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设置学期。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总学时数约为2800,顶岗实习每周20学时。
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148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0%。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0%。
顶岗实习为6个月,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
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14门,包括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营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门群组专业课;和智能网联汽车概论、Arduino编程控制技术、Ros原理与技术应用、智能网联环境感知技术、汽车电器、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等9门方向专业课。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5门。
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汽车线控底盘与智能控制、智能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原理与检修、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综合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设计。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在校内外进行维修运营实训、配件仓储管理实训、智能网联汽车维修综合实训。
在汽车和相关服务、制造业等行业的维修销售企业进行实习。
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教学大纲

编码:Code:课程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概论Course Title: Introduction of Intelligent & Networkconnection Automobil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Course category: Elective Courses in Specialty学分:2Credit(s): 2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Offering College/School: College of Mechanical &Vehicle Engineering课程描述: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属于跨界交叉方向,是汇集众多领域高新科技的综合体系。
其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车辆控制技术等。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智能汽车体系结构、汽车网联汽车的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的定位技术、智能汽车的路径规划、智能汽车的运动控制与一体化设计等。
这门课程主要是在《汽车结构》、《汽车理论》等先行课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Course description: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connection Automobile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involves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fields. The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technology and vehicle control technolog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intelligent automobile architecture, sensor Technology, environment perception technology, positioning technology, path planning, movement control and integrated design. The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theory" is the basis of the cours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ain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ntelligent &Network connection Automobile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本课程内容这门课程主要是在《汽车结构》、《汽车理论》等先行课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有关专业授课系部**系开设学期2~3 学时/学分48/2.5编写执笔审定负责编写日期审定(修订)日期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有关专业地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地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地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导航定位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有关知识与技能地学习,具备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地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地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地总体思路课程设计地总体思路以才地培养目的为依据,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才地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地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地文化水平与良好地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地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与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地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才。
(二)课程设置地依据该课程设置地目地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地能力培养地需求,校企合作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地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地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
本课程地确定是根据汽车工程学会主编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才需求预测报告》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制度地有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地研究之后设置地。
(三)课程任务确定地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地智能网联汽车有关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地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地合作意识,因此课程地任务要把这些能力地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认识能力地培养,课程地任务就应该倾向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配置与功能以及ADAS地认知等;对于学生地合作意思地培养,课程地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同解决问题地任务。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课程授课教案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课程授课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授课对象:汽车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4. 学分:2学分5. 学时:32学时6.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1.2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历程1.4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2.1 自动驾驶技术2.2 车联网技术2.3 技术2.4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3.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与展望3.1 国内外产业现状3.2 我国政策与法规3.3 产业挑战与机遇3.4 未来发展趋势4.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隐私保护4.1 信息安全问题4.2 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4.3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5. 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场景5.1 智能交通系统5.2 智能出行服务5.3 智能物流与仓储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就课程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占比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比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企业介绍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概述:4学时关键技术:12学时产业现状与展望:6学时安全与隐私保护:4学时典型应用场景:4学时2. 授课计划第1-4周:智能网联汽车概述第5-8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第9-12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与展望第13-14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隐私保护第15-16周: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场景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描述:某物流公司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课时为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三)能力目标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整车技术架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安装调试、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实车应用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讲解。
内容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简介、环境感知技术、导航定位技术、路径规划与决策技术、底盘线控技术、车联网技术以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技术共7个学习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们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行控制三大关键技术,能够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概念认知、维保和相关的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具备智能网联汽车基本概念、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行控制三大关键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简介、环境感知技术、导航定位技术、路径规划与决策技术、底盘线控技术、车联网技术以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应用技术的结构原理与认知的技能。
(三)素质目标本课程培养学生以下职业素质: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2.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思政目标1.培养有较强的工作意识和职业素质,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认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参考学时64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要求(二)教学条件要求对教学场地和软硬件设施设备的要求。
