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

1963年至1969年:《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 《董存瑞》
(五)1967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的中 国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政治电影: 《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
(六)1976年至今,新时期和当代中国电影
冲破文革:《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
1923年的《孤儿救祖记》 中国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 术上都获得巨大成功的国 产片。
主演: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 女职业演员,曾有“悲剧明 星”之誉。
从1926年下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 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 三股商业创作热潮。
(二)1930年至1945年,中国电影出现转机 的阶段
(四)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 中国电影发展时期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桥》 (王滨导演)。抗战胜利后, 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 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 (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 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 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 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 影制片厂。1949 年,在极为艰 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 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影片描写某地质 勘探队政委罗群 被错划为右派后, 对党、对人民, 仍然保持坚定的 信念。谴责了象 吴遥那样心胸狭 窄、思想僵化的 干部。
影片在一个很短的限度 和很小的范围内,描写 十年动乱中人民同“四 人帮”进行斗争的一个 “点”,它具体、集中、 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 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 时期中的真实情况,力 求广泛和全面联系整个 该片获1981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 社 会 的 生 活 面 。 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
中国电影史梳理

中国电影史梳理1. 介绍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纪录。
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人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2. 第一阶段:默片时代2.1 早期电影的引入•1896年,电影技术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新奇的视听娱乐方式。
•1905年,上海首家电影院成立,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2.2 默片的制作与发展•1920年代,中国开始制作默片,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
•1921年,首部中国默片《定军山》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1927年,中国默片《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使中国默片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2.3 代表作品及影响•《定军山》(1921):中国默片的开山之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梅兰芳》(1927):首部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默片,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
3.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3.1 新中国电影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传播思想和宣传工具的重要媒介。
•1951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剧情片《歌女红牡丹》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195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1960年代,中国电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多数电影作品偏向政治宣传。
3.3 代表作品及影响•《活着》(1994):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1987):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呈现。
4. 第三阶段:现代电影的崛起4.1 第五代导演的兴起•19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出政治的阴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导演和作品。
•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等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套课件

代表作有《乌鸦与麻雀》、 《聂耳》、《林则徐》、 《枯木逢春》等。
桑弧
《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 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 片)
《祝福》(1956年,是新中国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 部立体电影,3D电影)
费穆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祝福》(夏衍编剧)是我国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一批“献礼片”标志着新中国电影 的成就,如《林则徐》、《风暴》、《老兵新传》、 《五朵金花》(白族)《林家铺子》(茅盾)《青春之 歌》(杨沫)
中国第一部禁片《武训传》
6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更加成熟,题材更加多 样。优秀影片有《红色娘子军》、《小兵张 嘎》、《早春二月》、《李双双》、《甲午风 云》、《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
这时“左”的东西逐渐抬头,曾发动过对几部 电影的批判。
中国电影奖项
百花奖
百花奖:原名“大众电影百花奖” 始创于1962年 群众性电影奖 奖杯“百花仙子”雕像,寓意“百花齐放” 特点:群众投票,代表观众意见,反应票房价值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1、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2、中国电影奖项 3、中国六代导演 4、其他著名导演 5、中国电影流派 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
1896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播放电影。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播放电影,被中国人 成为“西洋影戏”
