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筝摇指及扫摇

合集下载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教学及训练方法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教学及训练方法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教学及训练方法1. 引言1.1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的重要性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法,它能够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音乐情感,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摇指”,演奏者可以在演奏过程中产生连续的音符和音乐效果,使演奏更加流畅和富有变化。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音乐表现上,更体现在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修养上。

在演奏中,通过“摇指”能够让演奏者更好地发挥古筝的音色特点,使音乐更富有层次和色彩。

对于演奏者来说,掌握“摇指”技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手指力量,从而提升整体演奏水平。

对于学习古筝的学生来说,掌握“摇指”技法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摇指”技法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帮助学生在演奏中更加自如地展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古筝演奏中,掌握“摇指”技法不仅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关键,更是展现个人音乐魅力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古筝“摇指”的基本原理古筝“摇指”演奏技法是古筝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它能够让演奏者更加灵活地控制音乐的表现和情感。

古筝“摇指”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轻微摆动和抖动来产生琴弦的振动,从而产生音符。

在古筝演奏中,通常会结合左手按弦和右手摇指的技巧,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和表现力。

在使用古筝“摇指”技法时,演奏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要保持手指的柔软和灵活,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手指僵硬。

要控制手指的力度和速度,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来调节。

要注意手指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产生清晰和准确的音符。

为了提高古筝“摇指”技法的水平,演奏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优秀的演奏者来提升技能。

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针对“摇指”技法的练习曲目进行训练,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班或工作坊,向专业的指导者请教经验和技巧。

古筝“摇指”演奏技法的基本原理虽然简单,但要真正掌握和运用得当,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积累。

浅析古筝“摇指”技法的分类与运用

浅析古筝“摇指”技法的分类与运用

浅析古筝“摇指”技法的分类与运用摘要:“摇指”是古筝曲中表现音乐内容的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赋予古筝演奏鲜活的灵魂和生命力。

本文重点阐述了“摇指”技法的分类与“摇指”在不同筝派演奏中的实际运用及表现特点,以期帮助古筝学习者更好的把握演奏风格,诠释音乐作品。

关键词:摇指;分类;运用一、古筝“摇指”技法古筝是中国古老乐器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摇指”的定义可以诠释为某一指的弹挑组合往复动作,快速、连续地奏出,使点变成线,形成一种相对于单音的线型音响效果。

摇指技法的出现,使得古筝演奏的旋律流畅连贯,使单调的单音成为力度一致、连绵不绝的长音,起到了延长乐音、增强音乐表现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古筝中“摇指”技法的分类(一)以不同手指运用而命名的“摇指”—单指摇从手指组合的运用来看,一般的摇指都是单指摇,主要以大指摇,食指摇两种为主。

大指摇是以大指作为触弦弹奏的主体,食指的侧指尖固定住大指的指甲,其余手指放松,以腕部为轴,由小臂快速的托劈动作,食指摇是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

(二)以弹奏的弦的多少区分的“摇指”1.多指摇。

多指摇是多个手指同时在多根弦上同时进行摇指的弹奏,包括二指摇、三指摇、四指摇,均使用大指,再加上食指、中指、无名指。

2.双指摇。

双指摇大多是同时利用大指摇和食指摇在不同的琴弦上演奏,在演奏过程中要保证手指关节的自然弯曲,其余三指放松,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大指和食指摇动,营造出饱满,充盈,有力的和声效果。

(三)以表现音乐情绪区分的“摇指”1.扣摇。

即左手大指食指紧扣琴弦,在琴码与右手触弦之处,左手紧压发音弦上,并在前梁与码子之间左右移动,手作快速而有力的大指摇,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

2.扫摇。

右手中指勾相邻的数弦的同时,大指悬腕摇高八度的旋律音。

扫摇是在大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综合性的摇指技巧,做为一种技术指法,大大地丰富了摇指的表现力,应用于激烈紧张、气魂宏大的场面中,勾扫时不协和的音响造成强烈的节奏感,渲染出不同的画面及形象色彩。