该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仿真类实训条件的要求,主要是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多媒体资源的要求。
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与建设等。
项目一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
1)智能化分级 2)网联化分级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各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各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智能网联汽车的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是以汽车为主体,利用环境感知技术实现多辆汽车有序安全行驶,通过无线网 络通信等手段,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的层次结构由环境感知层、智 能决策层以及控制和执行层组成,如图1-1-5 所示。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基础类标准。 通用规范类标准。 产品与技术应用类标准。 相关标准。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规划
任务二、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规划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车辆/ 设施、 信息交互与基础支撑三大领域的 技术,以及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 展的车载平台及基础设施两大条 件。
任务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 车载网络技术、先进驾驶辅助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技术、人机界面(HMI)技术等。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课程授课教案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课程授课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与分类2. 自动驾驶技术2.1 自动驾驶等级与关键技术2.2 感知环境技术与传感器2.3 决策与控制技术3. 车联网技术3.1 车联网概述3.2 V2X通信技术3.3 车联网应用4. 智能交通系统4.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4.2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4.3 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5. 安全与隐私保护5.1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5.2 安全技术措施5.3 隐私保护与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智能网联汽车案例,使学生了解关键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就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验与实践: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领域的视频资料,如自动驾驶演示、车联网应用案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比40%。
3.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比30%。
6. 优秀学员评选: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选优秀学员。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每次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课时为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
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
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
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
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
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
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
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
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三)能力目标
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
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
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
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
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
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
1智能网联
汽车概述
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诞生的背景;
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分级;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知识;
3.所用工具:网络平台教材、
视频、课件及拓展资料。
2
2智能网联
汽车产业
架构及关
键技术
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发展;
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
3.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
趋势;
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
展。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的
基本概念;
3.所用工具:网络平台教材、
视频、课件及拓展资料。
2
3智能网联 1.掌握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6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课时
汽车环境感知技术2.掌握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的
工作原理及应用;
3.掌握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的
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
4.能够正确使用专用工具及设备
对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进行检
测与标定。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
及关键零部件的操作规程及
技术要领;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
技术的基本知识;
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网联
汽车环境感知实训台、视觉传
感器实训台及相应专用工具。
4智能网联
汽车高精
度地图与
定位技术
1.掌握高精度地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高精度地图的信息采集与
工作原理;
3.掌握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基本概
念
4.掌握惯性导航的工作原理及技
术要求;
5.了解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的
应用。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精度地
图与定位技术的基本知识;
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交通
系统沙盘及云控平台。
4
5智能网联
汽车智能
决策技术
1.掌握智能决策技术的基础概念;
2.掌握智能决策的系统组成;
3.了解先进智能决策理论知识;
4.掌握智能决策技术的结构体
系;
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
硬件需求;
6.掌握现有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决策技
术的基本知识;
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网联
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4
6智能网联
汽车控制
执行技术
1.了解控制执行技术的发展趋势;
2.掌握控制执行技术的组成;
3.掌握控制执行技术的常用控制
方法;
4.了解控制执行技术未来的发展
趋势;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控制执
行技术的基本知识;
6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课时
5.掌握线控底盘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线控转向、制动、驱动系统的关键结构部件的技术标准及要求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线控底盘实训台及相配套的工具。
7智能网联
汽车人机
交互技术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背景;
2.掌握汽车显示界面的发展历
程;
3.掌握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
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网联
汽车的应用。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技
术的基本知识;
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网联
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4
8智能网联
汽车信息
交互技术
1.掌握信息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
概念;
2.掌握信息交互技术系统的组
成;
3.掌握V2X技术的基础概念;
4.了解V2X、5G技术的未来发展趋
势;
5.掌握V2X技术的应用场景。
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
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
念;
2.任务安排:把学生分分组学
习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
术的基本知识;
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网联
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4
合计32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1+X职业技能等
级标准,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场景教学、岗位教学,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多种方法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规范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建议实行线上与线下课程混合式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根据
课程的课时设置分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重。
线上教学从线上学时、作业、测验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标,线下教学从课堂出勤、课堂答疑、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制定考核参数,建立量化考核指标,考核权重视本课程具体实施情况而定。
(三)教学条件
1.配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教学网络云平台为支撑进行理论授课。
2.配备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视觉感知、智能交通系统仿真教学系统等专用设备及工具组织技能实操训练学习。
3.配备多个实训室,满足学生分组实训的需要。
4.应配备该课程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
(四)教材编选
1.优先选择符合本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鼓励自编校本教材。
2.编选教材以职业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典型性、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性、可行性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递进规律,设计教学载体,梳理理论知识,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执笔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孙慧芝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