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是什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两种电荷【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电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在电流源、导体和负载之间的流动方式。
电路中的核心元件通常包括电源、电线、开关和负载。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三物理学中的电路知识点。
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用字母“I”来表示,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的。
电压是电场对电荷的推动力,用字母“U”来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压是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形式之一,它使得电子能够克服电阻而移动。
2. 电阻电阻是指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用字母“R”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导电能力和几何形状。
导体的电阻很小,而绝缘体的电阻很大。
在电路中,电阻通过限制电流的流动来控制电路的特性。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供流动,而电压则分担在各个元件之间。
并联电路是指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同时连接在一起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担在各个元件之间,而电压则相同。
4. 阻值的计算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值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总 = R1 + R2 + R3 +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总 = 1/R1 + 1/R2 + 1/R3 + ...5.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指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用字母“W”来表示,单位为焦耳(J)。
电功可以用公式W = U × I来计算,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字母“P”来表示,单位为瓦特(W)。
功率可以用公式P = W / t来计算,其中W是电功,t是时间。
6. 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在电路中,电能可以被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流通过灯泡时,电能会被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会被转换成机械能和热能。
7. 开关和导线开关是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流动的元件。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路知识点一、电流与电压电路是由电流和电压组成的,而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概念。
1. 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当电子在导体中形成流动时,就会产生电流。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的。
2. 电压电压是电源的电能效应,也可以理解为电子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存在使得电子能够流动形成电流。
二、电阻与电流关系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元件,表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V、电阻R之间的关系是I = V/R。
换句话说,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越大,电压越大。
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在电路中,电阻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有所不同。
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元件连接在一起,电流必须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相同,电压分布不同。
也就是说,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不会改变,而电压会根据不同的电阻分配。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也相连接。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分布不同,电压相同。
也就是说,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不会改变,而电流会根据不同的电阻分配。
四、电功率与效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或输出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电功率P = IV,即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这个公式反映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如热能、机械能等)的速率。
电路的效率是指电能的转换效果,是有用电能输出与总电能消耗之比。
效率可以通过功率计算得出。
效率η = 有用功率/输入功率 × 100%电路的效率一般不会达到100%,总会有一部分电能因为电阻的存在而转化为热能散失掉。
五、总结物理电路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涵盖了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和效率等内容。
初三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电学知识点总结初三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中的重难点,很多问题都要仔细谨慎,这篇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电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初三电学知识点总结1一、电荷1、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二、电流、电压、电阻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在初中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好电路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科技的原理和使用电子设备都有极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初中九年级物理电路的知识点。
一、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流动,是描述电荷运动的物理量。
符号为I,计量单位是安培(A)。
二、电流的方向和电场电流有正负之分,当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电流为正;当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一致时,电流为负。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判断电场的方向。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指的是电流依次经过电阻、电源连接在一起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指的是电流分别经过不同的电阻,再汇合在一起回到电源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各个支路电阻的电压相等。
四、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功率定律是描述电功率、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五、非欧姆电器和半导体非欧姆电器指的是在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加的器件。
例如,电灯丝和电炉等。
半导体是一类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它的电阻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半导体在现代电子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
六、动电学和电磁感应动电学是研究电流和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由电流和磁场的性质决定。
电磁感应是指通过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线在磁感线上运动或磁感线发生变化时,会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七、电路的安全问题在学习电路知识时,我们也要关注电路的安全问题。
尽量避免触摸裸露的导线,避免过度使用电力设备,合理使用电路保护装置,警惕电线老化、短路等危险情况。
上海初三物理电知识点

上海初三物理电知识点电学是初三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电能、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多个概念。
以下是上海初三物理电学部分的知识点概述:1. 电能: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通过电场力做功来转换或传递。
2. 电路: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用于传输电能。
3.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用安培(A)作为单位。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4.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是推动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力量,单位是伏特(V)。
5.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质、温度、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6.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公式为 \( I = \frac{V}{R} \)。
7. 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是相同的,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8.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上是相同的,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
9. 功率:电功率是电能转换或消耗的速率,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 \( P = IV \)。
10. 电功:电功是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量度,公式为 \( W =Pt \)。
11. 安全用电:包括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使用合适的保险丝等。
12. 电磁学基础:介绍磁场、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13. 家庭电路: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包括照明电路、插座电路等。
14. 电表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15. 电路故障分析:学习如何使用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方法来诊断电路故障。
这些知识点是上海初三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和练习来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
初三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汇总

初三物理电功率知识点汇总(一)电功率1.三个物理量①电能(W):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俗称度,1度=1kW·h=②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是千瓦(kW)。
③电热(Q):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J)。
2.两个重要实验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注意事项:A.连接时,开关断开,防止因短路而损坏电源或灯泡。
B.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处,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将灯烧坏。
C.电源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防止无法调节到额定电压。
D.电压表的量程应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表的量程应大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E.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大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应与灯泡的电阻差不多,以使调节效果明显。
F.通过三次不同电压下(额定电压,1.2倍额定电压和低于额定电压)的测量,体会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而是取决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
G.在做第二次实验时(实际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2倍)需要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烧坏灯泡。
H.实验前,要检查电路并试触,实验结束后,要先断开开关,再整理器材。
①当U=U额时,P实=P额,灯正常发光;当U>U额时,P实>P额;灯比正常发光时亮;当U<U额时,P实<P额,灯比正常发光时暗。
在使用灯泡发光时,要尽可能使灯泡正常发光,特别是要避免灯两端电压过高,使灯泡寿命缩短或烧坏。
②灯泡的亮度决定于P实,而P实=U·I,即灯泡的亮度和灯泡的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灯泡的电流均有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灯两端电压越大则灯越亮,而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和电阻成正比,所以串联电路中R大的灯较亮。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则通过灯丝电流越大灯越亮,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和电阻成反比,所以并联电路中R小的灯较亮。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电学是初三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归纳一下初三物理电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C。
二、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简称电流,符号是 I。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 A = 1000 mA,1 mA =1000 μA。
三、电路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是指处处连通的电路;断路是指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用电器短路是指用导线将用电器两端直接连接起来,被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四、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 R,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 kΩ=1000 Ω,1 MΩ =1000 k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罐车的尾巴
我们用一把干燥的塑料梳,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再靠近纸屑和绒毛,塑 料梳立刻会把这些轻小的东西吸住.因为塑料梳和头发摩擦以后,上面带了 电荷,这叫做摩擦起电.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 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 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典型例题
玻璃无论与什么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分析:通过实验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 近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到玻璃棒与 橡胶棒互相排斥,说明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 带负电.