古筝遥指的演奏技巧介绍

古筝遥指的演奏技巧介绍

古筝遥指的演奏技巧介绍“摇指”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技法之一,那么大家都掌握好古筝的摇指了么?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筝摇指的练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筝摇指的练习方法摇指的全面掌握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扎桩摇,悬腕摇,扫摇。

1、扎桩摇,就是以小指为支点,点在前梁右边,用腕部快速带动手指的摇法。

2、悬腕摇,就是腕部悬起来,以腕为轴心转动的摇法如游摇等。

3、扫摇,平时中指的弹弦法则是勾符号为⌒,中指向里弹弦;连勾,符号为⌒……中指从外向里由下而上,依次连续拨弦。

中指扫弦的法则与前者有不同之处,扫弦,即中指向里同时弹出两根三根,甚至根据需要而弹更多根弦称之为扫。

勾与扫从音响效果上是不同的,相对讲,前者发音为点,后者发音为片,前者发音清楚,有颗粒性,后者发音成片,音混。

再扫摇技巧中大指摇弦,与一般情况下大、食两指的摇也是有区别的。

一般性摇指,根据音乐情绪要求点子可疏可密,密疏相间,不受点子多少的限制,扫摇技巧中摇指摇出的点子是有规定数的,一个扫摇技巧的完成,或一对一,或一对三,组成有规律的音组。

弹好古筝摇指的技巧一:放弦首先,右手食指指肚的左侧面,轻轻地抵住大指义甲的缠胶布处。

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小指在前岳山右侧扎桩。

手腕略微下压,接近调音盒。

大指的义甲正面触弦。

二:放弦注意点1、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大家先练习小指支撑,并离弦转动手腕的动作。

