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炮制其制品在临床中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制法及其临床应用

浅谈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制法及其临床应用
..
2. 2.
Cl ia o ra f ie eMe iie2 1 VOL. ) NO.3 i c l un l n s dcn 0 n J o Ch 0 ( 2 2
浅 谈 大 黄 不 同 炮 制 品 的 制 法 及 其 临 床 应 用
Dic s in o h a s tm fd fe e t s u so n t elw yse o if r n p o e s dp o u t nd ci c l p lc to fDa ua r c s e r d c sa l nia p ia i n o h ng a
炮制方法简述如下。
I 生 大 黄
炮 制 :取 原 药材 拣 净 杂 质 ,大 小分 档 ,洗 净 ,焖 润 至 内外
吸 尽后 ,置 炒 制 容 器 内,用 文 火 炒 干 ,色 泽 加深 ,筛 去 碎 屑 即
可。
湿 度 均 匀 ,切 厚片 或 块 ,晾干 或 低 温 十 燥 ,片面 黄 色 ,呈 槟榔 纹 及 朱 砂 点 ,气 味 浓 厚 。但 须 注 意 :生大 黄体 大 质 坚 , 在 水处
o i ee t r cse rd c ,s c sr u ab c o e h b r , h b r ie r u ab vn g r ru ab c ro rQ n nn a l. fdf r o e sd p o u t u h a h b r , o k d r u ab ru ab w n , h b r ie a, h b r ab n o ig ig t e n p s b
等 副作 用 ,但 其 活 血 作 用 较 强 ,常 用 于 瘀 血 诸 证 效佳 。如 《 医
宗金 鉴 》与 当 归 ,木 香 、红 花 等 行 气 活 血药 配 伍 ,用 于 治疗 跌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逐渐进行的肾脏损伤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病症,导致身体内废物和水分不能正常排泄。

大黄是一种中药,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胃肠炎等,同时也被用于肾病治疗。

随着近年来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黄及其炮制品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黄源于植物芸香科大黄,生长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

大黄中含有丰富的大黄素、芍药甙、大黄酸等成分,对于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炮制品是指将大黄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效。

例如在炮制过程中加入细盐、黄酒等材料,以增强其泻下、行气的功效。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的功能恢复、保护肾脏细胞,并减轻症状。

大黄具有促排尿、降低尿酸、减轻水肿等功效,可有效缓解肾脏负担,防止肾脏进一步受到损伤。

同时,大黄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以保护肾脏组织免受损伤。

一项研究表明,大黄间歇口服可以显著降低尿中肌酐、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从而达到治疗肾衰竭的效果。

在大黄的炮制品中,加入黄酒可以增强其药效。

研究表明,黄酒中的酒精和花青素化合物能够促进肾脏细胞的增殖,防止肾脏细胞的损伤,同时还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

然而,大黄及其炮制品也有一些副作用。

例如连续口服大黄可以引起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还有可能会引起不适、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综上所述,大黄及其炮制品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含有的成分具有促进肾功能恢复、保护肾脏细胞的作用,可以缓解慢性肾衰竭症状,并减轻肾脏负担。

然而,也需要注意用药方法和副作用等问题,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大黄炮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大黄炮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大黄炮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标签:大黄;炮制;临床应用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i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块根。

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下经,谓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恶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现代研究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功效[1]。

1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总量约占3%~5%,它主要以氧化苷元(游离型)及其与糖结合的苷(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氧化苷元(游离型)较少,一般占总量的10%-20%,包括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等,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与糖结合的苷(结合型)是其主要成分,也是具有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

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其中双蒽酮甙泻下作用最强。

双蒽酮甙有番泻苷A、B、C、D、E、F。

此外,尚含有鞣质,约占5%,为大黄收敛作用的有效成分,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和微量元素。

2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大黄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常需与其他辅料混合进行不同加工炮制后随症使用。

从本草文献上可以查到历代医家采用了酒、醋、姜、盐、蜜、石灰、米泔水、芒硝等辅料和炮、蒸、煨、炒、熬、浸、洗、煮、煅、焙、烧等炮制方法,如《本草述钩元》:“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

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本经逢原》:“若峻用攻下生用。

邪气在上,必用酒浸上引,而驱热下行。

破瘀血韭菜制。

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韭菜拌炒黑用之。

大肠风秘燥结,皂荚绿矾酒制”。

迄今仍在沿用的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

其中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并为2005版《中国药典》所收载。

3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大黄炮制的现代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两方面,以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学位论文

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学位论文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 年11 月19 日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某某某摘要:大黄的炮制历史久远,炮制方法有很多种,现今沿用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蜜大黄、盐大黄、清宁片等。

