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者:董宝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超前学习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采取多种教法,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激发积极参与的意识。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由被动的、填鸭式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呢?一、指导学生开展超前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提高探究的效度,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必须首先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先导。
夸美纽斯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通过“引”的创造,让学生主动参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己领悟,从而实现学生“探”的创造。
在诸多的学习方式中,超前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方法。
所谓超前学习,就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相关要求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创新的学习,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超前学习是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形式多样,可以独立钻研,可以在家长辅导下学习,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内容以课本为主,适当进行扩充,这样上课所学内容通过超前学习把能掌握的提前掌握,疑难问题提前暴露,再通过老师的重点讲解而解决。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者:周兆青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9期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应用、审美、探究”随之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
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注重研究的语文课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应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研究,去实践,去总结提高。
下面,试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教材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人教版新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闪耀着作者探究的发现之光,探究的睿智之光。
在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应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使探究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促使语文教学追求卓越和优秀,追求高品位。
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 余 海清 湖ຫໍສະໝຸດ 省麻阳兰里中 学 思考 的兴趣 不是一天 两天就能形成 的 ,这 一方 面要靠教 阅读 在 语文 教 学 中 的地 位 十分 重要 ,如 何培 养 学生 的 阅读 能力 ,国内外专家都 有不少论述 。如南斯 拉夫教学 专家 师 的培 养 ,另一 方面还要 靠学生在 自己长期的 阅读 实践 中逐 弗 ・ 鲍 海 良克在 他 的 教 学论 中指出 :围绕 阅读材料进 行 步养成 。 活动 ,是提高 阅读能力 的有效途径 。阅读与 围绕阅读材料 进 行活 动 ,既有 统一 的面 ,又有 区别 的面 。阅读 是围绕 阅读 材 三 、培 养观察兴趣 ,提 高分析能力 观察不仅 是写作 的需要 ,而且也是 阅读 的需要 。有时候 料进 行活动 的前提 ,但 围绕阅读材料进 行活 动并不等于 阅读
必要 的。 章 ,再然 后将阅读和观察 对照分析 。 初 中学生特别喜欢 听故事 、讲故事 ,如能 阅读一 段有趣
的故 事他们 马上会喜形 于色 ,读后便 可讲 出。因此指 导学生 四、培 养记忆兴趣 。提 高阅读效率 记忆对 阅读 来说 , 是十分 重要 的。读过 的东西 能否 记住 , 阅读 。最好选 用故事性 较强 的教材 。如 牛 郎织女 》、 葫 至 少应该记住主 要 内容 。否则一边读 一边忘 。读得再 多也没 芦僧 判断葫芦 案 、 连升三级 、 范进 中举 等 。这类 教材 首先让学 生阅读 ,学生既是在 读故事 ,又是在 阅读 中了 有用 。 在这方 面 ,教师在教 学中应注意下功夫培 养学生记忆 的 解 了课 文 的主要情 节 ,可谓一举两得 。 中学 生好 强好胜 , 自己知 道的事情 巴不得 让别人都知道 。 兴趣 ,以提高 阅读效率 。记忆是有 规律的 ,也是 能训练 的, 根据 学生 的心 理特征 ,教师在指导 学生 阅读 时 ,对那 些故事 中学 生识记 能力强 ,在 阅读教学 中,如能注意培养 学生 的记 性强 的教材 ,就放手让 学生讲述故 事梗概 ,学生讲完 后 ,教 忆兴 趣 ,使他们 的识记 能力得到正 常发挥 ,阅读效 率是不难 师对 讲得好 的地方加 以肯定 。讲漏 了的地方 马上纠正 ,这样 提 高的 。不少学 者的研究 证 明,凡 是 自己理解 了的 ,体会 了 引导 学生读 书 ,让学生 知道 自己在 阅读 中哪些地方错 了 ,漏 的 ,特别是受 到感动 了的事学生 的记忆 兴趣就高 ,就容 易记 了。既调动 了他们读书 的积极性 ,又培 养 了他 们 口头表 达的 住 ,并且记得久 远 。为此 ,我认为培养 学生 的记忆 兴趣应从 以下 两个方面入手 。 能 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发展应成 为高 中语 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 应在继续提 高学 生 观察 、 受 、 感 分析 、 判断 能力的 同时 , 重点关 注学生 思考 问 题 的深度和 广度 , 使学 生增强探 究意识 和兴趣 , 习探 究 学 的方法 , 使语文学 习的过程成为积极 主动探索未知 领域的
过 程 。” 在 阅读 和鉴 赏 时 , 发展 学 生 独立 阅读 的 能 力 。” “ 应
进作者所 构设 的精神世 界 ,发现那 一个个 独特的形 象生
命 , 而体会作者的生命情 志 ; 从 另一 方面 , 者又在这精神 读
的历险 中借他人 的思想来锻炼 自己的思想 ,借他人的情感 来丰富 自己的情感 , 观照 自我 , 发现 自我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
分析 了 目前课 堂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后 , 出要 培 养 学生探 究意识 , 师首 先应 树 立探 究 意识 , 提 教 应在 课 堂 上 强化 学 生的 个体