2、摇指的放弦及手型是弹好摇指的关键,食指抵住大指的义甲时,大指的关节要撑住,不要塌陷或变形。

食指的作用是控制和固定大指的义甲,食指的捏握力量要适中,如果食指过分用力,容易造成手腕僵硬或手型变形,从而影响手指发力。

过于放松会使大指义甲前后晃动,声音虚,且缺乏颗粒性。

3、中指、无名指略微抬起,避免在弹奏摇指时中指与无名指的义甲碰触到琴弦,而产生杂音。

4、小指支撑时要保持稳定,但不要过度用力。

三:弹奏摇指包含了“劈”和“托”两个方向的弹奏动作,大指在中音”5“琴弦内侧,距离前岳山约两厘米处,贴弦放好。

筝技摇指及扫摇浅析

筝技摇指及扫摇浅析

分散大指的力量。
三、关于无桩摇
无桩摇指法是去掉一切扎桩形式的摇法,演奏时将腕部
和某扎桩指悬起来,亦可称为悬腕摇指法。悬腕的目的是为
了使臂重直接地集于作用点。并使力度、速度、音色、密度等
有更大幅度的变化。
无桩摇指法的优点,使无名指得到解放,使其参与多声
部织体的弹奏。在摇奏旋律的同时,中指、无名指可以完成其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音乐学院)
万方数据
一、摇指概况 依据目前所见资料提供,唯《弦索十三套》(即《弦索备 考)1814年手抄本)前言中记有:“所受皆指法,并无谱册。”因 此,老师传艺大多是口传心授。这说明《弦索备考》在当时虽 然只是手抄本,却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本曲集的第三集《海 青>一曲中,亦有摇指技法的标记。这至少可以说明,摇指技 法早在清代就已经流传了,而它产生的年代大概还会久远一 些。 据上述资料,摇指广义的解释为:某指的正、反组合往复 动作,利用臂腕的摆动使颗粒性很强的单音成为连续不断的 长音,成音点线。它起到延长乐音、展示音乐歌唱性的一种效 果。从而把弹拨乐点状的音符连成线状的旋律线条,表现出 圆润的、歌唱性很强的、连绵不断的旋律。它类似于弓弦乐器 拉奏的长音或声乐歌唱中的长音。目前,摇指有南北之分。 l—E派摇指 在老一辈演奏家中,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曹东扶先 生的摇指技巧很突出,应用也较多。他的摇指技法是:右手无 名指扎桩子岳山,有小臂带动大指,在弦上作快速的托劈往
四、扫摇——摇指的派生技巧 (一)扫摇名称及其所表现的特色。 “扫摇”是古筝演奏之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 筝曲中.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色形象 及丰富主体色彩的作用。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来的特殊技 法。 扫摇是借鉴琵琶的夹扫技法发展而成。即:在大指摇弹 的基础上,有规律地加进中指扫弦,扫与摇的交替。扫摇指法 以一对三弹出。起突出旋律渲染、激烈的音乐情绪。效果上很 有气势。 (--)t马摇容易出现的问题 扫与摇不能有机结合.中指扫弦角度不佳,阻力大,声音 不均;大指摇弦发音硬,杂音重;扫、摇前后脱节不协调。此种 技术在筝曲运用中有一个共同点,多数运用在乐曲进行的高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摇指技法是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古筝演奏中。

古筝摇指技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流派,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之一是手指的力度和连贯性。

古筝演奏中,手指用力的大小和连续性对音色和音符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古筝的音色细腻,所以在演奏时需要精确的控制手指用力的大小,力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丰富度。

古筝摇指技法要求演奏者对手指力度的掌握非常细致,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古筝摇指技法还要求手指的连续性,音符之间需要平滑过渡,不得有卡顿或断裂的感觉,这也需要演奏者对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之二是演奏技法的多样性。

古筝摇指技法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技法,如滚指、揉指、指弹等等。

每种技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来灵活运用。

滚指技法是古筝摇指技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通过手指在弦上滚动来产生音符,音色柔和细腻。

揉指技法则是通过手指在弦上揉动来制造音符,音色柔和而且有一定的变化。

指弹技法则是通过手指的快速弹击来演奏音符,音色比较明亮。

这些不同的技法都需要演奏者掌握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丰富的演奏效果。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之三是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古筝摇指技法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和内涵。

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手指力度和技法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意境,如婉转柔情、激昂慷慨等等。

古筝摇指技法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变化,如音符的连贯性、音色的变化等等,通过这些变化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使演奏更加生动和动人。

古筝摇指技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流派。

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古筝摇指技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一些著名的古筝摇指流派。

首先是广东古筝流派。

广东古筝流派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式而闻名。

古筝摇指技法技巧

古筝摇指技法技巧

古筝摇指技法技巧古筝摇指技法技巧古筝摇指技法技巧,摇指是古筝的十大技法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摇指技法技巧吧!古筝技法之摇指【1】一、技法要领:由于古筝是弹拨乐器,没有长音,因此摇指是在旋律中起到长音的作用。

在此先介绍一下新的指法:“劈”,它是大指向反面的拨弦,与“托”呈相反方向。

而摇指便是大指连续劈托形成的长音,因此要求每个音都均匀连贯,并且具备一定速度。

摇指的全面掌握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扎桩摇、2.悬腕摇、3.扫摇1、扎桩摇:扎桩能在摇指入门时给学习者带来稳定的重心以便于放松,易于掌握。

所以建议从扎桩摇指入手。

扎桩即右手小指抵在前梁底部的将要弹奏的琴弦的弦孔与上方音的弦孔之间。

右手食指指尖侧面捏住大指假指甲的胶布位置。

右手手腕放低,与指尖呈同一水平面。

胳膊自然弯曲,角度以右手大指假指甲能平面触弦为准。

弹奏顺序为先劈后托,弹奏位置为距离前梁一寸左右位置。

第一下劈完后大指应当紧紧地依靠在上方音上(如劈完“5”,大指应紧紧挨着“6”弦)这样的话大指在弹奏过程中又有一个可依靠的力的支点,这样更有利于手臂放松。

而托回去时则是主动而悬空的,应避免与其下方音发生碰触,否则会造成手腕转动距离过大而影响速度。

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劈还是托,手腕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线上作为一个轴心进行转动。

