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9.寓言两那么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文包括两那么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背道而驰》。
这两那么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告知咱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同意意见,认真更正,就不算晚。
“背道而驰”那个成语,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背道而驰,含有挖苦、批评的意味。
两那么寓言故情形节简明有趣,语言精练,用词浅显,超级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文中都用到了反问句,联系“单元提示”和“语文园地”不难发觉,通过与陈述句的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点。
可是,两那么寓言的表达上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有鲜明的时刻推移顺序,后者以对话为故事主体。
因此,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语言表达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包括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存,引导他们喜爱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借助拼音会认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据部首猜义等方式明白得“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意思。
2.熟悉反问句,通过与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文,并能利用故事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两那么寓言故事。
4.抓住教材语言表达特色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包括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喜爱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四、教学难点:把握寓言要紧内容,体会寓言所表达的本义及现实意义。
五、教学时刻:2时第三单元学情分析教学预设教学调整第一时一、温习引入揭露题.(出示:寓言两那么)小朋友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你明白这种故事和其它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的地址吗?2.寓言故事,确实是包括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咱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那么寓言,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两那么新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题目,布置初读咱们先来学习第一那么寓言故事。
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

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
无论在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阅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啊,这英语大赛》。
此单元讲述了一个有关英语竞赛的小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路易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刻苦努力获得了英语竞赛的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英语知识和阅读技巧。
二、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勇气。
3.明确阅读英语文本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英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整体阅读在整体阅读中,让学生把故事通读一遍,了解故事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全面的阅读概念和阅读预期,提高阅读效率。
(2)逐段阅读在逐段阅读中,让学生把故事分段阅读,了解段落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有关英语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提示和线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语句分析在语句分析中,让学生重点掌握故事中常用的英语句子、短语和单词。
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和翻译,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阅读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相关内容和文化背景。
(2)讨论法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互动,开展思辨和分析故事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和回答。
这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阅读技巧训练法通过阅读技巧训练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读一段故事,通过练习阅读技巧,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本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老师同学对珍妮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之情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师:(看看学生)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戴帽子的呀老师发现一年级有个班全体同学都戴上了帽子这是回事呀你们来猜一猜(生猜)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文章(齐读题目)二初读课文1、故事中的小朋友们也都戴上了帽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想)那我们就赶快来读读这个故事吧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的字音是不是读得很准确(学生评价)2、我们已经认识本课的生字朋友了来看看你们的收获大不大出示课件:(1)有几个生字朋友很淘气藏到了句子中你们能认出它们(2)小老师领读词语(3)开火车读词语3、你们读得真棒!课文中还有好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找一找课文中有些词语你还不太懂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理解词语如:“郑重”可以老师重复说一段话学生分辨次是郑重地说的“妨碍”可以用学生表演的形式……三认读、书写生字1形近字记忆生字极——级妨——纺注意字型和汉字的规律2书写生字“级”是左右结构要写紧凑“班”是走左中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式”是半包围结构斜钩没有撇“乎”第一笔是撇不是横3描红第二课时()一、再读理解1、词语都理解了那课文你一定读得更棒了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注意听他们读得是否通顺、流利(简单评价)2、这个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大部分同学对珍妮的印象深刻课文中也有很多描写珍妮的地方找一找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一部分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指出部分教师随机处理)欲设:(1)对第一段的珍妮的描写印象深刻。
小猫咪穿鞋子

《小猫咪穿鞋子》一、说教材《小猫咪穿鞋子》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以“全面看问题”为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只小猫咪看见人们穿鞋子很是羡慕,于是好奇地穿上了鞋子。
通过询问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为什么不穿鞋子,知道了动物的脚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
最后猫妈妈的话让小猫咪明白了为什么不能穿鞋子的原因。
文中用准确的语言,以及人物的对话刻画了小猫咪天真、好奇、知错就改的可爱形象。
二、说设计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鉴于此,本课的教学,以读为本,注重语感的培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增长知识,了解动物爪子的不同作用。
通过读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本教材特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多种方式读文,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
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地跟别人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理解课文内容,达到预定目标。
本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充分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通过读来体会感悟,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部分。
教学难点读懂猫妈妈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新的语文大纲的要求,为适应儿童心理特求,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教学本课应结合教材特点来定教法,本课采用教法是情境创设法和朗读体会感悟法,以读故事增长见识(了解动物蹄、爪的特殊作用)。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导学提纲