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的梳子 吸引小物体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原则上是的.因为不同材料,束缚电子的能力就不相同,才可 能形成一个抢来电子一个丢失电子.但也不尽然,如果两个材料 的束缚电子能力相差不多,电子得失也不显著,带电也不明 显.如果两种材料束缚电子的能力相差较大,“一个愿打一个愿 挨”,电子转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两种材料摩擦哪个带正电,哪个带负电?为什么说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玻璃棒能起电吗?玻璃棒此刻带什 么电?能起电,只不过它带负电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丝绸 容易得电子,玻璃棒跟它摩擦,就丢电子,而带正电;毛皮特别 容易失电子,跟毛皮摩擦,玻璃棒反而显得容易得电子因而带负 电.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 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 等量的负电.
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些物质的起电顺序 是这样的:猫皮、羊皮、石英晶石、玻璃、 棉、丝绢、木条、胶木、硬橡胶、蜂蜡、琥 珀、硫磺,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摩擦时,一 般情况下前面的物质带正电,后面的物质带 负电.
冬天,在气候干燥的晚上,把电灯关了,人对着镜子,用干燥的塑料梳梳自 己的头发(事先可用肥皂洗洗头发,并让它干燥).在镜子里,你会看到头 发和流子中间,发出闪闪的火花,叫电火花,还会听到“噼啪”的爆裂 声.塑料梳和头发摩擦时,它们都带了大量的不同电荷,摩擦后就放出电火 花,发出爆裂声,这叫做放电.
运汽油的汽车,行驶在路上,油罐里的汽油,不断地和油槽壁摩擦,油罐 上就会产生电荷.要是电荷越积越多,经过摩擦,就放出电火花.汽油是容 易着火的,碰到电火花时,立刻会烧起来,油罐就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避免 发生事故,在油罐上拖一条尾巴——装一根铁链拖在地上,使电荷沿铁链传 到地面,就可避免爆炸.
分析: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甲物体 和乙物体带同种电荷.乙物体吸引丙物 体,说明乙物体和丙物体带异种电 荷.如果丙物体带正电,那么甲物体带 负电,而甲物体也应该带负电.
答:此题应填负.
1、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 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三球都带电 B.只有一球带电
典型例题
例题1.自然界只有 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 子的物体带 电.
两种电荷.中性 电,得到多余电
分析: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 荷.由于电子带负电,若中性物体失去 电子,将带上正电荷;若中性物体得到 电子,将带上负电荷.
答:此题应填正、负,正,负.
典型例题
例题2. 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 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 带正电,则甲物体带 电.
另外空气中的灰尘,在飘扬的时候,也跟空气摩擦而带电,会粘吸在油车 上.如果电荷越积越多,达到能放火花的程度,那么,往油罐里倒汽油时, 就可能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烧起来.运油的汽车有了这一条尾巴,可以把车身 上灰尘带来的电荷,传到地面,汽油就不会着火了.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 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
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工 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露, 中和与屏蔽等功能.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 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
任何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都能起电吗?
2、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 制作的?
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 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 中和
摩擦起电的概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为什么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一、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 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A.正电
B.负电
C.正电或不带电 D.负电或不带电
防静电小常识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 触、摩擦等.静电的特点是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 作用时间短.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 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 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
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2、两个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接触后把它们分开, 然后又使它们靠近,这时两个小球()
A.一定互相排斥 B.一定互相吸引
C.一定无相互作用 D.一定无吸引现象
3、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
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已知丁球带正电,那 么甲球的带电情况—头发
带电的头发 飘起来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电荷量
1、概念:电荷的多少叫 做电荷量,简称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