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演练2.9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根底夯实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 "其民歌局部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A.?诗经?B.?离骚?? D.?庄子?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特点方面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其作品想象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感染力之强烈,古今罕有.以下历史信息与屈原有关的是()A.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楚辞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品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应选择A项.答案A,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芒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A.北方民歌B.骚体D.明清小说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 "歌词〞"唐诗〞"元曲〞"一代文学之盛〞 .据此可判断选.答案C4. "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令东州(指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自是一家〞的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D.辛弃疾,当时词风是以柳永的词风为代表.但作者有意要开创一个新境,并且要"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据此判断"自是一家〞的词风即指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与其一致的是南宋的辛弃疾.A、B、C三项都是婉.应选择D项.5.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导学号52400043)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这是商品经济的开展影响了社会观念,但,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A、D两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应选择C项.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在清朝,挖苦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挖苦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设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的价值……所以挖苦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A.?封神演义?B. "三言〞"二拍〞? D.?聊斋志异?: "清朝〞"挖苦小说〞"旨微而语婉〞.解答此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从时间上看,A、B两项为明代小说,故排除;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排除D C项正确.能力提升7.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以下作品能表达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导学号52400044)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夜静春山空项表达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B项表达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西游记?中,如来佛问孙悟空: "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干脆答复说: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假设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 "夺玉皇上帝尊位〞、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充分表达了明代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適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 材料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 材料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材料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请答复:(1)请把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诗歌按不同的风格归类,并说明各自的风格特点.(2)材料二、材料四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材料一、材料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现实社会为题材,深沉、悲壮、凝重.: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夸张、想象丰富、个性张扬等.(2)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都处于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作者都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开展的奠基时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ppt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它
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5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诗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9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
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
的瑰宝。
温馨提示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
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
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 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 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9
答案
李白:语句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体现了盛
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白居易:语言 平实质朴,通俗易懂,对社会现实猛烈批判,体现
了唐朝晚期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阶级
矛盾尖锐。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0
教方法
诗歌与小说可归纳为“二、六、七” 两大趋势:逐渐成熟、完善;逐渐通俗化、大众化。 六个阶段:先秦、汉代、唐朝、宋代、元代、明清。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3
)
1 2 3 4 5 6
解析
A项是《诗经》的内容,是春秋时期的诗歌;
B项是汉赋的文学形式,汉赋是汉代文学主流形式; C项是唐朝李白的诗歌;
D项是宋代李清照的词。
答案 B
24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历史必修3第9课诗歌和小说(岳麓版基础练习题).doc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1.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的作品是()A.《碾玉观立》B.《儒林外史》C.《史记》D.”三言"、"二拍"答案:D2.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相同风格是()A.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B.胸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C.流露出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D.表达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答案:A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聊斋志异》答案:A4.下列选项中,生活在元代的文学家是()A.常建B.王昌龄C.李煜D.张养浩答案:D5.唐朝活跃在安史之乱后的著名诗人有()杜甫②白居易③王勃④陆游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A6.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B.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唐诗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C.唐代流行”长短句"D.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答案:C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A.李白B.屈原C.孟浩然D.杜甫8.从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等诗篇中所表现的心绪和宇宙观来看,他的自然观主要受到当时哪一学派的影响()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D9.词能够流传于民间的愿因有()①词可以配乐演唱②歌词符合民间娱乐需要③词发源于民间的长短句④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填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李清照是著名词人,其词风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影响。
”她所遭遇的“国破家亡"是指哪一史实()A.三藩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乱D.八王之乱答案:C11.在下列选项中,出现在唐代的文学形式不包括()A.变文B.传奇C.话本D.边塞诗答案:C12.下列文学作品不属于唐代传奇的是()A.《莺莺传》B.《柳毅传》C.《碾玉观立》D.《南柯太守传》答案:C13.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B.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答案:B14.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词曲创作产生的影响有()大批士子流连于田园山水之间一超级词人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体验都市生活词作内容体现繁荣多彩的都市风情文人士子的词作普遍流传于乡村民间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15.中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是()A.《西游记》B.《红楼梦》C.《儒林外史》D.《金瓶梅》答案:A1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单选题1.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但其作品内容却大相径庭,原因是()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2.《全元诗》收入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
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回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
这主要反映了()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3.两宋时期出现较高艺术成就的主要条件是()A.隋唐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D.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4.(题文)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
