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马克麦卡锡《骏马》中的荒野
《骏马》中的景观书写与西部情结

《骏马》中的景观书写与西部情结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
《骏马》是“边境三部曲”的第一部。
小说一经出版就使科马克·麦卡锡名声大噪,《骏马》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评论界图书奖”两大荣誉称号。
小说赞颂着西部的自然性与活力,同时也见证着西部生活方式的改变,叹息西部的不断毁灭。
文化地理学主张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
论文首先介绍的是农业景观。
古道渐渐被公路和铁路所代替。
格雷迪外祖父的葬礼也象征着美国西部牛仔故事的尾声。
西部传统的农牧生活方式已被现代工业化浪潮连根拔起。
主人公的西部情结也随着古道的变迁、葬礼的阵痛以及牧场的破败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格雷迪在物是人非的西部无可逃遁,只能选择以出逃美国浪迹墨西哥的方式来对抗这个异化的西部。
其次论文介绍的是边境景观。
小说中逶迤起伏的群山、高低起伏的荒原、星罗棋布的草原都成为西部边疆上一个个独特的地理标识,小说帮助建构了20世纪美国西部的文化地理景观。
对这个西部荒野原始天堂的深层建构和细致描摹表明了主人公对西部情结的重构。
最后是工业景观。
小说对20世纪50年代的墨西哥城镇进行了描述。
监狱的暴力和血腥是对社会公平、正义力量的消解。
城镇景观映射出的情感的裂变、混乱和真空使得格雷迪梦碎新西部。
残酷的生存斗争使得他返回了家乡德克萨斯州,然而此时的家乡已经被工业化的洪流所浸淫,然而,对西部的认同已经深深镌刻进他的生活之中,怀着这份炽热的情感,格雷迪又踏上了找寻的路途。
这是对西部情结的一种升华。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
论文从小说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出发,以此说明在小说中,格雷迪的西部情结经历了式微、重构以及升华的过程。
《骏马》完整体现了小说对当时美国西部社会的变革的深刻忧患意识以及对人性的复归的强烈渴望之情。
小说在割舍不下的西部情结中孤独地寻找着人性赖以生存的乡土文化及其孕育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性。
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田园主题

yuwenjianshe001@59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田园主题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徐翠萍摘要:在主题书写方面,麦卡锡在《边境三部曲》中以生态主义的人文视角进行了传统田园主题的现代书写。
在《边境三部曲》中,科马克・麦卡锡通过对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矛盾的架构,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瑰丽描写与赞扬,通过对诗意栖居的价值诉求与哲学升华,完成了从现实回归到理想,再到诉求内化的主题书写,蕴含了非常重要的人文价值与时代精神。
本文从三方面入手,逐层剖析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田园主题,以期进一步完善麦卡锡小说的理论研究体系,加深对《边境三部曲》的文本认知。
关键词:科马克・麦卡锡 《边境三部曲》 田园主题引言在《边境三部曲》中,作者对美国传统的西部小说进行了时代性创新与实践,不管是人物塑造方面,还是田园主题书写方面,小说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
客观来讲,《边境三部曲》是典型的当代西部小说,既有浪漫怀旧的情绪基调,又有着悲凉苍劲的语言风格。
通过对传统田园主题的回归与重写,麦卡锡从自然风光中汲取创作灵感与动力,以完成对后现代文明的文本消解与重构。
可以说,对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田园主题进行文本剖析,可以正确认识小说生态主义思想和时代人文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同时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无疑是在自然与文明的对话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现实回归:荒野天堂的追忆因文本背景设置的原因,《边境三部曲》中的主人公对西部田园生活的追寻显得尤为复杂,他们的追寻之旅并非是进军美国西部,而是南下墨西哥。
在传统牛仔的眼中,这无疑是一个错误选择,因为他们认为墨西哥就是一个充满邪恶、犯罪的未开化之地,是美国法律和文明无法渗透的不毛之地,这种隔阂与陌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消减。
麦卡锡小说中的主人公执意要南下墨西哥,是为了找寻美国土地上消失不见的老西部。
