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使学生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方法。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汉字特点的认识。
(3)采用临摹、默写、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珍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3)汉字的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1)汉字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则。
(2)汉字结构的美感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毛笔、墨汁、练习纸等。
2. 学生准备:(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2)准备好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优美的汉字作品,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美感,激发学习热情。
2. 教学基本笔画:(1)教师示范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
(3)教师点评学生的笔画书写,指导改进。
3. 学习汉字结构:(1)教师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
(2)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总结规律。
(3)教师举例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4. 书写练习:(1)教师布置书写任务,如临摹、默写等。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书写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学生的书写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书写练习。
(2)评价学生的笔画顺序、结构、美观等方面。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
(2)评价学生的书写质量、创意表现等方面。
优美的汉字精彩教案

优美的汉字——综合教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汉字书写规范,提高书写速度和字形美观度。
3.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讲解汉字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等,以及汉字的发展过程。
2. 汉字的结构特点:分析汉字的笔画、部首、结构等特征。
3. 汉字书写规范:介绍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如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等。
4. 书法艺术: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5. 汉字文化:介绍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书写,展示书法艺术。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书写,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汉字文化,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汉字结构特点: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讲解书写规范。
3. 书法艺术展示:教师现场书写,学生欣赏并学习。
4. 练习书写: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汉字文化,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搜集汉字起源与演变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汉字发展过程的了解。
2. 练习书写常用汉字,提高书写速度和字形美观度。
3. 深入了解书法艺术,尝试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4. 探索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汉字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训练学生通过汉字学习,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内容:1. 汉字与传统节日:通过汉字的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汉字与传统习俗:学习汉字的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
3. 汉字与传统艺术:通过汉字的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剪纸、国画等。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9bd85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1.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课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情分析:此学段的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以及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文化都没有太深的接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文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构字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以及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梳理汉字的起源、构成、发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构成方法,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1、梳理法:通过罗列、比较的方法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搜集、研究的方法探究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他在这里所盛赞的这个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那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外国人如此赞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领略它的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板书:优美的汉字)二、汉字的“三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美吗?对,音美、形美、意美。
音美以感耳,悦耳动听;形美以感目,赏心悦目;意美以感心,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听两个音频,来感受一下汉字的音美(播放音频MP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讲解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
通过展示古代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
1.2 汉字的结构与特点分析汉字的结构,包括笔画、部首、偏旁等,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
讲解汉字的特点,如方块形状、单一意义、音形义结合等,使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汉字的书写与审美2.1 汉字的书写规范讲解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如笔顺、笔画、字形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2 汉字的审美特点分析汉字的审美特点,如平衡、对称、变化等,让学生理解汉字的美感。
通过欣赏优美的汉字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第三章:汉字的文化内涵3.1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讲解汉字与文化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2 汉字的文化内涵分析汉字的文化内涵,包括字义、词义、成语、典故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
通过讲解有趣的汉字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章:汉字的应用与创新4.1 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讲解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应用,如广告、设计、传媒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汉字应用的能力。
4.2 汉字的创新与发展讲解汉字的创新与发展,如简体字、繁体字、信息化字体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趋势。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汉字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章:汉字的传承与保护5.1 汉字的传承意义讲解汉字的传承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通过讲解汉字传承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2 汉字的保护与传承讲解汉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汉字就是保护中华文化。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保护汉字,让学生参与到汉字传承的行动中来。
高中语文教材优美汉字教案

高中语文教材优美汉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优美汉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2.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优美汉字选取与相关教材内容相关的汉字。
2.汉字的结构、笔画、发展历史等基本知识。
3.优美汉字的造字理念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优美汉字的选取与介绍1.引入(5分钟)–谈论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和用途。
–提出学习优美汉字的目的和意义。
2.优美汉字的选取与介绍(15分钟)–与学生共同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美汉字。
–逐个介绍选取的汉字的结构、造字理念和表达方式。
–分享与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3.汉字的结构与基本知识(20分钟)–讲解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如部首、偏旁、笔画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
第二课时:汉字的造字理念与表达方式1.复习(5分钟)–温习第一课时学习的汉字。
2.汉字的造字理念介绍(15分钟)–讲解汉字的造字原则,例如象形、指事、会意等。
–举例说明造字原则在优美汉字中的应用。
3.汉字的表达方式(20分钟)–分析汉字的含义,探讨汉字的表达方式。
–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的含义。
–练习写作中使用优美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课时:优美汉字的运用与欣赏1.复习(5分钟)–温习第一、二课时学习的汉字和知识点。
2.优美汉字的运用(15分钟)–练习使用优美汉字进行写作。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汉字和运用方式。
–纠正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建议。
3.优美汉字的欣赏(20分钟)–分享一些优美汉字的作品和篇章。
–鼓励学生欣赏和模仿优美汉字的运用方式。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学生在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优美汉字,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解释汉字的意义。
3.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欣赏和运用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我发现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和认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导读:《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篇
1、教学目的
通过对汉字起源、形体、构成及文化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汉字和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的热爱汉字和中华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
对汉字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的构造等的介绍要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设计
汉字字谜导入课文:
(1)欲话无言听流水活.(活)
(2)有水可种荷花,有土可种桑麻,有人非你非我,有马可走天下。
.(也)
(3)虽有十张口,只有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必须动脑筋。
(思)
(4)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
(秦)
猜了这几个字谜,大家可以看出,汉字的组成、结构是很有趣味的,那么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优美的汉字》
一、首先介绍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
象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汉代,仓颉被神话。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多媒体出示仓颉像和仓颉造字台) 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
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图片展示)
甲骨文发现的过程: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
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氏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
二、汉字的形体的演变(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
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的趋势。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大篆: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大篆的代表是“石鼓文”,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
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行书: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运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
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笔画减少,波势减少,笔画趋于平易圆转,便于书写。
三、汉字的构造:六书说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法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其中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象形:简化了事物的图形,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
如:“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
指事:“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
如:“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
“旦”字写成,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样画葫芦。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
如:休,一人倚在木头旁表示休息。
形声:用表义的形旁和表声的声旁结合起来构成的字。
如:
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四、熟悉造字法后,同学们可以根据字的形体特点来判断字的含义,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辨析错别字。
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来体会)
行书: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草书: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纵逸不羁,其狂放之姿常常令人骇目惊心。
后世对他们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五、课后作业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起源,都有丰富的意义,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探讨下自己的姓氏由古至今在内涵、形体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写一篇小短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