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明代心学的发展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③京剧的出现④散曲的兴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7.(题文)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柳永B.苏轼C.辛弃疾D.关汉卿8.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屈原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
下列作品与之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A.《诗经》 B.《两都赋》C.《梦游天姥吟留别》 D.《红楼梦》9.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高二.doc

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3.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4.解传奇、小说的特色,知道明清小说成就主干知识归结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歌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
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1)

第9课诗歌与小说1.《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①内容:a.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雅——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③影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①创立者: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②特点: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③代表:《离骚》。
④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与“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①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②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③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辨误区《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差异(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例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点拨:屈原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该诗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B2.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①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确立。
①原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长短句”比诗歌更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内容最丰富。
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的句式,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楚辞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情感,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吸收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及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2)代表人物:①李白: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称“诗仙”。
②杜甫: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人称“诗圣”,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
③白居易: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2.宋词(1)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他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2)辛弃疾: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浓郁悲凉。
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
(3)柳永:词风委婉含蓄、回还往复,体现市民情趣,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3.元曲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三、明清小说1.背景(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2)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扩大。
(3)印刷术不断完善。
(4)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9课《诗歌与小说》(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9课诗歌与小说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2.“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以上诗文的文体是( )A.唐诗 B.汉赋C.楚辞 D.元曲3.优秀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背景有很大益处。
唐代诗人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
从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是( )A.唐代的盛世 B.唐代由盛转衰C.安史之乱后的景象 D.历经沧桑的社会景象4.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A.楚辞、汉赋、唐诗、元曲 B.宋词、唐诗、楚辞、元曲C.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的繁荣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的逐步提高6.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比南亩,田畯至喜。
(注:一之日,指周历的正月,二之日是二月。
于耜,修理工具。
举趾,下地干活。
)——《诗经·七月》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材料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该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韩非子》
D.《庄子》
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特点方面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故选A项。
答案:A
2.2014年6月2日端午节上午,关雎诗社举行了“说端午,颂屈原,忆国耻,强中华,唱报答,爱人民”诗歌朗诵会。
专家认为,屈原的诗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想象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感染力之强烈,古今罕有。
下列历史信息与屈原有关的是()
A.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元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辞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品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故选A 项。
答案:A
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
B项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
答案:B
4.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歌词”“唐诗”“元曲”“一代文学之盛”。
据此可判断选C项。
答案:C
5.“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令东州(指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与“自是一家”的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词风是以柳永的词风为代表。
但作者有意要开创一个新境界,改变词风,并且要“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据此判断“自是一家”的词风即指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与其一致的是南宋的辛弃疾。
A、B、C三项都是婉约派的代表,故选D 项。
答案:D
6.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A、D两项错误;商业
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
故选C项。
答案:C
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如来佛问孙悟空:“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孙悟空干脆回答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明清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士人阶层的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
“夺玉皇上帝尊位”、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明代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答案:A
8.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的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A.《封神演义》 B.“三言”“二拍”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解析:关键信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
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点两个方面分析。
从时间上看,A、B两项为明代小说,故排除;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而《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
故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材料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材料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材料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请回答:
(1)请把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诗歌按不同的风格归类,并说明各自的风格特点。
(2)材料二、材料四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时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1)材料一、材料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现实社会为题材,深沉、悲壮、凝重。
材料二、材料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夸张、想象丰富、个性张扬等。
(2)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因:屈原、杜甫都处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作者都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奠基时期。
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