约翰・格雷迪和比利坚信可以在墨西哥找到真正的西部田园生活,在完全没有被现代文明破坏的大自然中实现美丽的田园梦。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作者:冯小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2期摘要: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作家,其创作生涯后期的小说作品大多以美国西南部地区为故事地域背景,有着很多美国西部地区自然景观、人文风俗的描绘,属于典型的西部小说,这些西部小说虽然题材、情节内容各具特色,但却集中体现了其对于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生态问题的理念与观点,本文结合科马克·麦卡锡的《路》、《血色子午线》、《穿越》以及边境三部曲等作品,从生态屁品理论的角度对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中的生态意识、人文理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部小说;生态批评;科马克·麦卡锡;生态环境作者简介:冯小娇(1986.7-),女,南充人,研究生,贵州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2引言:科马克·麦卡锡被誉为美国文坛中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后继者,其代表作《边境三部曲》、《血色子午线》更是被很多文学评论家认为可以与但丁、麦尔维尔等中世纪以来文坛巨星的作品相媲美。
科马克·麦卡锡的文学作品与其生平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他童年生活于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因此其早期是以南部小说创作登上文坛,如处女作《果园守门人》、短篇小说《溺水事件》等都是以描写美国中南部为主,直至后期才转为西部小说创作,而其代表作业也基本上为西部小说作品。
一、生态批评理念综述生态批评理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在文章中提出了生态批评这一理念并进行了阐述,最初这一理论并未得到过多的重视,但随着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很多学者逐渐开始参与到生态批评理论的研究之中,有关生态批评理论的研究著述也不断涌现,时至今日,生态批评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认识广泛关注的一种理论,同时也更加具有文学批评的特征与范式。
直面荒诞与自由的生命悲歌——“边境三部曲”的存在主义初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nl f i njn oeeo d ctn ora o l g agCH g f uao Heo i E i
Fb2 1 e .0 0 V0. 9 No 2 12 .
直 面 荒 诞 与 自 由 的 生 命 悲 歌
一 一
不知 自身是从何 而来 , 又到何处去。
在麦卡锡的小 说 中, 乎所有人物 都存在这种丧 几
失 自我的焦虑和 困惑。在 小说 的尾声 , 卡锡试 图概 麦 括和归纳他在 “ 三部 曲” 中的种种 思索。“ 可你 的生活
又是什么呢?你 能看见它 吗?生活一 出现 , 马上就开 始消失 , 一直消失 到再也 没有什么东 西。你仔 细看看 这个世界 , 在什么 时刻你看见 生活 中发生 着的东 西变
国文坛上 大师的地位 。 存在 主义的研究 对象是人 , 关注人 以及人 的生存
为了寻求失去的天堂 与真爱 , 投身 于世 界并与荒诞 抗
争。但是 , 自由选择的过程中 , 在 即在寻求 自我的过程 中, 他们面临 的现实 世 界与 想象 中的世 界截然 不 同。 牛仔少年们的 自由选择导致他们心 中怀有的幻想破灭 与厄运踵至。他们感到迷惘、 悲怆 , 逃脱不了孤独与死
收稿 日期 :0 9—1 7 20 2—1
、
荒诞的世界
“ 荒诞 ” 一词包 括狭义和广义 两种含义 : 狭义上 的 “ 荒诞 ” 表 达欧洲知识界对 二战 以及战后世界绝望 是“ 情绪的思潮” 而“ ; 荒诞 ” 在广义上 的含义则是指“ 非逻
基金项 目: 0 年黑龙 江省研究生创科研项 目( JC 20 — 5H J 2 8 0 YSX 08 13 L) 作者简介 : 刘元直(92一 , , 18 )女 黑龙江 哈尔滨人 , , , 助教 硕士 从事美 国文学 和英语教学 研究 ; 姜涛 (96 )男 , 15 一 , 黑龙江
论文选题内容及要求