大黄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有泻下、保肝利胆、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利尿、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抗病源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其中对急慢性肾衰竭的作用、降血脂、抗肿瘤作用是大黄药理研究的现代进展。

大黄经过炮制后能够改变药性、减轻副反应和提高疗效。

因此,通过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其药理作用,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药理研究0引言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常用于便秘、肝炎、胆囊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从本草文献可知,大黄的炮制品种在20种以上,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制大黄、酒制大黄、醋制大黄、蒸制大黄、酒蜜制大黄、制炭大黄、炒制大黄、盐制大黄、蜜制大黄、药汁制大黄等数种,其中以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4种炮制品种[1]。

由于不同炮制品的加热程度、加入辅料等不同,使其活性成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2],功能及临床疗效亦有差异[3、4]。

现就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炮制方法及在药效方面的差异作了总结。

1 炮制方法1.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1.2切制洗净,浸润、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闷透,切成1.5-5mm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1.3炮制1.3.1酒制取大黄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大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

大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 考 文献
4 5
【 4 】 清. 吴谦 , 等《 医宗金 鉴 [ u1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9 7 3 : 3 5 2 . 【 5 ] 朱 震 亨. 丹 溪 医集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 2 ) : 3 .
【 6 】 宋. 赵佶 . 圣济 总 录【 M】 ■ b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1 3 , ( 2 ) 1 6 0 5 . [ 7 】 清. 沈金 鳌. 杂病源流犀 烛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1 9 9 6 : 1 9 7 .
社 . 1 9 9 1 : 1 4 8 .
社 . 2 0 1 0: 5 3 2
中医, 2 0 1 3 , 3 1 ( 3 ) 7 3 .
2 01 】 . 】 0 5 — 8 7 9.
【 3 】 隋. 巢元 方 . 诸 病 源候 论 , 口疮 候 【 M】 . 北京: 中 国人 民 大学 出版 【 1 0 】沈 映 君 .中 药 药理 学 【 M] . 2版 .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社 ,
1 生 大黄 在 糖尿 病 中 的应 用
伸筋草 1 5 g , 透骨草 1 5 g , 红花 1 5 g , 苏木 1 5 g , 地鳖虫 2 0 g ,
生 大 黄 苦 寒 沉降 , 有 较强 的泻 下 作 用 , 能 涤 荡 胃肠 , 推 陈 致 新 。《 本 草 纲 目》 言“ 大黄 苦 峻 下走 , 用 之于 下 , 必生用” 。中 医认 为, 糖 尿病 多 由于过 食 肥 甘厚 味 , 积热 于 胃 。 早 期 胃热 内盛 , 则 消 谷善饥 , 伤 津 便燥 ; 胃热 上 熏 于 肺 , 肺热津伤 , 故见烦渴欲饮I 1 】 。 治 宜清 泄 胃热 , 养 阴生 津 。临床 常 在 消渴 方 、 白虎汤 中加用 生 大 黄5 — 1 0 g , 不仅 能 改 善临 床症 状 , 且 能迅 速 降低 血 糖 。晚期 燥 热 内结 , 蕴毒 成 脓 , 发 为 痈疽 者 , 在 四妙 勇安 汤 、 五 味 消毒 饮 中加 生 大黄 5 — 1 5 R , 对 于 糖 尿病 引起 足 等溃 烂 并 发症 , 疗 效满 意 。诚 如 《 本草切要》 谓: “ 凡 蕴 热 之证 , 脏府 坚 涩 , 直肠 燥 而 大 便 结 ; 痈 肿 初发 , 热 毒 炽 盛 而 大便 结 ; 肥甘过度 , 胃火 盛 而 大 便 结 ; 纵 饮 太 盛, 脾火 盛 而 大 便结 , 必 用 苦寒 以 大黄 可也 。” 病案 1 : 李某 , 女性 , 5 0 岁, 农民。 病史: 患者 半 年前 因为多 食 易饥 、 口渴 、 多饮、 多 尿 而就 诊 于 当地 医 院 , 化验 血 糖 介 于 l 8 — 2 2 m m o l / L , 确 诊 为 Ⅱ型糖 尿 病 , 先后 口服多 种 降 糖药 , 疗效欠佳 , 血 糖仍波动在 1 5 — 2 0 m m o l / L , 为求 进一 步 治 疗而 求诊 于 中医 。 现 症 见: 患者 素 体 肥 胖 , 食 欲 旺盛 , 多食 易饥 , 口干 渴喜 饮 , 口 中溃疡 , 小便 频 数 , 大 便 干燥 , 2 ~ 3日一 行 , 如 羊屎 状 , 舌红 , 苔黄 少 津 , 脉 沉。 辨证 属肺 胃燥 热 内蕴 。 治 宜清热 滋 阴 , 兼 以润 肠 通便 。 方药 : 生地黄 1 5 g , 天花粉 1 0 g , 玄参 1 5 g , 麦冬 1 0 g , 石膏 3 0 g ( 先煎 ) , 知 母 1 0 g , 黄连 6 g , 山药 1 5 g , 生 大黄 1 0 g ( 后下 ) , 甘草 5 g 。1 剂, d , 水 煎服 。7日后 复诊 , 空腹 血 糖 8 . 9 m m o l / L , 消谷 善 饥 、 口渴 缓 解 , 口 轻 溃疡 已愈 , 大便 通 畅 , 初服 药 每 日 2 - 3 次, 现每 日 1 - 2 次, 小便 次数 减 少 。 治 疗 有效 , 前 方减 量 , 生 大黄 6 g ( 后下 ) 。 半月 后 复诊 , 空腹 血 糖 6 . 5 m m o U L , 自觉 身体 轻 快许 多 , 症 状缓 解 。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一种进行性丧失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综合征。