还应该注意劈是力量朝下有惯性好发力,容易力度强,而托时力量朝上有阻力,容易力度弱,因此一定要加强托的力量而力求平均,只有力度平均将来才有可能形成均匀连贯的长音。

而控制大指力度的关键在于食指,食指捏住大指越紧,力度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在托时尽量将食指捏紧大指,力求与劈力度平均。

2、悬腕摇:悬腕摇是在扎桩摇指稳固、灵活、快速掌握后的第二步摇指。

未掌握稳扎桩摇,建议先不进入悬腕摇。

悬腕摇的优势在于撤掉了小指的扎桩,右手摇指能够在琴弦的各个位置上进行游摇,从而大大丰富了摇指的音色变化。

而撤掉小指后会突然感到失去了重心,那么这时应将所有力量的重心转移到劈完之后的上方音上,大指紧紧依靠在上方音上,将手臂所有的力量都落在上方琴弦上,致使手臂完全放松,从而达到手腕灵活转动的状态。

关于古筝的论文不少于4000字

关于古筝的论文不少于4000字

关于古筝的论文不少于4000字篇一:古筝毕业论文选(开)题报告篇二:古筝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古筝技巧—扫摇在乐曲中的运用摘要:古筝扫摇简单的说就是手指在琴弦来回连续的扫动拨弦。

其音响效果与别种弹拨乐器弹出的扫弦相同。

“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

它是一种组合技术,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进为中指重勾(扫博导)与大指摇指的组合,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的特殊技法。

本文以扫摇技巧作为研究对象,以各乐曲作为分析蓝本,对扫摇在各乐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了扫摇技巧的技法特点,这样对日后的弹奏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Guzheng skills - the application in music sweep waveABSTRACT: guzheng wave simple said Saul fingers back and forth in the string isplucked SaoDong continuously. Its sound effects and other plucked instrument of same. Saul popup strings “Wave” is Saul common in Chinese music, one of the skills in the field ofmodern music, creating trim, polishing, outstanding melodies, shaping mood music image and rich fierce theme color effect. It is a kind of combination technology, initial technicalstructure is middle finger heavy hook (esau DaZhi splints, string) and split, holds combination, and then improve for middle finger heavy (2ch DaZhi heyong) and Saul wave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is guzheng wave refers to the special techniques derived skills. This paper esau wave skills as research object, by analyzing the music as chief source, in every piece of esau wave analysis,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andcharacteristics of wave skills in the future, such techniques play may help.KEY WORDS: esau wave; skills; music ;use引言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

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分析

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分析

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分析摘要: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在不同流派、地域的音乐作品中,"摇指";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意义。

在运用不同的"摇指";时,技巧赋予这些不同"摇指";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在演奏中"摇指";体现的情感意义由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决定。

本文简述了几种主要的古筝"摇指";,分析了其演奏方法,并阐述了几种"摇指";分别在古筝演奏中的表现意义。

关键词:古筝演奏;"摇指";;表现意义0 前言古筝作为古老的乐器,具有很长的历史,并且承载着我国的文化底蕴,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古筝在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其表现意义也有所不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的演奏技巧也在发生变化,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使得不同地区的古筝具有不同的特色,呈现出各自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相应的风格流派。

古筝的流派不同,所表现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其演奏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1 "摇指";的种类及含义随着古筝的发展,其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摇指,是在"大摇指";的基础上衍生的其他的"摇指";种类,无论是哪种摇指,它的弹奏方法都相似。