本文主要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步曲》为落脚点,首先对科马克·麦卡锡生平及《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这三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接下来对三部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梳理作品中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最后总结科马克·麦卡锡的生态主义,以及面对生态的破坏,如何来解决生态危机,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论文要对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步曲》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通过归纳和演绎,论文对三部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梳理作品中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最后总结科马克·麦卡锡的生态主义,以及面对生态的破坏,如何来解决生态危机,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主题要鲜明,条理清楚,表达正确。
在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生态主义是深刻理解其本质和意义的重要方法。
本文以《野性的呼唤》为基础,从具体阐释生态主义为着入点,通过分析重点人物角色,从自然,社会和精神三方面挖掘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的生态意识,继而丰富生态主义的观念,突出生态主义的文学性,为人们更好的理解生态主义提供借鉴!论文要对《野性的呼唤》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通过归纳和演绎,论文以《野性的呼唤》为基础,从具体阐释生态主义为着入点,通过分析重点人物角色,从自然,社会和精神三方面挖掘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的生态意识,继而丰富生态主义的观念。
主题要鲜明,条理清楚,表达正确。
本论文将《黑暗之心》置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框架内,围绕“东方主义,”“他者”身份,“属下”的“发声”以及“杂糅”和“模仿”这几个理论主题,对作品进行后殖民主义的多视角综合性的系统解读,后殖民主义是一种新的侵略模式,它以文化霸权为遮掩,处处体现出种族和文化的优越感,康拉德在《黑暗之心》中也时常体现出这种优越感,康拉德一方面试图遣责殖民者的罪行,另一方面也时常暴露出殖民者的思想意识,所以康拉德反帝国主义者又是帝国主义者。
荒野上的“旅行”

荒野上的“旅行”作者:申圣亚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
在麦卡锡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
《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作品。
此作品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
麦卡锡在该作品中讲述了浩劫之后,父子俩在荒野上一场未知的“旅行”。
荒野上的“旅行”折射出麦卡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基于此,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唤醒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路》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1-0112-03引言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创作的著名的“边境三部曲”分别为:《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穿越》(The Crossing)、《平原上的城市》(Cities of the Plain)。
其中,《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为其赢得了著名美国国家图书馆奖。
“边境三部曲”的持续畅销使得科马克·麦卡锡的知名度大增。
之后,科马克·麦卡锡的新作品不断问世。
2006年出版作品《路》后,他再度成名,这使得美国文坛刮起了一阵“麦卡锡”风波。
《路》中简洁而沉重的文字引起了文坛的重视。
这部作品也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
《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以世界性灾难为背景的画卷,在这个背景下讲述了父子俩在荒野上的“旅行”。
在“旅行的”过程中,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而且是一场生态危机的震撼。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生态之间亦是相互关联的。
人类的繁衍生息,劳作生存都是依靠着大自然。
自然万物处于一个大的整体生态系统之中,各个生命体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大自然具有广泛而蓬勃的生机,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审视着人类的各种行为。
