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四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巴颜喀.(kè)拉胸脯.(pú)刹.(shā)绳B.近狎.(xiá) 兀.(wù)鹰长唳.(lì)C.媚.(méi)眼跛.(bǒ)脚彤.(tónɡ)云D.渡.(dù)河胝.(dǐ)掌腭.(è)骨解析:A项,喀:kā;C项,媚:mèi;D项,胝:zhī。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来,欧洲债务危机的消息充斥着各类媒体,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法很多,呼吁中国出资救欧洲于“水火”的声音不绝如缕....。
B.在中科院化学所前期研制技术的支持下,圣泉集团的研发、生产人员殚精竭虑....,攻克了工程化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保证了“神八”的顺利返回。
C.今年,咸阳市旅游业已从单一接待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经营型转变,乡村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为该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D.几年间,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这种“自媒体”从无到有,风生水起....,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
解析: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B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C项,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D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乔布斯丰富并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世界因为他而变得更好,他的去世,“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
B.11月18日,中国女排在2011年世界杯女排赛收官战中,横扫欧洲亚军德国队,如愿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C.萨科齐与卡梅伦在当地时间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首批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访问利比亚的外国首脑。
D.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发布2011年全球十大新闻,其中阿拉伯之春、本·拉登之死、卡扎菲殒命、欧洲债务危机等重大事件名列榜首。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单元质量检测一 新人教版选修《中

单元质量检测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è)B.淘汲.(jí) 屏.弃(bǐnɡ) 杜运燮.(xiè)C.虔.诚(qián)摇曳.(zhuài) 邹荻.帆(dí)D.蛊.惑(ɡǔ) 船桨.(jiānɡ) 蔡其矫.(jiǎo)解析:A项,髓:suǐ。
C项,曳:yè。
D项,桨:jiǎnɡ。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摒弃澄澈漩涡隐约B.摇曳盅惑飘落静默C.汲取卷曲赤裸爱慕D.袒露震荡和谐墓碑解析:“盅惑”应为“蛊惑”。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解析:A项,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B项,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C项,义薄云天:义气深厚。
D项,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三+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恫吓./吓.唬负荷./荷.枪实弹伺.候/伺.机而动露.骨/出头露.面B.停泊./湖泊.悖谬./未雨绸缪.掣.肘/擘.肌分理行.头/行.家里手C.纰.漏/蚍.蜉对峙./恃.才傲物蜿.蜒/剜.肉补疮箴.言/三缄.其口D.积淀./靛.蓝干劲./劲.旅强敌机杼./毁家纾.难朔.风/探本溯.源解析:A项,“荷”均读“hè”。
C项,“蜿/剜”均读“wān”。
D项,“淀/靛”均读“dià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解析:B项,“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解析:A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暗换主语。
C项,“据……显示”杂糅,去掉“据”。
D项,“迎接大运会”与“舞台”不搭配,应去掉“迎接”。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诗歌部分单元质量检测二 练习

单元质量检测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云翥.(zhù)寰.宇(huán)庇.护(bì)蝙.蝠(biān)B.嫣.红(yān) 踱.步(dù) 酝酿.(niànɡ) 荻.花(dí)C.砧.声(zhēn) 梦魇.(yè) 咳嗽.(sou) 颤.抖(zhàn)D.眉梢.(shāo) 慰藉.(jiè) 纤.细(qiān) 枯槁.(ɡǎo)解析:B项,“踱”应读duó;C项,“魇”应读yǎn,“颤”应读chàn;D项,“纤”应读xiān。
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兹:此。
堪:忍受。
B.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恨:仇恨。
零:下落。
C.知误会前番书.语,人有病.,天知否书:信。
病:指内心隐痛。
D.今朝..霜重东门路,凄清如许..今朝:今晨。
如许:如此。
解析:恨:离愁别绪。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安土重迁....,到外面发展。
B.他原本有幸福的家庭,后来却被自己网上的情人迷住,不听父母的劝告,竟义无反顾....地抛下妻子和儿女,远走他乡。
C.记得那时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他仍然精神矍铄,声音响亮,讲话又亲切又质朴,那血气方刚....的风度,到现在我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D.如果一个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用水总量,这绝非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论。
解析:A项,“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与语境不符;B项,“义无反顾”褒词贬用,为了情人“远走他乡”不是正义行为;C项,用错对象,“血气方刚”是形容年轻人的,应改为“老当益壮”。
答案:D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制约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诗歌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诗歌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è)与.会(yǔ)里应.外合(yīnɡ) 厝.火积薪(cuò)B.真谛.(dì) 贫血.(xuè)不着.边际(zháo) 妍媸.毕露(chī)C.寒暄.(xuān) 涎.水(xián)相.机行事(xiànɡ) 扺.掌而谈(zhǐ)D.绣闼.(tà) 荫.庇(yìn)韦.编三绝(wěi) 深孚.众望(fú)答案 C解析A项“与”读yù,“应”读yìnɡ。
B项“着”读zhuó。
D项“韦”读wé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褒贬针砭时弊鞭辟入里精兵减政B.瞭望眼花缭乱严惩不贷要言不烦C.磐石钟罄齐鸣金榜题名功亏一篑D.抱怨以德报怨心无旁骛斐声文坛答案 B解析A项减—简。
C项罄—磬。
D项斐—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
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推托沟通 B.捉摸推脱勾通C.琢磨推脱沟通D.捉摸推托勾通答案 A解析“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琢磨”指反复地思索考虑。