金鸡奖
始创于1981年农历鸡年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
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电影奖。 奖杯“金鸡啼晓” 象征“百家争鸣” “专家奖”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一、拓荒时期(1905年—1931年)。
中国电影前辈将西方的电影艺术移植到中国,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折子,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
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问世之后,开始有电影摄制机构出现,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有了丰厚的票房收入,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对民族电影的关注,相继成立了电影企业,1925年在上海就有100多家,后明星、联华和天一三家初具规模。
拓荒时期的中国电影带有浓厚的纯娱乐性和纯商业性,出现了混乱、变幻不定的局面。
二、民族电影探索时期(1932年—1949年)。
这时期的电影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电影创作转向现实生活,面向劳苦大众。
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兴起,《三个摩登女郎》、《大路》、《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影片。
还有一些影片反映现实生活,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很好,《八千里路云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和《乌鸦与麻雀》等都及时地表达了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下民众的痛苦与呼声,奠定了民族电影的基础。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发展史

吴贻弓
电影导演,1982年独立执导 了《城南旧事》并大获成功。 其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深 沉、含蓄、细腻、淡雅的风 格中透视着中国的美学观念, 并重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 代表作有《巴山夜雨》、 《少爷的磨难》、《海之魂》 等。
黄建中
电影导演。 1979 年任 电影《小花》的副导 演; 1991 拍的电影《过年》 是我国第一部同期立 体声故事片。 代表作有《西厢红 娘》、《中国妈妈》、 《山神》、《龙年警 官》等。
代表作有《代号美洲豹》、 《菊豆》改编自刘恒的《伏羲伏羲》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 《秋菊打官司》、49届威尼斯“金狮奖” 《活着》、 《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 《十面埋伏》、 《满城尽带黄金甲》(《雷雨》)、
《千里走单骑》、《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 《金陵十三钗》、《归来》等。
蔡楚生
蔡楚生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 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 电影的奠基人”。 《渔光曲》这是我国影片首次 在国际上获奖。 与郑君里合导的作品《一江春 水向东流》创建国前票房最高 纪录,被誉为中国版的《乱世 佳人》。
孙瑜
电影编剧、导演。他的作品注重 文学性和镜头画面的意境,被誉 为“诗人导演” 代表作《故都春梦》改编自张恨 水《啼笑因缘》
吴永刚
1934 年编导其第一部 影片《神女》,被誉 为“达到了中国默片 的最高峰”。
1980 年 导 演 的 影 片 《巴山夜雨》(与吴 贻弓合作),获得了 第一届中国电影“金 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三代导演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产物,是突出当时那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的发展伴随着每一次的改革,从起初的普通电影到现在的快播电影,让中国电影有了质的飞跃,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当时的社会见证,更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形.. 1903年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定军山》;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
1930年12月中国第一部电影插曲《寻兄词》诞生;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公开上映;
1928年到1931年我国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火烧连云寺》出现;
1933年蝴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5年3月《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获奖。
中国电影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1931-1937】左翼电影运动时期;代表作,《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民族生存》等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作《铁扇公主》、《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还我故乡》等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松花江上》、《还乡日记》、《小城之春》等
【1949-1966】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期;代表作《白毛女》、《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鸡毛信》、《五朵金花》等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世界百花凋零,万马齐鸣改
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代表作《人到中年》、《骆驼祥子》、《西安事变》、《红高粱》、《大话西游》等
21世纪以来代表作《英雄》、《风云》、《神话》、《满城尽在黄金甲》、《赤壁》、《夜宴》、《十
月围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
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
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
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
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
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
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
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七)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发展:(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1905——1930年的中国电影)“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通用的名字。
电影的传统和戏剧是有着直接联系的。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
着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片长两本,约20分钟。
成为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中国电影史也是从这里算起。