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生态批评解析

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生态批评解析作者:宣菡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宣菡静(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摘要:以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之《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为文本分析基础,结合生态批评理论,从三部曲中“反人类中心主义”,尊重动物生命及人文关怀三个角度,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展现作者在呼唤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的关注。
关键词:生态批评;动物;自然;人文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01-03一、生态批评理论与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其他流派有所不同,生态批评源起的动力来自于全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逼促。
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引导下,人类把自然视为可以榨取的资源为所欲为,肆意地贬低自然的价值,夸大人的主观作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威胁到人类的生活生存环境。
生态批评思想是人类对于减轻生态灾难,保护生态环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表现,产生于文学研究者强烈的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
对于生态批评,多数人认同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罗特费尔蒂定义:“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批评。
”①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被美国《旧金山记事》称之为“具有本世纪最高文学成就的美国经典名著”,在美国本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三部作品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不仅因为作品中雄伟壮阔的大自然描写,更因为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的内涵。
本文正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生态观念,以及作者对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所采取的解决办法。
二、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边境三部曲》(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家园无觅处——麦卡锡《骏马》对“家园”的解构

作者: 刘晓阳[1]
作者机构: [1]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出版物刊名: 现代交际
页码: 75-7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2期
主题词: 科马克·麦卡锡;《骏马》;家园;回望
摘要:科马克·麦卡锡的《骏马》是一部以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巨作,展示了人类“回望家园”这一重要主题。
揭示了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战后牛仔对于诗意生存的理想之途的探求和向往。
小说以独特的回望视角探寻了家园的本源性和独特性,从而呈现了美国西部家园的生态存在之美和牛仔的“生态崇高”意识的悲壮慷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7 . 2 1 . 0 7 2
引 言
一
、
罗 尔 斯顿 认 为 荒野 是 我们 现 有 的“ 最神 圣 的环 境 ” , 保 持着“ 原始 的状态 ” 。杰 拉德 把 荒野 定 义 为 “ 未被人类文明
湖北 函授大 学学报( 2 0 1 7 ) 第3 0卷第 2 1 期 总第 2 1 1 期
论科马克麦卡锡 《 骏马 》 中的荒 野
杨 紫瑜
(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 江苏徐州
[ 摘
2 2 1 1 1 6 )
要] 科 马克 ・ 麦卡锡 ( 1 9 3 3 一) 是 广 受好 评 的 美 国 当代 小说 家、 剧作 家。 以《 血 色子 午 线》 和边 境 三部
