经沧桑,但校址不移,弦歌不辍。
古木荫翳,意境别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颇多情趣。
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格调,律动着蓝色文明之韵律,蕴含着“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精神,散发着“古风·蓝韵·拓潜”的文化魅力。
南武的教育如山一样稳重,如水一样灵动。
南武现代、开放、多元的“自管自育学生文化”引导着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优质发展;南武倡导的“以思维课堂为核心的思维教学文化”,构建自主互助探究的新型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倡导“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弘扬“坚奉力爱”精神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文雅的南武人;学校环境文化别致,社团活动丰富,多姿多彩的人文环境充满活力。
南武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建设定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的“自主发展”需要。
高标准建设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总称)学创空间、斯坦福实验室、晦闻图书馆、手植园、艺术教育中心、群学堂、生物园、地理园、地理室、音乐室、微格课室等专用室既能满足学科独立进行个性化教学,又能保证学生高质量开展丰富多百年老校的“教育经”——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的教育改革路文 | 李航千载古城,孕育无数英雄;悠悠岁月,迭出代代精英。
培育南武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的内核和实质 。我们充分利用 南武百年 老校所长期积 淀的
物质文化 和精神 文化 ,使之继续 发扬光大 ,为建设南 武和
维普资讯
培胄南武 文化 构 建和 谐枝园
^
么
封耀 明
卞
荆
校园文化是学 校的灵魂 ,它 是在学校 长期的 办学经营 中共 同创 造 、积淀 、提炼 而形成 的。一所学校之 所以区别 于其它学校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拥有 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和谐 校园表现 为和衷共济 ,内外和顺 ,协调发展 。为 了建设 和谐校 园 ,多年来 我校 以培育南 武文 化为 突破 口 。 紧紧抓住环境 文化 、管理 文化和教师文 化这三条 主线 ,形
校 园物质 文化是校 园中的一种显性 文化 ,它 以其 独特 的风格和文化 内涵 ,影响着师 生员工 的观念 和行为 ,对 建 设 和谐校园起 到不 可缺少 的基础 性作用 。我 校在校 园物质 文化建设 中注重 “ 感染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规划 和建设学 校 的建筑 、设施 时 ,不仅 注重使用 价值 、审美价值 ,而且
校 园 精 神 文 化 主 要 指 被 师 生 员 工 认 同 的 文 化 观 念 、价
值观念 、生活信念 和行 为准则 ,具 体包括校训 、校歌 、校 风 、教风 、学 风 、班 风和人际关 系等。它是一所 学校精 神 风貌 的集 中反映 ,它 的形成与学校 独特 的历史 传统 、文 化 环境密切 相关 。我校作 为一所百年 老校 ,始终 以 “ 继承传 统 、体现 现代 、敢为 天下先” 为理 念 ,坚持历史 传统与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的 “ 南武三杰 陈彦、 许民辉、 丘纪祥:
远 东运 动会 上 代 表 中 国 队 的陈 谨 、何 琳 ……留下了 “ 北有南开、 南有南武 、
( 四) 南武精神
五 育并 重 的办 学方 针 。 在 “ 崇文 尚武 思 想 的指引下 ,
学 生身 心均 强健 的育人 目的 。对 应德 、 智 、体 、美 、劳五 育 , “ 崇文 ”与 德育 、
学校培养出各行各业 的杰 出英才 ,留 智育、美育相对应 ,“ 尚武”与体育 、 我 校在 以“ 崇文 尚武 为核 心思 想 、 下了一串值得称 颂的名字 : 著名共产 劳动教育相对应 。学校以 “ 崇文 尚武” 在 传 承 百 年 的 八 字 ”校 训 上 结 合新 党人谭天度、陈後、潘达微 : 以体育名 为核心办学思想 ,致力于培养全面发 时期教育 目标 ,将其 内化为一种南武