从指法上来看,"摇指";分为"食指摇";、"多指摇";;从色质上来看,"摇指";又分为"扫摇";和"扣摇";。

1.1 大指摇"大指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悬腕摇,还有一种是扎桩摇。

我们在古筝的弹奏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就是悬腕摇。

悬腕摇,是指演奏者在弹奏古筝的过程中右手悬空,右手的食指紧紧地捏住大指甲,再借用手腕的力量来使大指活动于筝弦上,以快速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2月第20卷第6期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RTSCOLLEGEDec.2006V01.20No.6浅论古筝摇指及扫摇冀潇彦(滨州学院音乐系,山东滨州256600)哺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古筝乐曲中的摇指技巧,又分别从用指、弹奏的弦音、音乐效果、流派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最后说明了由摇指技术派生出的特殊技法——扫摇,及扫摇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训练的过程。

【关键词】筝;摇;扫摇【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53(2006)06-0073—00【收稿时间】2006—11—18【作者简介】冀潇彦(1980一),女,山东省滨州学院音乐系教师。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历史悠久,称为“古筝”。

早在战国时代,古筝便在秦地一带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

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发展,在技法上有了创新突破,摇、轮、刮、琶、揉、颤、按、滑,就是经过概括的弹筝八法。

摇指就是演奏技法中的独特技巧之一。

本文仅就摇指,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以求于在古筝弹奏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

摇指在弹筝艺术史上,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有关摇指技法的记载,依据目前所见资料提供,唯《弦索十三套》(即《弦索备考》1814年手抄本)前言中记有:“所授皆指法,并无谱册。

”因此,老师传艺,大都是口传心授。

这说明《弦索备考》在当时虽然只是手抄本,却有划时代意义。

在这本曲集的第三集《海青》一曲中,亦有摇指指法的标记。

这至少可以说明,摇指技法早在清代就已经流传了,而它产生的年代大概还要久远一些。

《弦索十三套》第一集右手指法符号一节中,称摇指为“轮”,即:大指先劈后托,很快地、连续不断地劈托。

旧谱简作“合”,《弦索备考》称“撮”,简作“一”。

筝教育家曹正先生所著《古筝弹奏法》中解释为:“大指向外弹弦的姿势,在弹筝指法名称中叫‘托’;大指向里弹弦的姿势,在弹筝指法名称中叫‘劈’。

”【l】(p23)综上所述,摇指广义的解释应为:某指的正、反组合往复动作、快速地、连续不断地奏出,成音点线。

下面就摇指在音乐作品中广泛应用的情况,作一分类概括和说明。

一、以用指来区分并命名摇指通常使用的有两种:1.大指摇。

大指向外弹叫“托”,向内弹叫“劈”,先向外再向内再外在一根弦上托劈反复进行,就是摇指。

大指摇在各派中有不同的风格。

齐鲁筝的大指“密摇”技巧,是以大指小关节为运动轴心,发音清脆,节奏均匀,颗粒性强,适宜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

中州筝的大指“大摇”技巧,是以腕为运动轴心,发音连贯,富于歌唱性。

武林筝的大指摇技巧,是以小臂为运动轴心,发音坚实明亮,具有震音效果。

2.食指摇。

食指向内弹弦叫“抹”,向外弹弦叫“挑”。

食指先向内再向外再向内在一根弦上反复抹挑就是食指摇。

高自成先生在《回忆我的古筝艺术生涯》一文中曾谈到山东派筝的另一代表人王殿玉老师。

他的演奏流利动听、音色优美。

他使用的食指密摇奏法丰富了山东派筝的表现力。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种手法未能流传下来。

1957年,筝演奏家尹其颖同志在他改编的筝独奏曲《瑶族舞曲》中,开创用食指摇奏技巧,他的摇指方法是:右手掌根部支撑在岳山侧部位为扎桩点,大指尖顶住食指肚,用食指指甲在某弦位上作抹挑的快速组合动作,而掌根部的扎桩点随乐曲旋律的上下行变化进行移动。