出虽然 二者 在“ 逃离” 和“ 回归 ” 上 一致 , 但对 自然 的属 性认 识 不 同 。田园主 义追 求 的 自然 是 适合 人 类 长 期 居 住 的 、 未 被 机器 和工 业破坏 的人 化 自然 , 而 荒野则 是 “ 未 经人 化 的 自
的欣赏 ” , 这种 审美欣 赏 的对 象不 是 整洁 的 、 对称 的 、 仅 仅 让 人类感 到舒适 的 , 而 是 自然界 的不 可 驾 驭 和混 乱 。他 认 为 人化 的 自 然 不是 真 正意 义 上 的 自然 , 就 像 残 断 的肢 体 不 能
的本真状态 , 因此荒野 的美才是真正的天然美。在《 骏马》
中, 麦 卡锡笔下 的荒 野 之美 不 是 人 工 的 、 整洁 的, 而是 不 以 人类 利益 为尺度 的 、 原始 而神 秘 的。“ … …南 方 远 处 , 墨西 哥 的群 山在变幻 的云 霞 和飘 渺 的天光 下影 影 绰 绰 、 忽 隐忽 现, 真像 山妖 鬼怪 的集合 。… …这 河水 完全 是 泥浆 色 , 浑浊 不堪 , 水流湍 急 , 哗哗作 响 。他 们 身下 的沙洲 坝 上密 密 地长 满 了柳树 和苔草 芦苇管 。河对 面 的 峭壁 经 常有 成千 上 万 的
完整地体现整个身体的美一样 , 人化 了的自然不能展现 自
然本质 的原 生态之 美 。原 生态 自然 美是 自然 本身 生命 和 谐
本质 的显现 , 体 现 为 生命 的本 真 存 在 及 其表 现 。荒 野 是 自 然界 中 已很 珍稀 的 未被 人 类 文 明 污染 过 的处 女 地 , 是 真 正
污染过 的 自然 ” , 他 比较 了荒野 与 田园 主义 的 自然 概 念 , 指
适 。这些 审美 思想 都 是 以人 类 为 中心 的 , 关 注 的不 是 自然 物本身 , 而 是它 们 对人 类 意 味 着 什 么 。在文 明和 理 性 的 束
缚 中, 人类 的 自然 天性 丧失 了。 而 麦卡锡 的 审美是 对 自然 秩序 满 怀敬 畏 之 情 的“ 秩 序
野 的本 质是什 么 , 对 人类 有 什 么 意 义 ?二 是 人 与 荒野一望 无际 。 ” 在 这段描 写 中 , 读 者 找不 出与 人 类 文 明创 造 的舒 适 生 活 和优 雅环境 相关 的描 写 , 甚 至找 不 出任 何 表 面 上与 “ 美” 有 关 的词汇 , 反 而是 “ 山妖 鬼怪 ” 、 “ 浑 浊 不堪 ” 、 “ 千 疮百 孔 ” 这 样在 日常 生活 中令 人不快 的词语 多 处 出现 。作 家令 读 者 面对 的是如 此粗糙 荒凉 的景 色 , 目的是 展 现 荒野 的本 来 面 目、 未经人 工斧凿 的原 始状态 , 而这 正是 自然 万物 本来 就 具 有 的特 点 , 天然 去雕饰 、 清水 出芙蓉 才 是 真正 的 自然 美之 所 在 。原 生态 自然美 是 自给 自足 的 , 它 的存 在就 是 它 的 目的 ,
者, 观察着人类。此次解读呼应了作家的生态思考 , 呼吁人类打破人类 中心主义、 增强对 自然的敬畏之心、 尊重
并融入 自然秩 序 。
[ 关键词] 科马克 ・ 麦卡锡 ; 《 骏马》 ; 边境三部曲
[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7) 2 1 —0 1 9 0 —0 3 [ 本 刊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王尔德更 是对 自然 美 满 怀 不 屑 , 强 调 自然 的缺 陷 和 不够 舒
燕 子光顾 , 已被 掏 得千 疮 百 孔 。越 过 这段 峭 壁 是 一 片滚 滚
作一个整体 , 具有范 围广泛的特点, 而不是把某些元素 , 例
如人 类 , 放在 和其他 部分 相孤 立 的地 位来 看 待 。 因此 , 虽 然 麦 卡锡在 小说 中通 过 人 物 表 达 了逃 离 人 类 现 代 文 明 、 回归 过 去淳朴 田园生活 的愿 望 , 但 无 论 从 对 象 还是 从 批 评 理 念 来说 , 他 对 自然 的态 度 和认 识 都 不 能 简 单 地 以传 统 的 田园 主 义来概 括 , 而 应该 是 生态 田 园主 义 。麦 卡锡 在作 品 中展 示 了他对 荒野 的理 解 , 解 答 了两 个 最 重 要 的 问题 。一 是 荒
曲为代表 的 西南部及 美墨 边境地 区小说 注重 表现 美 国和 墨西哥 中下层 人 民的 生活和情 感 , 成 功地展 现 了人 文 和 自然 的 多彩 画卷 。本文基 于 生态批评视 角, 对 边境三部 曲之 一《 骏 马》 中的 荒野 形 象进 行 解读 , 剖析 了麦卡 锡 对 荒野所持 的 生 态田 园观 。麦卡锡 认 为荒野是 永恒 的存 在 , 是 自然环 境 最本 质 的代 表 , 也 是 个 美丽 而冷 漠 的 旁观
然” 、 是“ 人类文明与 自然界力量的区别所在” 。这与罗尔斯 顿提出的“ 原始状态 ” 不谋 而合。美国是“ 新世界” , 含有丰
富 的“ 逃 离” 意味 , 而 且 其西 部 的广 袤 土地 又 是 荒野 的典 型 代表 , 因此成 为麦 卡 锡 西 部 小 说 中 的背 景 。在 对 荒 野 的 理 解 和态度 上 , 麦 卡 锡 也 与 传 统 的 田园 主 义 不 同。G u i l l e m i n 认 为“ 麦 卡锡 的 田园主义 是范 围广泛 且具 有整 体 观 的” 。整 体观 是深层 生态 的核 心 思 想 , 把 地 球 上 的所 有 自然 元 素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