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课件 (新版)苏教版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习题课件苏教版20190123257

下片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守边卫 国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 “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婪成性的“天狼星”, 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一扫而光。这首词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 场景,同时也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3. 《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侵 犯北宋的辽和西夏。明确地把目标指向侵犯宋朝西北边境的辽和 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自己的爱国 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几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 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 人民。这是作者从历代王朝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这 一句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拓展和深化。
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
词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 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上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 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漓酣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此词上片 先写出猎的原因,次写出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 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谊。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
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
(银河)都显得非常渺小,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 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朗诵欣赏教案苏教版

朗诵欣赏行路难李白教学目标:一、朗诵诗歌,明白得内容,积存名句。
二、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育学生立志报国和踊跃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难重点: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回忆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那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切时局安危,酷爱祖国山河,同情基层人民,鄙夷世俗,鄙弃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擅长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硕独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绩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便退而求第二,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举成名,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本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
这首《行路难》可能确实是离京时所作。
三、解题:《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四、研读赏析一、前四句写京城友人为李白饯行。
宴席的档次很高,从哪里能够看出?【参考】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清酒、珍馐——形容酒肴珍奇斗十千、直万钱——形容酒菜价钱高二、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什么缘故却难以下咽,想要舞剑助兴,却又茫然惊惶失措?【参考】因为其内心苦闷,因此有如此的动作神态。
3、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想像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这两句有什么象征意义?【参考】事实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巨。
4、尽管世路艰巨,但生性豪爽的李白却并未对前途丧失信心。
接着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有朝一日能像前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成立一番伟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苏教版

第一页,共16页。
单元复习(fùxí)十一┃ 复习(fùxí)重点
┃复习(fùxí)重点┃
1.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 2.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3.能对自然界熟悉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感悟,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 加以表达。
第二页,共16页。
语文(yǔwén)·新课标(
语文(yǔwén)·新课标
单元复习(fùxí)十一┃ 阅读理解
8.《〈雪〉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 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ài zēnɡ)”。请以 上面的文字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指导] 先结合文本指出是如何对比的,再分析对比的具 体作用,最后谈自己对运用对比的看法,要扣住作者的情感来回 答。
┃综合学习与探究┃
你们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漫游语文(yǔwén)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细心 的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身影。语文,用一支神来之笔,画 出世间万物,画出诗人心中缕缕思绪,在一泓清泉中若点若圈,使我们心雨 飘飞。语文,用美妙圆润的歌声鸣出世间的不平之音,唱出世人的壮志满怀 ,使一泓清泉叮咚作响,使我们思绪翻飞。就让我们挥动智慧的翅膀,在浩 瀚无边的语文世界里漫游吧!
[答案] 示例: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花”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 出现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 之中,“在凛冽的天宇下”,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 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俨然是一个斗士。这正是鲁迅这种“顽强 和坚硬”精神的最为形象的体现。
苏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之《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课件共20张PPT (共20张PPT) (1)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要 拉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 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 郡,重新起用魏尚?我将要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 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赏析上阕
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
感情基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解词意
姑且 显示
向上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骑马的人 替,给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 托着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穿貂皮猎装,千骑竞逐, 像一阵狂飙卷过原野平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 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喝的很畅快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2、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一门父子三词客, 天下文章四大家。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 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340 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 “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 长的大家
2 、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 3 、这首词中苏轼的“狂” 1 、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4 、有人认为不狂,因为词中自 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称“老夫”,又言“聊发”, 体现在哪些方面? 与“少年”形成强烈反差。你 怎么看? “聊”是什么意思? 文眼,统领全词。表现了苏轼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 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 老夫聊发少年 狂 , 1、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江苏省泗洪县城头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延安纺车抒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能联系自身经历体验“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从而确立热爱劳动的观点。
3.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说出作品的语言风格。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全套精品版

纳谏
雪 导思2.你认为作者 更欢哪一种雪景? 为什么?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雪》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3.升腾: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4.凛冽: 刺骨地寒冷。 5.精魂: 精神魂魄。 6.明艳: 鲜明艳丽。 7.目光灼灼: 形容目光明亮。 例句:在一片枣园里,甫拉提•司马义正 在给枣树上肥,他神情专注,目光灼灼地望着那一棵棵枣树。
雪的特点
导思1. 南北方的雪 各有什么特点? 关键词: 不屈不挠
cáng 包藏
魔法记忆:因性定音法,“藏”作名词时一般读 zàng,作动词时一般读cáng。
二
写一写字形
qìng( 磬 )口 tuì( 褪 )尽
sù( 塑 )造 lín( 凛 )冽
三
记一记词义
1.博识: 学识丰富。 2.消释: 消融;溶化。
消失、消逝、消释辨析:三个词语都有“无”的意思,先
看“消失”和“消逝”。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 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如: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 失了。“消逝”则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如: 火车的隆隆声渐渐消逝了。再看“消释”。“消释”侧重 指消融,溶化。如:太阳一出来,薄薄的雪便消释了。
和活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了这幅雪野图?有什么表达 效果? 【答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绘了这幅雪野 图,渲染出这幅雪野图的色彩缤纷、充满生机,使人 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并且仿佛有置身其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一PPT课件

陆游(1125—1210),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著 有《老学庵笔记》《剑南诗稿》 等。
首联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 , 让人感受到
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对农
家丰收景象的赞美之情。 颔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 , 写景中蕴含丰富的 哲理——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是诗人对人生的独 到体会。颈联写村中见闻,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写景的神来之笔
,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悠闲地采摘菊花,偶然一
抬头,无意间便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这两句刻画了 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 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表面写景,实
则抒情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
行路难(其一)
金樽①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③直④万钱。
停杯投箸⑤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⑧?
长风破浪⑨会有时,直 挂云帆⑩济⑪ 沧海。
注释:
①樽:古代盛酒的器具。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④直:同“值”,价值。⑤箸: 筷子。⑥闲来垂钓碧溪上:这句是用吕尚(姜太公)的 典故。相传吕尚80岁时在渭水的磻溪垂钓遇周文王,
返璞归真”。 最后两句是用议论点明全诗主旨。“真意”是 诗人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认 为山间景物中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但这种“真意”
诗人并未明说,而是给读者留下领悟的空间。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的,它表现了 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生活情趣。虽然全 诗语言清淡,不加雕饰,没有精致的修辞、华美的辞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二PPT课件

路。
望西都④,意踌蹰⑤。 伤心秦汉经行处⑥,宫阙⑦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因报功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
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 自喻。 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它是“主侵掠”
的。这里用以借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译文:
让老夫我也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吧,左手牵着黄 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 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
山岛,它点缀在辽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
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两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
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机 盎然之感。后两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步 描写:定神细看,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汹涌起伏。这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
来自《点拨》
曹操(155-220),字 孟 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 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 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 》《短歌行》《龟虽寿》等 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 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诗点明“观沧海
”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广阔
,大海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观”字起到统领全篇 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印象。在 这“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
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 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