这种奏法,在五十年代是很新颖的,曾引起筝界的广泛注意,它启发了演奏家们用摇指手法表现筝曲中歌唱性、连贯性的抒情旋律,填补了筝技的空白,具有开拓作用,为后来大幅度地应用摇指技巧奠定了基础。

1959年到1960年,北京、天津的筝手相继开始运用食指摇奏技巧。

李婉芬、王莉各自将王惠然的琵琶曲《彝族舞曲》改编为筝曲,其中“姑娘漫舞”一段用食指摇奏代替了琵琶的轮指效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段旋律的意境。

天津的史兆元创作的筝曲《拉萨之春》也大量采用了这种技巧,效果甚佳。

二、以弹奏的弦音多少来区分摇指。

主要有两种:有单音摇指和旋律摇指。

1.单音摇指,就是在一根弦上摇弹。

由于时值不同,又可分为长摇和短摇。

在乐曲进行中,使用一个单音,往往很不满足,这时就用短摇的手法,以加强力度和满足情绪上的要求,其时值在一拍以下,速度较快。

在现在创作乐曲中,使用最广,且富有效果的单音摇指,大都是作为延长音出现的。

因为弹拨乐器的发音特点,只能渐弱而无法渐强,为要使乐音渐强,时值自如,就必须以单音长摇的手法来解决。

 万方数据74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6年第20卷第6期(总第79期)2.旋律摇指,就是用摇指弹旋律,一个乐句,一个乐段,一首乐曲,一摇到底。

在摇的过程中要变换弦音、变化姿势、变动位置,所以较难掌握。

边摇边换弦,相当于琵琶和三弦演奏技巧的左右手配合的效果。

在琵琶或三弦上,右手只管轮或撮,左手按弦控制音高,双手分工又合作;而在筝上,摇弹和控制音高,都要靠右手一个手指去完成,不管用大指还是用食指,都必须合乎乐曲旋律连续不断的要求。

三、从音乐效果来区分摇指可分为抒情性摇指、爆发性摇指、装饰性摇指等。

1.抒情性摇指,对音的控制要特别注意,每个音力度上的变化、手指着弦程度、弹弦点距离岳山的远近,都要随着音乐的要求而变化,一般来说,触弦点深,离岳山近则强,触弦点浅,离岳山远则弱,摇指的颗粒密度大则强,颗粒密度,,l-,口lmJ弱。

摇指是以点连成线的,线的强弱变化,必须体现在对每一点的控制上,奏出的每一点,必须使人感到是一条线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零散的互无关系的点。