进入中国伊始,电影便成了本地商业文化的盛载和延伸,传统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时髦的表达方法,而以后的事实会证明,这种结合会在偏离与拷问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很多年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他们的寻根之旅、人文之旅,当他们用中国的国粹渲染作品之时,中国的国粹已死,电影早已走过了一段长长的非商业化的崎岖路程。
电影和娱乐、商业的结合,再也无法像《定军山》那样简单、自然。
口述影像:《定军山》的拍摄上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
屋内成了谭老板临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
屋外院子里,把那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
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
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
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其主要特点是:1、符合默片时期的对动作的观赏需求.不同于国外的追逐,打闹,劫案之类的动作题材影片,而选取表现三国名将黄忠的武功戏,这样一种以动作见长,造型见长的节目,自然很适合默片来表现.。
2.自觉的将国粹京剧与新兴的电影艺术结合起来,无意间使中国的电影一问世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姗姗1913年的电影《庄子试妻》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头衔。
首先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再者电影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演员,她就是——严珊珊。
令人有点不可思议的是,旧中国的电影从开创时期1905年至1913年,有8年时间都没有女演员,凡女主角一律都是由男演员扮演的。
甚至在《难夫难妻》这样彻底描写男女婚姻关系的影片中,仍是如此。
这时候,严珊珊出现了。
在电影《庄子试妻》中,她成功饰演了黎民伟的妻子,在片中扮演使女,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由女人扮演的女人。
中国第一个海归派电影人洪深最初的中国电影没有剧本,据说只有一个提纲,到了20年代初,伴随着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的诞生,出现了比提纲详细的“本事”,包括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动作,此外还有字幕说明。
1925年,洪深发表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剧本《申屠氏》,尽管剧本最后因为电影公司资金问题没能投拍,但它的出现把中国电影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接受过西方系统戏剧训练的第一人,洪深回国后开创了数个第一:确立了“话剧”这个名字,最先建立起了话剧的专业导演职能和正规排演制度,在中国最早写出完整的电影剧本,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剧本。
1925年他正式加入明星公司担任编剧。
说到明星公司,不得不提的是张正川还有郑正秋。
张石川:1913年与郑正秋合导《难夫难妻》,1916年创办幻仙公司拍摄名片《黑籍冤魂》,1922年创办明星影片公司总经理兼导演。
郑正秋:生于上海。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青年时期郑正秋积极从事新剧评工作,1913年涉足影坛,编剧并参与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2年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导演。
主要编导作品有《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
1912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2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1923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邵氏公司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小时候我们看过的香港武打片很多来自邵氏公司。
同年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8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1931——1941年的中国电影)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领土。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由夏衍等进步文化人士推动的左翼电影运动迅速兴起,他们积极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强烈呼声、关注社会人生、切合时代需要的进步电影,《狂流》、《大路》等一大批代表作品,担当起民族救亡的责任,呼唤光明的力量、抨击黑暗的势力,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歌女红牡丹》是一部有声、黑白故事片。
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简介《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
长大后红牡丹是名噪一时的歌女,母亲将她嫁给了剧院老板的弟弟陈发祥,为的是让她更加走红。
红牡丹婚后,依仗自己的名气,收入颇多。
但是她的丈夫陈发祥却将钱财任意挥霍,并且经常虐待红牡丹。
在这种长期痛苦的生活中,红牡丹所受刺激极大,渐渐地她的嗓子不再象以前那样圆润动听了,渐渐沦为三、四等歌女,收入也十分微薄,也经不起丈夫那样的挥霍。
但是红牡丹面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依旧不敢反抗,终日忍气吞声。
陈发祥因赌博欠债无数,自己又无力偿还,经别人暗地怂恿,他竟将亲生女儿卖掉,偿还赌债。
过后陈发祥对自己的作法十分后悔,导致失手杀人,被逮捕进了监狱。
红牡丹见丈夫如此情况,不计前嫌,去外地演出之前,到监狱中探看丈夫,并且积极地托人帮助丈夫出狱。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左翼剧联”)在《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电影部分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规定了左翼电影应当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之处知识分子的出路。
1932年,夏衍,阿英,郑伯奇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在此一年,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伤害,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作品。
《神女》剧情介绍一个生活贫苦的女人只有一个小儿子,为了生计也为了抚养儿子成人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是一个妓女,为了孩子她咬牙忍受着别人对她的侮辱,尽管这样,这个社会对她们这些人仍然是非常残酷的。
晚上,警察来了,她到处躲避,没想到她躲进的是一个恶霸的家里,她被恶霸强暴了。
不幸的是,她的家也被恶霸找到,她的人和她挣来的钱都被恶霸占有,她几次想摆脱恶霸都没有成功。
几年以后,儿子长大了些,她希望儿子能上学,不愿因没钱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便继续卖身赚钱供孩子上学。
她所得钱极其有限,但仍瞒着流氓积攒下一点钱,藏在墙壁秘密的地方。
在学校里上学的儿子的身世被一些学生家长知道了,他们向校方提出不能让一个妓女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书,这样会破坏学风,校长只得去孩子家中查问此事。
女人驳斥了校长和那些家长的意见,校长见此十分同情母子两人,让孩子继续留在学校念书。
但学校的董事会极其反对让孩子留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