“推托”是借故拒绝,“推脱”仅指推卸责任。
②句说“找借口”,自然选前者。
“勾通”是勾结连通,贬义词;“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性词。
据句意,不应该用贬义词,故应选“沟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针对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东弄和中弄遭整体拆除的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单元质量测试题一

单元质量检测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è)B.淘汲.(jí) 屏.弃(bǐnɡ) 杜运燮.(xiè)C.虔.诚(qián) 摇曳.(zhuài) 邹荻.帆(dí)D.蛊.惑(ɡǔ) 船桨.(jiānɡ) 蔡其矫.(jiǎo)解析:A项,髓:suǐ。
C项,曳:yè。
D项,桨:jiǎnɡ。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摒弃澄澈漩涡隐约B.摇曳盅惑飘落静默C.汲取卷曲赤裸爱慕D.袒露震荡和谐墓碑解析:“盅惑”应为“蛊惑”。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解析:A项,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B项,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C项,义薄云天:义气深厚。
D 项,不堪入目: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含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四)模块综合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中国文学原创力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在越来越深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里,一种焦虑情绪与中国文学创作如影随形。
在西方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成就的双重压力下,急于得到认同的心情比任何时代都迫切.急于求新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于是更多引进西方世界的文学经验,以最快速度与中国现实生活嫁接,不断调整文学叙事手段,不断提出各种花样翻新的概念和主张.但是,与此同时,对生活现场的观照越来越粗放,自己的信心也不断被解构。
在焦虑和希望交织的心理下,不仅轻视自身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漠视外来文化的异质性。
文坛看起来热闹非凡,不过是新瓶旧酒,功利主义的文学态度成为原创的障碍。
文学要介入现场,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要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这是文学原创力产生的基本条件。
当然,所有中国生活背景下的创作,都可以看成是中国叙事,但是,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创作结果。
至为要紧的是,异质的发展经历和文化经验,可以作为价值参考,但不能作为价值标准,更不能替代中国经验,抹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特殊性。
考察中国作家是否真正把握中国现实,要看一个作家能否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科学、理性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建立一种宏观、整体、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观察现实生活的知识背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处于时代生活的核心和精神主流之中。
当下,文学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一些作家明显表现出与社会生活的疏离,只是按照自己对现代化语境下现实生活的想象来讲述故事。
一直在被讨论的文学边缘化倾向,其原因绝非当下人们关注物质享受、淡化精神生活那么简单,文学创作本身远离生活实践而将自己边缘化,无疑是一个根本原因。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散文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散文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凉/着.想攒.射/人头攒.动咬文嚼.字/朵颐大嚼.B.鹬.蚌/鬻.爵古刹./铩.羽而归自怨自艾./方兴未艾.C.树阴./荫.凉吐血./血.雨腥风车载.斗量/载.歌载舞D.躯壳./脱壳.一幢./横冲直撞.直截了当./安步当.车答案 D解析A项zháo/zhuó,cuán,jiáo。
B项yù,chà/shā,yì/ài。
C项yīn/yìn,xiě/xuè,zài。
D项qiào,zhuànɡ,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胁从一柱香计日程功树倒猢狲散B.寒碜显像管焕然冰释时世造英雄C.文身增值税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D.熟稔顶梁柱世外桃园针尖对麦芒答案 C解析A项柱—炷。
B项焕—涣,世—势。
D项园—源。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答案 B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
“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四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巴颜喀.(kè)拉胸脯.(pú)刹.(shā)绳B.近狎.(xiá) 兀.(wù)鹰长唳.(lì)C.媚.(méi)眼跛.(bǒ)脚彤.(tónɡ)云D.渡.(dù)河胝.(dǐ)掌腭.(è)骨解析:A项,喀:kā;C项,媚:mèi;D项,胝:zhī。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来,欧洲债务危机的消息充斥着各类媒体,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法很多,呼吁中国出资救欧洲于“水火”的声音不绝如缕....。
B.在中科院化学所前期研制技术的支持下,圣泉集团的研发、生产人员殚精竭虑....,攻克了工程化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保证了“神八”的顺利返回。
C.今年,咸阳市旅游业已从单一接待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经营型转变,乡村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为该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D.几年间,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这种“自媒体”从无到有,风生水起....,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
解析: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
B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C项,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D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乔布斯丰富并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世界因为他而变得更好,他的去世,“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
B.11月18日,中国女排在2011年世界杯女排赛收官战中,横扫欧洲亚军德国队,如愿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C.萨科齐与卡梅伦在当地时间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首批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访问利比亚的外国首脑。