意识 , 积极 培养 学 生群体 协作 的 品质 , 创设 新 型的评 价 体 系 , 而逐 步提 高 学生的探 究能 力和探 究积 极性 。 应 应 从 关键 词 : 阅读 ; 究 意识 ; 探 个体 意识 ; 体协 作 ; 群 评价 体 系
在 阅读 教 学 中如何 培 养 学生 的探 究 意识
张 军 辉
( 江 师范 大 学 , 江 金 华 3 10 ) 浙 浙 20 0
摘 要 : 阅读 教 学 中提 高 学生 的探 究意识 已成 为 当前课 堂 教 学的 重点 , 是 为学 生终 身 学 习打下 基础 的 需要 。本 文 简要 在 也
i ls , s mu ae c l cie c l b r t n a d s t u e v l ain s s m o ga u l n a c t d ns i i a ie n c as t l t ol t ol oa o n e p n w e au t y t i e v a i o e t r d al e h n e su e t ’ n t t s y i v o h up s . fr te p ro e
浅谈新课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江西泰和县万合镇中心小学袁国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落实《新课程》学习理念,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
为此,联系自己的教学研究与裎,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三个层面。
一、在“自主”提问中开发探究思维“自主”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课的精髓。
很多老师普遍认为:“探究性阅读”要从学生装的问题开始,但我有更深的体会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这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精神。
现在反思我们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最大失误就是老师代替学生过多地提问,从问的方式,问的角度,问的语言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真正一堂课下来,收效如何?结果事倍功半。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自己提问,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敢问”,然后才“会问”。
但不管问题提得怎样,哪怕是幼稚,错误或一文不值,只要是学生“自主”的,就有助于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如在教《中国石》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课题后谁能设计几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称一块石为中国石?中国石是什么样子?中国石是怎样发现的?等等。
我首先让学生大胆地提问,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这些问题,我在这里有一点深刻的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要让学生充分地熟读课文。
课文不熟,学生就难于提问,课文读熟了,读透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的基本做法是“课文不熟不开讲”这样就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精神3“探究性”阅读不是叫学生“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屋上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一种“合作”精神,并且批出这种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备的一种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有效训练

有效的教学情境 , 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更优质 的学 可
习线索 , 以制造认知冲 突, 可 激发 学习活动的兴趣 , 促进学
生 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 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可 可
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 内容中的情感 , 使教学活动变得 生动形象、 富有情趣 。通 过创设 问题情境, 丰富学生想象 ,
主读书、 解答 问题 的过程中, 将形成 的新 问题做上记号, 提 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 ; 七是练习, 包括读练、 说练和写练 ,
3 体验 角色情境 . 在探究性阅读过程 中, 我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入境界、 进角色 , 动真心、 真情 , 把阅读探究和角色表演结合起来 , 激 发学生积极读书的强烈愿望 。如学习 《 小鹰学飞》 狐假虎 《
8 5
威》 小稻秧历险记》 《 等童话寓言类文章, 都可以运用读演教
学法 。 由于增加了角色表演 , 丰富了学生 的感性认识 , 为学
生提供 了 自主探究的条件和发挥潜力 的机会 , 既培养 了学 @ @ 源自N 戆 摘
壳
厚积薄发 ,作文 贵在 积累 s
王 琴
嵊 州爱德 外 国语 学校 ,浙 江 I 要
嵊 州 . 20 3 40 1
作 文难 , 难作 文 , 这是 学生的普 遍心声 , 学生怕作文 , 因为 “ 没什 么东西可以写 , 词语 匮乏 ’也就 ,
2 5 2 2 88
生 的创新精 神, 又落实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 。
4 借助媒体情境 .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 阔领域 ,
学 生能得到来 自于课堂 内外 的各种 知识信息 的共享和互
字、 学词 、 读文和实践运 用有机融合 。 教师要注意根据 阅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一
、
了①夜晚 的实验是什么实验? ②夜晚的实验是谁做的? ③这 个 实验是怎么做的?成功 了吗? 围绕词语提问。学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中的“ 儿童急走 追 黄蝶 ” , 学生提 出“ 走” 着怎么能追上黄蝶呢? 围绕结构提 问。《 烟台的海》 是按照冬春夏秋季节变化 的顺序介绍 了烟 台的海的独特景观 以及在大海 的背景下烟 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有学生提 出: 为什么这篇文章要把冬天 烟台的海的景观放在第一个来介绍 呢?而不按照春夏秋冬 的顺 序 直 接 介 绍 呢 ? 学 生 在 提 出 问题 L j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巾 ,不 仅 获 得 了参 与学 习 的快 乐 , 而且 理 解 了 阅 读 内 容 , 进 而 进 发 了一 朵 朵 创
2 . 注 意传 授 方 法