先生 的遗嘱 ,在建校之初 由老 校长何 剑吴先生所定。“ 坚忍” 是指坚忍不拔, 在艰苦 困难 的情 况下,坚持 到底不动 摇。“ 奉公”是指克己奉公 , 对 自己严 格要求 , 遵守法纪 , 大公无私 。“ 力学 是 指 努 力 学 好 文化 科 学 知 识 。 “ 爱 国” 是指热爱祖国,民族 自强。 以校训为基础 ,学 校确立 了 三 风 。以 “ 崇文尚武”为校风 ,以 “ 奉 公 ,励 学 为 教风 ,以 “ 坚 忍 ,力 学 ” 为学风。“ 三风 遥相呼应 ,把学校的 各项工作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特色文化建设 。
一
筹: 丝带在古代是用于捆书 ,代表着
崇文 之义 ,喻 指南 武 的学 生学 习优秀 。
,
丝带上 的两颗星星代表着一文、一武 双星 ,双 星辉耀象征着南武之精神长 存。校微以蓝色为主 ,象征俭朴。
南武 小 学 的校训 是 “ 坚 忍 、奉公 、
力学、爱 国” ,是著名爱国志士陈天华
兼 修 ” 人 才 为 目标 ,坚 持 走 特 色化 发 展 之 路 ,从学 校文 化、管理、环境 、 教 师、德 育、课程等方面推 进新南武
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强健 ; 修志 ,志向 高远 ,做到 “ 坚忍、奉公、力学、爱 国” 。外修言行 : 修言 , 语言文 明; 修行, 举止得体 ,讲究礼仪。本着办学理念 , 新南武特色文化的育人 目标 ,就是培
武小学 的校徽 由一个盾牌及丝带围绕 而成 ,丝带上有两颗星星。盾牌是一 种古代兵器 ,代 表着 尚武精神 ,即指 南武 的学办学之路 , 结合 当今 时代精神及新时期教育发展 [ 关键 词 ] 办学特 色 持续 发展 要求 ,促进学校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特色文化建设 和教育教 学改革 ,引领 教师形成现代 教育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 新南武特色文化的推行背景 方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一 ) 百年校 情 奠基特 色建设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南武建校于 1 9 0 5 年 ,由当时教育 二 、新南武特色文化的内涵阐释 名 家黄 晦闻、杨渐逵等组成 的公学会 ( 一 )以 “ 崇文 尚武 ” 为核 心 办学 在海 幢寺 圆照堂 附殿创建 ,取名 “ 南 思 想 武两等小学堂” 。“ 南武 乃广州最早 “ 崇文 尚武 ”思想 的本义 ,是指 的城名 ,学堂 以 “ 南武”命名 ,有遵 推崇文化 同时崇 尚勇武 ,培养文武双 典不 忘 厥祖 之意 。 全的学生。“ 崇文 ,初指 的就是对文 作 为广州 市为数不多 的百年老校 化 的推 崇 ,对知识 的追 求 ; “ 尚武 ” , 之 一 ,南武小学在建校之初就确立 了 初指 的是崇尚勇武、体育兴校 的思想。 “ 崇文 尚武 ” 的办 学 思想 。时任 校 长 的 新时期下 ,“ 崇文尚武 思想的内 何 剑吴先 生对 当时 旧中国国弱 民穷 , 涵更为丰 富,符合时代精 神。“ 崇文 备 受帝国主义欺凌有切肤之痛 ,希望 不仅包含 文化 、知识教育 ,同时涵盖 以新 的教 育思想为祖国培育文武双全 道德、审美、礼仪教育 ,“ 尚武 不仅 的 栋 梁之 才 ,重 振 中华 。何 校长 以 陈 指尊崇勇武精神 、重视体育,更是指 天华烈士的遗言 “ 坚忍、奉公、力学、 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 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手段 ,达到让 爱国 为校训 ,力 主 “ 德 智体群 美
x u e x i a o f a z h a n y u g u a n ¨ ⑧学 校 发 展 与 管 理
铄 ‘ 徽
— —
申 培育“ 内 夕
胡 蓉
, 时代人 才
谈 南 武 小 学 特 色 文 化 创 建
广 东省广州市海珠 区南武小 学
[ 摘 要】 南 武小 学 创 立 于 1 9 0 5 当今我 国时代精神是 以改革创新 年 ,是一所历史悠久 的百年老校。我 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求真 校 在 自身 深 厚 的 文 化 积淀 基 础 之 上 , 务实、奋 勇争先 。时代的发展 ,要求 把握教育 发展大势 ,继承和 发扬百年 培育出个性鲜 明、求真务实、奋勇争 南武 “ 崇文 尚武 的办学精神 ,并提 先、 素质全面的人才 。 在时代的要求下 , 出培育 “ 内外兼修 时代人才。以 “ 崇 文 尚武 ” 思想 为核 心 , 以培 育 “ 内外
“ 崇文尚武 的理念需要赋予新的内涵 ,
养文武双全、内外兼修 ,具有身体和 以符合新时期教育的育人 目标 。 心 理 两方 面 的强健 、人格 健 全 的学生 。 在 当下新 时期教育 改革发展大势 ( 三 )校 徽 、校 训 与 “ 三风 ” 下 ,南武小 学立足 学校历史 与实 际, 与 “ 崇 文 尚 武 思 想 相 对 应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