第三单元学校班级姓名等级1.第三单元共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组成。
课文分别是《》《》《》《》。
2.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表现了祖国山河的辽阔、美丽。
不同的是:《》是写的;《》是写的;《》是写的;《》是写的;《》是写的。
3.“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展示台”是让同学们展示和;“宽带网”是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搜集关于的资料。
9 日月潭学校班级姓名等级第一课时导语: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风光秀丽,美景如画,让我们一起预习课文,去欣赏吧!一、初读识字:①拼一拼课文下方的生字,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只填序号)①环②绕③茂④隐⑤筑⑥晰⑦朦⑧胧⑨境A、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B、用换一换的办法记住:C、用编儿歌的办法记住:D、我还能用的办法记住:②一读课文,圈出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③二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④三读课文,逐字逐句地读准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学习书写:①大声读一读本课要学会写的字。
②找出带月字旁的3个字,读准字音,想一想要怎么记牢。
③按笔顺描一描这3个字,想一想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与同桌说一说。
④试着写一写这3个字,并分别组两个词。
222(三、课堂检测:1、读一读。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2、根据课文内容连线:流进山谷流过果园流到平地穿过小池3、照样子填空火红的杜鹃花()身影()大镜子()山谷()歌声()果子第二课时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2、结合上下文想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群山环绕:②隐隐约约:3、仔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
4、学习书写:①读一读剩下的6个字,读准字音,想一想要怎么记牢。
②按笔画顺序描一描这6个字,想一想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与同桌说一说。
③试着写一写这6个字,并分别组两个词。
《公鸡的新邻居》精品教案公开课

《公鸡的新邻居》精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可爱的生灵》中的《公鸡的新邻居》一文。
文章通过讲述公鸡与不同动物邻居间的互动,揭示了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道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所揭示的道理,学会尊重差异,和谐共处。
重点:掌握文章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公鸡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公鸡的新邻居是谁?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理解。
3. 解析生字词: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4.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一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分析文章中的其他句子。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学会尊重差异,与他人和谐共处。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
2. 句子解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句子解析过程。
3. 主题:用大字书写,强调尊重差异、和谐共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理解。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理解。
2.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公鸡与它的邻居们和谐相处的画。
答案:要求画面内容丰富,能够体现出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例,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3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看拼音写词语xiǎo dǎo zhǎn xiàn jiàn shè qīng shā huán jié huán rào ( )( )( )( )( )( ) míng shèng gǔ jì yǐn yuē dà yuē shěng huì mào shèng( )( )( )( )( )fēng shèng wéi wúěr zú qiū jì bǎo liú xìng zi mào mì( )( )( )( )( )( ) mì táo shān pō dā qǐ zhāi xià dìng zhe shuǐ gōu( )( )( )( )( )( )zú gòu lóng chuán ēn rén cháng shòu bǎi shù pō shuǐ( )( )( )( )( )( ) tè bié jìng’ài xiān hóng xiàng jiǎo yī nián yī dù( )( )( )( )( )dān fèng fèng huáng yī shù gōu huà wáng fǔ dān yuán ( )( )( )( )( )( ) duó mù gù gōng dǎ bàn xióng wěi wěi dà shǎn shuò( )( )( )( )( )( )guāng huī huī huáng( )( )认读词语环绕..约约..隐隐..仙境.新疆.葡萄沟.吐鲁番..茂.盛建筑.清晰.朦胧蜜.桃梯.田碉堡..尔族..花周恩.来维吾..敲.起对襟.白褂.吃个够.凤凰踩.着端.着蘸.水长寿.咖啡..光彩夺.目..色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好 空 乐 盛雄伟. 犹.如 繁.华 装扮. 故宫. 王府.井 一幢幢.. 焕.然一新 绚.丽多彩 词语积累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牛羊成群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一年一度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川流不息背诵内容1.《日月潭》喜欢的部分(P39-41)2.《北京亮起来了》喜欢的部分(P50-52)语法知识(一)填一填1.按课文内容填空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地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2)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2)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目的:.认识“斯、滋、决、衔、软、绵、碌、糖、箱、蹦、呱、哼”12个生字,会写“决、波、温、软、睡、寻、算”7个字和偏旁:横山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13个会认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准备:波斯猫、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头饰。
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动画出示波斯猫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猫),说一说画上是什么动物?看一看它的表情,它快乐吗?2.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师:波斯猫是怎么找快乐的?他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今天的课文。
(板书: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二)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2.小组内循环读课文,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4.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波斯猫不快乐?(不需回答)5.说说快乐的滋味是什么?6.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三)朗读训练,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去问了哪些小动物?结果是什么呢!A.学生自由读书、B.汇报交流(出示)练习用:“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它去问的小动物有,有,还有。
”结果它还是。
(教师随机粘贴燕子、蜜蜂、青蛙图)2.你知道它们的快乐是什么吗?请三位学生以阅读的方式来表达。
<2>请三位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老师相机板书:造泥窝酿蜂蜜捉害虫5.齐读第2、第5、第8自然段,提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觉得生活是快乐的,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呢?6.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潭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3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4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句子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6、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用具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
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
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
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2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
注意把字音读准。
3 、生字词反馈。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品读第一段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2、指名交流:(1)体会1、2句。
(板书:大湖高山)(2)体会第3句。
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
(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
(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
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葡萄沟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媒体资源:视频《葡萄沟:朗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出示课题,读题。
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播放视频《葡萄沟:朗读》,学生看听,对照课文正音。
二、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视频《葡萄沟:朗读》。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干。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
(板书:葡萄沟)(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好地方)(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2)指名回答思考题。
(板书:盛产水果)“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
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
(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
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
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
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
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五、总结(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难忘泼水节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媒体资源: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