在学习《 狐狸和乌鸦》 时, 教师引导学 生提 出: “ 狐狸和 乌鸦 住 得很 近 , 会怎么样?” 在讨论 中, 学 生 会说 : 因 为住 得 近, 他们非常 了解对方的脾气 。这 一推测 , 学生逻辑思维得 到 了发 展 。正 因为 相互 非 常 熟 悉 , 狐 狸 知 道乌 鸦 爱 听好 话才 再 三用 奉承活骗乌鸦开 口, 乌鸦也知道狐狸诡计多端 , 所以 前 两 次 都 不 作 声 。这样 的认 识 , 学 生 理 解 课文 就 有 了较 高 的 起点 , 也 为 理解 故 事 的 结 局奠 定 了基 础 。 四、 提 炼 重 点 问题 , 让 学 生 会 问 每个教 师都知道 ,一旦激活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或求知 欲, 教 师让学生质 疑 , 学 生 会 提 出许 多 问题 , 有 的 问 题 有 价 值, 有的问题毫无价值 。对此 , 我们应 该怎 么办 呢? 如教学 《 装 满 昆虫 的衣 袋 》 时, 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 , 我 是 这 样 处 理 的: “ 同学们 , 你l ' f ] - 节 课提 出这么多问题 , 真 了不 起 , 说 明你们 认真阅读 了课文。但 是问题这么多 , 该这 么解 决呢? 老 师真 的没 有 办 法 , 看 谁 能 帮我 出 丰意 想 点子 ? ’ ' 生: 俗 说 : “ 要一 - , h j —l , u J 地说 , 饭 要 … U— L _ j 地 吃 ” 同 学们 提 出 的问 题 , 就 应 该 一 个 个觚 决 师: 这 么 多 问题 一 个个 解 决 , 时 间来 得 及 吗 ? 生: 各 组 人 提 出 的问 题 , 各 组 人讨 论 , 然后 再 集 巾斛 决 。 师: 这个主意不错 , 分工合作 , 能提高效率 , 但 还不 能算 最好 的 丰意 。 生: 大 家 提 出的 问 题 很 多 , 选 出 几 个 重点 问题 讨 论 重 点 问题 解 决 了 , 次要 问 题 就不 难 斛 决 了 。 师: 对 解 决 问 题 要 抓 重 点 、 抓要点 , 这 是 好 卞意 , 好 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说, “ ‘ 问’ 是 深入 的 阶梯 , 是 长 进 的桥 梁 , 是 触 发 的引信 , 是 觉 悟 的 契机 。 ” 每 篇课 文 教 学 目标 和教 学重 、 难 点 就 是每 一 节课 具体 的教学 目标 。教 师 只 有 对教 材 有 全 面深 入 地 把握 , 才 能在 所 有 的 问 题 中抽 出一 根 主 线来 , 也 就是 众 多 问题 中 的主 问 题, 这 样 才能 引 领 学生 提 问 。
筋, 自己进 行 思 考 与 研 ,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途 径
与方法 , 以达 到 掌握 知识 并 发 展 能力 的 目的。课 堂后 , 应 以反 思 者 的角 色对 这 次 提 问进 行 反 思 与
、
教 师要 转 变角 色
教师由“ 知识霸权者” 转为“ 知识分享者” , 由
又引领学生分析 了曹刿的人物形象 ,之后提 出:
民。 这样 , 通过 前 面创 设 的情 境 , 学 生 自己就 得 出 了结 论 : 文 章 的 材 料 是 为 中心 服 务 的 , 与 中 心关
的思路 ; 2 . 学习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 ; 3 . 学会
用 恰 当的修 辞 和 副词 来 写 景抒 情 。这 样 , 我设 计
系密切就详写 , 不密切就应略写 。这样通过与学 生的交 流 , 在探究 中学生不仅 明白了文章选材的 详略处理 , 还锻炼 了思维能力 。今后 围绕 中心和
的 能力 。
探究解决问题 , 才能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
求。
如我 在 教 《 曹刿论战》 时, 学 生整体感知后 ,
梳清文 章是依请见 、 请 问、 参战、 论 战 的思 路行 文, 弄 清了详写 的是 战前 和论战 , 就及时 引导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最终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一、注重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教师释题后向学生感叹:“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真了不起啊!”这时,学生便开始想象:他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捞铁牛呢?接着学生开始发言:“一定是一个大力士把铁牛捞上来的”“他一定很聪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说:“同学们都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书上是不是这样讲的呢?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知道了”。
这样,学生通过“水的浮力”与“大力士”“人的浮巧力”对比认识、深化过程,从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浮力捞铁牛的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
小学生生性好动,求知欲强,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样,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问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题质疑,学生指出:“明明整篇课文都是叙述诸葛亮是如何从曹操那里骗箭的,课题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呢?”此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纷纷举手发言。
“我觉得是’借’,因为后来在火烧赤壁时,诸葛亮把箭‘还’给了曹操。
”“从书上写的‘谢谢曹的箭!’也可以看出是‘借’,借是要求对方情愿给你的,才叫‘借’。
”“我认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才干,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
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多争辩,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例如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我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
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我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
”“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
”另外,我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
这样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应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拓展思维空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