目前,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和药物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

大黄入药的主要部位是其根和根茎。

传统上,大黄经过炮制后有更好的药效,并且相对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

研究发现,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肾损伤、促进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改善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明确了大黄及其炮制品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大黄酚、大黄苷等活性成分可以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过程。

一些研究还发现,大黄及其炮制品可以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数,促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恢复。

目前关于大黄及其炮制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大黄及其炮制品作为传统中药,具有一定的潜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由于相关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并发现更好的应用方法和适应症。

略谈大黄炮制在临床中的应用

略谈大黄炮制在临床中的应用

11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4·中医中药·心脑血管病,因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征性改变包括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等。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内皮素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上调晚期或慢性期的炎症反应,对血管造成损伤及放大其他炎症介质的血管损伤效应。

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肽,是诊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会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动力障碍、组织缺氧等。

因而,炎症、血管内皮功能、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三七、黄芪、丹参、玄参等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功效,主治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符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原则。

动物研究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2]。

在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复方血栓通胶囊能够提高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与其早期干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的部分相关因子有关[3]。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应用具有确切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1] 曾莉.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疗效观察. 广东医学,2007,28(8):1349-1350.[2] 黄创新,于强,陈潇,等.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防治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4):272-275.[3] 瞿金鸿,林小劲,林海英,等.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7-8,12.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总称,为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性寒,泻下作用显著。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

大黄具有明显的泻药作用,主要成分为芦丁、大黄素和酚酸类化合物等。

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在肠道中的通过,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湿度,从而产生通便作用。

同时,大黄还具有抑制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的作用,可增加肠道腔内液体的分泌,从而进一步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被广泛用于治疗便秘和积热等相关疾病。

除了泻药作用外,大黄还具有抗炎作用。

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能力,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白细胞的浸润,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大黄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中的芦丁和大黄素具有对热毒的清除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热程度,减少毒素的累积,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大黄常用于治疗热毒病、湿热病等疾病。

除了上述药理作用外,大黄还具有调理肠道菌群、排毒养颜、消肿止痛等作用。

临床应用方面,大黄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进行配伍应用,如与黄连、黄芩等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其泻火、清热作用,与白术、茯苓等配伍应用可以改善脾胃湿热症状。

然而,大黄也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长期过量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同时,孕妇、哺乳期女性和腹泻型疾病患者等应慎用大黄。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遵循医嘱,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明显的泻药、抗炎和清热解毒等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炎症性肠病、湿热病等疾病。

但使用大黄时需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合理使用大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炮制及其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 r2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10-02
【摘要】目的分析大黄不同炮制方法与其临床应用的关系。

方法采用酒炙法,将净选后的大黄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或蒸至色泽加深时取出。

结果大黄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泻下作用减弱,活血祛瘀止血作用增强。

结论生大黄长于攻下积滞,泻火解毒,用于实热便秘,热毒肠痈;酒大黄长于清上焦实热,用于目赤肿痛;熟大黄长于活血祛瘀,用于淤血凝积;大黄炭长于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淤出血。

【关键词】大黄;炮制;临床应用;化学成分
the processing and its prodoct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rhubarb. yu fang-rong.sichuan pixain people’s hospital pixian 61173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 of rhubarb and its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 adopt the liquor char method--put selected rhubarb into a certain amount of liquor,then take out when they are fried or steamed to the luster deepening. resultsafter the rhubarb are processed, its chemical has been changed, they are conducive to weaken the lapactic action,however they enhance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the hemostatic effect.conclusionthe untreated rhubarb are always used in cureing constipation and toxic heat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demic excreting、purging fire and detoxicating. the liquor rhubarb are often used in cureing swelling and pain of eye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clear non-digestion real hot. the steamed rhubarb are usually used in cureing normal congestion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the fried rhubarb are used in cureing congestion caused by blood-heat in general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cool blood、dissolve stasis and stypticity.
【key words】chinese herb medicine; rhubarb process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 chemical composition
1 药品来源
蓼科植物,中药正品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2 炮制品的制备
2.1 生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闷润切片
或块,干燥。