2.爆发性摇指,在音符上常标记强音符号,有个“音头”的效果。

3.装饰性摇指,在摇指的前面加一连串音阶上行(或下行)式的装饰音,从而使摇指更加有力、突出。

四、各派不同的摇指技法1.河南筝派:在老一辈演奏家中,河南派筝的代表人物之一曹东扶先生的摇指技巧很突出,应用也较多。

他的摇指技法是:右手无名指扎桩于岳山,由小臂带动大指,在弦上作快速的托劈往复组合动作。

2.山东筝派:山东派的代表人之一赵玉斋先生,他的演奏特点是粗犷质朴、热情奔放。

其摇指技法为:右手四指扎桩,用大指的末关节作快速的托劈组合动作。

这种摇指方法,应用自如灵活、音色结实饱满。

赵玉斋先生在1955年创作的筝曲《庆丰年》中,虽然只应用了一拍时值的摇指技巧,但在当时来讲,已是难度较大的技巧之一。

山东派的另一位代表人高自成先生,他的演奏风格内在细腻。

摇指方法也是用大指末关节作快速的托劈组合动作,但起板往往是用劈开始的,所以应是“劈托”组合动作。

他的摇指干净利落。

他在五十年代编曲的《凤翔歌变奏曲》就应用了这种摇指方法。

3.浙江筝派:浙江派筝的代表人物王巽之先生,其演奏清晰、古朴、厚重。

他的摇指方法为:四指扎桩于岳山边为支点,右手食指捏住大指假指甲,由小臂带动作快速的托劈组合动作。

这种摇指曾在浙江传统乐曲《将军令》的长音中使用。

以上在四个方面介绍了摇指的基本技巧。

摇指是筝演奏右手的重要技巧,尤其在现代创作乐曲中必不可少,那下面就介绍一下由摇指技术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技巧——扫摇。

它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的特殊技法,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

扫摇是模拟琵琶扫拂技巧的结果,颇有气势,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力。

它是在大指摇弹的基础上,有规律地加进中指扫摇。

扫与摇的交替,或一对一、或一对三弹出,因为是四个指法组成,所以又叫汇组指法。

扫摇在古筝演奏中属于常见的技巧之一,现就我在学习扫摇中的一些体会作一些阐述及扫摇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扫摇的练习方法。

在学习或演奏过程中,问题往往是扫与摇不能有机结合、中指扫弦角度不佳、阻力大、声音不均匀;大指摇弦发音硬、杂音重;扫、摇前后脱节不协调。

我认为此种技巧在筝曲运用中有一个共同点,多数用在乐曲进行的高潮强奏之中,速度快、力度强,那就要求我们在练习中注意这两个问题,否则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平时中指的弹弦法则是勾,中指向里弹弦;连勾是中指从外向里由下丽上,依次连续拨弦。

中指扫弦的法则与前者有不同之处,扫弦即中指向里同时弹出两三根,甚至根据需要而弹更多根弦称之为扫。

勾与扫从音响效果上是不同的,相对讲,前者发音为点,后者发音为片,前者发音清楚,有颗粒性,后者发音成片,音混。

在扫摇技巧中大指摇弦,与一般情况下大、食两指的摇也是有区别的。

一般性摇指,根据音乐情绪要求点可疏可密,密疏相间,不受点多少的限制;扫摇技巧中摇指摇出的点子是有规定数的,一个扫摇技巧的完成,或一对一、或一对三,组成有规律的音组。

了解了扫摇技巧的技法特点,那我们在练习时可根据以下方法进行。

初学时中指可先弹一根弦,这样中指的负担暂时减轻,第一步先解决好中指勾弦与大指摇协调一致,保证勾与摇连贯弹出,中间不脱节,并且有意识将侧重面放在大指摇上,换句话说就是以摇为主,勾在其中,最后达到以摇为主,扫在其中。

扫摇技巧的运用多出现在旋律音上,所以要不断变换音弦位置,要保持大指摇弦在整个乐句完成过程中不出错、不间断是较难的。

弦有粗细软硬之分,震动频率不一,在低音区扫摇触弦面稍深一些,力度大一些,相对而言,中高音区则要浅一些,力度适量,这样才能使其扫摇发音效果连续流畅。

在达到上面要求后,再将中指从开始只弹一根弦逐渐过渡到扫弦,只需注意一个问题,即中指勾弦变扫弦的动作方法,由一弦改为二、三弦,那阻力由小变大,这就要求解决好中指触弦的角度,要求指尖与弦面小于90度,形成扇面,中指动作有意识偏左侧,击弦以减少阻力,就可出扫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学习扫摇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但还有不足,需进一步探求。

总之,扫摇技巧和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科学态度相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可见摇指在筝演奏技巧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在传统曲目,尤其在现代创作乐曲中必不可少,摇指在弹筝技术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凡弹筝者,必须认真钻研和训练摇指,方能不断地提高演奏的水平。

古筝这个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会陶冶人的情操,会净化人的心灵,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会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展望未来,筝将成为全人类的音乐财富,音乐是世界的语言,筝也必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参考文献:【1】曹正.古筝弹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