D.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发布2011年全球十大新闻,其中阿拉伯之春、本·拉登之死、卡扎菲殒命、欧洲债务危机等重大事件名列榜首。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苹果”前加上“使”,C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批”置于“访问”前,D项,不合逻辑,名列榜首的只能有一个,应将“名列榜首”改为“榜上有名”。
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邮政总局1月23日发行了中国龙年生肖邮票,欢快喜庆的“龙票”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________。
①画面中,一条色彩斑斓的巨龙在蓝天飞舞②由华裔艺术家麦锦鸿绘制设计③整张邮票洋溢着热烈欢腾的节庆气氛④左侧是由华裔艺术家李健文设计的金色剪纸龙和中文草书“龙”字⑤今年的这枚“龙票”是美国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二套中国生肖邮票系列中的第五张⑥似在兴奋地向世界宣告龙年的到来A.③②⑤①④⑥B.①⑥⑤②④③C.⑤①②④⑥③D.⑤②①⑥④③答案:D5.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B.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意象的独异,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C.该诗的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D.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是眩晕的飓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
解析:“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应是实的意象。
答案:D二、课内阅读阅读郑敏的诗歌《金黄的稻束》,完成6~7题。
6.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义?“站”可以换成“立”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
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2)“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就赋予了稻束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7.“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诗句中所写“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与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昙花洛夫反正很短又何苦来这么一趟昙花自语,在阳台上,在飞机失事的下午很快它又回到深山去了继续思考如何再短一点8.请分析《昙花》中对应的意象“昙花”与“飞机”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以昙花的自语昭示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在于其精神之魂得以延续并历久弥坚。
“昙花”给人的感觉是一瞬间,而飞机的失事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二者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
答案:昙花开放的瞬间,也正是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二者所含意味类似——短暂。
无论飞机失事抑或昙花一现,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9.诗评家沈奇曾评说洛夫的诗歌有孤绝之美,“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
请分点赏析《昙花》的孤绝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理解此题的要求,由“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可知,此题考查的“孤绝”应该是鉴赏语言,因此,可从“短”、字数少而精,凝练含蓄、言简义丰等语言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①整首诗短小明快,正合昙花开谢,简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②“苦”“短”“失事”等词含蓄凝练地表现出诗人的哀伤,不铺陈,不繁冗,伤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③诗句言简义丰,轻逻辑,重意会,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空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归乡邹旭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所有的路都是绝路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夺走了我的远方。
当我发现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幽怨的月亮前来摆渡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迎向我,就像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10.“毒酒”一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这类题应明确以下几点:在明确字面义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意思,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整体理解其深层含义;明确该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使用的修辞艺术,有的要加以阐释;结合整首诗主题解答该词语暗含的情感。
答案:“毒酒”一词通过新颖的比喻,构成独特的意象,贬词褒用(或反话正说),强调了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
11.结合全诗,赏析画线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诗句,应从形、神两个方面展开,“形”的角度很多,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表达技巧等;“神”就是诗句蕴含的情感,要结合整首诗的主旨来分析。
答案:①“大河截住她的细流”这一生动比喻,融入了母爱的博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②诗人通过“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迎向我”这一特写镜头,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真切地展示了勤劳的慈母形象,表现了母亲盼儿归来的急切心情,将作者的家情乡思推向高潮。
阅读俄国作家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12~15题。
帆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了什么?在那自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12.本诗中诗人用的自我形象是( )A.大海B.帆C.波涛D.风暴解析:可从标题中得到启示。
答案:B13.对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反衬“帆” B.对比“帆”C.衬托“帆” D.暗衬“帆”解析:诗中其他形象起衬托作用。
答案:C14.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个人的B.大众的C.事业成功D.反语,实指灾祸答案:A15.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B.不得已而背井离乡的乡愁C.迷惘忧伤,逃避现实 D.渴望自由,呼唤斗争答案:D四、创新语用16.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