2.2 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时取至放凉。

大黄每100kg,
用黄酒10kg。

2.3 熟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

大黄100kg,用黄酒
30kg 。

2.4 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摊开放凉。

3炮制对大黄主要成分的影响
3.1炮制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影响:大黄中含蒽醌类衍生物总量约2%-5%[3],是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

大黄经酒炒后,结合型蒽醌有所减少;熟大黄经隔水加热后,其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类衍生物均减少,其中结合型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大黄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被大量破坏,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类衍生物,番泻苷已不存在。

实验证明,酒大黄的泻下作用比生大黄降低约30%,熟大黄的泻下作用比生大黄降低约95%,而大黄炭几乎无泻下作用[1]。

3.2 炮制对大黄鞣质类成分的影响:大黄中含鞣质类约10%
-30%[3],均以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两大类混合存在,实验研究证明,酒大黄总鞣质含量下降约18%,熟大黄总鞣质含量降低50%,大黄炭总鞣质含量减少近80%[1]。

4大黄的临床应用
4.1生大黄:本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临床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特别是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常与厚朴、枳实、芒硝等同用,以加强攻下的作用。

代表方:大承气汤。

临床用于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常与党参、当归等同用,以增强益气养血的作用。

代表方:黄龙汤。

临床用于热结阴伤者,与生地、玄参、麦冬等同用,以增强滋阴增液,泄热通便的作用。

代表方:增液承气汤。

临床用于脾阳不足,冷结便秘者,与党参、附子同用,以增强攻下寒积,温补脾阳的作用。

代表方:温脾汤。

临床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以增强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

代表方:茵陈蒿汤[2]。

临床用于肠痈初起,少腹肿痛,常与牡丹皮、桃仁、冬瓜仁等同用,以增强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作用。


表方:大黄牡丹汤。

4.2 酒大黄:黄酒其性湿,其味辛,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大黄酒炒后,结合型蒽醌有所减少,其泻下力稍缓,并借酒之升提
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临床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取其苦寒沉降之性,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常与黄连、黄芩同用,以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代表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临床用于上焦热证,常与黄芩、黄连同用,以增强清上焦湿热的作用。

代表方:三黄栀子豉汤。

临床用于蓄血发狂,也可用于妇女瘀血经闭,少腹疼痛,常与水蛭、虻虫、桃仁同用,以增强泻下逐瘀的作用。

代表方:抵挡汤,临床用于跌打损伤,常与红花、当归同用,以增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的作用。


表方:复元活血汤[2]。

4.3 熟大黄:其结合型大黄酸显著下降,鞣质只减少一部分,因此泻下作用缓和,收敛作用也降低,但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体弱而有瘀血证者,用量宜小。

临床用于五劳虚极,常与桃仁、芍药、生地同用,以增强祛瘀生新的作用。

代表方:大黄蟅虫丸[2]。

临床用于腰脚痹痛,常与细辛、防己、枳壳同用,以增强散寒祛瘀止痛的作用。

代表方:大
黄左经汤。

4.4 大黄炭:大黄炭化后,其结合型大黄酸大量被破坏,所含鞣质仅部分被破坏,泻下作用极弱,止血止泻作用增强。

临床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常与茜草根、侧柏叶、棕榈皮等同用,以增强涩血止血的作用。

代表方:十灰散。

临床用于下痢脓血,常与金银花炭、白术、黄芩等同用,以增强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代表
方:双炭饮。

5 讨论
5.1大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只占小部分,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而致泻。

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还有抗菌、抗肿瘤、降脂的作用。

5.2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剂量,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头晕、腹痛;服用过久,能引起甲状腺瘤样变化,静脉淤血及前列腺增生
[4]。

5.3 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

对于蕴热实证,使用大黄时宜后下,一定要缩短大黄的煎煮时间,这样才不至于破坏结合性蒽醌衍生物而降低泻下作用。

另外,由于大黄的作用较猛,奏效迅速,易伤正气和脾胃,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证,应中病即止;对于久病正虚、老年体弱、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孕妇忌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大黄炮制品,由于所含化学成分的改变,加之不同的配伍,其功效也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上要辩证施治,正确使用大黄及炮制品,不能互相取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黄的功效,对症下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70.
[2]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18.
[4]宋少江等.有毒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2008:250.
作者单位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